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花岗岩体的时代及对额尔古纳地块构造归属的制约 被引量:212
1
作者 葛文春 吴福元 +1 位作者 周长勇 A.A.Abdel Rahman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39-1247,共9页
大兴安岭北部的额尔古纳地块上分布有大面积时代和成因不明的花岗岩体, 其中位于塔河县城附近的塔河岩体主要由斑状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 角闪碱长花岗岩和辉长岩局部发育, 与后造山花岗岩组合类似. 激光剥蚀等离子体(LA-ICP-MS... 大兴安岭北部的额尔古纳地块上分布有大面积时代和成因不明的花岗岩体, 其中位于塔河县城附近的塔河岩体主要由斑状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 角闪碱长花岗岩和辉长岩局部发育, 与后造山花岗岩组合类似. 激光剥蚀等离子体(LA-ICP-MS)分析测试表明, 该岩体内不同岩石类型的锆石U-Pb年龄为 494~480 Ma, 反映为一早古生代期间侵位的杂岩体. 该杂岩体的形成, 标志着额尔古纳与南侧兴安地块间的碰撞拼合在古生代早期即已完成. 对相邻地区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进行总结对比发现, 额尔古纳与中蒙古、图瓦等地块具有相同的早古生代演化历史, 应为西伯利亚地台南部增生大陆边缘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花岗岩 地块 构造归属 后造山花岗岩 同位素年代学 西伯利亚地台 早古生代 二长花岗岩 碱长花岗岩 分析测试 等离子 激光剥蚀 石类型 相邻地区 碰撞拼合 演化历史 大陆边缘 辉长 ICP 成因
原文传递
湖南印支期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成因启示 被引量:93
2
作者 王岳军 范蔚茗 +2 位作者 梁新权 彭头平 石玉若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59-1266,共8页
针对湖南印支期花岗岩3个典型代表性岩体(沩山、关帝庙唐市超单元岩体和白马山龙潭超单元岩体)系统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表明:上述3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的代表性样品分别给出了244±4,239±3和243±3Ma的谐和年龄,代... 针对湖南印支期花岗岩3个典型代表性岩体(沩山、关帝庙唐市超单元岩体和白马山龙潭超单元岩体)系统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表明:上述3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的代表性样品分别给出了244±4,239±3和243±3Ma的谐和年龄,代表了区内印支期典型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表明区内传统上被认为属印支期的过铝质花岗岩有着更局限的形成时代.结合其他年代学资料认为华南内陆印支期花岗岩很可能是同一次构造热事件的产物,其空间分布整体上似面状展布,其形成与陆内地壳物质叠置加厚作用有关,这为深入理解华南印支期花岗岩的精细时空格架及早中生代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锆石U-PB年龄 印支期 湖南 U-PB年龄测定 成因 过铝质花岗岩 花岗岩 形成时代 构造热事件 动力学机制 空间分布 地壳物质 早中生代 时空格架 代表性 超单元 黑云母 年代学 华南 样品 展布 叠置 陆内 演化
原文传递
湖南沩山花岗岩中锆石LA-ICPMSU-Pb定年:成岩启示和意义 被引量:89
3
作者 丁兴 陈培荣 +2 位作者 陈卫锋 黄宏业 周新民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06-616,共11页
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湖南沩山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技术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沩山花岗岩体是一个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多次岩浆侵入的复式岩体,其中印支期花岗岩(2... 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湖南沩山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技术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沩山花岗岩体是一个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多次岩浆侵入的复式岩体,其中印支期花岗岩(2个样品)形成时间为211.0±1.6和215.7±1.9Ma;燕山期花岗岩(2个样品)形成时间为187.4±3.5和184.5±5.1Ma.华南(尤其湖南)印支晚期花岗岩,是秦岭-大别和松马两条印支期缝合带碰撞、挤压导致地壳叠置加厚后,到了应力松弛阶段的产物;而燕山早期花岗岩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物质无直接关系,是伸展体制下板内中下地壳减压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U-Pb定年 湖南 同位素年龄测定 阴极发光技术 锆石U-Pb 燕山早期 形成时间 太平洋板块 结构分析 定年技术 复式 浆侵入 花岗岩 应力松弛 中下地壳 伸展 印支期 燕山期 缝合带 晚期 样品 产物
原文传递
南岭中段大东山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73
