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0年代初美国对台政策的酝酿和武装侵占台湾的决策过程 被引量:17
1
作者 沈志华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1995年第5期24-36,共13页
50年代初美国对台政策的酝酿和武装侵占台湾的决策过程沈志华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了战争,美国政府对此迅速做出反应。然而,令人感到奇怪是,美国对于战争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不是针对朝鲜半岛的,而是针对着中国的领土──台... 50年代初美国对台政策的酝酿和武装侵占台湾的决策过程沈志华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了战争,美国政府对此迅速做出反应。然而,令人感到奇怪是,美国对于战争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不是针对朝鲜半岛的,而是针对着中国的领土──台湾。换句话说,美国政府的第一反应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台政策 参谋长联席会议 台湾问题 美国对外关系 蒋介石政权 麦克阿瑟 共产党 艾奇逊 国民党 杜鲁门
原文传递
美国对中苏同盟的认识与反应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小明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3-56,共14页
美国对中苏同盟的认识和反应 ,是其外交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中苏同盟从建立到破裂经历了较长时间 ,但是美国政府对同盟性质的认识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始终认为中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中苏分裂迟早会出现。而美国针对中苏同盟所... 美国对中苏同盟的认识和反应 ,是其外交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中苏同盟从建立到破裂经历了较长时间 ,但是美国政府对同盟性质的认识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始终认为中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中苏分裂迟早会出现。而美国针对中苏同盟所作出的应对政策在不同时期则有较大的差别 ,经过了“以和促变”向“以压促变”的转变。当中苏分裂成为现实后 ,美国政府反应迟钝 ,没有改变僵硬的对华政策。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同盟 美国政府 中苏关系 毛泽东 苏联 莫斯科 肯尼迪政府 中央情报局 中苏分裂 艾奇逊
原文传递
乔治·凯南的外交思想 被引量:8
3
作者 周桂银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1-133,5,共24页
一乔治·凯南(George Frost Kennan),美国著名外交家、苏联问题专家、外交政策评论家和历史学家。凯南被国际关系史和外交史学界称为“遏制之父”,他的一生与美国外交政策的设计、执行、批评和研究一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战后美国... 一乔治·凯南(George Frost Kennan),美国著名外交家、苏联问题专家、外交政策评论家和历史学家。凯南被国际关系史和外交史学界称为“遏制之父”,他的一生与美国外交政策的设计、执行、批评和研究一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有着极大的影响。他因为发出了著名的长电报而跻身于美国外交的决策核心,因为设计了遏制政策而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政治 美国政府 共产主义 艾奇逊 苏联对外政策 势力范围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外交家 沙皇俄国 史学界
全文增补中
美国是怎样卷入朝鲜战争的? 被引量:6
4
作者 沈志华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9-98,共10页
美国是怎样卷入朝鲜战争的?沈志华朝鲜战争的爆发,引起美国对朝政策乃至远东政策骤然发生转变。1950年初,美国政府曾公开宣布朝鲜半岛处于美国远东战线的防御圈之外,美国对朝鲜问题的一切计划都是从朝鲜脱身为基点的。这一政策... 美国是怎样卷入朝鲜战争的?沈志华朝鲜战争的爆发,引起美国对朝政策乃至远东政策骤然发生转变。1950年初,美国政府曾公开宣布朝鲜半岛处于美国远东战线的防御圈之外,美国对朝鲜问题的一切计划都是从朝鲜脱身为基点的。这一政策的理论依据是杜鲁门1月5日的声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鲁门 麦克阿瑟 艾奇逊 参谋长联席会议 朝鲜战争 北朝鲜 三八线 地面部队 战争爆发 联合国安理会
原文传递
1949-1950年美国对华政策与承认问题 被引量:10
5
作者 陶文钊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23-135,共13页
1949年11月17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Dean Acheson)在与杜鲁门(Harry S.Tru-man)总统的谈话中说,美国对华政策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反对共产党政权,骚扰它,刺激它,如果有机会就力图推翻它。另一个目标是力图使它脱离从属于苏联的地位,... 1949年11月17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Dean Acheson)在与杜鲁门(Harry S.Tru-man)总统的谈话中说,美国对华政策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反对共产党政权,骚扰它,刺激它,如果有机会就力图推翻它。另一个目标是力图使它脱离从属于苏联的地位,在一段时间内鼓励那些可以使之变得温和的充满朝气的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司徒雷登 艾奇逊 美国政府 杜鲁门 中国共产党 中共政权 承认新中国 国民党政权 国民政府
