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艾云尼非对称降水及动热力结构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芯玉 程正泉 +3 位作者 涂静 肖婷 高晓荣 胡东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913,共15页
台风艾云尼(1804号)第2次登陆广东过程中降水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分布,强降水主要位于其路径前进方向的右侧(简称台风右侧)。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广东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以及降水观测资料,对造成非对称降水的环流... 台风艾云尼(1804号)第2次登陆广东过程中降水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分布,强降水主要位于其路径前进方向的右侧(简称台风右侧)。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广东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以及降水观测资料,对造成非对称降水的环流背景和动力、热力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艾云尼左右两侧水汽输送及动力、热力条件差异是造成降水非对称的主要原因。加强的低空急流以及台风马力斯(1805号)水汽的输送为台风右侧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更好的水汽背景,而低空急流的加强配合高空强的辐散抽吸使得右侧垂直上升运动也明显大于左侧。边界层内强盛的低空急流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下垫面强摩擦辐合作用导致艾云尼右前侧径向入流强度更强、强入流层厚度更厚、边界层高度更高,且由于距离台风眼墙越近风速越大,上述现象越明显,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的动力和水汽条件越好。强降水期间艾云尼右侧低层大气维持不稳定状态,分析表明强低空急流携带的θse平流及其随高度的减弱弥补了强降水造成的能量损耗,是不稳定能量维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云台风 非对称降水 环流背景 结构演变
下载PDF
1804号台风“艾云尼”龙卷分析 被引量:41
2
作者 黄先香 俞小鼎 +2 位作者 炎利军 王硕甫 李兆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5-661,共17页
2018年6月8日,在1804号台风"艾云尼"螺旋雨带中发生了两次陆龙卷天气,分别袭击了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和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利用广州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佛山CINRAD/XD多普勒天气雷达、5 min间隔的地面自动气象站和MIC... 2018年6月8日,在1804号台风"艾云尼"螺旋雨带中发生了两次陆龙卷天气,分别袭击了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和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利用广州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佛山CINRAD/XD多普勒天气雷达、5 min间隔的地面自动气象站和MICAPS等资料,研究了两次陆龙卷的天气背景、环境参数和龙卷风暴中尺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南沙龙卷为台风环流外围龙卷,位于台风中心的东北象限,强度为EF3级;佛山南海龙卷为台风环流内部龙卷,位于台风中心的东侧,强度为EF1级。龙卷均发生在中低空强东南急流在珠江口附近上下叠加和高层辐散的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环境条件表现为较强的低层风垂直切变和较大的风暴相对螺旋度(SRH)、较小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对流抑制能量(CIN)、极低的抬升凝结高度(LCL);地面存在中尺度辐合线和小尺度涡旋。广州S波段雷达探测到两次龙卷母风暴的低层钩状回波和入流缺口回波特征及低层中等强度中气旋,龙卷出现在钩状回波顶端、中气旋中心附近。佛山X波段双偏振雷达清晰地探测到佛山南海区大沥龙卷的微型超级单体和龙卷碎片特征(T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龙卷 环境条件 雷达回波 艾云台风 龙卷碎片特征
下载PDF
“艾云尼”台风移动路径和外围降水诊断分析
3
作者 余辉 马中元 赖虹 《江西科学》 2019年第4期580-585,共6页
利用1°×1°的NCEPFNL全球再分析资料和探空、地面观测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环流背景、下垫面及地形对2018年第4号台风“艾云尼”台风异常路径的影响,并对“艾云尼”外围降水的物理量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艾云尼... 利用1°×1°的NCEPFNL全球再分析资料和探空、地面观测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环流背景、下垫面及地形对2018年第4号台风“艾云尼”台风异常路径的影响,并对“艾云尼”外围降水的物理量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艾云尼”具有维持时间长、强度稳定、路径异常等特点,其本体和外围造成的降水均带来较严重的影响;500hPa北侧最大偏东气流分量与南侧最大偏西气流分量绝对值差以及东西两侧最大南北风速绝对值差对台风转向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台风东侧偏南气流为赣州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上升运动区、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与降水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强中心维持时间与降水量级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云台风 路径 外围降水 诊断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