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舰载直升机舰机适配建模方法
1
作者 王浩伟 刘炎辉 《中国科技信息》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舰载直升机以舰船为平台进行海上作业,甲板空间有限,且海浪运动导致舰船平台产生摇摆浮沉。此外,舰船空气尾流场结构复杂,影响范围大,以及直升机地效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导致飞行员进行舰基起落时工作负荷增大,任务风险性增加。在真实... 舰载直升机以舰船为平台进行海上作业,甲板空间有限,且海浪运动导致舰船平台产生摇摆浮沉。此外,舰船空气尾流场结构复杂,影响范围大,以及直升机地效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导致飞行员进行舰基起落时工作负荷增大,任务风险性增加。在真实场景下直接进行着舰训练风险极大,在此之前需要进行舰载直升机飞行模拟器训练降低风险科目训练成本减轻飞行安全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直升机 飞行安全 海上作业 真实场景 建模方法 尾流场 舰船平台 直升机飞行模拟器
下载PDF
舰载射频综合集成发展刍议 被引量:5
2
作者 冯浩 张骏 《中国舰船研究》 2008年第5期7-12,共6页
舰载射频综合集成是当前舰船电子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舰船平台、作战系统和射频设备3个层面分析了舰载射频综合集成的发展过程和重要意义,提出了舰载射频综合集成在各层面及各阶段的集成方式和系列化的发展... 舰载射频综合集成是当前舰船电子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舰船平台、作战系统和射频设备3个层面分析了舰载射频综合集成的发展过程和重要意义,提出了舰载射频综合集成在各层面及各阶段的集成方式和系列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射频综合集成 作战系统 舰船平台 射频设备
下载PDF
电磁计算在复杂舰船平台电磁环境效应量化设计中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其凤 吴为军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9-156,共8页
随着科学技术和军事战略的发展,舰船平台将广泛采用隐身化、射频集成、集成上层建筑等新技术,以及新体制信息系统、定向能装备等新型装备,以满足对平台性能和体系作战能力的要求,由此复杂舰船平台将面临着由平台内部、编队体系内、战场... 随着科学技术和军事战略的发展,舰船平台将广泛采用隐身化、射频集成、集成上层建筑等新技术,以及新体制信息系统、定向能装备等新型装备,以满足对平台性能和体系作战能力的要求,由此复杂舰船平台将面临着由平台内部、编队体系内、战场强电磁脉冲等电磁环境导致的电磁环境适应性问题.通过电磁计算进行复杂舰船平台电磁环境效应量化设计是实现复杂舰船系统级精确电磁设计的关键手段,是保障用频舰船适应平台内外电磁环境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文以电磁计算在复杂舰船平台电磁环境效应数字化设计中应用与面临的挑战为主题,阐述了复杂电磁环境内涵,综合归纳了电磁计算在舰船平台领域国内外应对电磁环境效应的应用现状,深刻分析了复杂舰船平台电磁环境效应控制和电磁量化设计面临的问题及挑战等,最后提出了应对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平台 电磁环境效应 电磁计算 量化设计 电大尺寸 应用需求
下载PDF
射频干扰对消技术在大型舰船平台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广超 王建明 伍光新 《电子测量技术》 2017年第10期104-108,共5页
针对大型舰船平台中电磁环境复杂,不同设备之间互相干扰的问题,研究了射频干扰对消技术。分析了射频干扰对消的数学原理、系统模型,并对对消性能与幅度误差、相位误差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自适应滤波器的原理,结合大型舰船平台X波... 针对大型舰船平台中电磁环境复杂,不同设备之间互相干扰的问题,研究了射频干扰对消技术。分析了射频干扰对消的数学原理、系统模型,并对对消性能与幅度误差、相位误差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自适应滤波器的原理,结合大型舰船平台X波段雷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射频干扰对消技术。该方案采用最小均方误差(LMS)算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该对消方案算法实现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射频对消系统的对消比可达40db左右,能够实现高对消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干扰对消 最小均方误差 自适应滤波 舰船平台
下载PDF
舰船电磁仿真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松高 孙光甦 +1 位作者 吴楠 宋东安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5,共5页
舰艇作为有限空间内电子设备密集布置的典型平台,导致舰船电磁综合仿真范畴学科交叉性强、技术复杂度高等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文中从舰船电磁特征出发,概述了其研究范畴、技术特点、预测仿真方法及其进展,并结合世界海军装... 舰艇作为有限空间内电子设备密集布置的典型平台,导致舰船电磁综合仿真范畴学科交叉性强、技术复杂度高等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文中从舰船电磁特征出发,概述了其研究范畴、技术特点、预测仿真方法及其进展,并结合世界海军装备发展的趋势给出了未来水面舰船电磁仿真的难点和热点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仿真 舰船平台 海军装备
