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头做事,抬头做人
1
作者 米丽宏 《风流一代》 2019年第22期42-42,共1页
人,生来一颗头颅,能低下,亦能抬起。一抬一低间,尽显人生智慧。那些睿智的人,总是很看重两'头':低头做事,抬头做人。做事,须低头,低头,才专注。这世上,哪一条路,都不好走;哪一项工作,想做好都不容易,要低下头、安下心、坐下来... 人,生来一颗头颅,能低下,亦能抬起。一抬一低间,尽显人生智慧。那些睿智的人,总是很看重两'头':低头做事,抬头做人。做事,须低头,低头,才专注。这世上,哪一条路,都不好走;哪一项工作,想做好都不容易,要低下头、安下心、坐下来、钻进去。低,便是投入的过程、沉浸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头 人生 关键处 状态 低间 做人 低下头
原文传递
磷酸钙骨水泥作为骨形成蛋白载体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孙明林 胡蕴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目的制备CPC/BMP复合人工骨,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及相关问题,探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参考有关文献方法合成CPC,并将其作为BMP的载体制成CPC/BMP复合物,植入兔桡骨15mm骨缺损处,术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通过生物力... 目的制备CPC/BMP复合人工骨,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及相关问题,探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参考有关文献方法合成CPC,并将其作为BMP的载体制成CPC/BMP复合物,植入兔桡骨15mm骨缺损处,术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通过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染色分析、电镜扫描及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X线摄片、无机质含量测定以及骨密度测量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情况。同时以单纯的CPC及空白组作为对照研究,综合评价CPC/BMP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对机体的影响。结果术后CPC/BMP和CPC两组动物均无毒性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逐渐升高,尤以CPC/BMP组显著,提示CPC/BMP复合物和单纯的CPC均可以促进新骨形成,前者新骨形成量大,骨修复能力明显好于后者。CPC/BMP植入2周时可见大量间充质细胞分化,在材料与骨端之间出现一层软骨细胞,4周时软骨细胞向编织骨分化,16周时板层骨长入材料并与之相互分割包裹,24周时骨缺损初步修复,新骨密度明显高于CPC组,说明BMP的加入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新骨的形成,同时也加速了新骨的钙化。24周组标本生物力学测定结果表明,CPC/BMP组力学指标接近正常,与CP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无机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新骨形成的同时伴随材料的降解,CPC组材料降解速度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水泥 形成蛋白载体 段性缺损 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羟基磷灰石类 移植
原文传递
bFGF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多孔β-TCP陶瓷复合移植修复兔节段性骨缺损 被引量:15
3
作者 郑启新 郭晓东 +2 位作者 刘勇 段德宇 吴永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1-177,共7页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基因转染间充质干细胞 (MSCs)能否构建出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 ,提高骨缺损修复质量。方法 :体外将具有促进MSCs增殖分化及刺激毛细血管增殖等多重生物学效应的bFGF基因转入骨...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基因转染间充质干细胞 (MSCs)能否构建出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 ,提高骨缺损修复质量。方法 :体外将具有促进MSCs增殖分化及刺激毛细血管增殖等多重生物学效应的bFGF基因转入骨组织工程首选种子细胞MSCs,并与具有良好力学强度及生物活性的可降解β磷酸三钙 (β TCP)多孔基质材料复合移植 ,修复同种异体兔桡骨 15mm长节段性骨缺损。以单纯空载体转染MSCs为对照 ,通过扫描电镜、X线、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结果 :转基因细胞 /基质材料体外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观察证实bFGF基因修饰的MSCs增殖分化活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体内实验X线及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骨缺损正常修复 ,有大量活跃的新骨及丰富的毛细血管生成 ;对照组各时间点则以纤维结缔组织为主 ,未见明显的新骨及血管生成。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基因细胞可持续表达bFGF至少 4周以上。结论 :把组织工程学与分子生物学有机结合 ,使bFGF持续高效发挥作用 ,研制出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 ,为高质量地修复骨缺损 ,特别是治疗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基因修饰 间充质干细胞 多孔β-TCP陶瓷 复合移植 修复 段性缺损
下载PDF
