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铬胁迫对芥菜型油菜生理特性和铬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45
1
作者 王爱云 钟国锋 +2 位作者 徐刚标 刘志祥 申响保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17-1725,共9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铬胁迫对芥菜型油菜来凤芥菜和四川黄籽的出苗率、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铬的亚细胞分布和铬富集的影响.目的是为阐明植物遭受铬胁迫的毒害机...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铬胁迫对芥菜型油菜来凤芥菜和四川黄籽的出苗率、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铬的亚细胞分布和铬富集的影响.目的是为阐明植物遭受铬胁迫的毒害机制和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铬能够促进芥菜型油菜生长,提高出苗率,增加幼苗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但MDA含量降低;高浓度铬导致芥菜型油菜出苗率、幼苗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MDA含量增加,并且MDA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当土壤中外源铬浓度<300 mg/kg时,铬处理导致2种油菜叶片中SOD和POD活性都增加,但是当铬浓度>300 mg/kg时,铬抑制叶片中SOD和POD活性.来凤芥菜和四川黄籽叶片富集的铬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分别为48.57%~64.77%和41.03%~76.42%),其次为细胞壁,而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含量很低(<10%).相对而言,四川黄籽能够耐受较高浓度的铬胁迫.2种油菜根和地上部分铬含量随铬处理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加入300 mg/kg铬的土壤中,芥菜型油菜生长70 d后,来凤芥菜和四川黄籽叶片累积铬的平均浓度分别达167.30和197.60 mg/kg,平均每株地上部富集铬总量均达最大值,分别为1.71和2.81 mg/plant,平均每株从土壤中带走的铬分别占土壤中全铬含量的0.23%和0.38%.在铬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四川黄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迫 芥菜油菜 生理特性 铬富集
原文传递
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2
作者 刘淑艳 刘忠松 官春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51-358,共8页
本文从收集保存、鉴定、研究、创新和利用5个方面介绍了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芥菜型油菜起源于亚洲,印度、中国收集的资源最多。芥菜型油菜可以分为中国-东欧类型和中国-印度类型2大类,每一类中均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许多具有... 本文从收集保存、鉴定、研究、创新和利用5个方面介绍了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芥菜型油菜起源于亚洲,印度、中国收集的资源最多。芥菜型油菜可以分为中国-东欧类型和中国-印度类型2大类,每一类中均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许多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已经鉴定出来,并对其进行了生理学、遗传学研究。通过远缘杂交、诱变和遗传转化已创造出芥菜型油菜新种质。已鉴定、培育的芥菜型油菜优异种质资源在油菜育种上得到广泛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油菜 种质资源 性状 遗传 油菜育种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抗虫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株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学宝 秦明辉 +2 位作者 施荣华 陈光荣 白永延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82-488,共7页
带有1 ~2 m m 子叶柄的芥菜型油菜子叶经农杆菌感染后,培养在附加10 ~20 mg/ L卡那霉素的 M S 选择培养基上筛选转化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卡那霉素抗性苗相继在含30 ~50 m g/ L 卡那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继代培... 带有1 ~2 m m 子叶柄的芥菜型油菜子叶经农杆菌感染后,培养在附加10 ~20 mg/ L卡那霉素的 M S 选择培养基上筛选转化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卡那霉素抗性苗相继在含30 ~50 m g/ L 卡那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再转移到含20 mg/ L 卡那霉素的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以苏云金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为探针,进行 Southern blot 分子杂交,得到阳性结果。 P C R 分析也证明外源基因整合到油菜基因组并稳定传递到后代。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性和卡那霉素抗性在自交后代中得到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油菜 杀虫晶体蛋白 基因 遗传转化 抗虫性
下载PDF