下载PDF
便携式地空导弹海上作战使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国民 吴豫杰 陈建宏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0-252,共3页
分析舰船运动特性对便携式地空导弹射击的影响,建立求解导弹初始弹道运动学参量的数学模型。针对某型便携式地空导弹进行舰船平台弹道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便携式地空导弹可以在舰船平台上实施射击。
关键词 便携式地空导弹 舰船平台 初始弹道
下载PDF
复杂动力管路系统多Agent自治控制结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于涛 陈林根 +1 位作者 曾凡明 秦久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80,共5页
针对下一代舰船动力平台对自治能力的要求,提出了适用于复杂动力管路系统自治控制的多Agent智能控制结构,将系统的控制智能分布于单个Agent的结构和多Agent系统的拓扑结构与协作决策机制之中,并依此设计了控制系统.以舰船冷却水系统为... 针对下一代舰船动力平台对自治能力的要求,提出了适用于复杂动力管路系统自治控制的多Agent智能控制结构,将系统的控制智能分布于单个Agent的结构和多Agent系统的拓扑结构与协作决策机制之中,并依此设计了控制系统.以舰船冷却水系统为实证研究对象,搭建了以控制器硬件在环仿真为核心的多Agent控制系统试验研究平台,分析了任务切换和故障恢复中冷却水系统的状态重构过程.试验表明:所设计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减少对操作者的依赖,有效地提高复杂动力管路系统的任务效率和自治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AGENT 动力管路系统 舰船平台 自治控制 控制结构
原文传递
舰船平台电磁仿真体系的分析与展望
8
作者 吴楠 易学勤 +1 位作者 黄松高 王春 《舰船科学技术》 201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信息技术和网络中心战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舰船平台电磁仿真技术必须向数字化、全息化、交互化和智能化发展。本文针对舰船平台特有的复杂、隐藏和随变等电磁特性,论述了舰船平台电磁仿真技术的特点和构成,并对其技术体系进行了分析,面... 信息技术和网络中心战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舰船平台电磁仿真技术必须向数字化、全息化、交互化和智能化发展。本文针对舰船平台特有的复杂、隐藏和随变等电磁特性,论述了舰船平台电磁仿真技术的特点和构成,并对其技术体系进行了分析,面向未来战争对舰船电磁优化设计和全寿命期保障需求,论述了舰船平台数字化电磁仿真技术体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技术体系发展思路。旨在为本技术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平台 电磁仿真 技术体系
下载PDF
舰船复合材料结构物应用工程技术特点及内涵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梅志远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共8页
针对舰船平台技术所面临的发展需求与挑战,从总体平台特性、综合隐身以及综合保障技术发展需求的角度,简要分析开展舰船复合材料结构物应用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西方国家潜艇应用为例,梳理国外舰船复合材料结构物应用发展思路,提出... 针对舰船平台技术所面临的发展需求与挑战,从总体平台特性、综合隐身以及综合保障技术发展需求的角度,简要分析开展舰船复合材料结构物应用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西方国家潜艇应用为例,梳理国外舰船复合材料结构物应用发展思路,提出并阐明舰船功能复合材料结构物应用工程的3个“一体化”技术特点,着重探讨总体/结构设计技术的定义、内涵及关键技术组成。最后,针对我国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需求,提出应在尽快制定顶层规划的同时,着力加强设计基础研究和规范体系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平台技术 功能复合材料结构 综合隐身 综合保障
下载PDF
任务搭载系统在舰船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黎 杨运桃 张涛 《船海工程》 2011年第6期185-188,193,共5页
结合舰船任务搭载系统的发展,论述我国要发展任务搭载系统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针对反潜和反水雷任务搭载系统作了初步的探讨,并论述任务搭载系统应用于舰船上的可行性。
关键词 任务搭载系统 通用舰船平台 模块化
下载PDF
基于OPNET的舰船平台网络仿真与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玫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2年第12期66-68,共3页
文章提供了一种仿真和优化分析舰船平台网络的新方法。通过选用OPNET系列的通信网络仿真软件Modeler来建立一种典型的舰船平台主干网的模型,实现了整个舰船平台网络的信息交互功能。通过对典型舰船平台网络信息流的网络仿真得到平台主... 文章提供了一种仿真和优化分析舰船平台网络的新方法。通过选用OPNET系列的通信网络仿真软件Modeler来建立一种典型的舰船平台主干网的模型,实现了整个舰船平台网络的信息交互功能。通过对典型舰船平台网络信息流的网络仿真得到平台主干网络时延、吞吐量、链路利用率等网络性能参数,从而有助于在设计中分析舰船平台主干网网络架构的合理性以及优化舰船平台网络的设计,提高舰船平台主干网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NET 网络性能 舰船平台网络
下载PDF
