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RFLP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控制小穗不育和花粉不育的QTL分析(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春明 安井秀 +2 位作者 吉村醇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50-653,共4页
用台中 6 5 (粳稻 ) / ARC10 313(籼稻 )的重组近交系 (F1 0 )构建了 RFL P连锁图谱 ,含 113个分布均匀的标记。作成的图谱覆盖全基因组 ,全图总长 14 6 2 .4 c M,图中标记位置与所使用的参照图谱基本符合。利用该重组自交家系材料与亲... 用台中 6 5 (粳稻 ) / ARC10 313(籼稻 )的重组近交系 (F1 0 )构建了 RFL P连锁图谱 ,含 113个分布均匀的标记。作成的图谱覆盖全基因组 ,全图总长 14 6 2 .4 c M,图中标记位置与所使用的参照图谱基本符合。利用该重组自交家系材料与亲本台中 6 5回交得到 BF1 家系 ,用于对小穗不育和花粉不育的 QTL 分析 ,检测出 3个小穗不育和 1个花粉不育QTL,且有一个小穗不育位点和花粉不育位点重叠于第 7条染色体的标记 R1789处。已知的恢复基因 Rf4与该座位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FLP 连锁图谱 构建 小穗不育 花粉不育 QTL分析
下载PDF
籼粳杂种花粉不育基因的定位(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静 江玲 +3 位作者 王春明 池桥宏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521,共7页
以IR36(indica)和热研2号(japonica,广亲和品种)为亲本,构建了包含180个单株的F2群体及包括110个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利用该F2群体,进行了水稻花粉不育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共检测到3个... 以IR36(indica)和热研2号(japonica,广亲和品种)为亲本,构建了包含180个单株的F2群体及包括110个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利用该F2群体,进行了水稻花粉不育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共检测到3个花粉不育QTL,分别位于第3、57、染色体上,此外,共检测到9个由雄配子引起的偏分离QTL,其中7个与ga-14和ga-11位点的配子败育类型相同。与花粉形态鉴定相比,偏分离的数据对检测F1杂种花粉败育基因更为敏感。在第56、染色体上控制偏分离的2个QTL位点,其杂合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偏高。在qHPS-5位点,粳型纯合子表现出比杂合子和籼型纯合子更低的育性水平。本研究获得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聚合尽可能多的中性亲和基因以解决亚种间F1杂种的花粉不育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分子标记 花粉不育 杂种不育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QTL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杰 翟虎渠 +4 位作者 王才林 仲维功 邹江石 池桥宏 万建民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7-513,共7页
为探明籼粳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基础,以籼稻品种3037和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的F2分离群体进行了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分析。推迟播种后,F2群体各单株孕穗期的日平均温度为21~23℃,调查了F2群体各单株的花粉育性。利用108对SSR引物构建... 为探明籼粳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基础,以籼稻品种3037和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的F2分离群体进行了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分析。推迟播种后,F2群体各单株孕穗期的日平均温度为21~23℃,调查了F2群体各单株的花粉育性。利用108对SSR引物构建了包含157个F2单株,覆盖12条染色体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该连锁图的总长度为1857.8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6.26cM,标记较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采用区间作图法对F2群体花粉不育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个低温花粉不育QTLs,即qLTSPS2和qLTSPS5,分别位于第2、5染色体,其加性效应分别为0.021、0.045,显性效应分别为-0.246、-0.251,显性度分别为11.7和4.8,具有超显性效应,超显性是QTL作用的主要方式,这2个位点杂合基因型在低温环境下具有降低花粉育性的作用,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5.6%、11.9%。另外,两因素的方差分析表明这两个QTL之间不存在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种 低温 花粉不育 QTL定位
下载PDF