原文传递
美国西藏政策的演变(1947-1951)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8-95,共8页
美国西藏政策的演变(1947-1951)王琛一美国传统的西藏政策美国对西藏的兴趣始于上世纪末,首次阐述其西藏政策则是在20世纪初。1904年,美国针对英印总督寇松炮制的"宗主权"理论,国务院训令驻英大使表示异议,指出... 美国西藏政策的演变(1947-1951)王琛一美国传统的西藏政策美国对西藏的兴趣始于上世纪末,首次阐述其西藏政策则是在20世纪初。1904年,美国针对英印总督寇松炮制的"宗主权"理论,国务院训令驻英大使表示异议,指出英国曾屡次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代表 美国西藏政策 印度 中国政府 国务院 对华政策 外交决策者 远东战略 艾奇逊 顾维钧
下载PDF
英国“脱欧”:逆全球化还是全球化发展的新动力? 被引量:8
7
作者 原松华 《中国发展观察》 2016年第14期14-16,共3页
《海殇——欧洲启示录》一书引用了1960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西点军校的演讲词,"大不列颠已经失去了一个帝国,但还没有找到自己新的角色"。时隔50多年,英国夏令时6月24日,英国脱欧结果已定:英国民众以3000多万张选票做出了抉择,脱欧... 《海殇——欧洲启示录》一书引用了1960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西点军校的演讲词,"大不列颠已经失去了一个帝国,但还没有找到自己新的角色"。时隔50多年,英国夏令时6月24日,英国脱欧结果已定:英国民众以3000多万张选票做出了抉择,脱欧派以51.9%的选票胜出,英国选择退出已经待了43年的欧盟(从其前身欧共体算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点军校 演讲词 美国国务卿 艾奇逊 卡梅伦 特雷莎 冲击效应 全球性战略 黄平 渐行渐远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剖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建伟 《世界历史》 1986年第11期34-45,共12页
新中国成立前后(1948.7—1950.6)的美国对华政策,不仅为中美两国在一个长时期内的对抗和隔绝准备了舞台,而且也拉开了战后美国在亚洲外交悲剧的帷幕。研究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对于我们追寻三十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轨迹,认识当前美... 新中国成立前后(1948.7—1950.6)的美国对华政策,不仅为中美两国在一个长时期内的对抗和隔绝准备了舞台,而且也拉开了战后美国在亚洲外交悲剧的帷幕。研究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对于我们追寻三十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轨迹,认识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历史继承性,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美国外交 艾奇逊 国民党 共产党 中美关系 远东战略 杜鲁门政府 台湾问题 蒋介石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的斗争话语体系及其当代价值——以毛泽东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为文本考察
9
作者 谢婧 《长征学刊》 2024年第3期87-96,共10页
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对此,毛泽东亲自撰写了五篇文章与之进行斗争。斗争话语的产生,是为了揭穿美国假和平的面具,揭露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戳穿美国民主党企图为自己辩护的意图。在斗争话语... 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对此,毛泽东亲自撰写了五篇文章与之进行斗争。斗争话语的产生,是为了揭穿美国假和平的面具,揭露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戳穿美国民主党企图为自己辩护的意图。在斗争话语的基础上可以凝练出一套斗争话语体系,即以比较视野阐明话语主体的斗争逻辑,以革命实践批驳斗争对象的荒谬言论,以教育话语增强斗争路径的阶级基础。斗争话语体系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价值,斗争话语体系是实现经济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是迎击外部环境施压的主要抓手,是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必备武器。因此,中国还需要在众多领域嵌入斗争话语体系,以实现斗争话语的空间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争 话语体系 白皮书 毛泽东 艾奇逊
下载PDF
汉英翻译中外位语结构的处理问题——学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英译本的一点体会 被引量:5
10
作者 庄绎傅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62年第4期24-29,56,共7页
外位语结构是汉语里很常见的一种句子结构。句中的某个成分,或者因为太长,或者因为需要突出,往往被提到句子前头,成为一个独立的成分,在句子的主体部分另有一个代词(如“这”、“那”、“他”、“他们”等)或名词(如“这一点”等)来代... 外位语结构是汉语里很常见的一种句子结构。句中的某个成分,或者因为太长,或者因为需要突出,往往被提到句子前头,成为一个独立的成分,在句子的主体部分另有一个代词(如“这”、“那”、“他”、“他们”等)或名词(如“这一点”等)来代替它担任句中的职务。例如: 工厂、铁道、枪砲等等,这些是物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选集 蒋介石 日本帝国主义 国民党 中国人民 中国革命 外位语结构 内战 艾奇逊 汉英翻译
原文传递
