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词汇-语法创新的语言模因论解读——以英语非作格动词“致使化”为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新仁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7,共6页
词汇的使用有时会"创造性地"突破其惯有的语法属性限制,在新的句法环境中获得新用法。现有文献主要从纯句法理论视角对相关创新用法加以阐释,但对相关语言现象产生的外部动因、语言基础等问题没有甚至不必给予合适的解读。笔... 词汇的使用有时会"创造性地"突破其惯有的语法属性限制,在新的句法环境中获得新用法。现有文献主要从纯句法理论视角对相关创新用法加以阐释,但对相关语言现象产生的外部动因、语言基础等问题没有甚至不必给予合适的解读。笔者拟以英语非作格动词"致使化"为例,引入语言模因论的全新视角,探讨上述相关问题,一方面可深化对该词汇-语法现象的认识,并为相关词汇-句法创新现象的类似探讨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可以补充、丰富不同理论或流派视角下有关词汇-句法问题方面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作格动词 致使 词汇-语法创新 语言模因论
原文传递
英语不及物性施事动词的致使用法 被引量:5
2
作者 韩景泉 徐晓琼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0,共5页
本文探讨walk、jump、march之类英语施事动词的致使性用法。这些原本属于典型的不及物性非作格动词,其及物性致使用法是词汇致使化操作的结果。在该类词汇性致使结构中致使外论元为致使事件的直接使因,而且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施事,而不... 本文探讨walk、jump、march之类英语施事动词的致使性用法。这些原本属于典型的不及物性非作格动词,其及物性致使用法是词汇致使化操作的结果。在该类词汇性致使结构中致使外论元为致使事件的直接使因,而且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施事,而不能是工具或自然力。该类词汇性致使句进行句法结构推导的基础为及物性动词,而不是非宾格动词。及物性动词组VP充当及物性轻动词v的补足语,并由v负责引入新的施事外论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性致使 施事动词 非作格动词 致使 句法推导
原文传递
再论汉语所谓“倒置动结式”的性质和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宋文辉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60,共13页
既有部分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所谓汉语"倒置动结式"所做的研究不仅未如其声称的那样避免形式语言学的不足,还存在用构式模糊处理某些问题的缺陷,且在未做具体比较之前就匆忙确定汉语的类型特点。本文发现所谓"倒置动结式&qu... 既有部分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所谓汉语"倒置动结式"所做的研究不仅未如其声称的那样避免形式语言学的不足,还存在用构式模糊处理某些问题的缺陷,且在未做具体比较之前就匆忙确定汉语的类型特点。本文发现所谓"倒置动结式"属于动结式构成的有标记致使结构,其核心特征是致使者往往无意愿性,且其生命度低于或至多等于受使者,句子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这种结构可分两类,一类属于自动动结式的致使化,另一类是及物致使动结式被重新指派致使者,两类都与因果重动句有密切联系,其主流是重动句中动结式的行动者具有受动性,类型学研究发现行动者有此类特征的动词更易于致使化。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看,此类构式并非部分既有构式语法研究所谓"构式颠倒致使",而属于接近词汇致使的复合致使。其形成的认知机制并非客观的逆向推理,而是说话人对相关动结式基本用法所表达事件的重新概念化,其关键是说话人对新的使因的认定和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结式 致使结构 致使 语言类型学 重新概念
原文传递
日汉结果复合动词的致使化差异及其动因
4
作者 张楠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日汉两语中都存在可发生致使化的结果复合动词,其致使化条件及操作机制存在异同。一方面,两语在致使化条件上可见共性。即,可发生致使化的日汉结果复合动词皆须表示非施事性·致使性状态变化事件。但由于日汉结果复合动词生成方式... 日汉两语中都存在可发生致使化的结果复合动词,其致使化条件及操作机制存在异同。一方面,两语在致使化条件上可见共性。即,可发生致使化的日汉结果复合动词皆须表示非施事性·致使性状态变化事件。但由于日汉结果复合动词生成方式的差异,表达此类事件的日语结果复合动词一般为一元非宾格结构,汉语结果复合动词则多为二元非宾格结构。另一方面,两语在致使化操作上体现出不同。日语直接导入外因致事实现致使化,汉语则通过凸显外因致事来实现内因向外因转换的致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交替 复合动词 致使 非施事性
原文传递
日语复合动词的致使交替条件及交替机制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楠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9-361,478,479,共15页
日语中成对的自他动词之间可以灵活地发生致使交替,但当它们构成复合动词时,致使交替的可能性会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前项动词的语法性质以及前后项间的语义关系,明确日语复合动词的去致使化条件和具体操作机制。结果表明,当复合动词... 日语中成对的自他动词之间可以灵活地发生致使交替,但当它们构成复合动词时,致使交替的可能性会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前项动词的语法性质以及前后项间的语义关系,明确日语复合动词的去致使化条件和具体操作机制。结果表明,当复合动词发生去致使化时,既要实现前项活动事件的背景化,同时还要在语义上满足前项对后项结果事件的限定修饰关系,以实现前项动词对概念结构和论元结构的参与。而且,去致使化派生而来的复合动词,前项动词表示变化对象的"结果样态",在概念结构中作为BE的下位指定,进一步限定后项动词所示的"结果状态"。这一结论有利于解释"单一路径限制"对日语复合动词的适用性及"结果性后退"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 复合动词 致使 结果样态 单一路径限制
原文传递
最简方案框架下的现代汉语作格结构生成研究
6
作者 南潮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40-142,共3页
作格动词是由表"致使"意义,含有[+Tr]句法特性的及物动词,经过非致使化派生而来的不及物动词,表达明确的持续性事件的结果。由于Pr中的DECAUS屈折性功能词的作用,及物动词的外部论元角色被压制,外部论元位置为空,[Tr[Tr,V]]... 作格动词是由表"致使"意义,含有[+Tr]句法特性的及物动词,经过非致使化派生而来的不及物动词,表达明确的持续性事件的结果。由于Pr中的DECAUS屈折性功能词的作用,及物动词的外部论元角色被压制,外部论元位置为空,[Tr[Tr,V]]失去了核查宾语格的能力,作格结构表现为明显的事件性特征,T的[+D]特征必须得到核查。在EPP特征和格特征核查驱动下,内部论元必须前移到主语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动词结构 致使 作格结构 特征核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