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腐的研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钟慧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68-69,共2页
花生腐的研制钟慧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430070前言花生味道好,易消化,营养价值很高,有“天下第一美食”之称。以花生为原料制成的“花生豆腐”、“花生豆浆”也被誉称为“植物肉”、“绿色牛奶”。花生所含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K... 花生腐的研制钟慧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430070前言花生味道好,易消化,营养价值很高,有“天下第一美食”之称。以花生为原料制成的“花生豆腐”、“花生豆浆”也被誉称为“植物肉”、“绿色牛奶”。花生所含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K,是延缓衰老的主要物质,所以花生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原料 工艺
下载PDF
脱腥海带花生腐的研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吉云秀 唐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脱腥海带花生 海带花生 花生 工艺
下载PDF
河北省花生果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术臣 贾海民 +1 位作者 赵聚莹 陈丹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5期37-39,共3页
对河北省石家庄、保定等地的花生果腐病进行了调查和取样,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基本明确了河北省花生果腐病主要是由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和群结腐霉(Pythium.myriotylum Drechsl)复合侵染引起。同时进行了病菌... 对河北省石家庄、保定等地的花生果腐病进行了调查和取样,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基本明确了河北省花生果腐病主要是由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和群结腐霉(Pythium.myriotylum Drechsl)复合侵染引起。同时进行了病菌回接试验,检验了2种病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茄镰刀菌和群结腐霉菌单独接种均可致病,且茄镰刀菌致病力较强,但症状与田间表现有差异;复合接种发病的症状与田间发病症状相同。从回接发病的荚果上再次分离培养病原菌,发现与原分离病原物一致,说明茄镰刀菌和群结腐霉菌是河北省花生果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病原 鉴定 致病性 研究
下载PDF
花生果腐病拮抗菌贝莱斯芽胞杆菌Hsg1949鉴定与防效 被引量:17
4
作者 曹伟平 陆晴 +2 位作者 鹿秀云 臧卫平 宋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2-771,共10页
花生果腐病是由复合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直接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花生果腐病的生防微生物,以花生果腐病主要病原菌镰孢菌为靶标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在花生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镰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 花生果腐病是由复合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直接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花生果腐病的生防微生物,以花生果腐病主要病原菌镰孢菌为靶标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在花生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镰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Hsg1949。经形态学观察、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及16S rDNA和gyr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等综合分析,鉴定菌株Hsg1949为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Hsg1949对3株镰孢菌分离株具有稳定的的拮抗活性,继代培养40代时,对3株镰孢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7.0%、69.7%和61.9%,与初始菌株F0代的抑菌活性无显著差异。其无菌上清液活性物质耐高温,耐强酸但不耐强碱,在pH 11的环境下拮抗活性显著降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Hsg1949菌悬液2×10^(8)和5×10^(8) cfu/mL可显著降低花生果腐病发病率,对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54%和71.27%,与化学药剂多菌灵防效(75.11%)相当。菌株Hsg1949对花生白绢病菌、棉花立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也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在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将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镰孢菌 贝莱斯芽胞杆菌 拮抗活性 防效