4
作者 张敏 陈培荣 +3 位作者 张文兰 陈卫锋 李惠民 张孟群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9-539,共11页
大东山岩体位于广东、湖南交界处,是南岭中段一个大岩基,出露面积约2250km2,由两阶段侵入体构成,主侵入阶段岩体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55.9±1.1)Ma,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ISr值为0.71143~0.71575,εNd(t)... 大东山岩体位于广东、湖南交界处,是南岭中段一个大岩基,出露面积约2250km2,由两阶段侵入体构成,主侵入阶段岩体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55.9±1.1)Ma,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ISr值为0.71143~0.71575,εNd(t)值为-10.98~-10.50,t2DM为1.80Ga和1.84Ga,成岩物质源自古-中元古代地壳。岩体富K和Si,其氧化物平均值分别为4.97%和76.35%;贫Ti、Mg、Fe和Ca,氧化物平均值分别为0.16%、0.13%,1.18%和0.63%,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主体和补体岩石在化学成分上具有分离结晶演化关系。产出于岩石圈伸展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石成因 高钾钙碱性 壳源花岗岩
下载PDF
吉林黄泥岭花岗岩体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75
5
作者 张艳斌 吴福元 +3 位作者 李惠民 路孝平 孙德有 周红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5-481,共7页
在华北地台北缘与其北侧兴蒙造山带的结合部位 ,发育有大量的所谓“加里东期”花岗岩 ,其中以出露在吉林省中部的黄泥岭岩体最为典型。然而 ,高精度的单颗粒锆石 U-Pb定年结果显示 ,采自黄泥岭岩体不同部位的三个样品的同位素年龄分别为... 在华北地台北缘与其北侧兴蒙造山带的结合部位 ,发育有大量的所谓“加里东期”花岗岩 ,其中以出露在吉林省中部的黄泥岭岩体最为典型。然而 ,高精度的单颗粒锆石 U-Pb定年结果显示 ,采自黄泥岭岩体不同部位的三个样品的同位素年龄分别为 168± 3 Ma、153± 2 Ma和 158± 3 Ma,说明黄泥岭岩体并不是形成于早古生代 ,而是形成于中生代的中 -晚侏罗世。结合前人获得的 166± 2 Ma的锆石 SHRIMP U-Pb年龄 ,本文认为 ,黄泥岭岩体是在 150~ 170 Ma之间由至少两期岩浆活动形成的复式岩体。这一中生代年代学结果的获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 U-PB年龄 侏罗纪 黄泥岭 中生代 华北地台 浆活动
下载PDF
西昆仑卡日巴生岩体和苦子干岩体的隆升——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的证据 被引量:46
6
作者 王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24-442,共19页
笔者对采自青藏高原西北部塔什库尔干县城西侧卡日巴生花岗岩体和苦子干碱性花岗岩体的7个不同高程的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和径迹长度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自5Ma以来,这一地区经历了脉动式的,总体由缓慢到快速的隆升过程。通... 笔者对采自青藏高原西北部塔什库尔干县城西侧卡日巴生花岗岩体和苦子干碱性花岗岩体的7个不同高程的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和径迹长度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自5Ma以来,这一地区经历了脉动式的,总体由缓慢到快速的隆升过程。通过“径迹年龄—高程”法等计算的隆升速率表明,5~2Ma隆升速率为0.1mm/a±;2Ma后,隆升速率增至2mm/a±。同时对样品进行了径迹长度的分析,表明5Ma以来的隆升并不是一个持续抬升过程,存在着相对稳定的阶段,总体表现为一脉动式隆升。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早期的隆升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挤压有关,2Ma后的隆升是由青藏高原内部热均衡调整造成的。所测试的样品中,6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在2.14~5.19Ma,显示出随着样品高程的增加,裂变径迹年龄增大的规律。而其中一个样品的单颗粒径迹年龄较为分散,揭示了早期与隆升有关的热历史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长度 隆升 花岗岩 西昆仑
下载PDF
阿尔泰造山带西段同造山铁列克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9
7
作者 童英 王涛 +2 位作者 洪大卫 柳晓明 韩宝福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74-77,共4页
铁列克岩体是阿尔泰造山带西段的一个重要的岩体,显示弧花岗岩特征,其侵位时代一直没有解决。本次La-ICPMS锆石U—Pb定年给出。^206Pb/^238U年龄403±5Ma(MSWD=4.9),代表其形成年龄。这为阿尔泰造山带的同造山花岗岩的鉴别和... 铁列克岩体是阿尔泰造山带西段的一个重要的岩体,显示弧花岗岩特征,其侵位时代一直没有解决。本次La-ICPMS锆石U—Pb定年给出。^206Pb/^238U年龄403±5Ma(MSWD=4.9),代表其形成年龄。这为阿尔泰造山带的同造山花岗岩的鉴别和时代确定提供一个证据,也为阿尔泰造山带在早古生代(奥陶纪-泥盆纪)的俯冲造山提供了一个新的年代学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LA-ICPMS 中亚造山带 早古生代 洋壳 锆石U-PB年龄 阿尔泰造山带 花岗岩 构造意义 西段
