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秀仁《花月痕》小说引诗及本事新探 被引量:20
1
作者 潘建国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6-163,共8页
本文据清魏秀仁《陔南山馆诗钞》稿本、《碧花凝唾集》抄本等文献新资料,首次指出《花月痕》小说文本穿插的众多诗词中,至少有77首乃是直接引用作者的旧作;其作用既非如传统白话小说那样,在于刻画肖像、写景状物或发表议论,也不是纯粹... 本文据清魏秀仁《陔南山馆诗钞》稿本、《碧花凝唾集》抄本等文献新资料,首次指出《花月痕》小说文本穿插的众多诗词中,至少有77首乃是直接引用作者的旧作;其作用既非如传统白话小说那样,在于刻画肖像、写景状物或发表议论,也不是纯粹为了增强小说的美学风貌,而是涉及到整部《花月痕》小说的题材来源、人物原型及主题寄寓等关键问题;论文复勾稽相关史料,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月痕 小说文本 引诗 本事 直接引用 白话小说 写景状物 美学风貌 题材来源
原文传递
浮沉在社会历史大潮中——论《花月痕》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袁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2-118,共7页
今天的读者已经很难想象,《花月痕》曾经是中国最有影响的小说之一,其地位一度甚至在《红楼梦》之上。作为一部章回小说,《花月痕》作过许多探索,曾经是民初最为人们推崇的小说,在人物的意义,对社会的批判、悲剧意识、语言等方面起过重... 今天的读者已经很难想象,《花月痕》曾经是中国最有影响的小说之一,其地位一度甚至在《红楼梦》之上。作为一部章回小说,《花月痕》作过许多探索,曾经是民初最为人们推崇的小说,在人物的意义,对社会的批判、悲剧意识、语言等方面起过重要影响。它所具有的过渡形态和超前的特征,开启了民初一代小说创作之风气。“五四”之后,衡量文学的价值标准发生了变化,其原有的特色已不能符合后来社会文化转型的需要,《花月痕》也就逐渐被边缘化而淡出文学舞台。但就探寻文学批评价值标准和欣赏趣味的演变来说,它在中国文学史中有其不能忽视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月痕 影响 探索 过渡
下载PDF
《花月痕》双重含义的阐释 被引量:6
3
作者 孙丹虹 王枝忠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5-28,共4页
本文运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符号矩阵理论,来分析《花月痕》文本的双重含义。即行动与价值的二元关系,以及个性与权力、金钱的关系,试图对《花月痕》进行一番全新的阐释。
关键词 清代小说研究 花月痕 魏子安 符号矩阵
下载PDF
论近代狭邪小说对“情”的表现 被引量:4
4
作者 杜志军 《河北学刊》 2003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情”是近代狭邪小说《花月痕》、《青楼梦》、《绘芳录》的中心观念之一,小说作者不仅以开篇的“情”论醒目地标出,而且借小说人物或叙述者之口反复予以强调。三部小说都较好地处理了情与欲的关系,在狭邪风月的描摹中表现出重情斥欲... “情”是近代狭邪小说《花月痕》、《青楼梦》、《绘芳录》的中心观念之一,小说作者不仅以开篇的“情”论醒目地标出,而且借小说人物或叙述者之口反复予以强调。三部小说都较好地处理了情与欲的关系,在狭邪风月的描摹中表现出重情斥欲、不涉淫亵的优雅风度,超赵了历来淫秽污臭的“风月笔墨”,但因对“情”的真正内涵的把握存在严重缺陷,不能摆脱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和用情资格论,因而难以达到《红楼梦》“将儿女之真发泄一二”的思想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邪小说 “情” 近代 花月痕 《青楼梦》 《绘芳录》 比较 《红楼梦》
下载PDF
才子佳人的延续抑或现代浪漫的开端——论魏子安的《花月痕》 被引量:6
5
作者 熊龙英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7-49,共3页
《花月痕》是晚清早期狭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对感情的抒写、对主人公命运的阐释、对眼泪与死亡的沉溺都值得我们关注。《花月痕》作为晚清向现代过渡时期的小说,一方面承续了古典传统才子佳人的因素,另一方面它作为一个飘零的末世时... 《花月痕》是晚清早期狭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对感情的抒写、对主人公命运的阐释、对眼泪与死亡的沉溺都值得我们关注。《花月痕》作为晚清向现代过渡时期的小说,一方面承续了古典传统才子佳人的因素,另一方面它作为一个飘零的末世时代的文本,本身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而作为一个过渡时期的文本,它又已经与以“五四”为界线的现代意义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月痕 才子佳人 现代浪漫
下载PDF
试论晚清小说《花月痕》的现代属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红林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3-188,311,共7页