利用RAPD标记研究中国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9
4
作者 安贤惠 陈宝元 +1 位作者 傅廷栋 刘后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24-527,共4页
利用RAPD标记,对以我国西北和西南为主的68个芥莱型油菜地方品种和4个加拿大引进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31个随机引物的RAPD分析,表明选用的72个品种(系)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多态性位点比率达85.31%。经UPGMA... 利用RAPD标记,对以我国西北和西南为主的68个芥莱型油菜地方品种和4个加拿大引进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31个随机引物的RAPD分析,表明选用的72个品种(系)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多态性位点比率达85.31%。经UPGMA聚类分析将它们划分为6大类群,从聚类图可得如下结论:(1)地理差异和生态环境对遗传差异有重要影响,即来自同一省份的品种基本上聚在同一类群中。(2)我国冬播和春播芥菜型油菜在遗传上有较大差异,且冬播油莱的遗传多样性比春播油菜更为丰富。(3)长江中下游湖北、江苏两地品种与贵州地方品种亲缘关系密切。(4)陕西芮城地方品种与众不同,自成一类;而中原地区河南省的品种和陕西其它地方品种亲缘关系较近。(5)地处华北的山西省春油菜与西北的甘肃春油菜品种亲缘关系很近,而与新疆着油菜亲缘关系较远。(6)目前加拿大芥菜型油菜育种中的部分种质资源主要引自印度,近十年来又向我国引种,因而它们可能具有我国西北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这也许就是它们与新疆品种亲缘关系较近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油菜 遗传多样性 RAPD 中国
下载PDF
中国西部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徐爱遐 马朝芝 +6 位作者 肖恩时 权景春 马长珍 田广文 涂金星 傅廷栋 张改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4-763,共10页
利用23对SRAP引物、11对AFLP引物和10对SSR引物对我国西部地区的芥菜型油菜及其近缘种108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313个等位变异,3种标记的每对引物平均分别可检测到6.8、12.5和1.9个等位变异。包括白菜型和芸芥在内的108... 利用23对SRAP引物、11对AFLP引物和10对SSR引物对我国西部地区的芥菜型油菜及其近缘种108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313个等位变异,3种标记的每对引物平均分别可检测到6.8、12.5和1.9个等位变异。包括白菜型和芸芥在内的108份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378-0.936之间,103份芥菜型油菜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45-0.936之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558处,5个参照品种白菜型油菜、小白菜以及芸芥首先被聚出芥菜型油菜之外;在相似系数0.70处,103份芥菜型油菜可分为云贵陕南冬播(A)、关中冬播(B)、新疆I(C)、新疆II(D)和西部春播(E)五个类群,其中A、B基本为冬播品种,C、D、E为春播品种。A类群品种间遗传差异最大,B类群其次。陕西和新疆的品种均分别被聚到3个类群,表现出更广泛的遗传多样性。春播类型绝大部分被聚到E类群,E类群可分为3个亚类,其中陕北及其邻近一带春播黄芥为一类,形成一个独立的遗传群体,群内遗传多样性较高;西藏的10个品种为一类,相似系数高达0.83以上,表现出西藏品种遗传系统的独立和遗传基础的单一;澳大利亚2个品种单独为一类,与我国的春播品种关系较近。由此说明,地理和生态条件是影响芥菜型油菜类群的主要因素,我国的冬播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春播品种,陕西和新疆的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油菜 遗传多样性 SRAP标记 AFLP标记 SSR标记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杂种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被引量:23
6
作者 周永明 ScarthR.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99-402,共4页
利用分离小孢子培养首次从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莱种间杂种(甘芥杂种)中获得了胚和再生植株。所用的培养程序是,将甘芥杂种小孢子在蔗糖浓度为13%的液体NLN培养基中32℃下暗培养2天,转入25℃暗培养3周,再在光照条件下振荡培养一周后转... 利用分离小孢子培养首次从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莱种间杂种(甘芥杂种)中获得了胚和再生植株。所用的培养程序是,将甘芥杂种小孢子在蔗糖浓度为13%的液体NLN培养基中32℃下暗培养2天,转入25℃暗培养3周,再在光照条件下振荡培养一周后转入再生培养基(B_5)。供试的8个正反交甘芥杂种,有4个对培养有反应,其中3个均为以甘蓝型油菜为母本的杂种。杂种911186(甘蓝型)×851336(芥菜型)的胚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杂种,未发现杂种花粉育性与小孢子胚产量存在显著相关。多数再生植株形态上介乎两个亲本之间,已开花的植株多为不育类型。讨论了亲本基因型对杂种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和小孢子衍生植株的可能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芥菜油菜 种间杂种 小孢子培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史华清 龚瑞芳 +1 位作者 庄丽莲 龙肖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2-41,共10页