下载PDF
江西大吉山钨矿成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蒋国豪 胡瑞忠 +2 位作者 谢桂青 赵军红 唐群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3-256,共4页
大吉山钨矿床是一个大型的石英脉型钨矿床。矿床在空间上与燕山早期复式花岗岩相伴。利用云母单矿物的K Ar同位素年龄测试方法,测定了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及矿脉的同位素年龄。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K Ar年龄为(160 3±3 03)Ma... 大吉山钨矿床是一个大型的石英脉型钨矿床。矿床在空间上与燕山早期复式花岗岩相伴。利用云母单矿物的K Ar同位素年龄测试方法,测定了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及矿脉的同位素年龄。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K Ar年龄为(160 3±3 03)Ma和(164 2±3 5)Ma,二云母花岗岩中白云母K Ar年龄为(160 6±2 8)Ma,含钨石英脉中白云母K Ar年龄为(152 6±2 35)Ma和(158 1±2 8)Ma。钨成矿与花岗岩的成岩基本不存在时差,推测含钨石英脉的形成可能与岩浆分异出的富含矿化剂和成矿元素的流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 成矿年代学 花岗岩 同位素测年 热液脉矿化
下载PDF
花岗岩构造研究及花岗岩构造动力学刍议 被引量:39
9
作者 王涛 王晓霞 +2 位作者 郑亚东 洪大卫 王新社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113,共23页
花岗岩可以视为一种很好的构造标志体,犹如褶皱、断裂一样。从花岗岩浆的形成、融体分离、岩浆上升到岩体定位以及变形改造的全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构造动力学信息。研究花岗岩浆上升、迁移和定位可以探讨构造块体抬升及区域构造动力学... 花岗岩可以视为一种很好的构造标志体,犹如褶皱、断裂一样。从花岗岩浆的形成、融体分离、岩浆上升到岩体定位以及变形改造的全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构造动力学信息。研究花岗岩浆上升、迁移和定位可以探讨构造块体抬升及区域构造动力学。岩体生长方式与构造块体的运动学、动力学有密切的关系,极性生长揭示了上、下构造块体或岩石圈之间的相对的近水平方向剪切运移。变形花岗岩体是一种区域尺度的应变标志体,可以进行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和流变学参数估算,为分析区域构造变形特征提供应变参数。以对不同期次、不同变形程度花岗岩体为间接标志体,通过锆石定年可以限定变形的时间,特别是有可能确定早期变形的时间。岩体定位深度的系统研究有利于了解构造块体的抬升和深部构造作用。花岗岩构造与花岗岩成因类型特别是其演变研究的结合是判别构造块体动力学背景以及其转换的有效途径。通过这几方面的系统研究和有机结合,可以提供丰富的构造动力学信息,是否可能发展成较系统的花岗岩构造动力学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浆侵位 变形标志 定年标志 区域构造动力学
下载PDF
锡田含W,Sn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背景 被引量:41
10
作者 马铁球 王先辉 柏道远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4年第1期11-16,共6页
以二长花岗岩类为主体的锡田岩体,分布在南岭花岗岩套北部边缘,形成时代为燕山早期。岩石具有高硅、富碱以及W,Sn,Mo,Bi,Cu和U,Th丰度高的特点。与湘南地区的骑田岭、香花岭等含Sn花岗岩体特征有相似之处,具有找W,Sn矿的较好潜力。岩石... 以二长花岗岩类为主体的锡田岩体,分布在南岭花岗岩套北部边缘,形成时代为燕山早期。岩石具有高硅、富碱以及W,Sn,Mo,Bi,Cu和U,Th丰度高的特点。与湘南地区的骑田岭、香花岭等含Sn花岗岩体特征有相似之处,具有找W,Sn矿的较好潜力。岩石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其具有典型的后造山(post—orogenic)作用形成的“A型花岗岩”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从而显示锡田岩体形成时该区处于陆壳开始拉张裂陷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 后造山 锡田 燕山早期 地质特征
下载PDF
Discovery of Paleoproterozoic rapakivi granite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40
11
作者 ZHANG LiJuan MA ChangQian +2 位作者 WANG LianXun SHE ZhenBing WANG ShiM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306-318,共13页