晚清称得上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时段,而文学现代性是指文学所具有的属于现代的属性,就中国文学而言,应是指与文学古典性不同的新属性。晚清"狭邪小说"《花月痕》的现代性主要从作者的创作思想、爱情描写、新的人物形象塑... 晚清称得上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时段,而文学现代性是指文学所具有的属于现代的属性,就中国文学而言,应是指与文学古典性不同的新属性。晚清"狭邪小说"《花月痕》的现代性主要从作者的创作思想、爱情描写、新的人物形象塑造三个方面体现出来。而其最具有现代属性的地方是,它强调了人应当依据自己的真性情而活着。它把真性情集中表现在爱情上,批判社会扭曲了人的个性与自然本性。这些都符合当时社会挣脱封建统治、改良礼教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月痕 现代性 真性情
下载PDF
一灯如豆,光景如风灯
7
作者 黎荔 少君(图)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8期25-26,共2页
“一灯如豆”,意思是一盏只有豆粒那样大光线的灯,形容灯光暗弱。清代文人魏子安在《花月痕》中写道:“和衣睡到三更后,一灯如豆,炉火不温……”行往前追溯,这个词我在沈复的《浮生六记》里也见过:“急闭窗,携酒归房,一灯如豆,罗帐低垂... “一灯如豆”,意思是一盏只有豆粒那样大光线的灯,形容灯光暗弱。清代文人魏子安在《花月痕》中写道:“和衣睡到三更后,一灯如豆,炉火不温……”行往前追溯,这个词我在沈复的《浮生六记》里也见过:“急闭窗,携酒归房,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油灯虽小,却是迄今为止人类使用时间最长的照明器具,照亮了古人的漫漫黑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月痕 《浮生六记》 沈复 照明器具 清代文人 魏子安 一灯 黑夜
原文传递
《花月痕》中韦痴珠和刘秋痕爱情悲剧浅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科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第1期148-149,共2页
《花月痕》中韦痴珠和刘秋痕的爱情悲剧,既是他们阴柔寡断的性格造成的,也是黑暗社会和腐朽文化造成的。
关键词 花月痕 爱情悲剧
原文传递
《花月痕》与《不如归》叙事模式对比
9
作者 朱卿卉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1期48-52,共5页
中国晚清小说《花月痕》和日本明治时代小说《不如归》在叙事模式上有许多相同点,男主人公的无作为,使得女主人公在面对压迫时只能采取忍耐受苦的方式以期获得爱情圆满。战争变故的到来和小人的奸计得逞,使得二人落得生离死别的结局。... 中国晚清小说《花月痕》和日本明治时代小说《不如归》在叙事模式上有许多相同点,男主人公的无作为,使得女主人公在面对压迫时只能采取忍耐受苦的方式以期获得爱情圆满。战争变故的到来和小人的奸计得逞,使得二人落得生离死别的结局。细观女主人公虽然有着同样的悲惨遭遇,但是在结局时却有不同的表现,刘秋痕默默无言,片冈浪子悲鸣呐喊,这既与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关,又与叙事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月痕 《不如归》 叙事结构共同点 差异 成因
下载PDF
浅谈《红楼梦》对《花月痕》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龙晓英 《文教资料》 2004年第Z1期47-51,共5页
《花月痕》对《红楼梦》明显有着模仿痕迹。笔者拟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文章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诗词酒令的插入等诸方面来谈谈《红楼梦》对该书的影响。
关键词 红楼梦 花月痕 影响
下载PDF
《〈花月痕〉考证》之考证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宪辉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96-100,共5页
1934年大达图书供应社出版的魏子安(名秀仁)小说《花月痕》,附有振镛氏所作《考证》一篇。此篇《考证》包括"作者传略"、"作者轶事"、"全书索引"、"书中之诗"四部分,为作家作品研究提供了某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例如,谓子安... 1934年大达图书供应社出版的魏子安(名秀仁)小说《花月痕》,附有振镛氏所作《考证》一篇。此篇《考证》包括"作者传略"、"作者轶事"、"全书索引"、"书中之诗"四部分,为作家作品研究提供了某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例如,谓子安"画宗石谷,挥洒自成一家";子安"恶礼教之束缚,乃著《〈老子〉考》一书,以毁弃道德为言"。这都是其它研究资料所不载的。又如,谓书中"韦、韩两氏,皆先生持以自比。韩、魏并称,韦者,韩之半也。韦痴珠一生传略,如先生自身之经历,故韦中举人,而不成进士,坎坷之遇,与先生相仿……韩荷生则先生假定为得意后之魏子安,文武全才,又福慧双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证 花月痕 1934年 图书供应 参考价值 作品研究 研究资料 传略