三种生物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彦林 杨浩 +4 位作者 韩睿 李林芝 李秀群 李世和 赵晓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 评价 3种生物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作用。 方法 将 6 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制成 10 mm节段性骨缺损 ,并随机分为 A、B、C、D和 E组 ,每组 12只 ,其中 A组植入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 (composite fully depro... 目的 评价 3种生物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作用。 方法 将 6 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制成 10 mm节段性骨缺损 ,并随机分为 A、B、C、D和 E组 ,每组 12只 ,其中 A组植入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 (composite fully deproteinised bone,CFDB)、B组植入部分脱蛋白骨 (partially deproteinised bone,PDPB)、C组植入部分脱钙骨 (partially decalcified bone,PDCB)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 ,D组自体髂骨移植 ,E组以空白缺损为对照 ,于术后4、8、12及 2 4周取材 ,通过 X线摄片和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检测 ,评价 3种材料的成骨作用。 结果  X线摄片观察 :A、B与 C组 4周时材料密度较高 ;8周时材料与宿主骨交界处模糊 ;12周时材料边缘部分区域密度接近宿主骨 ;2 4周时 B组髓腔再通 ,C组缺损区域密度大部分接近宿主骨 ,有少许高密度影 ,A组缺损区域有较多高密度影。 X线片评分 4周和8周时各材料组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12周时 B组和 C组高于 A组 (P<0 .0 5 ) ;2 4周时 D组 >B组 >C组 >A组(P<0 .0 5 )。经组织学形态观察可见 4周和 8周时新骨贴附材料生长 ;以后新骨增多 ;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解吸收 ;2 4周时成骨量 D组 >B组 >C组 >A组 (P<0 .0 5 )。 结论  PDPB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性缺损 植入 修复 X线摄片 作用 宿主 生物 蛋白 硬组织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经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情况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真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DLS)合并椎管狭窄的效果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76例DLS合并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 目的分析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DLS)合并椎管狭窄的效果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76例DLS合并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优良率、腰椎生理前凸角及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椎间隙融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52.63%),观察组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44.74%)明显高于对照组(13.1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Cobb角(10.49±1.59)°及腰椎生理前凸角(35.69±3.19)°与术前的Cobb角(27.61±2.29)°及腰椎生理前凸角(11.71±2.21)°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1.23±0.49)分及JOA评分(26.79±3.77)分与对照组VAS评分(2.14±0.56)分及JOA评分(20.13±2.5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S合并椎管狭窄经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临床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冠状Cobb角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恢复,椎间隙融合情况良好,腰腿疼痛症状也得以有效缓解,但由于内固定降低了脊柱的灵活度及顺应性,邻近节段的退变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 选择性短减压植融合内固定术 效果 邻近段退变
下载PDF
异体脱脂骨板加自体腓骨移植治疗前臂节段性骨缺损 被引量:11
6
作者 丁真奇 翟文亮 +3 位作者 康两期 程斌 郭志民 陈志伸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75-577,共3页
目的探讨尺骨或桡骨单根节段性骨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尺骨节段性骨缺损10例,桡骨节段性骨缺损2例。采用自体游离腓骨桥接骨缺损、钢板加对侧骨板双固定治疗。结果10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Ⅱ期愈合。随访时间1... 目的探讨尺骨或桡骨单根节段性骨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尺骨节段性骨缺损10例,桡骨节段性骨缺损2例。采用自体游离腓骨桥接骨缺损、钢板加对侧骨板双固定治疗。结果10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Ⅱ期愈合。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骨缺损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20d,无骨不连患者。前臂旋转功能参照Grace评定标准,优3例,良5例,一般2例,差2例。结论采用自体腓骨桥接尺或桡骨骨缺损,钢板、骨板双固定是一种治疗尺或桡骨节段性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脱脂 自体腓移植 治疗 前臂段性缺损