植物雄性不育在甜菜作物上的利用及研究Ⅱ甜菜雄性不育性的研究与利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华忠 吴则东 +1 位作者 韩英 王丛玲 《中国甜菜糖业》 2006年第1期34-39,共6页
关键词 雄性不育 糖甜菜 植物雄性不育 利用进展 细胞质雄性不育 作物 遗传方式 科学工作者 小孢子败育 花粉不育
下载PDF
MYB基因家族在桃不同育性品种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万淑媛 李琴 赵彩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7-106,共10页
【目的】探究MYB基因家族成员在桃雄性不育中的表达模式,以筛选出与花粉发育相关的桃MYB家族成员。【方法】选择桃可育品种红芙蓉和不育品种沙红,以其红盛花前30,24,18,15 d(依次对应S1、S2、S3、S4时期)的花芽及盛花期花蕾为材料,对花... 【目的】探究MYB基因家族成员在桃雄性不育中的表达模式,以筛选出与花粉发育相关的桃MYB家族成员。【方法】选择桃可育品种红芙蓉和不育品种沙红,以其红盛花前30,24,18,15 d(依次对应S1、S2、S3、S4时期)的花芽及盛花期花蕾为材料,对花药形态进行观察与比较;对2个桃品种S1~S3时期花芽中差异表达的MYB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根据其FPKM值绘制热图;利用MEGA6软件,对桃花芽发育过程中差异表达的MYB转录因子和拟南芥、水稻等物种的28条MYB蛋白序列进行多重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从桃MYB基因家族成员中选择6个(Prupe.3G046900、Prupe.1G551400、Prupe.4G192000、Prupe.1G323400、Prupe.1G273900和Prupe.2G192100)表达趋势可能与育性相关并且与其他物种同源性较高的成员,分析其在不同育性桃品种中的表达特性。【结果】在盛花前18 d(S3时期)时,红芙蓉与沙红花药形态出现差异,红芙蓉花药最终表现为橙红色且较为饱满,而沙红则表现为淡黄色且瘪小。39个MYB基因家族成员在沙红和红芙蓉之间差异表达,其中27个属于R2R3-MYB类转录因子;根据FPKM值聚类热图,39个MYB基因家族成员被分为3簇。由系统进化树可知,所有MYB蛋白被分成16簇,其中Prupe.3G046900与AtMYB26、Prupe.3G017100与AtMYB99、Prupe.3G0006300与AtMYB108同源性较高;而Prupe.1G276300与AtMYB25和AtMYB1,Prupe.1G551400、Prupe.1G323400与AtMYB4和AtMYB32分别单独成为1簇。Prupe.3G046900在可育品种各时期花芽中的表达量高于不育品种,Prupe.1G551400、Prupe.1G323400、Prupe.4G192000于花粉败育发生前后在不育品种花芽中的表达量高于可育品种。【结论】推测桃MYB基因家族成员Prupe.3G046900、Prupe.1G551400、Prupe.1G323400、Prupe.4G192000参与桃花粉发育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B转录因子 花粉不育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一个新的水稻花粉半不育性位点的定位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曾波 李敏 +3 位作者 杨祖荣 谭陈菊 董华林 余四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84-1589,共6页
利用一套以籼稻珍汕97B为背景的粳稻日本晴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鉴定发现1个半不育的代换系。全基因组基因型分析表明,该代换系仅含3个粳稻导入片段,而其他遗传背景与珍汕97B相同。在湖北武汉和海南分别种植其衍生的F2和F3分离群体,采用单... 利用一套以籼稻珍汕97B为背景的粳稻日本晴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鉴定发现1个半不育的代换系。全基因组基因型分析表明,该代换系仅含3个粳稻导入片段,而其他遗传背景与珍汕97B相同。在湖北武汉和海南分别种植其衍生的F2和F3分离群体,采用单标记分析和区间作图法分析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数量性状位点(QTL),结果表明,该代换系的半不育性是第2染色体上的粳稻导入片段引起的,该片段RM262~RM475区间存在1个新的影响花粉育性的QTL,其贡献率为13.9%。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精细定位水稻育性QTL以及鉴定相关功能基因提供重要的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花粉不育 QTL 水稻
下载PDF
粳稻台中65及其F_1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和它们的F_1花药培养特性
7
作者 姚焱 卢永根 +2 位作者 刘向东 冯九焕 张桂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利用粳稻台中65及其F1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和它们的F1作研究材料,对这些遗传背景基本相同但具有不同F1花粉不育基因座位材料进行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及花药开裂性的研究.结果为:亲本与杂种在离体条件下的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无显著差异,杂... 利用粳稻台中65及其F1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和它们的F1作研究材料,对这些遗传背景基本相同但具有不同F1花粉不育基因座位材料进行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及花药开裂性的研究.结果为:亲本与杂种在离体条件下的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无显著差异,杂种F1花粉部分败育并未导致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下降,表明F1花粉不育基因与花粉愈伤组织诱导能力性状无直接联系;但亲本与杂种间的花药裂药性却存在显著差异,并随着花粉败育率的提高花药开裂率下降,表明F1花粉不育基因与花药开裂性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台中65 F1 花粉不育 近等基因系 花药培养