1973年,本院发现芥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株后,经连续几年研究,1975年育成了欧新 A 不育系,欧新 B 保持系和74243—6恢复系,实现了芥菜型“三系”配套。多年来连续测定表明,育成的芥菜型“三系”表现育性稳定,欧新 A 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达100%... 1973年,本院发现芥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株后,经连续几年研究,1975年育成了欧新 A 不育系,欧新 B 保持系和74243—6恢复系,实现了芥菜型“三系”配套。多年来连续测定表明,育成的芥菜型“三系”表现育性稳定,欧新 A 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达100%,单株自交结实指数平均在0.000—0.103之间。恢复株率为99.54~100%,F_1杂种有较强的苗期优势,也有种子产量和含油量优势。比芥菜型地方良种昆明高棵增产19.2~34.8%,含油量提高6.58~8.23%。芥菜型“三系”的育成,填补了我国芥菜型杂优利用的空白,势将推动芥菜型油菜杂优利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油菜 杂种优势 三系 油菜
下载PDF
我国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和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8
作者 王爱凡 康雷 +1 位作者 李鹏飞 李再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1-698,共8页
本文对我国在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及种质资源创建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甘蓝型油菜系20世纪30、40年代由国外引入,取代白菜型与芥菜型油菜后于60、70年代大面积栽培,故遗传基础较狭窄。但我国的白菜和白菜型油... 本文对我国在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及种质资源创建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甘蓝型油菜系20世纪30、40年代由国外引入,取代白菜型与芥菜型油菜后于60、70年代大面积栽培,故遗传基础较狭窄。但我国的白菜和白菜型油菜、芥菜与芥菜型油菜具有非常丰富的变异类型,可为甘蓝型油菜的遗传改良提供许多所需的性状及基因,我国进行了大量的芸薹属种间(甘白、甘芥)杂交,培育出了优异品种与骨干亲本中油821、黄籽新材料、抗菌核病与根肿病新材料。还运用组织培养与体细胞融合技术,合成许多甘蓝型油菜与其他属植物的有性及体细胞属间杂种、附加系与易位系,选育出可供育种利用的新材料、新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种质资源 白菜油菜 芥菜油菜 远缘杂交
下载PDF
中国芥菜型油菜的主要特性 被引量:27
9
作者 钱秀珍 胡琼 伍晓明 《作物品种资源》 1991年第2期14-15,共2页
中国芥菜型油菜分春油菜和冬油菜两大类,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生育期因种性不同在70~260天内变异,具天然黄籽、抗早、抗倒、耐瘠、耐寒等优点。种子含油量平均36.62%,以西藏、山西的为高;脂肪酸组成平均含量:棕搁酸3.33%,硬脂酸1.31%,油... 中国芥菜型油菜分春油菜和冬油菜两大类,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生育期因种性不同在70~260天内变异,具天然黄籽、抗早、抗倒、耐瘠、耐寒等优点。种子含油量平均36.62%,以西藏、山西的为高;脂肪酸组成平均含量:棕搁酸3.33%,硬脂酸1.31%,油酸16.72%,亚油酸20.50%,亚麻酸11.91%,花生烯酸10.71%,芥酸35.42%。新疆、内蒙古、山西的品种具高油酸、高亚油酸、低芥酸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油菜 品种 特性
下载PDF
油菜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研究Ⅱ.影响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种胚产量的因素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栒 官春云 +2 位作者 陈社元 王国槐 刘忠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44-749,T004,共7页
对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F1 代杂种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 :(1)F1 杂种胚产量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 ;(2 )在F1 杂种花粉可育率为 30 %~ 4 3%的范围内 ,F1 杂种花粉可育率对有效胚产量无明显影响 ;(3)供体植株年龄对... 对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F1 代杂种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 :(1)F1 杂种胚产量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 ;(2 )在F1 杂种花粉可育率为 30 %~ 4 3%的范围内 ,F1 杂种花粉可育率对有效胚产量无明显影响 ;(3)供体植株年龄对高胚产量的材料无明显影响 ,对低胚产量的材料有明显影响。 (4)提出用花药颜色来选择适合的小孢子培养的花蕾的指标 ,花药颜色以绿带点黄或绿带黄为宜 ;(5 )提出胚从NLN液体培养基转到半固体B5培养基培养 3d后再转至固体B5培养基 ,比从NLN液体培养基直接转到固体培养基的培养方式相对较好 ,可提高胚再生频率 ;(6 )诱导植株再生最适合的胚龄是 2 7d ,0 .2~ 0 .3cm大小的胚比 0 .6~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小孢子培养 双倍体 单倍体 育种 甘蓝油菜 芥菜油菜 种间杂种 胚产量
下载PDF
