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研究 被引量:187
1
作者 常小荣 刘密 +8 位作者 严洁 易受乡 岳增辉 张国山 刘迈兰 孙国杰 王玲玲 胡玲 吴焕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875-879,共5页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健脾益胃、温通补虚"的治疗原则,探讨艾灸温通与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两种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效应规律的特点。研究结论:证实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为艾灸激活穴位(局部始动),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通路),调节脏腑功能(效应器官响应)。阐明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为"以温促通、以温达补,以通促补、以补促通,通中有补、补中有通、通补互用"。初步揭示其效应规律的特点是通补性、特殊性、条件性、程度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温通效应 温补效应 机制 规律
下载PDF
传统艾灸作用机理初探 被引量:169
2
作者 钟蓝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6-47,共2页
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对人体可起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作用,治疗过程中病人有舒适感,因此很受患者欢迎。灸法治病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笔者认为是一种“综合效应”的体现。现代研究虽然不多,但也为这种“... 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对人体可起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作用,治疗过程中病人有舒适感,因此很受患者欢迎。灸法治病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笔者认为是一种“综合效应”的体现。现代研究虽然不多,但也为这种“综合效应”论点提供了实验依据。1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作用机理 艾灸
下载PDF
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64
3
作者 张建斌 王玲玲 +2 位作者 胡玲 常小荣 吴焕淦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从艾灸治病的特点、适应证和效应特点等方面阐释了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基础,艾灸以温热刺激为起始动因,以疏通经络为作用机制,以温促通是艾灸产生诸多治疗效应的主要机制。总结出艾灸温通作用存在强弱和缓急的差异,并对临床应用作了初步... 从艾灸治病的特点、适应证和效应特点等方面阐释了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基础,艾灸以温热刺激为起始动因,以疏通经络为作用机制,以温促通是艾灸产生诸多治疗效应的主要机制。总结出艾灸温通作用存在强弱和缓急的差异,并对临床应用作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作用机制 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艾灸温通温补概念的内涵分析 被引量:139
4
作者 张建斌 王玲玲 +4 位作者 吴焕淦 胡玲 常小荣 宋小鸽 马晓芃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0-1003,共4页
分析艾灸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规律,可以发现艾灸作用于人体腧穴,温热刺激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特性;艾灸温热刺激所引起的多种临床效应,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①温通:产生调和气血、宣通经络效应的以温促通作用;②温补:产生扶阳补气、阳生... 分析艾灸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规律,可以发现艾灸作用于人体腧穴,温热刺激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特性;艾灸温热刺激所引起的多种临床效应,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①温通:产生调和气血、宣通经络效应的以温促通作用;②温补:产生扶阳补气、阳生阴长效应的以温达补作用,两者作用密切相关,互有影响。艾灸温通、温补的作用原理,有别于方药的本草学原理,具有独特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温热刺激 艾灸效应 温通 温补
原文传递
以腧穴热敏化为入门向导,开创艾灸调控人体机能新天地 被引量:123
5
作者 陈日新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7-60,共4页
叙述了课题组18年来的灸疗研究思路、过程及结果。从灸疗研究的提出,以腧穴热敏化现象为切入点,探索腧穴热敏化的规律及其临床应用,创立了腧穴热敏化新灸法,提高了灸疗临床疗效,提出了腧穴热敏化灸疗新理论,展示了艾灸调控人体机能的新... 叙述了课题组18年来的灸疗研究思路、过程及结果。从灸疗研究的提出,以腧穴热敏化现象为切入点,探索腧穴热敏化的规律及其临床应用,创立了腧穴热敏化新灸法,提高了灸疗临床疗效,提出了腧穴热敏化灸疗新理论,展示了艾灸调控人体机能的新天地。本文试图说明提高临床疗效是针灸临床工作者永恒的科研主题,坚持继承和创新是保持、发扬针灸特色与优势的主方向。只有继承,我们才不会偏离中医固有的轨道,不会失掉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坚持自主创新,才有可能为中医疗效插上翅膀。同时也试图说明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即肯定现象-探索规律-提出假说-演绎推理-验证假说-肯定假说(上升为理论)或修正假说,能指导中医临床科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 热敏化 艾灸 经脉感传
下载PDF
艾灸的特点及温通效应 被引量:118
6
作者 王玲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65-868,共4页
分析艾灸在施灸部位所造成的温热刺激以及炎性化脓现象,指出由于艾火的刺激,才造就了灸法疏通气血的效应特征。认为"温通"是对灸法效应的高度概括,灸法散寒通络、透热泄毒、扶助正气、防病保健等作用都离不开艾火疏通气血的... 分析艾灸在施灸部位所造成的温热刺激以及炎性化脓现象,指出由于艾火的刺激,才造就了灸法疏通气血的效应特征。认为"温通"是对灸法效应的高度概括,灸法散寒通络、透热泄毒、扶助正气、防病保健等作用都离不开艾火疏通气血的效应特征,因此"温通"是艾灸与生俱来的本质与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临床特点 作用机制 温通作用
