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色谱测量LED显示屏白场偏差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岳明晶 陈宇 +1 位作者 苗静 郑喜凤 《光机电信息》 2011年第8期45-50,共6页
LED显示屏广泛应用的今天,对LED显示屏显示效果的要求日臻完美,但是,由于LED管芯的特性、工艺,驱动芯片设计以及生产厂家研发能力等因素,造成LED显示屏显示效果的差异性。对LED显示屏白场色温显示偏差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基于色谱测量,分... LED显示屏广泛应用的今天,对LED显示屏显示效果的要求日臻完美,但是,由于LED管芯的特性、工艺,驱动芯片设计以及生产厂家研发能力等因素,造成LED显示屏显示效果的差异性。对LED显示屏白场色温显示偏差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基于色谱测量,分析其中各基色单独显示和白场中显示色谱的变化,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显示屏 色谱测量 色谱分析 白平衡
下载PDF
在线式工业离子色谱分析测量装置在发电厂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六虎 陈瑞君 +1 位作者 樊文明 孙利强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3年第2期84-87,共4页
为了防止锅炉热力设备的腐蚀,内蒙古京隆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制的专用型在线式工业离子色谱分析测量装置对1号、2号锅炉炉水质量进行在线测量。在线式工业离子色谱分析测量装置主要由样品制备系统、恒温系统、... 为了防止锅炉热力设备的腐蚀,内蒙古京隆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制的专用型在线式工业离子色谱分析测量装置对1号、2号锅炉炉水质量进行在线测量。在线式工业离子色谱分析测量装置主要由样品制备系统、恒温系统、检测系统、自动校准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可同时对炉水的比电导率、氢电导率、总盐质量分数、阴离子质量分数等指标进行在线测量。该装置在内蒙古京隆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已投运半年多,运行一直稳定,并通过分析比对测量数据,证明该装置测量结果准确,对提高机组的技术监督水平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式工业离子色谱测量装置 在线测量 数据比对 炉水质量
下载PDF
采用HS-SPME/GC-MS/GC-Olfactometry/RI对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香气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0
3
作者 窦宏亮 李春美 +1 位作者 顾海峰 郝菊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60,共10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lfactometry)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RI),鉴定了绿茶和饮料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对二者香气...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lfactometry)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RI),鉴定了绿茶和饮料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对二者香气组成及相对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GC-MS/GC-Olfactometry/RI法能有效地鉴别和确认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中香味化合物的类别、香味强度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的香气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差异,绿茶中有34种嗅感物质,其中叶醇、2-乙基己醇、苄醇、1-辛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是其主要呈香物质;绿茶鲜汁饮料含有37种嗅感物质,主要呈香物质为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香叶醇、橙花醇、橙花叔醇、(Z)-2-庚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绿茶 绿茶鲜汁饮料 香气分析 气相色谱 质谱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 保留指数
下载PDF
GC-O法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4
作者 张青 王锡昌 刘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287,共4页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是一种从复杂的混合物中选择和评价气味活性物质的有效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它的发展、原理、四类强度分析方法及其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 气味活性物质 风味 应用
下载PDF
FD-GC-O和OAV方法鉴定哈密瓜香气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50
5
作者 庞雪莉 胡小松 +3 位作者 廖小军 孙志健 张名位 吴继红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4-182,共9页
为探究关键香气成分的不同鉴定方法分析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频率检测-气相色谱-嗅闻技术(frequency detection-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FD-GC-O)分别对哈密瓜的香气活性组分(odor-active c... 为探究关键香气成分的不同鉴定方法分析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频率检测-气相色谱-嗅闻技术(frequency detection-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FD-GC-O)分别对哈密瓜的香气活性组分(odor-active compound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哈密瓜中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碳酸二乙酯、异氟尔酮、薄荷醇、α-松油醇首次鉴定为瓜类香气组分。采用OAV法和FD-GC-O法分别确定了23种和20种关键香气成分。在频率分析法中嗅闻频次最高的8种物质在OAV法中的活性香气值较大。两种方法在鉴定哈密瓜关键香气组分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各具特点与不足。本研究为食品香气研究者选择不同基质中活性香气物质的鉴定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香气活性成分 频率检测法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 香气活性值