下载PDF
化学杀配子剂对水稻花粉不育和结实的影响
8
作者 Sham.,MA 向平 《国外作物育种》 1998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花粉不育 结实 杀配子剂 乙烯利 SMA
下载PDF
遗传 育种
9
《麦类文摘》 2000年第4期65-69,共5页
W002111 大麦品系 IB65由糖厂废水诱导的花粉不育[刊,英]/Arindam Kumar∥Advancesin Plant Sciences.-1998,11(2).-23~25[WBTA,1999,16(3),1976]W002112 大麦扭曲穗(tw<sub>3</sub>-tw<sub>11</sub>)和... W002111 大麦品系 IB65由糖厂废水诱导的花粉不育[刊,英]/Arindam Kumar∥Advancesin Plant Sciences.-1998,11(2).-23~25[WBTA,1999,16(3),1976]W002112 大麦扭曲穗(tw<sub>3</sub>-tw<sub>11</sub>)和分枝穗be、be<sub>1</sub>、be<sub>2</sub>突变体的鉴定[会,英]/Baliūnienè,L.∥Biotechnologija augaluselekcijoje.Mokslineèkonferencija,Lietuvosemèsūkio universitetas,1998 m.spalio 8-9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大麦 大麦突变体 花粉不育 遗传不稳定 糖厂废水 大麦品系 大麦育种 遗传育种 染色体组 野生大麦
下载PDF
短信平台
10
《农村百事通》 2019年第5期58-59,共2页
1.广西读者(手机号:189××××1121)问:我是做文案工作的,经常熬夜加班,我的体重在4个月内从52公斤掉到39公斤,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我患上了炎症性肠病中的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什么病?答:克罗恩病... 1.广西读者(手机号:189××××1121)问:我是做文案工作的,经常熬夜加班,我的体重在4个月内从52公斤掉到39公斤,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我患上了炎症性肠病中的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什么病?答: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在人体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克罗恩病常发于青年人,除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外,部分人群往往以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为首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鱼苗下塘 花粉不育 亚硒酸钠
下载PDF
测交实验的灵活应用
11
作者 杨淑红 《教学考试》 2017年第6期62-63,共2页
测交是孟德尔设计用来验证分离定律的实验,分离定律的核心是子一代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进而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所以验证分离定律就要检测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类型,要想用杂交实验显示子一代产生配子类型,就需要用子一代和隐性... 测交是孟德尔设计用来验证分离定律的实验,分离定律的核心是子一代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进而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所以验证分离定律就要检测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类型,要想用杂交实验显示子一代产生配子类型,就需要用子一代和隐性纯合子杂交,即测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交实验 染色体缺失 雌配子 原子数 灵活应用 显性性状 子一代 分离定律 隐性纯合子 隐性性状 花粉不育
原文传递
早熟梨新品种——早金酥的选育
12
作者 李俊才 《中国果业信息》 2011年第6期51-52,共2页
早金酥是以早酥为母本,金水酥为父本杂交育出的梨早熟新品种,在辽宁熊岳地区8月初成熟。该品种具有早熟、早结、早丰、优质、抗苦痘病、采收期长,花粉不育等特点。2009年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办公室备案。
关键词 早熟新品种 早熟梨 金水 选育 农作物品种 父本杂交 熊岳地区 花粉不育
下载PDF
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Ⅱ.F_1花粉不育性的基因模式 被引量:54
13
作者 张桂权 卢永根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22-228,共7页
