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 |
王仲
|
《美术》
北大核心
|
2001 |
37
|
|
2
|
二胡演奏艺术中的意境营造与特色表现 |
宋新
|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3
|
|
3
|
“虚静”说 |
朱良志
|
《文艺研究》
|
1988 |
22
|
|
4
|
民族特质 时代观念 艺术追求——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理论的几点理解 |
|
《民族文学研究》
|
1986 |
18
|
|
5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楼梦》人物——试论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双性气质” |
傅守祥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3
|
|
6
|
姜文的电影世界 |
赵宁宇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8
|
|
7
|
佛心·童心·诗心──丰子恺现代散文新论 |
王泉根
王蕾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0
|
|
8
|
世纪末情结与东方艺术精神——《废都》题意解读 |
韩鲁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2
|
|
9
|
胡琴曲中的新文人音乐——刘天华二胡曲审美特色初探 |
胡志平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8
|
|
10
|
从《乐队剧场Ⅱ:Re》看谭盾近作的文化意义 |
王安国
|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9
|
|
11
|
孙犁的意义 |
王彬彬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12
|
南天遥寄乡关情——论抗战后期流亡香港、桂林的“东北作家” |
沈卫威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7 |
10
|
|
13
|
论《淮南子》的文学价值 |
吕书宝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14
|
关于《九月寓言》答记者问 |
张炜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8
|
|
15
|
论北京人艺的文化生态 |
董健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9
|
|
16
|
论《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创作论意义 |
赵敏俐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1996 |
7
|
|
17
|
深切的体察与理解——评《厚土》的艺术追求 |
陈坪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7 |
4
|
|
18
|
论《红旗谱》的日常生活描写 |
阎浩岗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19
|
调整创作风格与艺术追求——音乐创作二人谈 |
李西安
叶小纲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20
|
文学的摹拟与文学的自觉——魏晋六朝杂拟诗略论 |
俞灏敏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