The Huashanguan rapakivi pluton in Zhongxiang,Hubei Province,China,is the first discovered Proterozoic rapakivi pluton in the Yangtze block.Based on field and petrographical observations,a typical rapakivi texture was... The Huashanguan rapakivi pluton in Zhongxiang,Hubei Province,China,is the first discovered Proterozoic rapakivi pluton in the Yangtze block.Based on field and petrographical observations,a typical rapakivi texture was found in the northern portion of the Huashanguan granitic pluton.Almost all the K-feldspar phenocrysts were round to oval in shape and most had plagioclase coatings known as rapakivi phenocrysts.Alkali feldspars and quartz had two or more generations.Petrochemically,the Huashanguan rapakivi granites were characterized as having high values of Si,K,Fe,Th,U,La,Ga,Ce,Sm and LREE,low values of Ca,Mg,Sr,Nb,Y and HREE,and a negative Eu anomaly.Thes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ashanguan granites were concordant with typical rapakivi granites,and had an affinity to A-type granites.LA-ICP-MS U-Pb zircon dating also was conducted.The dating yielded a 207Pb/206Pb weighted mean age of 1851±18 Ma (MSWD =1.2),which represents the age of the pluton emplacement.The age of 803±170 Ma at the lower intercept in the concordia diagram corresponds to the age of a later deformation event which affected the pluton,and suggests that the Huashanguan pluton was influenced by Neoproterozoic thermo-tectonic events after its formation.The discovery of Paleoproterozoic Huashanguan rapakivi granites indicates continental rifting or a post-orogenic extensional event that took place in the Paleoproterozoic in the Yangtze block.These events may be related to the breakup of the Paleoproterozoic Columbia superconti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斑花岗岩 古元古代 扬子陆块 地质意义 花岗岩 构造事件 北缘 地球化学特征
原文传递
诸广、贵东花岗岩中碱性地幔流体与铀成矿 被引量:31
12
作者 张彦春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0-219,共10页
本文论述了粤北诸广、贵东花岗岩中年龄大于 1 0 0Ma的两种早期铀矿化特征 ,并对这两种早期铀矿化进行了对比。第一期铀矿化与碱交代 云英岩化有关 ,属钾质交代系列 ;第二期铀矿化与碱交代 绿泥石化有关 ,属钾、钠混合交代系列。同时 ... 本文论述了粤北诸广、贵东花岗岩中年龄大于 1 0 0Ma的两种早期铀矿化特征 ,并对这两种早期铀矿化进行了对比。第一期铀矿化与碱交代 云英岩化有关 ,属钾质交代系列 ;第二期铀矿化与碱交代 绿泥石化有关 ,属钾、钠混合交代系列。同时 ,阐述了它们与晚期 (小于 1 0 0Ma)硅化带类型铀矿化的差别 ,指出早期铀矿成矿与硅化带无关。在此基础上 ,用烃碱流体成矿理论对两种早期铀矿化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地幔流 钾质交代系列 钾钠混合交代系列 烃碱流成矿 花岗岩 铀矿床
下载PDF
燕山中段盘山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0
13
作者 马寅生 曾庆利 +3 位作者 宋彪 杜建军 杨富全 赵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7-556,共10页
位于燕山陆内造山带中段南缘的蓟县盘山花岗岩体由狼家峪、官庄、东罗庄和小盘山4个侵入单元组成,并发育侵入期后含斑石英二长岩脉,发育环绕岩体分布的周缘向斜并侵蚀早期东西向蓟县断裂。对前3个侵入单元及岩体西侧围岩中的顺层侵入的... 位于燕山陆内造山带中段南缘的蓟县盘山花岗岩体由狼家峪、官庄、东罗庄和小盘山4个侵入单元组成,并发育侵入期后含斑石英二长岩脉,发育环绕岩体分布的周缘向斜并侵蚀早期东西向蓟县断裂。对前3个侵入单元及岩体西侧围岩中的顺层侵入的含斑石英二长岩脉等4件样品的锆石U-Pb(SHRIMP)定年结果为,年龄值界于203-207Ma,表明盘山花岗岩体侵位于三叠纪末期。这个年龄结果进一步限定了燕山陆内造山带东西向褶皱、逆冲/逆掩断层系统形成时代的上限,显示其形成时代为印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陆内造山带 花岗岩 锆石SHRIMP测年
下载PDF
大吉山花岗岩体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被引量:26
14