原文传递
线捆绑游离皮质骨块包裹松质骨植骨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疗效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辉 许亚军 +2 位作者 陈政 韦旭明 殷渠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9-113,共5页
目的评价线捆绑游离皮质骨块包裹松质骨植骨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35例,其中采用线捆绑游离皮质骨块包裹松质骨植骨治疗15例设为试验组,采用传统方法植骨或ILIZAROV技术治疗20例设为对照组。比... 目的评价线捆绑游离皮质骨块包裹松质骨植骨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35例,其中采用线捆绑游离皮质骨块包裹松质骨植骨治疗15例设为试验组,采用传统方法植骨或ILIZAROV技术治疗2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愈合时间、骨愈合分级、并发症、患肢功能恢复和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结果患者获12~48个月、平均18.6个月随访。骨缺损均愈合。试验组的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骨愈合分级、临近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线捆绑游离皮质骨块包裹松质骨植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方法简便,愈合较快,愈合率高,并发症少,但也有适应证等方面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性缺损 包裹植 游离皮质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治疗与缓释载体修复骨缺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建军 傅永慧 +3 位作者 孙鸿斌 韩冬 王海义 徐莘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334-1336,共3页
[目的]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治疗与生长因子缓释方法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方法]于兔双侧桡骨中段造成1·5cm骨缺损,采用4种方法修复:A组植入转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与PLA/PCL(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的复合物;B组植... [目的]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治疗与生长因子缓释方法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方法]于兔双侧桡骨中段造成1·5cm骨缺损,采用4种方法修复:A组植入转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与PLA/PCL(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的复合物;B组植入单纯MSCs与含重组BMP-2的PLA/PCL缓释载体的复合物;C组植入单纯MSCs与PLA/PCL复合物;D组植入单纯PLA/PCL。术后4、8、12周行X线、组织学、生物力学和骨密度等检测。[结果]A组体内植入4周后,成骨细胞和间质细胞呈BMP-2强阳性表达;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均明显优于B组,12周时骨缺损完全修复。C组成骨能力较弱,而D组则无新骨形成,残留骨缺损。[结论]BMP-2基因治疗是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自 基因治疗 缓释 髓间充质干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2 段性缺损 缓释载体 修复 髓间质干细胞 体内植入
下载PDF
上颌骨前部节段骨切开后退术矫治上颌前突微笑露龈畸形的术前正畸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小兵 肖立伟 +1 位作者 陈嵩 陈扬熙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2-445,I002,共5页
目的 讨论采用上颌前部节段骨切开后退术 (anteriormaxillarysegmentalosteotomy,AMSO)和正畸联合治疗 ,解决上颌骨前突及露龈问题的手术前正畸治疗特点与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总结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正畸科采用正畸结合上颌节段... 目的 讨论采用上颌前部节段骨切开后退术 (anteriormaxillarysegmentalosteotomy,AMSO)和正畸联合治疗 ,解决上颌骨前突及露龈问题的手术前正畸治疗特点与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总结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正畸科采用正畸结合上颌节段骨切开后退术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 1分类伴露龈微笑病例 2 0例。通过头影测量分析 ,比较手术前后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AMSO手术治疗后患者ANB角平均减小 4 2 5°、上前牙牙槽高度平均减小 5 5mm、上前牙前突程度平均减小 5mm、A点突度平均减小 3mm、上下唇间隙平均减小 3 4mm ,与治疗前相比较 ,各项改变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而下切牙下颌平面角、下前牙与NB的距离、上唇长度、上下唇突度 ,各项改变的差异则无显著性 (P >0 0 5)。患者II类骨性前突、微笑露龈面型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正畸结合AMSO能有效地矫正上颌前突、微笑露龈等问题。对于Ⅱ类畸形外科正畸联合治疗的病例 ,提倡单颌手术 ,以简化治疗。术前正畸治疗应注意支抗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学 上颌前突 露龈 上颌前部切开后退术 手术适应证