3UPS/S舰船稳定平台非惯性系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力航 郭菲 +2 位作者 卢文娟 李永泉 张立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9,共10页
舰船稳定平台实时检测并补偿船体在海浪中运动,为舰载设备提供对地稳定空间。稳定平台处于不断运动着的工作环境,准确高效的非惯性系动力学模型是提升稳定控制品质的重要前提。借鉴串并混联机构动力学建模过程,通过虚拟低阶参考系机构,... 舰船稳定平台实时检测并补偿船体在海浪中运动,为舰载设备提供对地稳定空间。稳定平台处于不断运动着的工作环境,准确高效的非惯性系动力学模型是提升稳定控制品质的重要前提。借鉴串并混联机构动力学建模过程,通过虚拟低阶参考系机构,将惯性系动力学研究方法扩展非惯性系当中,利用凯恩方法建立3UPS/S并联稳定平台非惯性系下动力学模型。为了验证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分别搭建Simulink/SimMechanics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及非惯性运动试验平台。试验结果表明,计算驱动力与实测驱动力在量值上相近且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非惯性动力学 凯恩方法 舰船稳定平台
原文传递
并联稳定平台电液驱动单元复合内模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立杰 王力航 +1 位作者 李少华 李永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9-596,共8页
针对液压驱动舰船稳定平台样机的运动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前馈结构的复合内模控制方案。以舰船稳定平台的单通道液压驱动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机理建模和参数辨识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完成了基... 针对液压驱动舰船稳定平台样机的运动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前馈结构的复合内模控制方案。以舰船稳定平台的单通道液压驱动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机理建模和参数辨识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速度前馈结构内模复合控制器的设计,并对提出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速度前馈结构的复合内模控制可以改善系统的跟踪性能,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稳定平台 液压驱动单元 速度前馈结构 复合内模控制
下载PDF
基于舰船综合平台的精确同步数据采集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彦东 邵英 +1 位作者 王黎明 肖雄波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75,共6页
针对现有舰船数据获取精度不高、通用性不强的特点,研究基于舰船综合平台的精确同步数据获取技术。利用GPS/北斗双模授时方案保证主时钟稳定性的同时,通过IEEE1588精确授时进行主从时钟同步,完成对从时钟的修正,保证各节点间高精度同步... 针对现有舰船数据获取精度不高、通用性不强的特点,研究基于舰船综合平台的精确同步数据获取技术。利用GPS/北斗双模授时方案保证主时钟稳定性的同时,通过IEEE1588精确授时进行主从时钟同步,完成对从时钟的修正,保证各节点间高精度同步秒脉冲信号的输出。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得到的秒脉冲信号最大偏差不超过500 ns,极大提高了综合平台各节点的同步精度。改进的通用性接口提高了各装置之间的互联性和综合平台的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综合平台 主从时钟同步 高精度 通用性
下载PDF
海浪扰动下电液3-UPS/S舰船并联稳定平台振动特性分析
15
作者 袁晓明 王维锜 +2 位作者 张睿聪 周如林 张立杰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共14页
针对电液驱动的舰船并联稳定平台在实际工况下的振动问题,以电液3-UPS/S舰船并联稳定平台为研究对象,在考虑铰链刚度的基础上应用虚功原理建立稳定平台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海浪谱函数,计算了随机海浪激励下船舶的运动响应,进而得到稳定平... 针对电液驱动的舰船并联稳定平台在实际工况下的振动问题,以电液3-UPS/S舰船并联稳定平台为研究对象,在考虑铰链刚度的基础上应用虚功原理建立稳定平台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海浪谱函数,计算了随机海浪激励下船舶的运动响应,进而得到稳定平台跟踪舰船运动的响应规律;分析了稳定平台在随机海浪激励条件下和初始工作空间内的固有频率变化特性;最后,为验证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采用脉冲激励法对稳定平台样机进行模态试验,固有频率理论值与试验值的最大误差为4.66%,可以验证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3-UPS/S舰船并联稳定平台 海浪模拟 动力学方程 振动特性 模态试验
下载PDF
舰船平台信息化的技术实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炜 王天明 吴一红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71,共4页
根据舰船装备的发展需要,分析舰船平台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研究提出了一种舰船信息平台技术方案,构建了试验系统并开展了相应的原理性试验,初步验证了该信息平台的可行性.