原文传递
抗炎--艾灸温通的效应机制 被引量:116
7
作者 姜劲峰 王玲玲 +3 位作者 徐斌 胡玲 宋小鸽 吴焕淦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0-864,共5页
从艾灸适应病谱和古代文献记载分析艾灸抗炎的普遍性;从艾灸治疗炎性疾病的系列研究、热证可(贵)灸的科学内涵指出艾灸抗炎的特异性;从艾灸对慢性炎性反应的4个基本通路均可以产生影响的系列研究结果说明艾灸抗炎的整体性;从对炎性反应... 从艾灸适应病谱和古代文献记载分析艾灸抗炎的普遍性;从艾灸治疗炎性疾病的系列研究、热证可(贵)灸的科学内涵指出艾灸抗炎的特异性;从艾灸对慢性炎性反应的4个基本通路均可以产生影响的系列研究结果说明艾灸抗炎的整体性;从对炎性反应的过度与不足均具有调整作用说明艾灸抗炎的双向性,论证艾灸温通效应机制主要在于其抗炎作用。最后提出灸法抗炎与温热觉感受TRPV(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家族)通道蛋白相关的可能性机制。艾灸温通效应机制在于抗炎,而艾灸抗炎机制的明确将为艾灸防治重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温通 抗炎 效应机制
原文传递
艾灸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08
8
作者 唐照亮 宋小鸽 +3 位作者 王宁新 章复清 陈全珠 侯正明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 :探讨艾灸活血化瘀作用的机制。方法 :应用风寒湿环境及持续低温受冻的方法 ,复制基本符合中医病因病机的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 ,观察艾灸大鼠“肾俞”穴对其血液流变、氧自由基、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细胞因子和中枢神经递质含量等方... 目的 :探讨艾灸活血化瘀作用的机制。方法 :应用风寒湿环境及持续低温受冻的方法 ,复制基本符合中医病因病机的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 ,观察艾灸大鼠“肾俞”穴对其血液流变、氧自由基、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细胞因子和中枢神经递质含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灸治能改善模型大鼠的一般血瘀症状 ;降低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 (RI)、红细胞比容 (Ht) ;提高血清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 ,减少丙二醛 (MDA)含量 ;降低内皮素 (ET)含量 ,提升一氧化氮 (NO)含量 ,使ET/NO下降 ;使白介素 1 (IL 1 )、肿瘤坏死因子 (TNF)减少 ,白介素 2 (IL 2 )增多 ;减少中枢去肾上腺素 (NE)、多巴胺 (DA)的含量。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灸疗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 ,其作用途径与改善血液循环状态 ,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活血化瘀 作用机制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艾灸的热辐射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104
9
作者 洪文学 蔡建红 景军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3,44,共4页
 为揭示传统中医艾灸的物理特性,本文使用光栅光谱仪直接测量两种自然状态下典型艾条的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的热辐射光谱特性。实验发现,测量的艾条含有少量的可见光光谱,艾灸谱峰出现在大约3.5μm的远红外波段,由此可以确定艾灸的光...  为揭示传统中医艾灸的物理特性,本文使用光栅光谱仪直接测量两种自然状态下典型艾条的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的热辐射光谱特性。实验发现,测量的艾条含有少量的可见光光谱,艾灸谱峰出现在大约3.5μm的远红外波段,由此可以确定艾灸的光谱靠近近红外,以远红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红外 热辐射 光谱
下载PDF
艾灸温通效应的启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100
10
作者 黄凯裕 梁爽 +1 位作者 孙征 张建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23-1026,共4页
以"艾灸""温热刺激"为关键词,收集1995年6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艾灸温通效应机制研究的文献。从艾灸温热刺激的角度分析探讨艾灸温通效应的启动机制。结果表明:艾灸穴位... 以"艾灸""温热刺激"为关键词,收集1995年6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艾灸温通效应机制研究的文献。从艾灸温热刺激的角度分析探讨艾灸温通效应的启动机制。结果表明:艾灸穴位局部温度升高,激活穴位局部的特异感受器、热敏感免疫细胞、热休克蛋白等以启动艾灸温通效应、诱发多种局部效应,并经神经、体液途径,将艾灸温热刺激信号以及后续效应传导至远部器官及全身,引起远部特定靶器官和全身系统的后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温热刺激 温通效应 机制
原文传递
艾灸与温热刺激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88
11
作者 白耀辉 林文任 《针灸学报》 1991年第4期10-11,共2页
灸法能提高机体的镇痛、免疫和自身调节功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临床上很多痼疾沉疴,针药所不能愈,用灸而奏效者,屡见不鲜。艾灸疗法效应的生物物理机制,五十年代有作者认为,灸治实质是一种温热刺激的结果,通过这种方法刺激皮肤感受器,... 灸法能提高机体的镇痛、免疫和自身调节功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临床上很多痼疾沉疴,针药所不能愈,用灸而奏效者,屡见不鲜。艾灸疗法效应的生物物理机制,五十年代有作者认为,灸治实质是一种温热刺激的结果,通过这种方法刺激皮肤感受器,以激发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近年来也有类似报导,如:陈氏在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上观察到,艾灸、电烙灸、电炉丝灸、石英灯灸都有抑制心率减慢的效应,王氏等用艾灸和器械[灸光灸[(8301型)],油光灸和微波]治疗腱末端病的疗效相似,因此有人认为温热刺激是灸法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灸法 针灸
下载PDF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5
12
作者 冯群星 庙春颖 陈萍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第7期544-545,共2页
