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归银对铜绿假单胞菌致肺炎大鼠免疫调节作用初探 被引量:10
1
作者 丁军颖 丁雪霏 +3 位作者 卢幼然 安世栋 崔煦然 刘清泉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9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初步探索芪归银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致肺炎大鼠的免疫影响,为全面揭示其疗效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空白和模型对照基础上,设置芪归银实验组与阿莫西林西药干预对照组。采集各组肺组织,并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肺组织中高... 目的:初步探索芪归银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致肺炎大鼠的免疫影响,为全面揭示其疗效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空白和模型对照基础上,设置芪归银实验组与阿莫西林西药干预对照组。采集各组肺组织,并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肺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蛋白表达,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进一步深入检测肺组织中HMGB1及其受体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Toll-样受体4(TLR4)的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HMGB1蛋白及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芪归银可一定程度降低其蛋白和基因表达;但阿莫西林对HMGB1和受体RAGE、TLR4的基因表达影响更为显著。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浓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芪归银可降低二者浓度,其中,对TNF-α浓度影响较阿莫西林更为显著。结论:肺炎发生时,芪归银对肌体核心免疫网络因子HMGB1及其受体RAGE、TLR4表达均有影响,对重要信号通路效应分子IL-1β和TNF-α也有影响,更深入的疗效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TOLL样受体4 阿莫西林颗粒
下载PDF
芪归银颗粒通过影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大鼠的炎症反应及自噬影响肾功能 被引量:7
2
作者 董磊 段美丽 +4 位作者 刘景峰 李甜 庞冉 谢雁鸣 刘清泉 《北京中医药》 2020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芪归银颗粒干预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大鼠的自噬和炎症反应的变化,明确芪归银颗粒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大鼠肾功能的影响与炎症反应和自噬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SD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建立脓毒... 目的通过观察芪归银颗粒干预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大鼠的自噬和炎症反应的变化,明确芪归银颗粒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大鼠肾功能的影响与炎症反应和自噬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SD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建立脓毒症模型,诱导大鼠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实验分为3组:假手术组,CLP组,CLP+芪归银组,每组包括6只大鼠,每组分别在监测时间点测量以下指标:①循环指标:血压;②肾功能损伤指标:血清肌酐(Sc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③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4(TLR4)、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④自噬指标:LC3-Ⅰ、LC3-Ⅱ。采用SPSS 19.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各组均数需经方差齐性检验为方差齐后,再进行多组均数ANOVA检验。结果CLP组和CLP+芪归银组大鼠血压12 h开始降低,而假手术组无明显变化。CLP组和CLP+芪归银组之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P组和CLP+芪归银组Scr从12 h开始升高,且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后CLP+芪归银组比CLP组Scr水平降低。IGFBP-7与TIMP-2乘积CLP组3 h后开始明显升高,而CLP+芪归银组与CLP组比较明显降低。CLP组和CLP+芪归银组TNF-α在3 h、6 h、12 h、24 h和48 h均较0 h升高;CLP组和CLP+芪归银组TNF-α在3 h、6 h、12 h、24 h和48 h均较假手术组升高;3 h、6 h、12 h、24 h和48 h CLP+芪归银组比CLP组降低。CLP组TLR4在6 h、12 h和24 h均较假手术组升高。而CLP+芪归银组在6 h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C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LP组MAPK与假手术组比较,6 h、12 h和24 h均有升高,CLP+芪归银组比CLP组降低。CLP组较假手术组LC3-Ⅱ/LC3-Ⅰ升高;在12 h和24 h,CLP+芪归银组较CLP组降低。结论芪归银能够改善脓毒症AKI。脓毒症AKI的变化与炎症反应有关,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自噬
下载PDF
基于HPLC-LTQ-Orbitrap MS技术芪归银提取物在ICR小鼠体内入血移行成分的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薛梦 张加余 +6 位作者 刘明玉 梁莉靖 刘湉 岳贵娟 姜悦 高艳艳 马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61-3067,共7页
目的:分析芪归银提取物灌胃ICR小鼠后的入血成分,探讨芪归银的生物体内效应成分。方法:应用HPLC-ESI-LTQ-Orbitrap技术,通过对比空白血浆、口服芪归银提取物后的血浆以及芪归银提取物的色谱图和质谱碎片离子信息,并结合文献报道和对照... 目的:分析芪归银提取物灌胃ICR小鼠后的入血成分,探讨芪归银的生物体内效应成分。方法:应用HPLC-ESI-LTQ-Orbitrap技术,通过对比空白血浆、口服芪归银提取物后的血浆以及芪归银提取物的色谱图和质谱碎片离子信息,并结合文献报道和对照品比对,筛选和鉴定小鼠灌胃芪归银提取物后的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在小鼠血浆中筛选出27个药源性成分,并鉴定了其中的21个成分,其中包括原型成分15个,葡萄糖醛酸化和异构化产物6个。结论:芪归银在小鼠体内主要以原型、葡萄糖醛酸化和异构化产物的形式入血;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灵敏,可为阐明芪归银方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 入血移行成分 葡萄糖醛酸化 异构化