民族主义、石油危机与美国对伊朗的政策(1951─1954)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斌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35-146,共12页
民族主义、石油危机与美国对伊朗的政策(1951─1954)石斌50年代初的伊朗石油危机,从更完整的意义上讲,实为战后美英关系在中东重新调整和主导地位交替过程的正式起点,也是美伊建立长达20余年稳定关系的契机,对研究冷... 民族主义、石油危机与美国对伊朗的政策(1951─1954)石斌50年代初的伊朗石油危机,从更完整的意义上讲,实为战后美英关系在中东重新调整和主导地位交替过程的正式起点,也是美伊建立长达20余年稳定关系的契机,对研究冷战时期美国的中东政策颇具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伊朗 国有化 人民党 石油危机 英国 共产党 艾奇逊 石油公司 苏联
原文传递
美国、赖伊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写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二十五周年之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陶文钊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46,3-4,共19页
美国、赖伊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写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二十五周年之前陶文钊THEISSUEOFCHINA'SREPRESENTATIONINTHEUNITEDNATIONS,1949-1950¥……………Ta... 美国、赖伊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写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二十五周年之前陶文钊THEISSUEOFCHINA'SREPRESENTATIONINTHEUNITEDNATIONS,1949-1950¥……………TaoWenzhaoAbst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安理会 中国代表权 国民党集团 联合国代表权 厄瓜多尔 苏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艾奇逊 美国政府 周恩来
原文传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叙词表》评介 被引量:5
13
作者 侯汉清 《情报科学》 1984年第4期7-12,6,共7页
1969年英国女情报学家琼·艾奇逊(JeanAitchison)编制了《分面叙词表: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叙词表和分面分类法》(以下简称《分面叙词表》。这种新型的索引语言问世后,受到了国际图书馆界和情报界的好评,被誉为“对索引工作理论和实践... 1969年英国女情报学家琼·艾奇逊(JeanAitchison)编制了《分面叙词表: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叙词表和分面分类法》(以下简称《分面叙词表》。这种新型的索引语言问世后,受到了国际图书馆界和情报界的好评,被誉为“对索引工作理论和实践的一大贡献”,将有可能成为标引和检索所用规范化词表的楷模”。(详见《图书情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面叙词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叙词表 分面分类法 图书馆界 分类表 索引语言 机编词表 主题法 分类体系 艾奇逊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观 被引量:5
14
作者 袁明 《历史研究》 1987年第3期24-33,共10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在华的影响已在列强中独家称雄.仅以中国海关关册的统计,1946年美国在中国的进口贸易中已占57.16%,为各国对华贸易之冠.此外,美国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将势力渗入到中国的领海、领空与内河.当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在华的影响已在列强中独家称雄.仅以中国海关关册的统计,1946年美国在中国的进口贸易中已占57.16%,为各国对华贸易之冠.此外,美国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将势力渗入到中国的领海、领空与内河.当时,美国挟华以遏苏,蒋介石靠美以反共,双方利益出现了某些交叉点.然而,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结束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在全中国范围内的胜利已成定局.在对华政策上,华盛顿面对着一个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中国共产党领导 艾奇逊 承认新中国 政策思想 华盛顿 蒋介石 决策人 司徒雷登 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文传递
1950年美国远东政策剧变的由来 被引量:3
15
作者 时殷弘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5-54,共10页
1950年美国远东政策剧变的由来时殷弘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关于台湾的声明,承认台湾已归还中国,宣布美国其时无意在台湾取得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亦无意用武装部队进行干涉,且不会向台湾提供军事援助。接着,... 1950年美国远东政策剧变的由来时殷弘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关于台湾的声明,承认台湾已归还中国,宣布美国其时无意在台湾取得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亦无意用武装部队进行干涉,且不会向台湾提供军事援助。接着,国务卿艾奇逊于1月12日在全国新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远东政策 美国对外关系 东南亚 杜鲁门政府 印度支那 共产主义 亚洲大陆 艾奇逊 麦卡锡 美国国务院