原文传递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鉴定清香型白酒特征香气物质 被引量:48
6
作者 冒德寿 牛云蔚 +4 位作者 姚征民 肖晴 肖作兵 马宁 朱建才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51-261,共11页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5种清香型白酒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利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GC-O)结合香气强度分析法(Osme)对其进行嗅闻分析,共得到72种香气化合物,对其中35种重要香气物质(Osmevalue≥2...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5种清香型白酒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利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GC-O)结合香气强度分析法(Osme)对其进行嗅闻分析,共得到72种香气化合物,对其中35种重要香气物质(Osmevalue≥2)进行定量分析,并且结合香气活力值(OAV)筛选出OAV≥1的香气化合物共有18种。通过感官分析法对清香型白酒中的7种感官属性进行评分,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每种属性的差异性。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R)探究白酒样品、感官评定结果以及重要香气物质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香气活力值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 偏最小二乘
下载PDF
水果香气物质分析及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7
作者 程焕 陈健乐 +3 位作者 周晓舟 陈荣荣 刘东红 叶兴乾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1-218,共8页
香气是评价水果及相关加工产品品质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水果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水果中香气物质的种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内酯类、萜烯类及含硫化合物等),常见水果的特征香气成分,水果中香气物... 香气是评价水果及相关加工产品品质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水果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水果中香气物质的种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内酯类、萜烯类及含硫化合物等),常见水果的特征香气成分,水果中香气物质的提取和检测技术,香气物质生物合成途径(脂肪酸代谢途径、氨基酸代谢途径和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等)及相关酶的生理功能等。最后对水果香气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为今后水果香气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香气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 香气活性值 生物合成途径
原文传递
SDE-GC-Olfactometry联用研究鲢鱼肉的挥发性气味活性物质 被引量:39
8
作者 张青 王锡昌 刘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07-1409,1425,共4页
[目的]探究鲢鱼肉中的挥发性气味活性物质,并分析各个物质对鱼肉整体风味的贡献大小。[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鱼肉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以及气相色谱-嗅... [目的]探究鲢鱼肉中的挥发性气味活性物质,并分析各个物质对鱼肉整体风味的贡献大小。[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鱼肉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以及气相色谱-嗅觉测量(GC-ol-factometry,GC-O)法对其进行定性分析以及气味特征的评价。由8人组成的评价小组通过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法进行嗅觉测量。[结果]通过GC-MS分析鉴定得到了3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11种化合物具有气味活性,另外,有2种未知物也显示了较强的风味。它们分别具有鱼腥、青味、油脂、蘑菇等气味特征。通过稀释分析法发现,(E)-2-辛烯醛和3-甲硫基丙醛对鲢鱼肉的腥味有很大贡献。[结论]SDE-GC-O法能有效地筛选出白鲢鱼肉中的气味活性物质,并能确定各种物质对鱼肉风味的贡献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用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
下载PDF