下载PDF
花生黑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潘汝谦 关铭芳 +2 位作者 徐大高 纪春艳 邓铭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1-706,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花生黑腐病菌(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花生黑腐病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V-8汁(V8)、酵母蛋白胨葡萄糖(YPDA)、燕麦琼脂(OMA)和合成真菌(SF)等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花生黑腐病菌(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花生黑腐病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V-8汁(V8)、酵母蛋白胨葡萄糖(YPDA)、燕麦琼脂(OMA)和合成真菌(SF)等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以燕麦琼脂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而V8汁培养基(V8)比较适宜微小菌核形成、分生孢子产生和子囊壳的形成;花生黑腐病菌能够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和淀粉等碳源进行生长,其中葡萄糖、乳糖和淀粉最适宜菌丝生长和微小菌核形成,但这些碳源均不适宜分生孢子和子囊壳的产生;花生黑腐病菌能够利用硝酸钠、尿素、硫酸铵、酵母粉和蛋白胨等氮源,其中硝酸钠最适宜菌丝生长和微小菌核形成,尿素最适宜分生孢子的形成,而子囊壳则仅仅在以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少量产生;花生黑腐病菌在10~30℃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但菌丝生长和产孢都以25~30℃最适宜;光照时间对花生黑腐病菌的菌丝生长没有影响,但光暗交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花生黑腐病菌在pH值4.0~10.0时均能生长,但以中性偏酸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花生病菌 菌丝 分生孢子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戊唑醇等四种杀菌剂防治花生冠腐病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杨 高志山 +1 位作者 李建涛 刘峰 《花生学报》 2012年第2期13-19,共7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花生冠腐病(Peanut crown rot)致病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Tiegh.)的毒力。结果表明:4种药剂中咪鲜胺、戊唑醇对菌丝生长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0.01、0.03mg/L,...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花生冠腐病(Peanut crown rot)致病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Tiegh.)的毒力。结果表明:4种药剂中咪鲜胺、戊唑醇对菌丝生长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0.01、0.03mg/L,其次为醚菌酯、多.福(1∶1),EC50依次为0.13、0.24mg/L;另外,咪鲜胺、戊唑醇、醚菌酯、多.福对花生冠腐病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依次为0.01、0.02、0.09和0.11mg/L。温室盆栽试验中,播种期、团棵期接菌后对照发病率分别为97.50%、92.50%,且四种药剂处理后的病情指数明显低于对照,防效接近或在90%以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在播种期、团棵期处理防效均最高,分别为80.63%和77.48%,同时,从对花生产量影响来看,团棵期比播种期施药后增产率高,其中团棵期施用戊唑醇增产率最高为7.01%。因此,建议选用戊唑醇于花生团棵期灌墩施用防治冠腐病,以减轻其危害,提高花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杀菌剂 毒力 盆栽实验 防效
下载PDF
一种值得关注的花生新病害:花生新赤壳菌基腐病 被引量:9
7
作者 潘汝谦 盖云鹏 +3 位作者 邓铭光 陈兴龙 徐大高 纪春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0-183,共4页
2010年在我国广东省首次报道了由侵管新赤壳菌(Neocosmospora vasinfecta)侵染引起的花生新赤壳菌基腐病。罹病花生植株萎蔫、植株茎基部和根系变黑腐烂,在潮湿条件下,罹病部位有浅红色子囊果。这是我国大陆首次报道的花生新病害。该病... 2010年在我国广东省首次报道了由侵管新赤壳菌(Neocosmospora vasinfecta)侵染引起的花生新赤壳菌基腐病。罹病花生植株萎蔫、植株茎基部和根系变黑腐烂,在潮湿条件下,罹病部位有浅红色子囊果。这是我国大陆首次报道的花生新病害。该病害在广东省的多个市县有发生,严重的发病率高达30%。除广东省外,该病在我国江西省也有分布和危害,其致病菌可进一步鉴定为侵管新赤壳菌非洲变种(N.vasinfecta var.africana)。在广东省也发现了由侵管新赤壳菌侵管变种(N.vasinfectavar.vasinfecta)引起的大豆茎枯病。对侵管新赤壳菌的文献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花生 侵管新赤壳菌 Neocosmospora vasinfecta