下载PDF
芪归银治疗脓毒症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李军 王凤 +1 位作者 彭海英 邓洁红 《内蒙古中医药》 2022年第12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芪归银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1例脓毒症患者,采用随机纸片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亚胺培南治疗,观察组采用亚胺培南联合芪归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反... 目的:探讨芪归银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1例脓毒症患者,采用随机纸片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亚胺培南治疗,观察组采用亚胺培南联合芪归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乳酸水平,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乳酸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乳酸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归银治疗脓毒症可以降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乳酸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血乳酸
下载PDF
芪归银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孔令博 刘清泉 +2 位作者 王兰 付跃峰 高洁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585-1587,1599,共4页
目的探讨芪归银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芪归银方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将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液同2.0%西黄芪胶1∶1混... 目的探讨芪归银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芪归银方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将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液同2.0%西黄芪胶1∶1混合后8ml/kg腹腔注射,注射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2ml灌胃,西药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0.45g/kg肌肉注射,芪归银方组给予芪归银方提取物2ml(1.0g/ml)灌胃,中西医结合组给予芪归银方提取物灌胃和头孢他啶肌肉注射,各组腹腔感染后3h留取脾脏组织标本,运用MTT法检测各组大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脾脏中T、B淋巴细胞增殖水平较空白组升高(P<0.05或P<0.01);西药对照组大鼠脾脏中T、B淋巴细胞增殖水平较空白组降低(P<0.05或P<0.01);芪归银方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大鼠脾脏中T、B淋巴细胞增殖水平较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对照组、芪归银方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大鼠脾脏中T、B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P<0.01)。结论芪归银方具有适度下调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头孢他啶过度抑制免疫应答反应相比,其可使感染所导致的免疫紊乱趋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感染 淋巴细胞 增殖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芪归银方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高洁 刘清泉 +3 位作者 田金洲 时晶 邱泽计 吴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408-1411,共4页
目的观察芪归银方体外逆转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芪归银方含药血清;常规肉汤培养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1643菌株),分为含药血清组(M-H肉汤培养基0.8ml+含药血清0.2ml)、空白血清组(M-H肉汤培... 目的观察芪归银方体外逆转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芪归银方含药血清;常规肉汤培养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1643菌株),分为含药血清组(M-H肉汤培养基0.8ml+含药血清0.2ml)、空白血清组(M-H肉汤培养基0.8ml+空白血清0.2ml)、阳性对照组(M-H肉汤培养基1ml),各组分别传代干预至第8代,用二倍稀释法测定细菌对亚胺培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比较抑菌环直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冻融离心,收集酶粗提液,以头孢噻吩为底物,分为含药血清组(0.1mmol/L头孢噻吩95μl+3μl含药血清+2μl酶粗提液)和空白血清组(0.1mmol/L头孢噻吩95μl+3μl空白血清+2μl酶粗提液),测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水解速率。结果含药血清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MIC为8μg/ml,空白血清组与阳性对照组均为16μg/ml;含药血清组抑菌环直径显著大于阳性对照组(P<0.05);含药血清组β-内酰胺酶水解速率显著低于空白血清组(P<0.05)。结论在芪归银方含药血清作用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并且可以减慢β-内酰胺酶的水解速率,提示抑制β-内酰胺酶水解可能是芪归银方干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 Β-内酰胺酶 亚胺培南
原文传递
芪归银方对抗生素体外抑制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孔令博 刘清泉 +2 位作者 杨琦 高洁 付跃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288-290,295,共4页
