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和谐的审美发展 被引量:6
1
作者 袁鼎生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6,共4页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生态和谐的路径,从和天生人经由天人相和,走向和天生一、协和天人而生一,生态系统构成整生性的和谐,形成了审美生境特别是艺术生境,显示了生态和谐的审美发展规律。
关键词 生态和谐 审美生境 艺术生境
原文传递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常德丝弦生境再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霞 吴修林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0-132,共3页
本文运用文化生态学的方法,依据田野调查资料按照"地域环境、常德丝弦、人"的思维路径,考察了常德丝弦产生和变迁、湖南常德丝弦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阐述了常德丝弦的产生与发展都与特有的文化生态环... 本文运用文化生态学的方法,依据田野调查资料按照"地域环境、常德丝弦、人"的思维路径,考察了常德丝弦产生和变迁、湖南常德丝弦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阐述了常德丝弦的产生与发展都与特有的文化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只有全面掌握并系统分析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境,才能真正揭示艺术形式深厚的人文内涵,这对常德丝弦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也将起到有益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常德丝弦 艺术生境 活态传承
下载PDF
音乐生态学视野下侗族大歌艺术生境的再认识 被引量:3
3
作者 孙雷雷 盛连喜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98,共4页
民族音乐的形成与其所处环境有密切关系,这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人文环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形成了稳定的音乐生态。但是,随着侗族居住区域的快速现代化,改变了侗族大歌的生境,其礼乐、教育、娱乐的功能也逐渐消退。现代社会... 民族音乐的形成与其所处环境有密切关系,这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人文环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形成了稳定的音乐生态。但是,随着侗族居住区域的快速现代化,改变了侗族大歌的生境,其礼乐、教育、娱乐的功能也逐渐消退。现代社会导致侗族大歌不再具有神性意义,歌师的地位也日渐边缘化,并且逐步退出民俗舞台,这使得侗族大歌失去了文化根性,面临着音乐文化的生态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生态学 侗族 大歌 艺术生境 探讨
原文传递
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艺术生境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雷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0-65,共6页
唐崖土司城址艺术的形制与价值蕴含,受所处生境制约影响。自然与经济生境决定了城址的选址布局与艺术物象品质;土司与朝廷、地方势力、土民等关系构成的政治生境,使城址艺术凸显强政治与据险尚武特色;土家族原生文化因子、儒家文化传布... 唐崖土司城址艺术的形制与价值蕴含,受所处生境制约影响。自然与经济生境决定了城址的选址布局与艺术物象品质;土司与朝廷、地方势力、土民等关系构成的政治生境,使城址艺术凸显强政治与据险尚武特色;土家族原生文化因子、儒家文化传布、民族民间艺术等文化生境,影响了土司的审美情趣,形塑了城址艺术的仿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崖土司城址 艺术物象 艺术生境
原文传递
“境”中山水——桂林与张家界景观生态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龚丽娟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9期81-84,共4页
自然景观之所以美是因为其不仅符合生态规律,更符合审美规律和艺术法则,形成其自然天成的艺术生境。桂林山水和张家界都是极富代表性的生态旅游胜地,然而其"境"中山水一静一动,一优美一壮美,一达无法之法艺术之化境一至出奇... 自然景观之所以美是因为其不仅符合生态规律,更符合审美规律和艺术法则,形成其自然天成的艺术生境。桂林山水和张家界都是极富代表性的生态旅游胜地,然而其"境"中山水一静一动,一优美一壮美,一达无法之法艺术之化境一至出奇制胜艺术之造境,一如老年日神的宁静澄明,一似壮年酒神的狂放恣肆。它们的生态之美和艺术之美的完美结合,使其艺术生境呈现出风格迥异的生态审美特征、山水生命境界和生态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山水 张家界 生态美 艺术生境 生态艺境
下载PDF
常德丝弦艺术生境研究
6
作者 张霞 吴修林 《艺术科技》 2018年第5期87-87,共1页
文化生态学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朱利安·H·斯图而德提出,他强调了环境对社会文化系统的关系,提出了"文化即适应"的观点。
关键词 常德丝弦 艺术生境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