下载PDF
引起花生果腐病的新孢镰刀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8
8
作者 何弯弯 冯丽娜 +4 位作者 李振云 张锴 张友青 温晓蕾 孙伟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3-498,共6页
0引言花生果腐病(俗称花生烂果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主要导致花生荚果腐烂。近年来花生果腐病在我国山东、河南、河北等花生主产区日趋严重,造成15%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1]。国内外已报道的花生果腐病病原菌有Sclerotium minor[2]、N... 0引言花生果腐病(俗称花生烂果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主要导致花生荚果腐烂。近年来花生果腐病在我国山东、河南、河北等花生主产区日趋严重,造成15%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1]。国内外已报道的花生果腐病病原菌有Sclerotium minor[2]、Neocosmospora vasinfecta[3,4]、N.striata[5]、Fusarium sp.[6]、Pythium myriotylum[7]和Rhizoctonia solani[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花生荚果 土传病害 RHIZOCTONIA 烂果病 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花生黑腐病抗病品种筛选及抗病相关酶活性测定 被引量:7
9
作者 袁汇涛 张云霞 +2 位作者 向梅梅 罗梅 董章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58-2266,共9页
花生黑腐病是由冬青丽赤壳(Calonectria ilicicola)引起的花生毁灭性病害。为研究花生品种对该病害的抗性情况和抗性机制,采用幼芽水培接种的方法对128个花生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发现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花生品种数分别为1、13... 花生黑腐病是由冬青丽赤壳(Calonectria ilicicola)引起的花生毁灭性病害。为研究花生品种对该病害的抗性情况和抗性机制,采用幼芽水培接种的方法对128个花生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发现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花生品种数分别为1、13、42和72个。高抗品种T09的病情指数仅为8.0,发病率为36.7%;高感品种P562的病情指数高达46.0,发病率为100%。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方法对P562、桂花35、云花生、AS09和T09进行抗病性检验,结果与幼芽水培接种鉴定的结果一致。通过测定T09和P562接种花生黑腐病菌后防卫相关酶活性的变化,T09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别在接种后0.5和5 d出现2次高峰(最大峰值为451.09 U·g^(-1)·h^(-1)FW),其峰值出现时间较高感品种P562早;T09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接种后0.5 d出现峰值(271.67 U·g^(-1)·min^(-1)FW),P562的PPO活性在接种后1 d出现峰值(160.02 U·g^(-1)·min^(-1)FW);两个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升高,T09在接种后0.5 d出现高峰(239.23 U·g^(-1)·min^(-1)FW),P562在接种后0.25 d出现高峰(135.75 U·g^(-1)·min^(-1)FW);两个品种接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升高,T09在接种后的第5天出现高峰(28.08 U·g^(-1)·h^(-1)FW),P562在接种后第3天出现高峰(16.79 U·g^(-1)·h^(-1)FW)。酶活性结果表明,PAL、PPO、POD和SOD在花生抗病性中可能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后续花生高抗品种的选育及花生黑腐病的抗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冬青丽赤壳 抗病品种 防卫相关酶
下载PDF
中牟县花生果腐病病原菌种类鉴定及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7
10
作者 邢晓丽 王磊 王文斌 《基层农技推广》 2019年第1期28-30,共3页
花生果腐病是近几年来生产中新发现的一种病害,具有分布广、危害重、难防治的特点,严重威胁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安全。文章对河南省中牟县采集的花生病株的病原菌进行了室内分离培养和盆栽回接致病性测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主要... 花生果腐病是近几年来生产中新发现的一种病害,具有分布广、危害重、难防治的特点,严重威胁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安全。文章对河南省中牟县采集的花生病株的病原菌进行了室内分离培养和盆栽回接致病性测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主要侵染源为镰刀菌,次要侵染源为腐霉菌。同时,采用播种前拌种(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5mL拌花生种20kg)+花生结荚期叶面喷雾(10%世高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的防治方法,对花生果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牟县 花生 病原鉴定 药剂防治