原文传递
《花月痕》成书年代质疑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锋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2期113-114,共2页
《花月痕》是晚清的一部长篇小说,共十六卷五十二回,系福建侯官魏秀仁所作。关于《花月痕》一书的成书年代,历来众口一辞,并无异说。鲁迅先生曾说:“其后有《花月痕》十六卷五十二回,题‘眠鹤主人编次’,咸丰戊午年(1858年)序,而光绪中... 《花月痕》是晚清的一部长篇小说,共十六卷五十二回,系福建侯官魏秀仁所作。关于《花月痕》一书的成书年代,历来众口一辞,并无异说。鲁迅先生曾说:“其后有《花月痕》十六卷五十二回,题‘眠鹤主人编次’,咸丰戊午年(1858年)序,而光绪中始流行。”《花月痕》作者魏秀仁在本书前后序中也未明确说明创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月痕 成书年代 眠鹤主人 创作时间 仁所 郑方泽 侯官 前序 中国近代文学史 成书时间
下载PDF
《花月痕》之“痕”——兼论中国现代小说抒情传统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6-193,共18页
把《花月痕》作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源头是有据可循的,鸳蝴派小说的哀情叙事可以看成是中国现代小说抒情传统的开端。《花月痕》开篇第一句"情之所钟,端在我辈"抒情意味浓厚,在鸳蝴派作家中产生共鸣。内在于其中... 把《花月痕》作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源头是有据可循的,鸳蝴派小说的哀情叙事可以看成是中国现代小说抒情传统的开端。《花月痕》开篇第一句"情之所钟,端在我辈"抒情意味浓厚,在鸳蝴派作家中产生共鸣。内在于其中的主观、自我、悲剧等意涵成为现代文学的一种抒情表述,在李定夷等人的创作与观念中有具体呈现。值得注意的是,《花月痕》描述的"上既不能策名于朝,下又不获食力于家,徒抱一往情深之致,奔走天涯"的情形在清末以后的文人身上更为普遍。就《九尾龟》《人间地狱》《春明外史》等小说而言,如果考虑到主人公的冶游身份和他们的情感取向,那么从《花月痕》引发出的失意文人的狭邪故事,可以成为追踪传统文人如何应对现代生活的一条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月痕 抒情传统 鸳鸯蝴蝶派 狭邪小说
原文传递
对文化黄金时代的深情回瞥——魏秀仁《花月痕》评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刚 《写作》 2008年第5期24-27,共4页
晚清民初众多小说中,魏秀仁的《花月痕》是一个颇为奇特的文本。一方面,作为才子佳人小说的余绪,《红楼梦》后最为重要的言情小说代表,《花月痕》被认为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晚清的小说家张春帆在创作小说《九尾龟》时,弓... 晚清民初众多小说中,魏秀仁的《花月痕》是一个颇为奇特的文本。一方面,作为才子佳人小说的余绪,《红楼梦》后最为重要的言情小说代表,《花月痕》被认为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晚清的小说家张春帆在创作小说《九尾龟》时,弓l用了《花月痕》,赞扬韦痴珠的气派,并且引用了其中“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的语句。民初小说家杨尘因、吴绮缘、郑逸梅、叶楚伧、李定夷、徐枕亚、张恨水等人都不同程度地谈到《花月痕》对自己的重大影响,另外包括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等在内的“五四”一代作家也承认自己曾经深受《花月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月痕 黄金时代 才子佳人小说 文化 晚清民初 《红楼梦》 言情小说
下载PDF
百年来《花月痕》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芳华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2-54,共3页
《花月痕》是近代前期狭邪小说的代表作品。自问世以来,不断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体现在作者生平及其著述、《花月痕》题材的考辨及主题和艺术论讨等方面。然囿于传统文学批评思维定式,《花月痕》有待于研究者作... 《花月痕》是近代前期狭邪小说的代表作品。自问世以来,不断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体现在作者生平及其著述、《花月痕》题材的考辨及主题和艺术论讨等方面。然囿于传统文学批评思维定式,《花月痕》有待于研究者作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月痕 述评 成果 探索
下载PDF
《花月痕》中“秋心院”与“愉园”的园林景观与花卉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红亮 段九菊 《广东园林》 2013年第1期17-19,共3页