目的:探讨芪归银方含药血清联合抗生素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运用二倍稀释法检测单用抗生素、空白血清、含药血清及血清联合抗生素的体外抑菌情况。结果:空白血清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无体外抑菌作用,含药血清... 目的:探讨芪归银方含药血清联合抗生素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运用二倍稀释法检测单用抗生素、空白血清、含药血清及血清联合抗生素的体外抑菌情况。结果:空白血清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无体外抑菌作用,含药血清则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抗生素联合含药血清较单纯抗生素和抗生素联合空白血清的抑菌情况有明显差异。结论:芪归银方含药血清能够降低抗生素的MIC值、MBC值,提高抑菌率,含药血清与抗生素具有体外协同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药血清 抗生素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体外抑菌
下载PDF
芪归银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血清IL-1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孔令博 郭玉红 +6 位作者 付跃峰 李艳鹏 牛丽强 杨雪冬 姜旭 刘佳莹 刘清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1966-1969,共4页
目的:探讨芪归银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血清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芪归银方组、中西医结合组5组,运用ELISA检测采用不同干预方法的各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比较各组之间的差... 目的:探讨芪归银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血清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芪归银方组、中西医结合组5组,运用ELISA检测采用不同干预方法的各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在各时间点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对照组、芪归银方组、中西医结合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在3 h、8 h、24 h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对照组、芪归银方组、中西医结合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在72 h、5 d较空白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对照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在72 h、5 d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扶正透邪方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在24 h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 d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在24 h较模型组升高,在72 h、5 d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抗生素相比,芪归银方能够在炎性反应早期增强促炎递质的释放,二者联用则作用更明显,有利于积极清除细菌及毒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使促炎递质的释放迅速下降,维持正常炎性反应水平以免太长的过激炎性反应不利于损伤的修复,充分体现了"阴平阳秘""以平为期"的中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透邪 多重耐药菌感染 炎性反应因子 IL-1Β
下载PDF
芪归银颗粒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狄浩然 王晓鹏 +5 位作者 梁立新 卢幼然 郭玉红 段美丽 刘清泉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9期1583-1585,1606,共4页
目的观察芪归银颗粒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芪归银颗粒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纳入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指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芪... 目的观察芪归银颗粒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芪归银颗粒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纳入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指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芪归银颗粒口服(或胃管注入)。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28 d死亡率、ICU平均住院天数、24 h尿量、肾损伤恢复率。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SCr、BUN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SCr在治疗后第3天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 <0.05);两组非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治疗第3天24 h尿量均呈明显上升(P <0.05),且治疗组提升的尿量高于对照组;两组中需要CRRT的患者尿量没有明显差异(P> 0.05),但治疗组平均进行血滤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7 d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肾损伤恢复率更高(P <0.05)。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第3天虚实夹杂证患者SCr均明显低于实证和虚证(P <0.05)。结论芪归银颗粒能够降低脓毒症AKI患者的SCr水平,提高肾损伤恢复率,对于需要行CRRT的脓毒症患者,芪归银颗粒能够明显降低其CRRT的时间,较早脱离血液过滤;对于不需要CRRT的脓毒症AKI患者,芪归银颗粒能够较早提高其24 h尿量。但对ICU住院时间及28 d致死率没有影响,无法改善患者的预后。芪归银颗粒治疗不同证型的脓毒症AKI患者存在疗效差异,对降低虚实夹杂证患者的SCr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颗粒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多指标优选芪归银方的水提醇沉工艺 被引量:10
10
作者 石航 白洁 +2 位作者 冯欣 王林燕 马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3-816,共4页