Oka建立了台中65等基因F_1不育系,并把该试验的结果作为支持重复配子致死模式的证据。本研究利用台中65及其3个等基因F_1不育系分析了花粉育性的分离方式。试验结果符合单基因座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而不符合重复配子致死模式。假设在... Oka建立了台中65等基因F_1不育系,并把该试验的结果作为支持重复配子致死模式的证据。本研究利用台中65及其3个等基因F_1不育系分析了花粉育性的分离方式。试验结果符合单基因座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而不符合重复配子致死模式。假设在S-E2、S-E3和S-E5基因座上,台中65的基因型为,等基因F_1不育系E2的基因型为,等基因F_1不育系E4的基因型为,等基因F_1不育系E5的基因型为。在杂合株中,等位基因互作导致携带s^f基因的雄配子不完全败育。对采用与Oka不同的基因模式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 不育 花粉不育基因 栽培稻
下载PDF
栽培稻F_1花粉不育基因座S-α的分子定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庄楚雄 张桂权 +1 位作者 梅曼彤 卢永根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13-218,共6页
以栽培稻品种台中65及其等基因已不育系TISL4为材料,用RFLP和RAPD等技术,对F_1花粉不育基因座S-a定位。通过用RFLP和RAPD方法对亲本间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亲本间的多态性很低,说明经多代回交后,在等基因系基因组中供体亲本的DNA... 以栽培稻品种台中65及其等基因已不育系TISL4为材料,用RFLP和RAPD等技术,对F_1花粉不育基因座S-a定位。通过用RFLP和RAPD方法对亲本间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亲本间的多态性很低,说明经多代回交后,在等基因系基因组中供体亲本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很小。通过连锁分析,将S-a定位在第1染色体上。S-a与分子标记CDO548、O11—1000、RG146和Y13-500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4cM、6.8cM、7.2cM和11.3cM。S-a基因座上S-a^i/S-a^j等位基因互作使携带S-a^j基因的花粉败育是寻致该F_2群体产生偏态分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不育 花粉不育基因座 基因定位 水稻
下载PDF
水稻F_1花粉不育性近等基因系导入片段的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文涛 曾瑞珍 +1 位作者 张泽民 张桂权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5-99,共5页
选用 15 8个亲本间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 ,对 5 0个 F1 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的导入片段进行了分析。5 0个近等基因系中共检测出 2 6 0个导入片段 ,平均每个近等基因系有 5 .2个。其中 10 0个 F1 花粉不育基因所在的导入片段集中分布于第 ... 选用 15 8个亲本间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 ,对 5 0个 F1 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的导入片段进行了分析。5 0个近等基因系中共检测出 2 6 0个导入片段 ,平均每个近等基因系有 5 .2个。其中 10 0个 F1 花粉不育基因所在的导入片段集中分布于第 1、第 3和第 5染色体上 ,其余 16 0个非 F1 花粉不育基因所在的导入片段随机分布于各染色体上。统计分析表明 ,平均导入片段数和平均导入片段长度均随回交世代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BC3 代以后两者趋向稳定 ,导入片段数均少于 4个 ,导入片段长度均在 2 0 c 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入片段 近等基因系 花粉不育 水稻
下载PDF
用RAPD标记对栽培稻F_1花粉不育基因座S-b定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庄楚雄 梅曼彤 +1 位作者 张桂权 卢永根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00-705,共6页
S b是栽培稻F1 花粉不育基因座位之一 ,在S b基因座 ,台中 6 5的基因型为Sj Sj,而台中 6 5 (简称T6 5 )的近等基因系TISL2的基因型为Si Si。通过F2 群体和BC1 F1 群体的遗传分析表明 ,台中 6 5和TISL2的F1 花粉不育性由一个基因座控制 ,... S b是栽培稻F1 花粉不育基因座位之一 ,在S b基因座 ,台中 6 5的基因型为Sj Sj,而台中 6 5 (简称T6 5 )的近等基因系TISL2的基因型为Si Si。通过F2 群体和BC1 F1 群体的遗传分析表明 ,台中 6 5和TISL2的F1 花粉不育性由一个基因座控制 ,S b基因座的等位基因Si 和Sj 相互作用 ,导致携带Sj 基因的花粉败育 ,产生染败花粉。用 187个RFLP标记和 5 0 0个RAPD引物分析了T6 5和TISL2间的多态性 ,结果只有 2个RAPD扩增片段H0 8 130 0和Y0 9 15 0 0在T6 5和TISL2间表现为多态 ,经Southern杂交分析 ,H0 8 130 0和Y0 9 15 0 0在水稻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序列 ,并把H0 8 130 0转化为RFLP标记 ,经F2 群体的共分离分析表明 ,H0 8 130 0和Y0 9 15 0 0在F2 群体中呈明显的偏态分离 ,用MAPMAKER EXP3.0计算 ,H0 8 130 0和Y0 9 15 0 0与S b基因座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1.3cM和 6 .6cM。克隆和测定了H0 8 130 0两侧的部分DNA序列 ,经同源性分析发现 :右末端 5 80bp的序列中有 10 1bp的序列与水稻第五染色体的克隆P0 0 33D0 6 (注册号 :AC0 7935 7)有 94 %的同源性 ,左末端中 5 4 0bp的序列与P0 0 33D0 6有 86 %的同源性 ,由于P0 0 33D0 6为由位于水稻第五染色体定位 18.8cM处的标记R316 6锚定 ,结果说明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标记 栽培稻 F1 花粉不育基因座 S-b定位