原文传递
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曲小辰 陈仲强 +6 位作者 曾岩 郭昭庆 齐强 李危石 孙垂国 钟沃权 姜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分析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的手术效果,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2004年5月~2011年9月,采用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固定融合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畸形患者33例。男15例,女18例;平... 目的:分析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的手术效果,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2004年5月~2011年9月,采用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固定融合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畸形患者33例。男15例,女18例;平均年龄34.7±14.1岁(11~63岁),其中年龄≥35岁18例,〈35岁15例;术前平均后凸角98.9°±18.2°(70.0°~130.0°),其中≥100°者17例,〈100°者16例;后凸顶点位于上中胸椎(T10及以上)19例,胸腰段及腰椎(T11及以下)14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B级各1例,C级5例,D级12例,E级14例。ODI术前平均19.5±9.4分。根据年龄、后凸顶点位置、后凸角度、术前Frankel分级、有无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组。对所有患者行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后凸局部和全脊柱正侧位X线摄片,测量后凸Cobb角,对合并侧凸的患者测量侧凸Cobb角。对手术前和随访时的患者进行脊柱矢状位平衡测量、实际身高测量、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Oswestry评分、VAS评分和手术PSI满意指数的评定。总结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积极采取相应处理。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平均后凸Cobb角98.9°±18.2°,术后平均为30.9°±11.3°,矫正率为69.1%,末次随访时平均为34.8°±15.1°,矫正率为65.3%。患者脊柱矢状位平衡、身高测量、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生活质量Oswestry评分、腰背痛VAS评分均改善,手术总体满意率为87.9%。并发症发生率为54.5%,其中术中并发症12例、术后短期并发症2例、术后中远期并发症4例。所有并发症均及时采取相应处理。发生并发症者的总体后凸矫正率与未发生并发症者相当,但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者在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明显不如无并发症者。结论: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手术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但需要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 全椎切除截 双轴旋转 后凸矫形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对羊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子义 陈新 +3 位作者 郭希民 王常勇 徐莘香 段翠密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生物活性陶瓷材料β磷酸三钙(TCP)修复羊跖骨节段性缺损的能力。方法将24只成年中国美利奴绵羊随机分成3组,制备单侧跖骨21mm长节段性缺损,缺损分别采用相应方法修复材料+细胞组,缺损区植入βTCP...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生物活性陶瓷材料β磷酸三钙(TCP)修复羊跖骨节段性缺损的能力。方法将24只成年中国美利奴绵羊随机分成3组,制备单侧跖骨21mm长节段性缺损,缺损分别采用相应方法修复材料+细胞组,缺损区植入βTCP+MSCs复合体(n=10);单纯材料组,缺损区植入单纯βTCP(n=10);空白组,缺损区不作处理(n=4)。术后1、3和6月处死动物并取材,做大体形态学、组织学、Ⅹ线检查。结果术后6月检查结果显示,在材料+细胞组,骨生成能力明显强于单纯材料组;而空白组仅在骨折断面处生成少量松质骨,骨缺损不能修复。结论生物活性陶瓷βTCP与MSCs结合能明显提高骨生成速度,在修复长骨干节段性缺损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性缺损 修复 组织工程 段性 植入 生成 细胞 体形 动物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同种松质骨载体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民 卢汉生 杜靖远 《实用骨科杂志》 2004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 本实验将探讨同种松质骨作为 BMP的载体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方法 将 rh BMP- 2复合同种松质骨载体 (其中含 rh BMP- 2 0 .4 mg)植入兔桡骨 15 m m人工缺损处 ,以新鲜自体松质骨植入 ,单纯同种松质骨植入作为对照 ,通过放射学骨缺... 