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性格优势对应激源及应激反应的缓释效应:勇敢和节制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军妮 郑林科 王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9-315,共7页
目的:探索大学生性格优势中何种优势对生活应激源及应激反应具有明显缓解作用。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和学生性格优势量表(SCSS)抽样陕西某高校4个年级有效资料1321份,运用SPSS分析数据,AMOS建构关系模型。结果:1,勇敢和节制... 目的:探索大学生性格优势中何种优势对生活应激源及应激反应具有明显缓解作用。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和学生性格优势量表(SCSS)抽样陕西某高校4个年级有效资料1321份,运用SPSS分析数据,AMOS建构关系模型。结果:1,勇敢和节制美德对应激源缓解效应显著:挫折刺激(t=-3.168,P<0.01)、内心冲突(t=-4.849,-5.713;P<0.001)、生活变故(t=-3.029,-2.968;P<0.01)、外部压力(t=-2.593,-3.593;P<0.01)、自我强加(t=-6.547,-4.942;P<0.001);2,节制和勇敢美德对应激反应干预效应显著:生理反应(t=-3.725,-3.014;P<0.01)、情绪反应(t=-5.673,-7.547;P<0.001)、行为反应(t=-6.972,P<0.001)、认知反应(t=-3.410,-9.237;P<0.001);3,性格优势在生活应激源及应激反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06。结论:勇敢美德对应激源缓释作用最大,节制次之;节制美德对应激反应干预效应最大,勇敢次之。性格优势在生活应激源及应激反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格优势 生活应激源 应激反应 勇敢美德 节制美德
下载PDF
家庭中儿童节制美德培育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场域理论视角
2
作者 顾思怡 陆韵 《中小学德育》 2024年第6期29-32,共4页
场域理论视角下,家庭中儿童节制美德培育面临节制美德场域薄弱化、美德惯习扭曲化、培育资本单一化的困境,需沿着亲子关系结构改善、亲子交往经验积累、亲子教育资本赋能的思路寻求改善,具体实践路径包括协调亲子在场关系结构、重塑儿... 场域理论视角下,家庭中儿童节制美德培育面临节制美德场域薄弱化、美德惯习扭曲化、培育资本单一化的困境,需沿着亲子关系结构改善、亲子交往经验积累、亲子教育资本赋能的思路寻求改善,具体实践路径包括协调亲子在场关系结构、重塑儿童日常行为惯习、发挥家庭教育资本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制美德 场域理论 家庭教育
下载PDF
先秦儒家节制美德思想及其现代发展——与柏拉图比较的视角
3
作者 晏玉荣 宋亚雯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5-112,共8页
比照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节制美德内涵的规定,即灵魂的好秩序与和谐,能够发现先秦儒学同样蕴含着丰富的节制美德思想,如“克己复礼”、以“心”治“欲”等。而对于节制美德的规范性,先秦儒家比柏拉图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论证。因为在柏... 比照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节制美德内涵的规定,即灵魂的好秩序与和谐,能够发现先秦儒学同样蕴含着丰富的节制美德思想,如“克己复礼”、以“心”治“欲”等。而对于节制美德的规范性,先秦儒家比柏拉图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论证。因为在柏拉图那里,人类生活最高的善,即幸福是由理性对“善的形式”的认知来保证的,但理性最好能脱离肉体而存在,且人的理性天然的不平等,这些使得节制美德要么近似于禁欲,要么只是外在的强制;先秦儒家则认为最高的善,即“道”是通过人们“克己复礼”或存养“本心”或正确地使用“知心”而实现的,“本心”或“知心”是“道”赋予人的平等的修德之基础,且不离人身而存在、不离人伦而作用,故人人皆有实现身心和谐有序的可能。借鉴马斯洛存在心理学以及冯友兰抽象继承法有助于实现先秦儒家节制美德思想的现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制美德 规范性 孔子 孟子 荀子 柏拉图
下载PDF
柏拉图节制美德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蕴睿 赵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26-31,42,共7页
学界对柏拉图“节制”的具体内涵众说纷纭,往往因《卡尔弥德篇》是早期作品而忽视了其中柏拉图所认可思想。从整体来看,柏拉图哲学中的节制,是在认知基础上既能使个人自身以理性适当调控欲望,又是使个人理性自愿服从统治者理性的一种品... 学界对柏拉图“节制”的具体内涵众说纷纭,往往因《卡尔弥德篇》是早期作品而忽视了其中柏拉图所认可思想。从整体来看,柏拉图哲学中的节制,是在认知基础上既能使个人自身以理性适当调控欲望,又是使个人理性自愿服从统治者理性的一种品质,最终导向个人灵魂内部以及城邦内部的和谐。柏拉图的“节制”具有内部自然、协调的自我约束性,作为一种行为准则时刻管控着人的欲望,指导着人的行为,是人们获得其它德性以及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它不仅是柏拉图城邦伦理体系中人人都应具有的基础性美德,也是当下社会亟需的能够帮助人们克制欲望、抵制诱惑、践履道德规约的重要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节制美德 节制思想
下载PDF
节制美德与以“心”治“欲”--对柏拉图和孟子的一个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晏玉荣 《济宁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3-49,共7页
学界通常认为,节制只是西方伦理学而非中国儒家的一个重要德目。但是,参照柏拉图对节制美德的解释,即灵魂中较好的部分对较坏的部分的控制(简称自我克制)以及它们之间的和谐,孟子以"心"治"欲"的思想里蕴含着相似的... 学界通常认为,节制只是西方伦理学而非中国儒家的一个重要德目。但是,参照柏拉图对节制美德的解释,即灵魂中较好的部分对较坏的部分的控制(简称自我克制)以及它们之间的和谐,孟子以"心"治"欲"的思想里蕴含着相似的主张,从中可以发展出儒家的节制美德。由于柏拉图与孟子的形而上学基础不同,在解释节制美德的规范性时,前者将理性对"善的理念"的认知作为自我克制的根本保证,使得欲望与理性之间的和谐成为不可能;后者则将主体的志向或意志作为以"心"治"欲"的关键,"本心"在扩充自己的同时会提升、转化体气,从而真正地实现身心之间的和谐。比照柏拉图的节制美德理论,不仅可以丰富世人对孟子伦理思想的理解,还可以为节制美德理论提供儒家特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制美德 以“心”治“欲” 柏拉图 孟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