EDTA对2种芥菜型油菜幼苗富集Pb的效应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亚华 沈振国 宗良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0,i006,共5页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Pb胁迫下2种芥菜型油菜(BrassicajunceaCzern.etCoss.)幼苗生长及富集Pb的效应。结果表明,单独用0 5和1 0mmol LPb或EDTA处理可显著抑制植株的生长。与单独处理相比,Pb和EDTA复合处理可以降低...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Pb胁迫下2种芥菜型油菜(BrassicajunceaCzern.etCoss.)幼苗生长及富集Pb的效应。结果表明,单独用0 5和1 0mmol LPb或EDTA处理可显著抑制植株的生长。与单独处理相比,Pb和EDTA复合处理可以降低各自的生物毒性。当Pb和EDTA等浓度复合处理时,植株生物量与对照植株无明显差异,说明游离态Pb或EDTA对幼苗具有毒害作用,而螯合态Pb-EDTA基本不具有生物毒性。EDTA处理促进Pb从根系向地上部运输,促进Pb在地上部积累。当c(EDTA) c(Pb)为1 2时,地上部铅积累总量达到最高。随c(EDTA)的增加,根系铅积累总量反而下降。2个芥菜型油菜品种对EDTA的处理效应表现极为相似,生物量大的品种具有较高的Pb积累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 植物吸收 芥菜油菜
下载PDF
我国芥菜型油菜品种遗传多样性初探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汝刚 朱莉 +3 位作者 伍宁丰 范云六 伍晓明 钱秀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6-31,共6页
用RAPD技术对包括春、冬芥菜型油菜及国外品种在内的36个芥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扩增得到的128条DNA带中,多态性DNA片段达88.28%。分析表明:春、冬油菜间遗传差异较大,国内冬性芥菜型油菜地方种多样性水平较高,25份... 用RAPD技术对包括春、冬芥菜型油菜及国外品种在内的36个芥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扩增得到的128条DNA带中,多态性DNA片段达88.28%。分析表明:春、冬油菜间遗传差异较大,国内冬性芥菜型油菜地方种多样性水平较高,25份冬性品种分属Ⅰ、Ⅱ和Ⅲ类群,而春性芥菜型油菜地方种均归于Ⅳ类;印度的RLM198与四川的珙县金黄油菜、澳大利亚品种与我国春油菜品种亲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油菜 遗传多样性 RAPD 油菜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黄籽性状的遗传、基因定位和起源探讨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显军 袁谋志 +3 位作者 官春云 陈社员 刘淑艳 刘忠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9-847,共9页
油菜种皮颜色既是一个形态指示性状,又与种子休眠和品质有关。以芥菜型油菜种皮颜色分离的2个BC6F2群体为作图群体,用微卫星(SSR)等标记进行连锁定位,并用定位标记对22份材料进行关联分析,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12份材料... 油菜种皮颜色既是一个形态指示性状,又与种子休眠和品质有关。以芥菜型油菜种皮颜色分离的2个BC6F2群体为作图群体,用微卫星(SSR)等标记进行连锁定位,并用定位标记对22份材料进行关联分析,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12份材料种皮中4-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花色素合酶(ANS)和花色素还原酶(ANR)基因的表达,对6份黄籽材料的种皮颜色基因等位性进行测定,结果将芥菜型油菜控制种皮颜色的2个基因位点分别定位到A9和B3连锁群,并找到其两侧紧密连锁标记,发现黄籽材料种皮颜色基因位点附近0.9cM和1.5cM区域高度保守,所有黑色种皮中DFR、ANS和ANR基因均表达,所有黄色种皮中DFR和ANS均不表达,但ANR基因表达或不表达,黄籽材料的种皮颜色基因等位。根据这些结果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芥菜型油菜种皮颜色基因是调控基因,黄籽为单一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油菜 种皮颜色 基因定位 关联分析 等位性测定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叶片叶绿素合成代谢变化 被引量:24
14
作者 吕明 刘海衡 +3 位作者 毛虎德 赵倩茹 赵惠贤 胡胜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77-2183,共7页
以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及其野生型(L638-g)为材料,测定了叶片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o)、Chl合成代谢中间产物含量变化,及叶绿素分解代谢的关键酶叶绿素酶(Chlase)和叶绿素合成代谢相关的氨基乙酰脱氢酶(ALAD)、胆色素原... 以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及其野生型(L638-g)为材料,测定了叶片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o)、Chl合成代谢中间产物含量变化,及叶绿素分解代谢的关键酶叶绿素酶(Chlase)和叶绿素合成代谢相关的氨基乙酰脱氢酶(ALAD)、胆色素原脱氨酶(PBGD)、粪卟啉原Ⅲ氧化酶(CPOX)和原卟啉原Ⅸ氧化酶(PPOX)的活性变化,以揭示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叶片缺绿的生化机制。结果显示:(1)从油菜苗期到现蕾期,L638-y叶片总Chl和Caro含量均显著低于L638-g,且Chl b含量降低程度大于Chl a,总Chl含量降低程度大于Caro;(2)L638-y叶片Chlase活性在3~5叶期显著低于L638-g,其它各生长时期二者Chlase活性均无显著差异;(3)L638-y叶片叶绿素合成代谢中间产物氨基乙酰丙酸(ALA)、胆色素原(BPG)、尿卟啉原Ⅲ(UrogenⅢ)和粪卟啉原Ⅲ(CoprogenⅢ)含量均显著大于L638-g,而原卟啉Ⅸ(ProtoⅨ)、镁原卟啉(Mg-Proto)、原脱植基叶绿素(Pchlide)的含量却显著低于L638-g;与L638-g相比,L638-y叶片ALAD活性无显著差异,BPGD活性显著增加,而COPX和PPOX活性却显著降低。研究表明,L638-y叶片叶绿素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叶绿素合成代谢受阻,而并非其叶绿素降解所致,受阻位点在由CoprogenⅢ-ProtoⅨ的反应。这是一种不同于前人报道的新型缺绿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油菜 黄化突变体 叶绿素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叶片黄化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玮 于澄宇 胡胜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9-82,89,共5页