目的 本实验将探讨同种松质骨作为 BMP的载体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方法 将 rh BMP- 2复合同种松质骨载体 (其中含 rh BMP- 2 0 .4 mg)植入兔桡骨 15 m m人工缺损处 ,以新鲜自体松质骨植入 ,单纯同种松质骨植入作为对照 ,通过放射学骨缺损修复 L ane评分 ,Nilsson骨愈合组织学评分 ,扫描电镜观察 ,比较术后 4、8、12周各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  rh BMP- 2复合同种骨载体组术后 4、8、12周各项评分与同期自体骨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明显优于单纯同种骨组 (P<0 .0 5 )。结论  rh BMP- 2具有高效的骨诱导能力。同种骨是一种较理想的 BMP载体 ,rh B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同种松质 载体 修复 段性缺损 实验 矫形外科
下载PDF
块型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Ⅰ期植骨修复犬桡骨污染性节段性骨缺损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志 胡蕴玉 +4 位作者 罗卓荆 雷伟 孙怡群 王彦清 吕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 :研制和开发能够Ⅰ期植骨修复细菌污染的节段性骨缺损的植骨材料。方法 :在块型重组合异种骨(MRBX)基础上 ,结合抗生素局部缓释技术 ,研制出兼具高效成骨作用和强力抗感染能力的块型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MARBX) ;并采用细菌污染的... 目的 :研制和开发能够Ⅰ期植骨修复细菌污染的节段性骨缺损的植骨材料。方法 :在块型重组合异种骨(MRBX)基础上 ,结合抗生素局部缓释技术 ,研制出兼具高效成骨作用和强力抗感染能力的块型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MARBX) ;并采用细菌污染的犬桡骨 1.5c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 ,通过解剖学、放射学、组织学及细菌学检查 ,对比研究MARBX和MRBXI期植骨内固定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 6个月 ,MARBXI期植骨 ,可有效预防感染 ,并基本完成骨缺损的修复 ;而MRBXI期植骨 ,则导致骨髓炎 ,不能修复骨缺损。结论 :MARBX由于既具有高效成骨活性 ,又有非常强的抗菌能力 ,能Ⅰ期植骨、有效修复污染性节段性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型抗感染重组合异种 Ⅰ期植 污染性段性缺损 形态发生蛋白 感染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尹擘 阎景龙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448-450,F004,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治疗骨缺损的效果,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1只新西兰白兔双侧尺骨中段制成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和自体微小颗粒骨与红骨髓复合物,同时设立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4W、7W进行大...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治疗骨缺损的效果,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1只新西兰白兔双侧尺骨中段制成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和自体微小颗粒骨与红骨髓复合物,同时设立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4W、7W进行大体形态、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术后9W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修复骨缺损的疗效。结果 术后7W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更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空白组无骨愈合迹象;术后9W生物力学测试证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骨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成骨速度快,成骨量多,骨的机械强度高,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明显强于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性缺损 移植 自体微小颗粒 手术方法
下载PDF
矿化蚕丝基骨材料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战春 俞兴 +1 位作者 张新 徐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探讨仿生制备矿化蚕丝基骨材料在修复兔节段性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骨缺损模型的设计为:在兔双侧桡骨上各做一个大约1·5cm的骨缺损,在一侧植入矿化蚕丝基骨材料,另一侧作为对照,未植入任何材料。观察时间阶段为术后4、8、1... [目的]探讨仿生制备矿化蚕丝基骨材料在修复兔节段性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骨缺损模型的设计为:在兔双侧桡骨上各做一个大约1·5cm的骨缺损,在一侧植入矿化蚕丝基骨材料,另一侧作为对照,未植入任何材料。观察时间阶段为术后4、8、12周。[结果]在术后4、8、12周,分别行大体观察、放射线,组织学切片观察骨缺损的愈合情况。术后12周植入矿化蚕丝基骨材料的一侧兔桡骨缺损完全愈合。对照组缺损处未见骨愈合。[结论]矿化蚕丝基骨材料是比较理想的骨缺损的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蚕丝基材料 缺损 仿生合成 段性缺损 缺损 材料 蚕丝 矿化 修复 缺损模型 组织学切片 12周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纤维蛋白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克明 葛宝丰 +3 位作者 刘兴炎 白孟海 王勇 高梅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12期820-822,共3页