原文传递
广东花生主要品种对黑腐病菌的抗性水平鉴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蓝国兵 何自福 +1 位作者 佘小漫 汤亚飞 《生物安全学报》 2016年第3期214-217,共4页
【背景】寄生帚梗柱孢霉是花生黑腐病的病原菌,被我国列为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病菌2009年已入侵我国广东,造成花生植株基部腐烂而死亡,严重威胁花生生产安全。筛选与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害的重要措施。【方法】收集广... 【背景】寄生帚梗柱孢霉是花生黑腐病的病原菌,被我国列为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病菌2009年已入侵我国广东,造成花生植株基部腐烂而死亡,严重威胁花生生产安全。筛选与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害的重要措施。【方法】收集广东推广种植的15个主要花生品种,通过人工接种方法,鉴定这些品种对花生黑腐病菌的抗性水平。【结果】15个供试花生品种中,湛红2号、湛油62等2个品种表现为抗病;湛油75、湛油82、粤油390、粤油410、仲恺花44、仲恺花99、汕油诱1号等7个品种表现为中抗;花育33号、汕油523、汕油辐1号、粤油18、湛油53等5个品种表现为感病;仲恺花332表现为高感。【结论与意义】目前广东生产上推广种植的花生品种多数对黑腐病菌表现为抗病或中抗水平,部分品种表现为感病或高感。该结果可为我省花生品种的推广与布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品种 花生病菌 抗病性
下载PDF
吉林省高纬度地区花生果腐病药剂防治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富军 王绍伦 +6 位作者 张丽 李春洁 朱统国 刘海龙 周玉萍 孙晓苹 高华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40-141,共2页
[目的]筛选高纬度地区花生果腐病的防治药剂。[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JYZH-12和JYJH-4花生品种为材料,研究可湿性粉剂SWM-1和固体发酵剂SWM-1对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药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固体发酵剂的防效最好,对J... [目的]筛选高纬度地区花生果腐病的防治药剂。[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JYZH-12和JYJH-4花生品种为材料,研究可湿性粉剂SWM-1和固体发酵剂SWM-1对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药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固体发酵剂的防效最好,对JYZHH-12的防效为43.42%,较空白处理增产18.20%,对JYJH-4的防效为85.65%,较空白处理增产11.60%。[结论]为高纬度地区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可湿性粉剂SWM-1 固体发酵剂SWM-1 高纬度地区 防效
下载PDF
由滴灌系统施用鸡粪和花生麸沤腐液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承林 杨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8,共4页
在温室利用珍珠岩和土壤作栽培介质,以番茄(品种为红宝石)为供试作物,研究了由滴灌系统施用鸡粪及花生麸沤腐液的施用效果.与滴施番茄配方的营养液相比,珍珠岩栽培时单独滴施鸡粪和花生麸沤腐液番茄产量仅为营养液处理的64.5%和82.9%;... 在温室利用珍珠岩和土壤作栽培介质,以番茄(品种为红宝石)为供试作物,研究了由滴灌系统施用鸡粪及花生麸沤腐液的施用效果.与滴施番茄配方的营养液相比,珍珠岩栽培时单独滴施鸡粪和花生麸沤腐液番茄产量仅为营养液处理的64.5%和82.9%;土壤栽培时,滴施鸡粪和花生麸沤腐液的产量分别是营养液的147.0%和82.8%;2种栽培方式处理间果实品质指标(如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没有显著差异.鸡粪沤腐时沉渣率为3.5%,沤腐液绝大部分可由滴灌施用.但花生麸沤腐液沉渣率为74.0%,不宜滴灌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沤 花生麸沤 滴灌 番茄
下载PDF
河南省花生果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腕腕 李绍建 +3 位作者 桑素玲 张海燕 高蒙 王振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7-384,共8页
花生果腐病又称烂果病,是河南省乃至全国花生主产区日趋严重的重要病害。为明确河南省花生果腐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2019和2020年采自河南省各花生产区的92份花生果腐病样进行了菌株分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并依据... 花生果腐病又称烂果病,是河南省乃至全国花生主产区日趋严重的重要病害。为明确河南省花生果腐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2019和2020年采自河南省各花生产区的92份花生果腐病样进行了菌株分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并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确定了引起河南省花生果腐病的病原菌包括镰刀菌属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 solani)、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和厚垣镰刀菌(F. chlamydosporum)、曲霉属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和黄曲霉菌(A. flavus)、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以及侵管新赤壳菌(Neocosmospora vasinfecta)共计5属9种,其中以镰刀菌属的尖孢和腐皮镰刀菌为优势种。本研究进一步确定了花生果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研究结果可为花生果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病原菌 镰刀菌属 曲霉属 复合侵染