镇江香醋特征香气成分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和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孙宗保 赵杰文 +2 位作者 邹小波 陈全胜 李国栋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0-127,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确定乙酸乙酯等16种挥发性成分为镇江香醋的特征香气成分,分析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和形成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镇江香醋各加工工序对不同特征香气成分有不同的影响。镇江香醋特征香气...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确定乙酸乙酯等16种挥发性成分为镇江香醋的特征香气成分,分析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和形成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镇江香醋各加工工序对不同特征香气成分有不同的影响。镇江香醋特征香气成分中酸和酯主要形成于醋酸发酵阶段,固态醋醅的环境有利于酯类化合物的形成。杂环化合物主要形成于陈酿阶段,陈酿对糠醛的影响最显著,在此阶段糠醛含量极显著地增加。镇江香醋特征香气成分主要通过酵母菌和醋酸菌的代谢,酯酶和醇酰基转移酶作用下的相应化合物缩合,氨基酸的斯特雷克尔降解和美拉德反应等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 特征香气成分 机理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OAV和AEDA对工夫红茶的PLSR分析 被引量:33
10
作者 肖作兵 王红玲 +2 位作者 牛云蔚 朱建才 马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2-249,共8页
采用顶空蒸汽蒸馏提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对4种中国工夫红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香气成分的香气活力值和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分别筛选出30、36种挥发性成分作为香气成分,结合2种方法确定22种香气成分为... 采用顶空蒸汽蒸馏提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对4种中国工夫红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香气成分的香气活力值和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分别筛选出30、36种挥发性成分作为香气成分,结合2种方法确定22种香气成分为工夫红茶的香气关键成分,并将其与感官属性和红茶样品进行偏最小二乘法相关性分析。确定对工夫红茶香气起重要作用的22种关键香气物质为:1-戊醇、叶醇、1-辛烯-3-醇、反式氧化芳樟醇、芳樟醇、顺-6-壬烯醇、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橙花叔醇、戊醛、己醛、反-2-己烯醛、糠醛、(反,反)-2,4-庚二烯醛、苯乙醛、(反,反)-2,4-癸二烯醛、水杨酸甲酯、丙位-壬内酯、2,3-丁二酮、2-庚酮和香豆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夫红茶 香气成分 顶空蒸汽蒸馏提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 香气活力值 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下载PDF
ASE-SAFE/GC-MS/GC-O法分析德州扒鸡风味化合物 被引量:30
11
作者 段艳 郑福平 +3 位作者 杨梦云 陈海涛 黄明泉 孙宝国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230,共9页
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采用加速溶剂萃取(ASE)耦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法提取德州扒鸡挥发性成分,采用气-质联用结合保留指数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双柱(RTX-5柱和DB-Wax柱)定性分析。共鉴定出7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15种、酮类8种、醇... 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采用加速溶剂萃取(ASE)耦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法提取德州扒鸡挥发性成分,采用气-质联用结合保留指数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双柱(RTX-5柱和DB-Wax柱)定性分析。共鉴定出7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15种、酮类8种、醇类13种、酚类1种、酸类9种、内酯类3种、含硫类5种、含氮类6种、呋喃类2种、吡喃酮类2种、醚类3种、烃类6种。采用嗅闻频率检测法对鸡肉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气相色谱-嗅觉测量(GC-O)法分析,嗅闻频率≥5/10的化合物有2-戊基呋喃、壬醛、苯甲醛、里那醇、草蒿脑、α-松油醇、反,反-2,4-癸二烯醛、麦芽酚和香豆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溶剂萃取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德州扒鸡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 风味化合物
原文传递
HS-SPME/GC-MS/GC-O对镇江香醋特征香气成分的确定 被引量:27
12
作者 孙宗保 赵杰文 +1 位作者 邹小波 李国栋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了镇江香醋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以及化合物的保留指数,鉴定了镇江香醋的主要香气成分;同时利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采用探测频率和探测强度相结合的办法,初步确定了...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了镇江香醋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以及化合物的保留指数,鉴定了镇江香醋的主要香气成分;同时利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采用探测频率和探测强度相结合的办法,初步确定了乙酸、3-甲基丁酸、乙酸乙酯、乙酸-3-甲基-丁酯、乙酸苯乙酯、苯乙醇、2,3-丁二酮、二氢-5-戊基-2(3H)-呋喃酮、2-甲基丙醛、3-甲基丁醛、糠醛、苯甲醛、三甲基恶唑、2,3-二甲基吡嗪、三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16种化合物为镇江香醋的特征香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 特征香味物质
下载PDF
新、陈龙井茶关键香气成分的SPME/GC-MS/GC-O/OAV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舒畅 佘远斌 +3 位作者 肖作兵 徐路 牛云蔚 朱建才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9-285,共7页