作者 蒋国豪 胡瑞忠 +1 位作者 谢桂青 赵军红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1,共4页
 通过对大吉山花岗岩中黑云母化学成分特征的研究,发现大吉山黑云母花岗岩体中黑云母属铁镁黑云母,而二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属富铁黑云母。黑云母花岗岩是壳幔混合的产物,而 阶段二云母花岗岩属壳源花岗岩。大吉山黑云母花岗岩成岩过程...  通过对大吉山花岗岩中黑云母化学成分特征的研究,发现大吉山黑云母花岗岩体中黑云母属铁镁黑云母,而二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属富铁黑云母。黑云母花岗岩是壳幔混合的产物,而 阶段二云母花岗岩属壳源花岗岩。大吉山黑云母花岗岩成岩过程中可能存在玄武岩岩浆的底侵作用,这种底侵作用可能是大吉山钨矿成岩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之一。大吉山花岗岩体在演化过程中存在流体分异作用,与二云母花岗岩共存的流体更富氟,可能这种富氟和钨等成矿元素的热液流体形成了著名的大吉山钨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黑云母 成矿 地球化学特征 底侵作用 地球动力学背景 分异作用 共存
下载PDF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中新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7
15
作者 段志明 李勇 +2 位作者 张毅 李亚林 王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7,共10页
应用单颗粒锆石 U - Pb法 ,对出露于羌塘地体中央隆起带唐古拉山北坡的花岗岩体进行侵位年代测定 ,结果表明它们是中生代末至新生代早期多次岩浆脉动、涌动上侵定位的产物。其中龙亚拉花岗岩体 (6 9.8± 2 .0Ma)、木乃花岗岩体 (6 7... 应用单颗粒锆石 U - Pb法 ,对出露于羌塘地体中央隆起带唐古拉山北坡的花岗岩体进行侵位年代测定 ,结果表明它们是中生代末至新生代早期多次岩浆脉动、涌动上侵定位的产物。其中龙亚拉花岗岩体 (6 9.8± 2 .0Ma)、木乃花岗岩体 (6 7.1± 2 .0 Ma)是印 -亚板块早期碰撞的产物 ;赛多铺岗日花岗岩体 (40 .6± 3.1Ma)为印 -亚板块主碰撞期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包括辉石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 ,初始锶同位素比值 (87Sr/86 Sr)为 0 .70 6 0 39~ 0 .714 0 6 9。研究表明 ,中生代末至新生代花岗岩浆均起源于壳幔混熔 ,属同碰撞—晚造山期的壳幔型花岗岩。详细的单颗粒锆石 U - Pb同位素定年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与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 U—Pb年龄 大陆动力学 中新生代 青藏高原 地球化学特征 单颗粒 产物 研究
下载PDF
西华山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被引量:24
16
作者 刘家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1期83-105,共23页
世界著名的西华山钨矿田产于西华山复式花岗岩体中。本文通过对此岩体中不同期次侵入体的接触关系、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岩石、矿物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以及成矿作用过程中流体包裹体温压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地研究,并探讨了西华... 世界著名的西华山钨矿田产于西华山复式花岗岩体中。本文通过对此岩体中不同期次侵入体的接触关系、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岩石、矿物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以及成矿作用过程中流体包裹体温压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地研究,并探讨了西华山复式花岗岩的成岩和成矿作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华山 花岗岩 温压地球化学 钨矿床 石英脉 包裹 成矿阶段 成矿流 黑云母花岗岩 花岗岩
下载PDF
西昆仑中带两个花岗岩体的年龄和可能的源区 被引量:24
17
作者 袁超 孙敏 李继亮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4-538,共5页
对西昆仑中带2个重要岩体进行了年代学和同位素示踪方面的研究.单颗粒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库地北岩体(404Ma)形成于加里东末期的一次岩浆活动;而阿卡阿孜山岩体中二长花岗岩215 Ma的年龄则表明原被整个划入海西... 对西昆仑中带2个重要岩体进行了年代学和同位素示踪方面的研究.单颗粒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库地北岩体(404Ma)形成于加里东末期的一次岩浆活动;而阿卡阿孜山岩体中二长花岗岩215 Ma的年龄则表明原被整个划入海西期的岩体实际上至少包括一部分印支期的岩浆活动.Sm/Nd同位素数据表明这2个花岗岩的源区并不均一,有地壳物质的加入且不排除壳幔混合成因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花岗岩 年龄 源区 浆活动
原文传递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在花岗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8