目的:多指标综合优选芪归银方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绿原酸和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水提取工艺;以黄芪甲苷、绿原酸和总多糖为指标,单因素考察醇沉浓度和药液浓缩相对程度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 目的:多指标综合优选芪归银方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绿原酸和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水提取工艺;以黄芪甲苷、绿原酸和总多糖为指标,单因素考察醇沉浓度和药液浓缩相对程度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水提醇沉工艺为12倍量加水量、提取3次,每次1 h,合并提取液,浓缩至1.0 g/m L生药,60%醇沉。结论:优选出来的水提醇沉工艺稳定可行,为工艺的规范化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提醇沉 甲苷 绿原酸 多指标
下载PDF
芪归银方联合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抑菌及血清药理学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赖晓静 张婉乔 +7 位作者 李颜伶 吴珺 郭宇瑛 秦铭 徐广 吉莉 马群 刘清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2-1189,共8页
目的基于中药提取物和含药血清两个层次研究芪归银方(Qiguiyin decoction,QGYD)对铜绿假单胞菌(seudomonas aeruginosa,PA)标准菌株和耐药菌株的抑制作用及OGYD增强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EV)抗菌活性的作用,为中药联合抗生素防治耐... 目的基于中药提取物和含药血清两个层次研究芪归银方(Qiguiyin decoction,QGYD)对铜绿假单胞菌(seudomonas aeruginosa,PA)标准菌株和耐药菌株的抑制作用及OGYD增强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EV)抗菌活性的作用,为中药联合抗生素防治耐药菌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LEV、QGYD对PA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两药联合的MIC,计算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制备LEV组、QGYD组、LEV+QGYD组和空白对照组血清,用MHB肉汤将各组血清均稀释成10%~90%12种浓度干预PA,测定血清的抑菌率、MIC_(90)和MBC。结果LEV联用QGYD后药液对PA(标准/耐药)的MIC明显降低,0.5<FICI≤1;各组10%~90%含药血清对PA(标准/耐药)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现随着血清比例的增加抑菌率逐渐升高的趋势;与空白对照组血清相比,QGYD组含药血清的抑菌作用明显增强;LEV组血清对PA标准菌株MIC_(90)为15%,联合QGYD后MIC_(90)下降到10%,MBC均为15%。对PA耐药菌株的MIC_(90)为55%,联合QGYD后MIC_(90)为45%,降低了10%。结论QGYD提取物和QGYD含药血清均能有效抑制PA;LEV联合QGYD后药液和含药血清对PA的MIC或MIC_(90)均明显降低,抗菌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联合用药 铜绿假单胞菌 血清药理学 体外抑菌
下载PDF
HPLC-ESI-LTQ-Orbitrap分析芪归银方中黄酮成分体内代谢过程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小杰 岳贵娟 +5 位作者 薛梦 张娇 刘明玉 梁莉靖 刘湉 马群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为进一步明确芪归银方的药效物质基础,采用HPLC-ESI-LTQ-Orbitrap技术对大鼠灌胃芪归银方后血清中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表征,并通过鉴别其尿液及粪便中的代谢物对结果进行佐证。从含药血清中鉴定出8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芹菜素-6,8-二葡... 为进一步明确芪归银方的药效物质基础,采用HPLC-ESI-LTQ-Orbitrap技术对大鼠灌胃芪归银方后血清中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表征,并通过鉴别其尿液及粪便中的代谢物对结果进行佐证。从含药血清中鉴定出8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芹菜素-6,8-二葡萄糖苷和芹菜素以原型入血,芒柄花素、木犀草素、毛蕊异黄酮、5,7,4′-三羟基黄酮醇-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山奈酚-3-O-葡萄糖苷等6个化合物以Ⅱ相代谢产物入血;从尿液中鉴定出9个黄酮类成分,包括6个入血成分的相应代谢产物;从粪便中检出3个黄酮类化合物的原型形式,未检测到与入血成分相同的成分。实验结果显示,芪归银方中的黄酮类入血成分大部分是经肾脏代谢排出,这可为阐明芪归银方延缓耐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成分 代谢过程 HPLC-ESI-LTQ-Orbitrap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联合芪归银方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和绿脓菌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赖晓静 李颜伶 +6 位作者 吴珺 徐广 刘湉 王凯赫 母磊鑫 刘清泉 马群 《中南药学》 2023年第10期2647-2653,共7页
目的基于中药提取物和含药血清两个层次研究左氧氟沙星(LEV)联合芪归银方(QGYD)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及耐药菌株生物膜和绿脓菌素的影响,为中药联合抗菌药物防治生物膜感染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制备药液(LEV组、LEV+QGYD组)和LEV... 目的基于中药提取物和含药血清两个层次研究左氧氟沙星(LEV)联合芪归银方(QGYD)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及耐药菌株生物膜和绿脓菌素的影响,为中药联合抗菌药物防治生物膜感染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制备药液(LEV组、LEV+QGYD组)和LEV组、LEV+QGYD组系列含药血清,分别干预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和临床多重耐药菌株,测定铜绿假单胞菌生长量、生物膜形成量和绿脓菌素分泌量。测定LEV组、LEV+QGYD组含药血清中LEV的含量和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2的水平。结果LEV组和LEV+QGYD组(药液/血清)均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耐药)的生长、生物膜的形成和绿脓菌素的分泌;LEV组与LEV+QGYD组血清中LEV含量分别为6.14μg·mL^(-1)和5.12μg·mL^(-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EV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L-2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QGYD组、QGYD+LEV组TNF-α和IL-2均无明显变化。与LEV组相比,QGYD+LEV组TNF-α和IL-2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体外和半体内研究均表明,联用QGYD能增强LEV的抗菌活性,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和绿脓菌素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联合用药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血清药理学