雷火灸,又名雷火神针,是艾灸的一种。国内外研究认为雷火灸的作用机理是经络腧穴与雷火灸物理化学作用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灸法的“综合效应”。最近,研究表明雷火灸疗法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有其积极作用。本文对近十年来雷火灸疗法作... 雷火灸,又名雷火神针,是艾灸的一种。国内外研究认为雷火灸的作用机理是经络腧穴与雷火灸物理化学作用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灸法的“综合效应”。最近,研究表明雷火灸疗法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有其积极作用。本文对近十年来雷火灸疗法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艾灸 机理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艾灸对机体功能影响的现代研究 被引量:89
13
作者 苏李 李亮 +1 位作者 杨金生 朱兵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艾灸是指利用艾绒熏灼、温熨体表一定部位,并借助其热力及药物作用来平衡人体阴阳、扶正祛邪、调节经络脏腑功能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灸疗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代医家重视,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保健和治疗... 艾灸是指利用艾绒熏灼、温熨体表一定部位,并借助其热力及药物作用来平衡人体阴阳、扶正祛邪、调节经络脏腑功能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灸疗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代医家重视,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保健和治疗经验,但其作用的现代研究至今仍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随着自然疗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行,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灸法作用机理的研究也备受重视。笔者通过对近10年来有关研究文献的分析,分别从器官-系统水平和细胞-分子水平两方面来探讨灸法的作用机理。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机理研究 综述
下载PDF
艾灸神阙配合温针灸关元、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被引量:90
14
作者 廖柏丹 柳元娥 +4 位作者 彭志谋 周畅 刘超 何晶晶 余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7-370,376,共5页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青年原发性痛经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关元和三阴交治疗,观察组予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和三阴交治疗,共...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青年原发性痛经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关元和三阴交治疗,观察组予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和三阴交治疗,共4个月经周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回顾性量表中的严重程度评分、总频率评分以及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严重程度评分、总频率评分及痛经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安全性评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单用温针灸关元、三阴交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艾灸 针刺 温针灸 神阙 关元 三阴交
原文传递
艾灸的治疗作用和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15
作者 谢莉莉 刘光谱 《针灸临床杂志》 2000年第5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艾灸 治疗作用 机制研究
下载PDF
艾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0
16
作者 张梅 刘珍珍 +5 位作者 杨佳敏 沈小雨 齐丹丹 周瑾 崔晓 张露芬 《中医药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73-77,共5页
艾灸疗法历史悠久、疗效卓著、临床应用广泛。灸疗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代医家重视,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保健和治疗经验,但其作用的现代研究至今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保健意识... 艾灸疗法历史悠久、疗效卓著、临床应用广泛。灸疗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代医家重视,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保健和治疗经验,但其作用的现代研究至今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艾灸作为自然疗法备受关注的同时,对其现代相关研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艾灸的安全性、艾灸的理化特性及艾灸对机体功能的影响等方面综述艾灸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艾灸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探讨今后艾灸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安全性研究 理化特性 分析
下载PDF
热敏点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84
17
作者 康明非 陈日新 付勇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7-28,共2页
