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阐释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回顾与前瞻——张江教授访谈录
1
作者 张江 韦昊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访谈中,张江教授认为,从“强制阐释”走向“公共阐释”的研究历程,揭示了阐释的边界性与公开性,而从传统训诂学等中国本土阐释学的独特方法入手,提出“阐衍学”的新颖概念,则既能够为训诂开拓出一个广阔的阐释前景,又能够为阐释打牢可... 访谈中,张江教授认为,从“强制阐释”走向“公共阐释”的研究历程,揭示了阐释的边界性与公开性,而从传统训诂学等中国本土阐释学的独特方法入手,提出“阐衍学”的新颖概念,则既能够为训诂开拓出一个广阔的阐释前景,又能够为阐释打牢可靠的中国根基。因此,当代中国阐释学研究应当在吸收借鉴西方阐释学优秀理论成果的同时,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蕴藏的丰富阐释学思想资源,使之融入新时代中国学术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中,并结合时代精神和生活实践对其加以提炼和升华,实现现代转化,推动形成更加科学、更可持续、更具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的阐释学理论,从而成为我们把握当代生活、凝练时代主题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江 强制阐释 公共阐释 艺术阐释学 当代中国阐释学
下载PDF
试论苏珊·桑塔格文学作品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4
2
作者 习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1期23-24,共2页
苏珊·桑塔格的文学作品颇具创造力,不仅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形式美学思想,而且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对整个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启示作用。苏珊·桑塔格反对艺术阐释学,提倡艺术色情学,主张"新感受力",对... 苏珊·桑塔格的文学作品颇具创造力,不仅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形式美学思想,而且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对整个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启示作用。苏珊·桑塔格反对艺术阐释学,提倡艺术色情学,主张"新感受力",对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思想 艺术阐释学 艺术色情 新感受力
下载PDF
艺术阐释学视域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播——以电影《中国医生》为例
3
作者 王欣媛 田野 《汉字文化》 2023年第10期52-54,共3页
电影《中国医生》根据2020年头等大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进行改编,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暴风眼”——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原型展开,以武汉医护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全景记录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议斗... 电影《中国医生》根据2020年头等大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进行改编,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暴风眼”——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原型展开,以武汉医护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全景记录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议斗争。专题片式情景再现加以电影工业级的投入,在其本质上表现出极为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蕴含着爱国主义精神特征。由此,文章通过艺术阐释学的理论,进一步探究电影《中国医生》中所表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创新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阐释学 优秀传统文化 电影《中国医生》
原文传递
多维艺术理论视角下的《骷髅幻戏图》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凤婷 《艺术评鉴》 2022年第3期32-35,共4页
艺术理论是人类艺术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总括,对艺术创作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艺术社会学、艺术图像学、艺术阐释学是艺术与其他学科交叉的产物,通过从不同的视角来"观看"作品,从而产生新的思考与方向,为艺术的发展提供新构思;而《... 艺术理论是人类艺术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总括,对艺术创作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艺术社会学、艺术图像学、艺术阐释学是艺术与其他学科交叉的产物,通过从不同的视角来"观看"作品,从而产生新的思考与方向,为艺术的发展提供新构思;而《骷髅幻戏图》作为中国绘画中比较特别的绘画题材作品,引发了后世无限的想象。从这幅画中能体验到当时绘画者所表现的社会环境、人文思想及象征意象等,以此获得启发思索;艺术的发展与提高需要理论的研究支持,艺术观念的革新可以给创作者更多的创新思路,从而使艺术学科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论 《骷髅幻戏图》 艺术社会 艺术图像 艺术阐释学
下载PDF
中国书画的语境主义诠释——以美国学者石慢和乔迅的研究案例为中心
5
作者 吴佩烔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6-201,共16页
语境主义在当代西方人文领域多个学科都有体现,并影响到当代美国汉学的文化研究方法论。美国学者石慢和乔迅对北宋书法家米芾和清代画家石涛的研究,是美国汉学运用语境主义方法研究中国艺术的典型案例。他们以传记性方法与艺术作品分析... 语境主义在当代西方人文领域多个学科都有体现,并影响到当代美国汉学的文化研究方法论。美国学者石慢和乔迅对北宋书法家米芾和清代画家石涛的研究,是美国汉学运用语境主义方法研究中国艺术的典型案例。他们以传记性方法与艺术作品分析的结合为核心,通过多种手段和角度,细化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所面临的宏观与微观语境,重建以艺术家个体为中心的关系与意识之网,寻求将其与艺术作品和观念形成有效关联,并助力于对艺术的诠释。围绕语境所包含的艺术阐释学问题,语境主义方法在美国汉学的中国艺术研究实践中与现代西方艺术史学科的经典观念产生碰撞,石慢和乔迅的案例就此给出了具有当代阐释学特点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汉 语境主义 艺术阐释学 石慢 乔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