下载PDF
Fine mapping of locus S-b for F_1 pollen sterility in rice (Oryza sativa L.) 被引量:14
17
作者 LI Wentao ZENG Ruizhen ZHANG Zemin DING Xiaohua ZHANG Guiqu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6期675-680,共6页
Hybrid sterility is the main barrier in util-izing the heterosis of subspecies in rice. A knowledge of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hybrid sterility will be useful for overcoming the barrier. In this rese... Hybrid sterility is the main barrier in util-izing the heterosis of subspecies in rice. A knowledge of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hybrid sterility will be useful for overcoming the barrier. In this research, the F1 pollen sterility locus, S-b, was mapped between SSR markers PSM8 and PSM202. To fine map the locus, one F2 mapping population of 3910 plants was developed using the near-isogenic lines of the locus. Ninety-seven recombinants be-tween two markers were selected. Moreover, a series of markers, including two SSR markers, two InDel markers and four CAPS markers, were developed on the region. Linkage analysis showed that marker W4 was co-segregated with locus S-b, while makers A8 and A14 were located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locus with a distance of 0.026 and 0.038 cM, respectively. The markers were then integrated with the se-quences of the clones of the reg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polymorphic markers were anchored on the three end-to-end jointed clones AC093089, AC079021 and AC134931.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information of the markers, locus S-b was finally de-limited to a region of 27 kb between A8 and A14. Seven ORFs were identified on the region based on the annotation results of RiceGAAS system. These result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cloning the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种不育 分子标记 杂交第一代 花粉不育
原文传递
Mapping of S-b Locus for F_1 Pollen Sterility in Cultivated Rice Using PCR Based Markers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文涛 曾瑞珍 +1 位作者 张泽民 张桂权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4期463-467,共5页
In cultivated rice ( Oryza sativa L.), F-1 pollen sterility is controlled by at least 6 loci of the F, pollen sterility genes. To map S-b, one of loci, rice variety Taichung 65 (T65) carrying S-b(j)/S-b(j) and its nea... In cultivated rice ( Oryza sativa L.), F-1 pollen sterility is controlled by at least 6 loci of the F, pollen sterility genes. To map S-b, one of loci, rice variety Taichung 65 (T65) carrying S-b(j)/S-b(j) and its near-isogenic line TIST2 carrying S-b(i)/S-b(i) were used to develop the mapping population. One hundred and fifty-eight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ere selected to survey T65 and TISL2. RM13 on chromosome 5 was found to be polymorphic between them. Cosegregation