目的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修复骨缺损。方法 抽取兔自体骨髓并分离和大量培养MSCs。在 12只MSCs供体兔的两侧桡骨中段造成 1 5cm缺损 ,一侧植入自体MSCs、 15mgBMP和纤维蛋白的复... 目的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修复骨缺损。方法 抽取兔自体骨髓并分离和大量培养MSCs。在 12只MSCs供体兔的两侧桡骨中段造成 1 5cm缺损 ,一侧植入自体MSCs、 15mgBMP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 (B +M +F) ,另一侧植入自体MSCs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 (M +F)。另一组等数量实验兔造成相同缺损后 ,一侧植入 15mgBMP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 (B +M ) ,另一侧留作空白对照。术后第 2 ,4 ,8周做放射学、组织学和ECT检查。结果 B +M +F组在术后 2周即产生填满缺损区的骨痂影 ,8周时骨缺损得到良好修复。B +M组所产生骨痂量和修复效果均不如B +M +F组 ,但优于M +F组。结论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纤维蛋白修复骨缺损是一种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形态发生蛋白 段性缺损 植入 自体 修复 髓间充质干细胞 复合物 BMP
下载PDF
Gyroid结构钛仿生骨支架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生物力学性能
17
作者 姜至秀 季俣辰 +5 位作者 刘丹瑜 曹怡琳 姜婷婷 宋颐函 王磊 王心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621-4628,共8页
背景:三周期最小表面的多孔结构是最有前景的骨科生物结构之一,其中的Gyroid结构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渗透率、均曲率为零等特点。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结合力学压缩实验测试,筛选出与下颌骨松质骨弹性模量范围相匹配的4 mm单胞Gyroid结构... 背景:三周期最小表面的多孔结构是最有前景的骨科生物结构之一,其中的Gyroid结构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渗透率、均曲率为零等特点。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结合力学压缩实验测试,筛选出与下颌骨松质骨弹性模量范围相匹配的4 mm单胞Gyroid结构TC4仿生骨支架壁厚区间。方法:建立不同壁厚(0.1,0.2,0.3,0.4,0.5,0.6,0.7,0.8 mm)4 mm单胞Gyroid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Gyroid结构的等效弹性模量,筛选出与下颌骨松质骨弹性模量范围相匹配的Gyroid结构壁厚区间,壁厚分别为0.2,0.3,0.4,0.5,0.6,0.7 mm。根据有限元分析筛选结果,以Ti6Al4V为原料,采用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制备不同壁厚的3D打印Gyroid结构试件,进行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通过力学压缩实验测试试件的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结果与结论:(1)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壁厚的增加,Gyroid结构的等效弹性模量升高,其中壁厚为0.2-0.7 mm Gyroid结构的等效弹性模量在下颌骨松质骨弹性模量范围内(1.5-4.0 GPa),用于3D打印Gyroid结构试件;(2)力学压缩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壁厚的增加,Gyroid结构试件的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均升高,其中0.3-0.5 mm壁厚Gyroid结构试件的弹性模量在下颌骨松质骨弹性模量范围内,0.3-0.7 mm壁厚Gyroid结构试件的抗压强度符合下颌骨的力学性能;(3)结果显示0.3-0.5 mm壁厚Gyroid结构与下颌骨的弹性模量范围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性缺损 Gyroid结构 3D打印 选择性激光熔融 有限元 力学性能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材料复合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修复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鹏 刘冰 毛天球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观察多孔块状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材料(nHAC/PLA)作为支架与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复合对大动物承力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能力,并探讨合适的术中固定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多孔块状nHAC/PLA加工成3.0cm×2... 目的观察多孔块状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材料(nHAC/PLA)作为支架与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复合对大动物承力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能力,并探讨合适的术中固定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多孔块状nHAC/PLA加工成3.0cm×2.0cm×1.0cm的长方体状。