下载PDF
外来入侵花生黑腐病菌在中国的风险性评估 被引量:5
15
作者 潘汝谦 徐大高 +1 位作者 邓铭光 纪春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068-3074,共7页
【目的】分析评估外来入侵花生黑腐病菌(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在中国的风险性。【方法】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从潜在危害性(P1)、移植与建立种群的可能性(P2)、寄主的经济重要性(... 【目的】分析评估外来入侵花生黑腐病菌(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在中国的风险性。【方法】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从潜在危害性(P1)、移植与建立种群的可能性(P2)、寄主的经济重要性(P3)、国内现有分布的广泛性(P4)和检疫管理的难易性(P5)共5个一级指标及其14个二级指标对花生黑腐病菌在中国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计算综合风险值(R)。【结果】花生黑腐病菌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R为0.8740,属于高度风险性有害生物。【结论】外来入侵花生黑腐病菌是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植物病原菌,对中国的花生和大豆等作物的生产以及生物安全等都将构成严重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有害生物 花生病菌 有害生物风险性评估
下载PDF
暹罗芽孢杆菌ZHX-10对花生冠腐病的生防效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霞 许曼琳 +7 位作者 于静 吴菊香 李莹 鄢洪海 李长友 王晓强 郭志青 迟玉成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56,共5页
本文旨在研究暹罗芽胞杆菌ZHX-10对花生冠腐病的生物防治效果。采用对峙培养法,分别测定ZHX-10的菌悬液、挥发性气体、发酵液对冠腐病菌的抑制效果。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用ZHX-10菌液对花生进行灌根,检测其对花生生长和冠腐病的防效。结... 本文旨在研究暹罗芽胞杆菌ZHX-10对花生冠腐病的生物防治效果。采用对峙培养法,分别测定ZHX-10的菌悬液、挥发性气体、发酵液对冠腐病菌的抑制效果。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用ZHX-10菌液对花生进行灌根,检测其对花生生长和冠腐病的防效。结果表明:ZHX-10的菌悬液、挥发性气体和发酵液均能有效抑制冠腐病菌的生长,灌根处理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并对冠腐病表现出明显的抗性,防效达到52.04%,ZHX-10菌株可作为防治花生冠腐病的生防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暹罗芽孢杆菌 抑制效果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施用功能性微生物肥料和配方肥对冀东地区花生果腐病的防控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焦镇 李步阳 +3 位作者 韩会玲 韩鹏 何弯弯 孙伟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为有效控制花生果腐病的发生,通过生防菌株间的拮抗试验和盆栽试验,筛选出具有防病、促生和降解自毒物质功能的胶冻样类芽孢杆菌G32a-1 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和枯草芽孢杆菌CSG Bacillus subtilis的复合微生物菌株。以高温好氧... 为有效控制花生果腐病的发生,通过生防菌株间的拮抗试验和盆栽试验,筛选出具有防病、促生和降解自毒物质功能的胶冻样类芽孢杆菌G32a-1 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和枯草芽孢杆菌CSG Bacillus subtilis的复合微生物菌株。以高温好氧发酵将沼渣、玉米芯等有机物料充分腐熟制备的有机物料为载体,利用微生物喷涂技术将复合微生物菌株组合喷涂于有机物料载体上制备颗粒型微生物肥料Y5 m(N)∶m(P_(2)O_(5))∶m(K_(2)O)∶m(CaO)∶m(S)=1∶5.5∶1.5∶1.5∶1。根据花生养分需求规律和冀东地区土壤理化特性,配制花生配方肥m(N)∶m(P_(2)O_(5))∶m(K_(2)O)∶m(CaO)=14∶2.5∶12.5∶9,从而研制出由功能性微生物肥料和配方肥组成的花生果腐病防控专用肥料HGJ。试验结果表明:花生果腐病防控专用肥料处理组的花生出苗率和根干质量均显著高于复合肥处理组和有机肥常规对照(p<0.05),对花生出苗期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冀东地区花生果腐病防控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施用花生果腐病防控专用肥料HGJ 1800 kg/hm^(2)对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2.58%,增产率为16.84%;当施用量为1200 kg/hm^(2)时,花生果腐病防控专用肥料HGJ对花生果腐病防治效果为61.67%,增产率为10.39%。花生果腐病防控专用肥料HGJ降低了花生果腐病的发生,从而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微生物肥料 配方肥料 防治效果 冀东地区