通过对中国著名小说《花月痕》中"秋心院"和"愉园"描绘的园林景观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比归纳其园林景观和花卉应用的特点,以期为现代花卉应用和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花月痕 秋心院 愉园 园林景观 花卉应用
下载PDF
“溢美”型狭邪小说及其创作心态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小霞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32-36,共5页
"溢美"型狭邪小说是晚清小说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这类小说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青楼生活理想化,主要表现为将妓女形象佳人化,嫖客形象才子化。它们在创作上受到了《红楼梦》等作品的影响,同时也与当时的创作风气、社会文化... "溢美"型狭邪小说是晚清小说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这类小说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青楼生活理想化,主要表现为将妓女形象佳人化,嫖客形象才子化。它们在创作上受到了《红楼梦》等作品的影响,同时也与当时的创作风气、社会文化有一定的联系,主要表现了文人对前朝风流的想象和追忆。这类小说之所以能在晚清时期盛行,还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它们是末世的一种白日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邪小说 《品花宝鉴》 花月痕 《青楼梦》 创作心态
下载PDF
《花月痕》百年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刚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76-82,共7页
自《花月痕》刊行以来,百余年的研究史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作者的生平和《花月痕》的成书过程。其中以魏秀仁的生卒年和小说的写作时间为焦点;二、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这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晚清民国时对《花月痕》的多样评价到五... 自《花月痕》刊行以来,百余年的研究史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作者的生平和《花月痕》的成书过程。其中以魏秀仁的生卒年和小说的写作时间为焦点;二、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这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晚清民国时对《花月痕》的多样评价到五六十年代为一种单一视角所取代,新时期以后,其思想和艺术得到了重新评价和解读,伴随着九十年代后新的理论视角的引入,以《花月痕》为代表的晚清文学的重要性逐步突显,其研究也步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月痕 魏秀仁 研究 述评
下载PDF
论《花月痕》中人物形象的互补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龙莹莹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文学作品创作中,人物形象的互补性是一种十分特殊而有趣的现象,在塑造人物形象中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近代狭邪小说的代表之作《花月痕》中人物形象的互补性。书中韦痴珠与刘秋痕、韩荷生与杜采秋这一沉一升、一穷一... 文学作品创作中,人物形象的互补性是一种十分特殊而有趣的现象,在塑造人物形象中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近代狭邪小说的代表之作《花月痕》中人物形象的互补性。书中韦痴珠与刘秋痕、韩荷生与杜采秋这一沉一升、一穷一达、一悲一喜、一辱一荣的两组人物在出身、性格、才能、环境等方面构成了鲜明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月痕 人物形象 互补
原文传递
“鸳鸯蝴蝶派”今昔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小如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2年第1期36-37,共2页
顾名思义,属于鸳鸯蝴蝶派的作品主要是指爱情小说。如果我们不上溯志怪、传奇和话本,只从清代章回小说算起,那么《花月痕》可以说是这一派作品的老祖宗,至少也是属于这一范畴里面的一部代表作。到了清末民初,亦即“鸳鸯蝴蝶派”
关键词 鸳鸯蝴蝶派 爱情小说 花月痕 张资平 言情小说 社会小说 玉梨魂 《海上花列传》 黑幕小说 金粉世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