下载PDF
朝鲜战争初期的英美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学功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5-88,5,共25页
朝鲜战争是战后东西方之间在冷战背景下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较量。英国既是主要参战国之一,同时又是美国最重要的军事盟国,它的对朝政策及其与美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在整个战争进程中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 麦克阿瑟 联合国军 艾奇逊 艾德礼 杜鲁门总统 越过三八线 战争初期 英国政府 参谋长联席会议 英国外交部
原文传递
建国前后美国对西藏的图谋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耘 时殷弘 《西藏研究》 1987年第1期41-49,共9页
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前景,促使美国加强在所谓“外围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努力。作为这一努力的一部分,是杜鲁门政府在新中国建立前后进行了旨在阻止西藏解放的一系列考虑和阴谋活动。据笔者所知,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未有人研究过这一... 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前景,促使美国加强在所谓“外围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努力。作为这一努力的一部分,是杜鲁门政府在新中国建立前后进行了旨在阻止西藏解放的一系列考虑和阴谋活动。据笔者所知,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未有人研究过这一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研究 地方政府 中国共产党 美国国务院 建国前后 艾奇逊 美国政府 共产主义 印度政府 承认新中国
下载PDF
长津湖战役是“美国历史上路程最长的败退”
18
《历史评论》 2023年第3期108-109,共2页
长津湖战役共歼敌3.6万人,其中美军2.4万人,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混乱中翻车身亡。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称之为“美国历史上路程最长的败退”。2023年4月27日,韩国领导人在美国国会称赞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取得了“奇迹般成果”... 长津湖战役共歼敌3.6万人,其中美军2.4万人,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混乱中翻车身亡。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称之为“美国历史上路程最长的败退”。2023年4月27日,韩国领导人在美国国会称赞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取得了“奇迹般成果”。该事件引起媒体及网民热议,以下是评论选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务卿 美国国会 艾奇逊 媒体 路程
原文传递
1949年美国延宕承认新中国“共同阵线”政策述评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利民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4-42,共9页
1949年美国延宕承认新中国“共同阵线”政策述评林利民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围绕“承认”新中国问题,即是否承认,以及在何时、何种条件下承认或不承认新中国,美国政府推出了鼓噪一时的“共同陈线”政策。美这一政策不仅涉... 1949年美国延宕承认新中国“共同阵线”政策述评林利民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围绕“承认”新中国问题,即是否承认,以及在何时、何种条件下承认或不承认新中国,美国政府推出了鼓噪一时的“共同陈线”政策。美这一政策不仅涉及新中国与美初期关系,也涉及当时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认新中国 司徒雷登 政策述评 国际法 承认问题 西方国家 艾奇逊 美对华政策 政策失败 西方盟国
原文传递
影响杜鲁门外交的因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华庆昭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3-50,共8页
哈里·杜鲁门是从1945年到1953年在任的美国第33届总统。杜鲁门当局的对外政策,奠定了战后数十年美国外交的基础。研究杜鲁门外交,对于了解整个战后时期的美国外交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试图对诸种相互作用并直接影响杜鲁门外交的因... 哈里·杜鲁门是从1945年到1953年在任的美国第33届总统。杜鲁门当局的对外政策,奠定了战后数十年美国外交的基础。研究杜鲁门外交,对于了解整个战后时期的美国外交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试图对诸种相互作用并直接影响杜鲁门外交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助于认识和评价杜鲁门八年任期内的对外政策和外交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鲁门 图书馆 杜鲁门时期 对外政策 外交行动 美国外交 麦卡锡 艾奇逊 意识形态 共产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