作者 孟凡兴 乔勇 +3 位作者 胡鉴 黄宝峰 梁永顺 冯春园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6年第3期488-492,513,共6页
花岗岩型铀矿床一般产在岩体内部或岩体周边,因此岩体发育情况的探测对铀矿勘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卫境地区的实际应用,结合地质资料和岩石电阻率特征,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资料,查... 花岗岩型铀矿床一般产在岩体内部或岩体周边,因此岩体发育情况的探测对铀矿勘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卫境地区的实际应用,结合地质资料和岩石电阻率特征,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资料,查明了花岗岩体的厚度以及花岗岩和变质岩接触带的深部发育特征,经钻孔验证,效果较好。综合分析认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有较好的垂向分辨力,能够较准确探测岩体的厚度、断裂发育的位置及向深部延伸情况、确定破碎带及裂隙带和脉体的空间展布特征,是花岗岩型铀矿勘查的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 卫境地区 花岗岩 花岗岩型铀矿
下载PDF
越城岭花岗岩体西侧滑脱型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其形成的构造体制 被引量:25
19
作者 张桂林 梁金城 +1 位作者 冯佐海 黄志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37,共7页
越城岭花岗岩体西侧片麻状花岗岩带主体是一条由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的复合糜棱岩带,包括早期高绿片岩相条件下形成的糜棱片麻岩和晚期低绿片岩相条件下形成的糜棱岩。高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和低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具有基本一致的运动学性质... 越城岭花岗岩体西侧片麻状花岗岩带主体是一条由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的复合糜棱岩带,包括早期高绿片岩相条件下形成的糜棱片麻岩和晚期低绿片岩相条件下形成的糜棱岩。高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和低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具有基本一致的运动学性质,为滑脱型韧性剪切带,总体为在向NWW缓倾的糜棱面理上向SW方向滑动,并在平面上表现为左旋效应。根据构造对比研究,认为越城岭西侧滑脱型韧性剪切带形成于后造山阶段的伸展构造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城岭 花岗岩 滑脱型韧性剪切带 构造
下载PDF
川西义敦岛弧中生代典型花岗岩体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岩浆来源探讨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楠 吴才来 秦海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1-1000,共20页
义敦岛弧是位于松潘—甘孜褶皱带和羌塘地体之间的三叠纪火山岛弧。稻城岩体和海子山岩体分别为义敦岛弧上出露的晚三叠世和白垩纪花岗质岩体。结合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对上述岩体进行了系统的... 义敦岛弧是位于松潘—甘孜褶皱带和羌塘地体之间的三叠纪火山岛弧。稻城岩体和海子山岩体分别为义敦岛弧上出露的晚三叠世和白垩纪花岗质岩体。结合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对上述岩体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岩体的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中长石—更长石),钾长石(正长石)、石英和黑云母(铁叶云母—铁质黑云母),副矿物为锆石、榍石、磁铁矿和磷灰石等;黑云母的成分表明两个岩体的源区均为壳幔混源。稻城岩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过铝质特征的花岗岩,海子山岩体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同样具过铝质特征。根据锆元素饱和浓度温度计和稀土元素饱和浓度温度计对两个岩体进行了温度限定,稻城岩体岩浆形成的平均上限温度为783℃,海子山岩体岩浆形成时的平均上限温度为844℃。结合前人研究结果,笔者等认为稻城岩体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可能为与扬子克拉通有关的晚古元古代至早中元古代的下地壳物质,在甘孜—理塘洋向西俯冲和闭合之后的弧—陆同碰撞背景下,因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而发生部分熔融,同时伴有少量的亏损地幔成分加入,因密度上升至中上—上地壳深度侵位,并且侵位后经历了快速的冷却过程,在侏罗纪之初冷却至300℃以下;海子山岩体为与俯冲有关的造山后伸展环境下形成的白垩纪A2型花岗岩,岩浆来源同样为地壳物质伴有少量地幔物质混合而成,且在地壳中侵位深度较浅,之后经历快速的冷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敦岛弧 花岗岩 矿物学 地球化学 温度条件 地质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