为探究新、陈龙井茶关键香气成分的不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方法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 为探究新、陈龙井茶关键香气成分的不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方法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和香气活性值分析(Odor Activity Value,OAV)系统分析了新、陈龙井茶香气成分的特征与差异。经GC-MS在新龙井茶中鉴定出83种香气成分,在陈龙井茶中鉴定出84种香气成分,其中,反,反-2,4-庚二烯醛、6-甲基-2-庚酮是陈龙井茶特有的成分,己酸甲酯是新龙井茶特有的成分。联合GC-O和OAV在新龙井茶中鉴定出23种香气活性成分,在陈龙井茶中鉴定出26种香气活性成分。其中,β-紫罗兰酮、2-甲基丙醛、2-甲基丁醛、癸醛和己醛对新、陈龙井茶香气贡献较大。结果表明,联合GC-O和OAV不仅能有效地鉴定出新、陈龙井茶关键香气成分的差异,也为鉴别和评价茶叶品质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井茶 关键香气成分 香气活性值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方法
原文传递
HS-SPME-GC-MS-GC-O分析普洱茶粉中的关键性香气组分 被引量:24
14
作者 徐咏全 张晨霞 +3 位作者 孔雅雯 李长文 刘顺航 王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52-159,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方法(GC-O)对普洱茶粉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同时与生产茶粉的普洱茶原料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GC-MS分析从普洱茶粉和普洱茶原料中分别鉴定出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方法(GC-O)对普洱茶粉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同时与生产茶粉的普洱茶原料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GC-MS分析从普洱茶粉和普洱茶原料中分别鉴定出56种和71种挥发性香气成分,普洱茶粉中主要为醇类(21.30%)、酮类(20.20%)、酯类(15.87%)和碳氢类(15.70%);普洱茶中主要成分为甲氧基苯类(28.02%)、碳氢类(21.71%)、醇类(13.84%)和酮类(11.19%)。通过GC-O分析发现,普洱茶粉中果香、花香、木香草药香总香气强度明显高于普洱茶原料,陈香、仓味总香气强度明显低于普洱茶原料。结合感官审评和GC-MS分析,发现丢失香气主要存在于茶浓缩水中,其中甲氧基苯类物质相对含量占总萃取香气成分的38.07%,其次为酯类(22.08%)和醇类(11.31%)。该研究结果可为普洱茶粉生产中香气的保留、回收,普洱茶粉香气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粉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方法(GC-O) 香气成分
下载PDF
Analysis of aroma-active compounds in three sweet osmanthus(Osmanthus fragrans) cultivars by GC-olfactometry and GC-MS 被引量:15
15
作者 Xuan CAI Rong-zhang MAI +4 位作者 Jing-jing ZOU Hong-yan ZHANG Xiang-ling ZENG Ri-ru ZHENG Cai-yun W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7期638-648,共11页
Objective:Aroma is the core factor in aromatherapy. Sensory evaluation of aromas differed among three sweet osmanthus (Osmanthus fragrans) cultivar group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roma-act... Objective:Aroma is the core factor in aromatherapy. Sensory evaluation of aromas differed among three sweet osmanthus (Osmanthus fragrans) cultivar group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roma-active compounds responsible for these differences. Methods: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GC-O) and GC-mass spectrometry (GC-M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aroma-active compounds and volatiles of creamy-white (‘Houban Yingui’, HBYG), yellow (‘Liuye Jingui’, LYJG), and orange (‘Gecheng Dangui’, GCDG) cultivars. Results:Seventeen aroma-active compounds were detected among 54 volatiles. trans-β-Ocimene, trans-β-ionone, and linalool, which were major volatiles, were identified as aroma-active, while cis-3-hexenyl butanoate,γ-terpinene, and hexyl butanoate were also aroma-active compounds, although their contents were low. Analysis of the odors was based on the sum of the modified frequency (MF) values of aroma-active compounds in different odor groups. HBYG contained more herb odors, contributed by cis-β-ocimene and trans-β-ocimene, while LYJG had more woody/violet/fruity odors released by trans-β-ionone, α-ionone, and hexyl butanoate. In GCDG, the more floral odors were the result of cis-linalool oxide, trans-linalool oxide, and linalool. Conclusions:Aroma-active compounds were not necessarily only the major volatiles:some volatiles with low content also contributed to aroma. The aroma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cultivars resulted from variation in the content of different odor groups and in the intensities of aroma-active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GC-O)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ROMA Sweet osmanthus Osmanthus fragrans)
