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伽玛刀治疗癫痫致迟发性放射性脑水肿及脑坏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登奎 庄进学 +5 位作者 朱明霞 薛峰 程宏炜 李海龙 李伟 袁树斌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经伽玛刀治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水肿、脑坏死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解放军第452医院神经外科自1995年至2008年治疗的20例发生迟发性放射性脑水肿、脑坏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脑电图、MRJ变化和治疗方法,其中14例... 目的探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经伽玛刀治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水肿、脑坏死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解放军第452医院神经外科自1995年至2008年治疗的20例发生迟发性放射性脑水肿、脑坏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脑电图、MRJ变化和治疗方法,其中14例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6例有坏死灶形成、占位效应明显、癫痫发作加重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接受开颅手术切除坏死组织和邻近的癫痫放电病灶。结果除1例患者在脑疝形成后,因家属拒绝手术而死亡外,其余19例患者均较好地控制了癫痫、头痛等症状。保守治疗中5例和手术治疗中2例患者仍需继续抗癫痫药物治疗。2例患者脑水肿坏死发生时出现癫痫发作形式的改变,同步脑电图说明迟发性放射性脑水肿坏死灶可以导致新的致痫灶。结论癫痫患者经伽玛刀治疗后发生迟发性放射性脑水肿、脑坏死是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有不可预测性及反复性,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避免出现严重后果的关键。在经过皮质激素加甘露醇或加中药治疗后,愈后较好。对有囊性坏死灶形成、占位效应明显、形成新的致痫灶者,手术治疗是改善症状、控制癫痫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治疗 放射性脑水肿 坏死
原文传递
立体脑电图与硬膜下皮层电极监测在癫痫评估中的比较——立体脑电图具有更少的出血和感染并发症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元施 石先俊 +7 位作者 李维 侯智 安宁 刘立红 杨梅华 杨辉 张东 刘仕勇 《癫痫杂志》 2015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目的 比较立体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和硬膜下皮层电极监测在癫痫评估中的运用.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5年6月进行SEEG(48例)和硬膜下皮层电极监测(52例)的患者资料,观察致痫灶评估结果、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结果的差... 目的 比较立体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和硬膜下皮层电极监测在癫痫评估中的运用.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5年6月进行SEEG(48例)和硬膜下皮层电极监测(52例)的患者资料,观察致痫灶评估结果、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结果的差异.结果 SEEG与硬膜下皮层电极监测在致痫灶阳性率、手术率方面并无差异,但SEEG监测可显示多部位及双侧的致痫灶;采用SEEG与硬膜下皮层电极监测后进行癫痫灶切除手术的患者,在癫痫控制结果和术后智力改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SEEG较硬膜下皮层电极监测总体并发症更少,其中出血和感染几率更低(P<0.05).结论 SEEG和硬膜下皮层电极监测在手术结果方面并无差异,但SEEG具有更少的并发症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颅内电极监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立体脑电图 硬膜下皮层电极
原文传递
外科手术治疗经SEEG证实的辅助运动区难治性癫痫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兰正波 韩彦明 +3 位作者 张新定 史哲 陈念东 杨强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辅助运动区癫痫的发作形式,传播网络和诊治方法。方法整理我科在立体定向技术辅助下诊治的一例辅助运动区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其临床症状、脑电传播网络和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过癫痫术前一期评估后,确定在... 目的探讨辅助运动区癫痫的发作形式,传播网络和诊治方法。方法整理我科在立体定向技术辅助下诊治的一例辅助运动区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其临床症状、脑电传播网络和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过癫痫术前一期评估后,确定在立体定向技术辅助下行SEEG手术进入癫痫术前二期评估,依据立体脑电图监测结果分析讨论后,行射频热凝治疗,热凝术后观察2月余,患者癫痫发作增多。再次总结分析前两期的癫痫术前评估结果后,在神经导航仪和皮质脑电图引导下行致癫灶切除术,患者术后18个月无发作。结论辅助运动区癫痫放电迅速经胼胝体传入对侧,症状同时出现在胼胝体两侧。术前综合评估不能明确致癫灶位置,则需行SEEG定位。不彻底和不全面的热凝可导致辅助运动区癫痫发作加重。一侧SMA区致癫灶切除后,不会出现患者语言和对侧肢体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 辅助运动区 立体定向技术 立体脑电图 切除术
原文传递
3D双反转恢复序列在非颞叶致癫灶定位中的价值分析
4
作者 陈军 孙云霞 +3 位作者 李淑华 白敏 徐金法 狄玉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9期1472-1474,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非颞叶致癫灶在颅脑3D双反转恢复序列和FLAIR序列上的病灶信号对比度,探讨3D双反转恢复序列在非颞叶致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经临床诊断为癫痫患者52例,行颅脑常规扫描和3D双反转恢复序列扫描,发现非颞叶致癫灶... 目的对比分析非颞叶致癫灶在颅脑3D双反转恢复序列和FLAIR序列上的病灶信号对比度,探讨3D双反转恢复序列在非颞叶致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经临床诊断为癫痫患者52例,行颅脑常规扫描和3D双反转恢复序列扫描,发现非颞叶致癫灶患者13例。13例患者中,在3DDIR和FLAIR序列上以相同的体素选择病灶和邻近正常脑组织为感兴趣区,获得感兴趣区信号强度的平均值,病灶和邻近正常脑组织的信号强度分别以SI1和SI2表示,分别计算3DDIR和FLAIR序列上病灶的对比度。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在3DDIR和FLAIR序列上致癫灶的对比度采用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Z=-3.180,P=0.001<0.05,两个序列上致癫灶的对比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3DDIR序列能够较FLAIR序列更明确的检出癫灶患者脑内的非颞叶异常信号,提高非颞叶致癫灶的检出,更准确定位非颞叶癫痫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双反转恢复序列 非颞叶 对比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