下载PDF
芪归银复方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于小杰 张加余 +4 位作者 刘清泉 刘永刚 冯欣 石航 马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74-1181,共8页
芪归银复方由黄芪、当归、金银花、青蒿、虎杖5味药组成,不仅能够配合抗生素治疗耐药菌,而且能延缓、甚至逆转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但是该复方化学成分复杂,尚未明确其治病的物质基础。因此,通过查阅文献,对该方中5种单味药中的化学成分进... 芪归银复方由黄芪、当归、金银花、青蒿、虎杖5味药组成,不仅能够配合抗生素治疗耐药菌,而且能延缓、甚至逆转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但是该复方化学成分复杂,尚未明确其治病的物质基础。因此,通过查阅文献,对该方中5种单味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总结,并对其中所含的170种化学成分进行归类,以期为芪归银复方中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依据,最终明确其延缓耐药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 延缓耐药 物质基础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扶正透邪法治疗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焦妃 冯涛 +4 位作者 王浩 黄封黎 张斌 刘庆 窦志娟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8期1423-1425,共3页
目的 观察应用中医扶正透邪理论治疗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选用抗生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或鼻饲,中药方... 目的 观察应用中医扶正透邪理论治疗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选用抗生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或鼻饲,中药方剂以扶正透邪理论的代表方芪归银方为主,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候,并在治疗7、14 d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系统(APACHEⅡ)评分。结果 治疗7 d后行APACHEⅡ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4 d后APACHEⅡ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医证候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扶正透邪理论的代表方芪归银方治疗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 扶正透邪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基于靶点网络的芪归银复方与亚胺培南和左氧氟沙星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顾浩 何文静 马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561-4565,共5页
目的:通过芪归银和不同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直接作用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药物作用方式的异同。方法:针对芪归银、亚胺培南和左氧氟沙星3个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差异分析。通过进一步对芪归银特异性靶点群的功能进行富集分析,发现其... 目的:通过芪归银和不同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直接作用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药物作用方式的异同。方法:针对芪归银、亚胺培南和左氧氟沙星3个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差异分析。通过进一步对芪归银特异性靶点群的功能进行富集分析,发现其特异性途径。结果:芪归银复方(金银花中的芦丁、当归中的白桦脂酸、虎杖中的大黄素、青蒿中的青蒿素)通过作用于7个共有的铜绿假单胞菌靶点,与亚胺培南和左氧氟沙星发挥协同抑菌疗效。并发现亚胺培南特异性蛋白16个,左氧氟沙星特异性相关蛋白5个,芪归银特异性相关蛋白222个。通过芪归银特异性相关靶点的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其通过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的代谢途径和抗生素合成途径,达到抗菌作用,这可能是芪归银复方协同增强其他抗生素作用、降低耐药的重要方面。结论:在靶点层面分析了芪归银复方对缓解抗生素耐药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发现中药抗菌和抗耐药的可能途径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 亚胺培南 左氧氟沙星 联合用药机制 药物靶点网络
原文传递
芪归银方提取物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煦然 丁军颖 +3 位作者 郭玉红 赵京霞 崔晓兰 刘清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94-898,共5页
目的:探讨芪归银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对比评价该方水提醇沉与水提醇提提取物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小鼠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致肺炎模型,观察芪归银方提取物对该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检测芪归银方体外干预细菌生长的作... 目的:探讨芪归银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对比评价该方水提醇沉与水提醇提提取物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小鼠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致肺炎模型,观察芪归银方提取物对该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检测芪归银方体外干预细菌生长的作用。结果:芪归银方两种提取物均可明显降低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致小鼠感染肺炎模型的肺指数,与耐药菌株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同等剂量下,芪归银方水提醇沉提取物对该模型小鼠肺指数抑制率高于水提醇提组;体外对菌株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干预作用,其中水提醇沉与水提醇提提取物对菌株PA-S的MIC、MBC值分别为0.50g/mL、>1.00g/mL,0.51g/mL、>1.00g/mL;对菌株PA-R的MIC、MBC值分别为0.25、0.50g/mL,0.25、0.51g/mL。结论:芪归银方对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且水提醇沉提取物的作用优于水提醇提提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干预作用 水提醇沉 水提醇提
