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毒理学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浩 袁伯俊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67-370,共4页
简述了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重点讨论基因引入技术在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以及外源性化学物危险度评价的新进展 ;对 2
关键词 毒理学 新技术 发展趋势 基因 致突变检测
下载PDF
采用生物发光检测法进行Ames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伟民 孙峰 +2 位作者 米琴 景奉香 朱文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2-725,共4页
将自行构建的含有青海弧菌荧光酶基因的质粒pACYCL184引入Ames试验的4个菌株TA97、TA98、TA100、TA102中,构建成能够生物发光的工程菌,分别命名为TAL97、TAL98、TAL100、TAL102.实验表明,该4株工程菌保持原出发菌株所具有的与Ames试验... 将自行构建的含有青海弧菌荧光酶基因的质粒pACYCL184引入Ames试验的4个菌株TA97、TA98、TA100、TA102中,构建成能够生物发光的工程菌,分别命名为TAL97、TAL98、TAL100、TAL102.实验表明,该4株工程菌保持原出发菌株所具有的与Ames试验相关的性状,对各类致突变剂有良好的反应,且可用平皿计数法进行致突变试验.其发光值与致突变剂浓度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故可用发光检测取代原Ames试验的平皿计数,使检测更简单、方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ES试验 青海弧菌 细菌荧光酶基因 pACYCL184 致突变检测
下载PDF
转基因动物模型在毒理学中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叶常青 《科技和产业》 2002年第2期30-31,共2页
一 从生物医学学科发展上说,21世纪可称为分子生物学世纪.在面向21世纪的预防医学体系中分子毒理学成为此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 毒理学 转基因动物模型 病理研究 检测 致突变检测
下载PDF
环境诱变剂致突变检测与分子突变分析方法的评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曹阳 肖巧学 +1 位作者 黄自然 刘良式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9-185,共7页
关键词 环境诱变剂 致突变检测 分子突变分析
下载PDF
口腔卫生用品中甲硝唑的致突变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克明 支秀珍 +2 位作者 周蕾 张明月 赵春红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 验证加入口腔卫生用品中的甲硝唑的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CHL) 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和胎鼠肝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对甲硝唑进行了检测。[结果] 甲硝唑可引起CHL细胞染色体的断裂、缺失和... [目的] 验证加入口腔卫生用品中的甲硝唑的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CHL) 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和胎鼠肝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对甲硝唑进行了检测。[结果] 甲硝唑可引起CHL细胞染色体的断裂、缺失和易位等结构异常, 畸变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P< 0.05); 各剂量组胎鼠肝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 中、高剂量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 0.01), 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甲硝唑经肠胃吸收后, 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鼠, 并造成胎鼠肝血细胞染色体的损伤。建议有关部门应禁止或限制在口腔卫生用品中加入甲哨唑, 以避免健康人接触而造成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硝唑 染色体畸变 口腔卫生用品 致突变检测
下载PDF
毒理学致突变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6
作者 李建科 张海彬 王建华 《动物毒物学》 2003年第1期8-12,共5页
近年来建立起来的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测序、突变检测,基因损伤评价等,为危害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就其方法、应用及前景作了综述。
关键词 毒理学 致突变检测 分子生物学技术 DNA测序 基因损伤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基于质粒的转基因小鼠致突变检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曹洁 印木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70-571,共2页
关键词 转基因动物 致突变检测模型 质粒 研究进展
下载PDF
HCV准种单链构象多态现象的检测
8
作者 李军 《生物制品快讯》 2002年第10期18-18,共1页
单链构象的多态现象(SSCP)是根据PCR技术广泛用于检测不同DNA序列的一门技术,由遗传学家开发的致突变检测,最近已采用于病毒基因组准种的分析,如丙型肝炎病毒(HCV)。由于该技术严格的标准化及其检测的局限性使之很难推广,HCV高变异... 单链构象的多态现象(SSCP)是根据PCR技术广泛用于检测不同DNA序列的一门技术,由遗传学家开发的致突变检测,最近已采用于病毒基因组准种的分析,如丙型肝炎病毒(HCV)。由于该技术严格的标准化及其检测的局限性使之很难推广,HCV高变异区准种内的变异体被克隆到Puc 119,引起质粒定量,这种变种可用作SSCP最佳模板,所研究的变量有许多检测到的变异体,少数变异体检测的敏感性,电泳温度、单链DNA产生的方法、PCR循环次数的影响以及与校读能力有关的DNA多聚酶的应用。结果表明,它是能在准种内至少测出5种变异体的最佳方法,并能检出低至2%水平的准种内的变异体,电泳在室温18小时其重复性最好,使用Taq多聚酶单个引物作20次循环产生的单链DNA给准种构成一个精确的映象,Pfu多聚酶的应用减低了检测较小的带型的敏感性。SSCP法提供了评价HCV准种一个精确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构象 DNA序列 致突变检测 多态现象 SSCP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