原文传递
GC-O-AEDA法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容 陶宁萍 +1 位作者 刘源 王锡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3-168,176,共7页
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法是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中一种有效地利用稀释因子(FD)具体说明气味活性物质贡献大小的方法。文章介绍它的原理、主要的样品稀释方法及其所对应采用的前处理方法,并综述该技术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 芳香萃取物分析法 风味 应用
下载PDF
SPME-GC-MS与SPME-GC-O协同鉴定菇娘果关键香气成分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子豪 王笑园 +2 位作者 傅娆 温馨 倪元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96-303,共8页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e value,OAV)对菇娘果挥发性成分和香气活性成分进行鉴定,综合评价单个挥发性组分对整体香气贡献程度,确...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e value,OAV)对菇娘果挥发性成分和香气活性成分进行鉴定,综合评价单个挥发性组分对整体香气贡献程度,确定关键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菇娘果中有43种挥发性组分,其中有10种主要香气活性物质(OAV>1),主要包括4种醛酮类化合物(正己醛、甲硫基丙醛、反-2-顺-6-壬二烯醛、1-辛烯-3-酮),其香气分别描述为青草味、薯片味、黄瓜味、蘑菇味;5种酯类化合物(甲基-2-甲基丙酸酯、丁酸甲酯、2-甲基丁酸甲酯、丁酸甲基乙基酯、癸酸甲酯),其香气分别描述为花香、果香、苹果香、刺激果香、葡萄酒香;1种呋喃类化合物(2-戊基呋喃),其香气描述为焦糖味。GC-O法中,4名嗅闻人员主要鉴定出“苹果味”2-甲基丁酸甲酯、“薯片味”甲硫基丙醛和“青草味”己醛。通过香气定性和感官定量描述性分析发现,2-甲基丁酸甲酯、甲硫基丙醛和己醛是菇娘果的主要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菇娘果 香气 气相色谱-质谱法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
下载PDF
香味抽提物稀释分析法鉴定国产干酪的关键风味化合物 被引量:10
18
作者 田怀香 衣宇佳 +1 位作者 郑小平 俞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2-136,共5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干酪中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时间,鉴定了国产干酪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采用香味抽提稀释分析法测定了各风味化合物对干酪整体风味的...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干酪中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时间,鉴定了国产干酪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采用香味抽提稀释分析法测定了各风味化合物对干酪整体风味的贡献大小。共鉴定出14种主要的风味化合物,其中异丁酸和3-羟基-2-丁酮对干酪的整体风味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 香味抽提物稀释分析法(AEDA)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
下载PDF
GC-O——食品风味化合物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雪 苏平 应丽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0-144,共5页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是一种有效的分析食品风味化合物的检测技术,能够从大量的挥发性物质中挑选出气味活性成分,并衡量其对整体气味的贡献大小。目前国内应用较少,文中简要介绍了GC-O法的分析方法、影...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是一种有效的分析食品风味化合物的检测技术,能够从大量的挥发性物质中挑选出气味活性成分,并衡量其对整体气味的贡献大小。目前国内应用较少,文中简要介绍了GC-O法的分析方法、影响GC-O分析的因素及解决途径和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 风味化合物 风味 阈值稀释法 应用
下载PDF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鉴定蒌蒿中的香气化合物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莺 倪光远 +2 位作者 陈清婵 孙智达 杨尔宁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76-1680,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了蒌蒿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鉴定了萎蒿中的香气化合物。共检出21个呈香化合物,基于其嗅感强度,反式-2-己烯醛、水芹烯、顺式-罗勒烯、3-崖...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了蒌蒿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鉴定了萎蒿中的香气化合物。共检出21个呈香化合物,基于其嗅感强度,反式-2-己烯醛、水芹烯、顺式-罗勒烯、3-崖柏酮、樟脑,黄瓜醛、(-)-龙脑和(-)-乙酸龙脑酯被认定为形成蒌蒿香气的重要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蒌蒿 香气化合物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