为了揭示芥菜型油菜叶片黄化突变体的黄化机理,通过田间统计、叶绿素测定和同工酶分析,初步研究了芥菜型油菜叶片黄化突变体L638-y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与原始材料L638-g相比,黄化突变体L638-y的子叶宽度、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产... 为了揭示芥菜型油菜叶片黄化突变体的黄化机理,通过田间统计、叶绿素测定和同工酶分析,初步研究了芥菜型油菜叶片黄化突变体L638-y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与原始材料L638-g相比,黄化突变体L638-y的子叶宽度、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产量均减少,始花期推迟1 d,生育期减少1 d,说明叶片黄化突变对植株发育的进度影响较大;黄化突变体L638-y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降低,特别是叶绿素b含量锐减,说明突变影响了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变;黄化突变体L638-y与原始材料L638-g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条带数目以及条带亮度均无明显差异。提示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可能为缺总Chl型,导致叶片缺绿的原因为叶绿素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油菜 黄化突变体 叶绿素 同工酶
下载PDF
盛花期油菜绿肥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和后茬花生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韩配配 胡小加 +5 位作者 廖祥生 谢立华 李银水 顾炽明 秦璐 廖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8-642,共5页
为明确油菜作为绿肥对土壤微生物和后茬花生生长的影响,选用种子硫苷含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盛花期地上部作为绿肥,以盆栽方式模拟绿肥归田。结果表明:相比低硫苷甘蓝型油菜,高硫苷的芥菜型油菜不同生育期植株硫苷含量相对较... 为明确油菜作为绿肥对土壤微生物和后茬花生生长的影响,选用种子硫苷含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盛花期地上部作为绿肥,以盆栽方式模拟绿肥归田。结果表明:相比低硫苷甘蓝型油菜,高硫苷的芥菜型油菜不同生育期植株硫苷含量相对较高,花期植株硫苷含量差异显著。模拟还田后30d内,两类油菜植株体内硫苷的降解产物异硫氰酸酯(ITC),均在20d时出现最高峰值。芥菜型油菜硫苷含量高,作为绿肥用其抑制细菌和真菌的能力较强,而低硫苷甘蓝型油菜肥用,对真菌无抑菌能力。芥菜型油菜还田能促进后茬花生生长,花生有效根瘤数和单株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1.4%和7.1%,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芥菜油菜 花生 土壤 绿肥 微生物 异硫氰酸酯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芥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蒲晓斌 王茂林 +8 位作者 栾丽 王湘君 张锦芳 李浩杰 张启行 李熠毅 曹毅 蒋梁材 赵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10-1621,共12页
【目的】研究中国西南地区丰富的芥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为芥菜型油菜资源的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有益的数据。【方法】选取以西南地区为主的73份芥菜型油菜资源,分别进行14个随机引物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和15个主要植物... 【目的】研究中国西南地区丰富的芥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为芥菜型油菜资源的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有益的数据。【方法】选取以西南地区为主的73份芥菜型油菜资源,分别进行14个随机引物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和15个主要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显示为3大类,共15个亚类:四川盆地资源为第1大类,含川东、川南、川北和重庆来源等6个亚类;盆周及盆周高原和云南部分资源为第2大类,分川东南、川西南和川西北来源等4个亚类;云贵高原及长江两岸为第3大类,以贵州、云南来源的资源为主,分贵阳周边、金沙江流域和云南中部来源等5个亚类。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显示为4大类,共14个亚类:第1大类以川东南、重庆和云南来源的资源为主,分3个亚类;第2大类以川南、川北、云南和贵州来源的资源为主,分4个亚类;第3大类以贵州、四川来源的资源为主,分4个亚类;第4大类以川西北来源的资源为主,含3个亚类。