关键词 舰船信息平台 信息化 综合管理系统 可行性
原文传递
舰船微环境气流牵引式循环升温防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解从伟 金良安 +3 位作者 余军浩 迟卫 安中昌 王涌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6,共4页
鉴于目前舰船甲板平台区域除冰技术普遍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危险性大等问题,根据气象学的气流循环理论,提出基于舰船周围环境气流牵引式循环的升温防冻技术思想,研究其升温防冻的机理,进而设计制作原理性验证模拟实验装置并开展专门... 鉴于目前舰船甲板平台区域除冰技术普遍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危险性大等问题,根据气象学的气流循环理论,提出基于舰船周围环境气流牵引式循环的升温防冻技术思想,研究其升温防冻的机理,进而设计制作原理性验证模拟实验装置并开展专门的升温实验。结果表明:气流牵引式循环升温防冻技术可有效地使舰船甲板平台区域表面的温度升高,从而有利于实现防冻等目的,对舰船甲板平台区域升温防冻和除冰技术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甲板平台区域 微环境 气流牵引式循环 升温防冻技术
下载PDF
基于SOA的舰船安全平台集成架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文刚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4年第12期88-93,共6页
舰船安全信息化集成的不断深入发展使舰船安全平台需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舰船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系统的服务化集成成为舰船安全建设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基于SOA的舰船安全平台集成架构进行设计研究,通过采用EJB组... 舰船安全信息化集成的不断深入发展使舰船安全平台需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舰船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系统的服务化集成成为舰船安全建设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基于SOA的舰船安全平台集成架构进行设计研究,通过采用EJB组件进行开发,利用WSDL来描述架构集成接口,各个流程的服务设计采用聚类算法,最终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SOA的舰船安全平台集成框架,并给出了舰船安全管理平台服务化集成的算法实现,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舰船中的舰船安全设备与其他舰船安全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无缝集成,较好的解决舰船安全平台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问题,可以在武器平台舰船信息安全系统里进行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A 舰船安全平台 安全设备 安全系统 集成
下载PDF
舰船云平台的系统可靠度研究
19
作者 任洪伟 张丽 +1 位作者 马辰 于振锋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1年第5期130-132,共3页
随着云平台在舰船上的大力推广,作为信息基础设施,其系统可靠度直接关系到舰船在任务周期中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在云平台中虚拟资源管理和虚拟机迁移的基础上,建立云平台的系统可靠度模型。基于此模型,开展可靠度已知情况下,面向设计... 随着云平台在舰船上的大力推广,作为信息基础设施,其系统可靠度直接关系到舰船在任务周期中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在云平台中虚拟资源管理和虚拟机迁移的基础上,建立云平台的系统可靠度模型。基于此模型,开展可靠度已知情况下,面向设计和运行时,备品数量的计算方法的研究。通过数据验证表明,所设计云平台系统的可靠度模型比传统双冗余系统模型可靠度更高、配置更加灵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平台 系统可靠度 备品数量 虚拟化 虚拟机迁移
下载PDF
牵引气体流量对舰船甲板升温效果影响实验
20
作者 解从伟 金良安 +2 位作者 迟卫 韩云东 安中昌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35,共5页
舰船甲板平台区域的气流牵引式循环升温新技术是为解决其防冻和除冰等相关问题研究的。本文利用专用的原理性验证模拟实验装置,初步研究了牵引气体流量对舰船甲板平台区域升温效果的影响。对牵引气体流量为0.5,1.5和3 L/min进行升温效... 舰船甲板平台区域的气流牵引式循环升温新技术是为解决其防冻和除冰等相关问题研究的。本文利用专用的原理性验证模拟实验装置,初步研究了牵引气体流量对舰船甲板平台区域升温效果的影响。对牵引气体流量为0.5,1.5和3 L/min进行升温效果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水面与甲板表面的初始温差相同(同为5.9~6.0℃)情况下,牵引气体流量会明显影响甲板平台区域的升温效果;牵引气体流量越多,甲板平台区域的升温幅度就越大,其升温效果也就越好,如牵引气体流量为3 L/min时甲板表面升温幅度约为1.7℃,而牵引气体流量为0.5 L/min时其升温的总幅度仅为0.5℃左右。所得结论可为这一新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甲板平台区域 升温技术 牵引气体流量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