indicated that RM13 was closely linked with locus S-b. Eleven RFLP markers were selected on the corresponding region from the genetic map of Rice Genome Research Program (RGP) of Japan to convert into sequence-tagged site (STS) markers. Amplicon length polymorphism (ALP) was carried out, but none of them was found to be polymorphic between T65 and TISL2. Then PCR-based RFLP (PBR) was done using six 4-nucleotide recognizing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Polymorphism was detected when PCR products of R830STS and R2213SSTS were digested with Taq I. 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locus S-b and markers, R830STS, RM13 and R2213SSTS were 3.3 cM (centi-Morgan), 5.2 cM and 5.5 cM, respectively. These PCR-based markers could be directly used in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The technical system combining genetic mapping and PCR-base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will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 pollen sterility genetic mapping MICROSATELLITE sequence-tagged site (STS) RICE
下载PDF
水稻F1花粉不育基因S-e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文银 李文涛 +4 位作者 丁效华 张泽民 曾瑞珍 朱海涛 张桂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74个多态性SSR标记,对E47—1/广陆矮4号的F2分离群体进行偏态分离分析.结果表明,9个SSR标记的分离显著或极显著地偏离了预期的孟德尔比例(1:2:1).其中,7个SSR标记基因型偏向于籼型,2个标记偏向杂... 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74个多态性SSR标记,对E47—1/广陆矮4号的F2分离群体进行偏态分离分析.结果表明,9个SSR标记的分离显著或极显著地偏离了预期的孟德尔比例(1:2:1).其中,7个SSR标记基因型偏向于籼型,2个标记偏向杂合型,没有发现偏向粳型的标记.通过对第6和第12染色体上4个SSR标记基因型与F2植株花粉育性的初步分析,表明位于第12染色体上SSR标记RM19~RM453区域附近存在1个F,花粉不育基因,定名为S-e.这一结果为分子定位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SR标记 偏态分离 F1花粉不育
下载PDF
栽培稻(Oryzasativa L.)亚种间F_1花粉不育基因S-a的精细定位及克隆 被引量:9
20
作者 苏菁 刘耀光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57-758,共2页
水稻籼粳亚种间存在着强大的杂种优势 ,但杂种育性普遍偏低成为这一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研究证明 ,花粉不育是导致杂种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张桂权和卢永根等 (1987- 1994 )鉴定了 6个花粉不育基因座位 (S a ,S b ,S c ,S d ,S e和... 水稻籼粳亚种间存在着强大的杂种优势 ,但杂种育性普遍偏低成为这一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研究证明 ,花粉不育是导致杂种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张桂权和卢永根等 (1987- 1994 )鉴定了 6个花粉不育基因座位 (S a ,S b ,S c ,S d ,S e和S f)。其中S a基因座位已被庄楚雄等 (1996 )初步定位在水稻第一染色体着丝粒附近。本论文是在此基础上 ,利用美国Cornell大学、日本RGP构建的水稻高密度遗传图和日本构建的BAC/PAC物理图及其基因组测序资料 ,对S a作进一步的精细定位 ,建立了包含该基因的TAC重叠群 ,并通过序列分析发现S a候选基因 ,为分离鉴定S a基因及研究该基因在水稻杂种不育中的分子作用机理打下了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 构建了台中 6 5 (含S aj)及其近等基因系TILS4 (E4 ,含S ai)杂交的F2 群体 ,观察了 70 6株F2 个体的花粉育性分离状况。其中可育株 36 7株 ,半不育株 339株 ,分离比为 1∶1。2 利用前人筛选的多态性标记R2 15 9、R192 8和本研究新获得的多态性标记GR2、GR1、AR1、D2 3M、D1 5S、F12M 1,用 70 6株F2 群体对S a进行了的精细定位。结果表明S a与分子标记R2 15 9、GR2、GR1、AR1、R192 8、F12M 1、D1 5S和D2 3M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2 0 7cM ,1 2 1cM ,0 6 5cM ,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亚种间杂种 花粉不育基因 S-a基因 基因定位 基因克隆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