【结论】西南地区芥菜型油菜资源间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和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类主要遵循地域和生态环境规律,可分清芥菜型油菜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远近;在分子水平上,分类结果可能更深入和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油菜 地方资源 遗传多样性 RAPD标记 植物学性状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外源钙对镉胁迫下芥菜型油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丽莉 冯涛 +2 位作者 向言词 肖璐 严明理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8-983,共6页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5、10mmol·L-1Ca2+对不同水平镉处理下的油菜幼苗生物量、根长、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利用HPLC分析外源钙对油菜幼苗镉胁迫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镉处理浓度为...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5、10mmol·L-1Ca2+对不同水平镉处理下的油菜幼苗生物量、根长、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利用HPLC分析外源钙对油菜幼苗镉胁迫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镉处理浓度为150、300、450μmol·L-1时,5和10mmol·L-1Ca2+均能有效增加植株的生物量和根长,5mmol·L-1Ca2+能显著减少油菜幼苗中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活性及GSH的含量。镉胁迫浓度为600μmol·L-1时,施钙后油菜幼苗出现生物量低、MDA含量高、抗氧化酶活性和GSH含量均下降,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镉处理浓度≤450μmol·L-1时,5mmol·L-1Ca2+能明显缓解芥菜型油菜生长和生理所受胁迫,外源钙可作为减轻镉胁迫对油菜毒害的保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油菜 胁迫 生理效应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102A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20
19
作者 万正杰 王显军 +1 位作者 傅廷栋 涂金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对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102A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并与6-102B(保持系)和8-602A(tour CM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育系6-102A败育彻底,败育可能发生在雄蕊原基分化时期,其主要特点是雄蕊原基偏离正常的分化轨道,形成花瓣... 对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102A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并与6-102B(保持系)和8-602A(tour CM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育系6-102A败育彻底,败育可能发生在雄蕊原基分化时期,其主要特点是雄蕊原基偏离正常的分化轨道,形成花瓣原基,不形成花药,着生雄蕊的位置长出小花瓣,败育时期和方式与现有报道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不同。保持系6-102B的花药发育正常;8-602A败育发生于孢原细胞时期至四分体时期,主要是孢原细胞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学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羽衣甘蓝种间杂种的获得及其性状表现 被引量:18
20
作者 周清元 李加纳 +3 位作者 崔翠 殷家明 谌利 唐章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58-1063,i0005,共7页
芸薹属内遗传和变异类型极其丰富,这为芸薹属植物种间杂交提供了条件。通过甘蓝(B.oleracea,2n=CC=18)和芥菜型油菜(2n=AABB=36)的种间杂交可以获得六倍体新物种,为油菜育种创造新的种质资源。本文选用芥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B.olera... 芸薹属内遗传和变异类型极其丰富,这为芸薹属植物种间杂交提供了条件。通过甘蓝(B.oleracea,2n=CC=18)和芥菜型油菜(2n=AABB=36)的种间杂交可以获得六倍体新物种,为油菜育种创造新的种质资源。本文选用芥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B.oleraceavar.aceaphala,2n=CC=18)进行种间杂交,在10个杂交组合中,共授粉559朵花,剥离种子35粒,对所得种子进行组织培养,建立了9个无性系。对该无性系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和形态学、生物化学、细胞学、育性综合鉴定,发现其中2个无性系为黄籽芥菜型油菜×黄籽羽衣甘蓝组合(03K169×03K05)的未加倍真杂种(2n=ABC=27),其籽粒为红色。杂种植株在各生长阶段,形态均趋近于甘蓝型油菜;在减数分裂后期Ⅰ、后期Ⅱ,杂种都有不同程度的染色体丢失现象。杂种的酯酶同工酶具有两个亲本互补酶带。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和双亲相比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杂种植株高度自交不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芥菜油菜 羽衣甘蓝 性状表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