目的:研究热敏点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新疗法。方法: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点灸治疗组(21例)和辨证穴位灸对照组(19例),采用国际公认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表(百分法)为观察指标,对两组病人在每疗程治... 目的:研究热敏点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新疗法。方法: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点灸治疗组(21例)和辨证穴位灸对照组(19例),采用国际公认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表(百分法)为观察指标,对两组病人在每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疼痛、步行、关节屈曲动度、不稳定感、肿胀、上下楼梯和绞锁进行计分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总积分值有极显著差异(P<0.01),热敏点灸组显愈率明显高于辨证穴位灸组(P<0。01)。结论:热敏点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辨证穴位灸疗法,热敏点是灸疗的最佳治疗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热敏点 艾灸
下载PDF
人体穴位和艾灸红外辐射光谱与穴位红外传输 被引量:70
18
作者 沈雪勇 丁光宏 +4 位作者 褚君浩 姚伟 黄志明 杨文英 费伦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3-35,共3页
采用自制高灵敏度人体红外辐射光谱检测装置 ,观察人体穴位和艾灸红外辐射光谱。结果发现扣除黑体辐射本底后 ,穴位红外辐射光谱上出现 2~ 2 .5 μm和 15 μm两个辐射峰。经推算 ,这两个辐射峰与能量代谢有关 ;15 μm高耸辐射峰与穴处... 采用自制高灵敏度人体红外辐射光谱检测装置 ,观察人体穴位和艾灸红外辐射光谱。结果发现扣除黑体辐射本底后 ,穴位红外辐射光谱上出现 2~ 2 .5 μm和 15 μm两个辐射峰。经推算 ,这两个辐射峰与能量代谢有关 ;15 μm高耸辐射峰与穴处组织 10~ 2 0 μm高效传输波段的中点波长恰好一致 ;隔附子饼、隔姜和隔蒜三种间接灸的光谱上亦可见 15 μm的高耸辐射峰。提示间接灸和穴位的这种红外共振辐射在间接灸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艾灸 红外辐射光谱 间接灸法
下载PDF
基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研究 被引量:75
19
作者 吴焕淦 翁志军 +8 位作者 刘慧荣 张建斌 余曙光 常小荣 马晓芃 沈雪勇 王晓梅 吴璐一 黄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505-2514,2520,共11页
艾灸治疗痛症从古有之,抗炎免疫是现代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艾灸镇痛及其抗炎免疫作用已被中医针灸临床实践所证实,对其效应机制的研究多从温热刺激穴位(区)启动着手,研究发现皮肤穴位(区)中嘌呤受体(P2受体)和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 艾灸治疗痛症从古有之,抗炎免疫是现代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艾灸镇痛及其抗炎免疫作用已被中医针灸临床实践所证实,对其效应机制的研究多从温热刺激穴位(区)启动着手,研究发现皮肤穴位(区)中嘌呤受体(P2受体)和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TRP)在艾灸效应的启动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机体疼痛、炎性反应的发生和发展,这种调节效应发生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各个环节,对诸多介导的疼痛的镇痛/致痛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艾灸嘌呤"这一概念可以概括目前研究发现的艾灸镇痛与抗炎效应,实验研究已发现艾灸能够对腹痛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神经元的异常兴奋性具有调节作用;临床中通过脑功能成像(f MRI)技术研究发现,艾灸和针刺在调控缓解期CD腹痛患者异常的脑灰质密度以及静息状态下异常的脑功能活动方面,镇痛效应的发挥存在着"共同响应脑区"和"差异响应脑区";温热刺激能够在丘脑内侧和腹内侧核绕开对低阈值的下行易化系统的激活而实现对高阈值激活的下行抑制系统选择性激活,这种艾灸的内源性的调节作用可能在CD痛觉及炎性反应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后将围绕"艾灸嘌呤"这一机制方向来展开更为深入的艾灸镇痛与抗炎研究。艾灸抗炎免疫研究发现,艾灸能通过HPA轴提高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水平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效应大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存在,艾灸通过外周穴位(区)和中枢响应,激活抗炎通路,调节免疫应答,在实现抗炎作用的同时实现了镇痛效应。文章围绕"穴位(区)启动-中枢响应-靶器官效应"对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机制进行回顾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抗炎免疫与镇痛 皮肤启动 中枢响应 靶器官调节
下载PDF
艾灸大椎穴对免疫低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6
20
作者 朱文莲 刘仁权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0,共2页
目的 探讨艾灸对免疫低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调整作用,为灸法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13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加灸组、免疫低下模型组、免疫低下加灸组,通过涂片镜检及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计数其吞噬情况。结果 ... 目的 探讨艾灸对免疫低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调整作用,为灸法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13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加灸组、免疫低下模型组、免疫低下加灸组,通过涂片镜检及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计数其吞噬情况。结果 艾灸大椎穴对正常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影响不大,对免疫低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显著增强作用。结论 艾灸具有调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大椎穴 免疫低下 巨噬细胞 吞噬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