下载PDF
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寄生帚梗柱孢霉 被引量:4
18
作者 盖云鹏 潘汝谦 +2 位作者 徐大高 邓铭光 丁三寅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81,共6页
寄生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 Crous,Wingfield&Alfenas)是严重危害花生和大豆产业的重要病原真菌,在我国被列为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介绍了寄生帚梗柱孢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诊断特征及检疫措... 寄生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 Crous,Wingfield&Alfenas)是严重危害花生和大豆产业的重要病原真菌,在我国被列为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介绍了寄生帚梗柱孢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诊断特征及检疫措施,以期使读者较全面地了解寄生帚梗柱孢霉的经济重要性,为进一步研究、检疫和防治该种病原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寄生帚梗柱孢霉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诊断特征 检疫措施
原文传递
基于全基因组预测和分析花生果腐病原菌分泌蛋白
19
作者 王辉灵 韩会玲 +4 位作者 王晓晗 焦镇 李步阳 何弯弯 孙伟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8,38,共9页
【目的】为分析花生果腐病病原菌-新孢镰刀菌的侵染机制并筛选可用基因。【方法】以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为基础,根据分泌蛋白与效应因子的特点,采用SignalP、TMHMM、WoLF PSORT及NetGPI等软件一步步筛选,对新孢镰刀菌全基因组12756条蛋白... 【目的】为分析花生果腐病病原菌-新孢镰刀菌的侵染机制并筛选可用基因。【方法】以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为基础,根据分泌蛋白与效应因子的特点,采用SignalP、TMHMM、WoLF PSORT及NetGPI等软件一步步筛选,对新孢镰刀菌全基因组12756条蛋白序列进行了分泌蛋白预测和功能分析。【结果】新孢镰刀菌全基因组编码蛋白中有701条序列具有典型的分泌蛋白特征,占蛋白总数的5.49%,其长度主要分布在101~700个氨基酸范围内。信号肽的分析结果表明,信号肽-3和-1位置的氨基酸相对保守,其切割位点属于典型的A-X-A型。对分泌蛋白功能预测结果表明,656个分泌蛋白获得了功能注释,其功能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代谢过程,蛋白翻译后修饰和氨基酸代谢、运输过程。分泌蛋白中效应蛋白预测结果表明,新孢镰刀菌分泌蛋白中共有161个潜在的效应蛋白。【结论】对新孢镰刀菌分泌蛋白的有效预测和功能分析,为筛选新效应蛋白,明确其致病机理,筛选寄主抗性基因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花生果腐病抗性品种选育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新孢镰刀菌 生物信息学 分泌蛋白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处理秸秆腐解产物对土壤生物活性和花生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翟修彩 刘明 +2 位作者 李忠佩 江春玉 吴萌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25-929,共5页
在温室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添加剂处理的花生秸秆腐解产物对土壤pH、生物学性质以及花生苗期生长状况的影响。试验设置5%碱渣处理秸秆腐解产物配施化肥(A)、3%FeSO4处理秸秆腐解产物配施化肥(F)、5%碱渣和3%FeSO4处理秸秆腐解产物... 在温室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添加剂处理的花生秸秆腐解产物对土壤pH、生物学性质以及花生苗期生长状况的影响。试验设置5%碱渣处理秸秆腐解产物配施化肥(A)、3%FeSO4处理秸秆腐解产物配施化肥(F)、5%碱渣和3%FeSO4处理秸秆腐解产物配施化肥(AF)、无添加剂处理秸秆腐解产物配施化肥(N)、单施化肥(NPK)和不施肥对照(CK)等6个处理,于花生苗期采样测定土壤pH、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变化,观测花生苗生物量和株高的生长状况。结果显示,单施化肥容易引起红壤酸化加剧,导致土壤生物活性下降。化肥配施碱渣和化肥配施FeSO4两个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能够有效减缓红壤酸化;碱渣处理秸秆腐解产物配施化肥可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转化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同时该处理下的花生出苗和植株生长情况较好,苗期秸秆生物量和株高等均高于其他处理。由此可见,碱渣处理的花生秸秆腐解产物配施化肥对提升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生长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添加剂 花生秸秆解产物 土壤微生物活性 花生生长状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