体外培养犬髂骨来源的BMSCs,经过BrdU标记及成骨诱导后,与nHAC/PLA复合,并植入犬下颌骨3.0cm长的节段性缺损处,经过6个月的饲养,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形态学观察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种子细胞的归宿。同时设自体髂骨移植组及单纯材料植入组作为对照。结果术后6个月,下颌骨缺损区被nHAC/PLA+BMSCs复合形成的组织工程骨完全修复,形态恢复良好,大量成熟的骨组织充满缺损区的全层,材料大部分被吸收。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看,组织工程骨细胞来源于种子细胞BMSCs。用钛重建板和微型钛板联合固定或单纯用钛重建板固定都可行。结论nHAC/PLA作为支架材料与自体BMSCs复合形成的组织工程骨可以修复大动物承力骨较大的节段性缺损,并可直接用钛重建板对其进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髓基质细胞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材料 段性缺损
下载PDF
上颌前突矫治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昕 梅兴华 张清兵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599-600,共2页
目的:分析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矫治上颌前突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情况,探讨其稳定性。方法:对21例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成年男性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上中切牙切缘点Is平... 目的:分析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矫治上颌前突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情况,探讨其稳定性。方法:对21例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成年男性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上中切牙切缘点Is平均后移6.1±2.7m(mP<0.01),上唇突点Ls平均后移4.6±1.6m(mP<0.01),鼻唇角Cm-Sn-Ls平均增加6.8°±5.6(°P<0.01),上下唇间隙Stms-Stmi平均缩小4.5±3.5m(mP<0.01),露齿程度Is-Stms平均减小2.1±2.2m(mP<0.05),上唇突度减小,上唇厚度、长度及软组织面型角G-Sn-Pgss无显著改变(P<0.05)。术后1年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变的稳定性与术后早期相比,在水平方向上,所有指标复发率均超过10%。在垂直方向上各项指标复发率均在10%以内。结论: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矫正上颌前突,患者软组织侧貌的改善明显,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 上颌前份段性切开术 颜面部软组织侧貌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带蒂筋膜瓣包裹国产多孔钽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辉 王茜 +5 位作者 张辉 史伟 赖振权 崔逸爽 李琪佳 王志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00-1207,共8页
目的观察带蒂筋膜瓣包裹国产多孔钽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选取6~8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3.0 kg;制备兔右侧桡骨中段连同骨膜1.5 cm骨缺损模型。实验分为2组,每组30只。实验组于兔右侧前肢切取... 目的观察带蒂筋膜瓣包裹国产多孔钽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选取6~8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3.0 kg;制备兔右侧桡骨中段连同骨膜1.5 cm骨缺损模型。实验分为2组,每组30只。实验组于兔右侧前肢切取皮下带蒂筋膜瓣(30 mm×20 mm)包裹多孔钽棒植入桡骨缺损处,对照组于右侧桡骨骨缺损处植入单纯多孔钽棒。于术后当日及4、8、16周行X线片观察,术后4、8、16周取材切片行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术后16周行三点弯曲生物力学测定标本最大载荷力及抗弯曲强度,并行Micro-CT检测及定量分析骨缺损处新生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比较两组多孔钽棒体内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发生。术后4、8、16周X线片可见两组植入物与宿主骨界面结合越来越牢固,无明显位移,骨折线逐渐消失。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示两组钽-骨界面新生骨组织数量逐渐增多,并沿多孔钽孔隙长入材料内部,骨组织由幼稚到成熟。术后16周,两组三点弯曲试验测定结果示,实验组最大载荷力和抗弯曲强度分别为(96.54±7.21)N、(91.26±1.76)MPa,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分别为(82.65±5.65)N、(78.53±1.16)MPa](t=3.715,P=0.004;t=14.801,P=0.000)。Micro-CT扫描观察两组植入物界面、表面均有大量骨组织覆盖,内部不同程度新生骨组织填充;实验组新生骨BV/TV为32.63%±3.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7%±4.34%(t=3.299,P=0.008)。结论带蒂筋膜瓣包裹国产多孔钽可增加局部血运,增强材料骨传导能力,促进节段性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钽 筋膜瓣 段性缺损 修复 Micro-CT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