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本雅明论摄影技术与纪实影像的先进文化功能 |
钟丽茜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2
|
科技艺术是一种新艺术吗?——兼论日常认知、科学认知与艺术认知 |
梅剑华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2 |
2
|
|
3
|
洽意切换:知性思辨与诗性体验——“游鱼之乐”中庄惠辩论对语文思维培养的启示 |
曹耀华
|
《教师博览(中旬刊)》
|
2024 |
0 |
|
4
|
美学视域下声乐表演的情感思维、舞台构想与艺术认知 |
冯超然
|
《黄河之声》
|
2024 |
0 |
|
5
|
“非遗”项目传承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 |
宋志强
|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
|
2017 |
3
|
|
6
|
艺术的直观感悟的经验思维 |
姜耕玉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7
|
可持续性艺术认知——当前儿童美术教育体系的反思及再构 |
邱涛
徐亚健
|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8
|
扎根文化田野 研究民族艺术 |
廖明君
|
《歌海》
|
2021 |
1
|
|
9
|
他们眼中的中国艺术——外籍留学生对于“中国书画艺术”认知和评价的实证研究 |
姚君喜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0
|
艺术语境与艺术审美标准初探 |
郝强
|
《中国美术》
|
2023 |
0 |
|
11
|
环境艺术空间设计中水景景观的艺术认知 |
陈啸
蒋玉欢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2
|
摄影技术及影像生产的审美功用——本雅明电影理论研究 |
钟丽茜
|
《文化产业研究》
|
2012 |
1
|
|
13
|
创客与非艺术化——一种青年状态 |
王春辰
|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4
|
空间的折叠与记忆的形状:华侨城如何拓展公共艺术定义 |
陈志奎
|
《艺术当代》
|
2020 |
0 |
|
15
|
民族化——全球化时代艺术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
乔迁
|
《雕塑》
|
2016 |
0 |
|
16
|
做好“敏腔”的继承人 |
李娟
|
《当代戏剧》
|
2022 |
0 |
|
17
|
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艺术认知与演奏规格探讨 |
孙昕阳
|
《戏剧之家》
|
2018 |
1
|
|
18
|
编者的话 |
|
《诗探索》
|
2013 |
0 |
|
19
|
认知与审美如何携手和分工——对审美功能与价值的再认识 |
刘绪源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20
|
东方禅思的西方回响——禅宗美学与美国战后艺术家的艺术认知 |
李阳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