原文传递
芪归银方对左氧氟沙星大鼠半体内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PK/PD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婉乔 李颜伶 +5 位作者 吴珺 刘清泉 徐广 秦铭 吉莉 马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2期14-17,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左氧氟沙星(LVFX)单用及LVFX联用芪归银方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探索芪归银方对LVFX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7周龄15只分为3组,每组5只。单用组灌胃0.01 g/ml的LVFX,联用组灌胃1 g/ml生... 目的通过建立左氧氟沙星(LVFX)单用及LVFX联用芪归银方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探索芪归银方对LVFX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7周龄15只分为3组,每组5只。单用组灌胃0.01 g/ml的LVFX,联用组灌胃1 g/ml生药浓度的芪归银方和0.01 g/ml的LVFX,空白组灌胃同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后0、0.25、0.50、1.00、1.50、2.00、4.00、8.00、12.00和24.00 h眼眶取血,样品处理后进样,采用DAS 2.0软件计算PK参数,含药血清干预耐药PA测定抑菌率,建立半体内PK/PD模型。结果联用组平均滞留时间、达峰时间长于单用组,清除率高于单用组,曲线下面积和最大血药浓度低于单用组(P<0.05)。联用组血清抑菌率初始值大于单用组,到达最大抑菌率的时间长于单用组(P<0.05)。单用组及联用组半体内PK/PD模型为E=(63.80×C^(2.96))/(0.94+C^(2.96)),E=34.72+(57.88×C^(3.04))/(66.63+C^(3.04))。结论芪归银方可能通过影响大鼠LVFX血药浓度增强LVFX抗耐药PA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铜绿假单胞菌 药动学/药效学模型
下载PDF
芪归银方治疗脓毒症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亮亮 刘清泉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7期1144-1148,1160,共6页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了芪归银方治疗脓毒症的主要活性成分、靶标和信息通路,探讨其潜在生物学机理。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系统搜索芪归银方的主要中药化学成分,以OB≥30%和DL≥0.18为条件检测其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利用Swiss Target P...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了芪归银方治疗脓毒症的主要活性成分、靶标和信息通路,探讨其潜在生物学机理。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系统搜索芪归银方的主要中药化学成分,以OB≥30%和DL≥0.18为条件检测其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主要活性物质及其对应的靶点;利用TTD数据库系统、Drug bank数据库系统和DisGeNET数据库系统对疾病靶点做出预测。使用Excel软件查询主要活性成分靶位及其与疾病治疗靶点之间的交叉靶点;通过Cytoscape3.7.2应用软件构建药品活性成分-靶位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再通过String在线数据库,描绘交集的靶位蛋白质-蛋白质作用(PPI)网络系统;最后利用Metascape数据库系统,对靶基因实现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的解析。结果 得出芪归银方活性成分73个,共对应922个靶点,253个脓毒症相关靶点,有75个共同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芪归银方可影响1 576个生物过程,90个分子功能和64个细胞组成。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252条通路,结果显示芪归银方治疗脓毒症主要与血小板活化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相关。结论 芪归银方可能通过血小板活化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影响脓毒症的炎症与凝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网络药理学 信号通路
下载PDF
芪归银方对晚期癌症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患者T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0
作者 杨亮亮 庞瑞 +1 位作者 孙永强 刘清泉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9期1440-1443,共4页
目的观察芪归银方对晚期癌症合并肺部细菌性感染患者T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晚期癌症合并肺部细菌性感染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芪归银方口服治疗14 d,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芪归银方对晚期癌症合并肺部细菌性感染患者T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晚期癌症合并肺部细菌性感染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芪归银方口服治疗14 d,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14 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T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水平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D3+CD4+细胞占比和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提高(P<0.05),干扰素-γ(INF-γ)水平较对照组有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芪归银方能够提高晚期癌症合并肺部细菌性感染患者体内的CD3+CD4+细胞占比,提高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升高CD4+/CD8+比值,有效恢复感染后所致机体免疫平衡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 肺部细菌感染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