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靛蓝三磺酸法测定水中臭氧浓度的应用
被引量:
9
1
作者
李红兰
张克峰
王永磊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331-334,共4页
应用靛蓝三磺酸试剂法,测定黄河水处理过程中的溶解臭氧浓度,同时绘制臭氧—时间氧化吸收曲线。通过曲线可快速确定臭氧处理黄河水的最佳接触时间为14min左右,从而有利于臭氧接触塔的设计。实测了不同水质用臭氧处理时臭氧最佳接触时间...
应用靛蓝三磺酸试剂法,测定黄河水处理过程中的溶解臭氧浓度,同时绘制臭氧—时间氧化吸收曲线。通过曲线可快速确定臭氧处理黄河水的最佳接触时间为14min左右,从而有利于臭氧接触塔的设计。实测了不同水质用臭氧处理时臭氧最佳接触时间和水中臭氧溶解量。本方法快速、准确、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浓度
臭氧
接触
时间
臭氧
消耗
靛蓝三磺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预臭氧-BAC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参数优化与有机物去除特性
被引量:
5
2
作者
石晶晶
朱光灿
+1 位作者
戴小冬
吕锡武
《净水技术》
CAS
2014年第5期11-16,共6页
采用中试装置研究了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长江南京段微污染原水有机物的去除特性,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和臭氧接触时间对预臭氧氧化、砂滤及生物活性炭单元中DOC、BDOC、CODMn、UV254和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为...
采用中试装置研究了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长江南京段微污染原水有机物的去除特性,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和臭氧接触时间对预臭氧氧化、砂滤及生物活性炭单元中DOC、BDOC、CODMn、UV254和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为3 mg/L、臭氧接触时间为10 min时,预臭氧氧化单元中DOC、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9%、31%和78%,BDOC增长了33%;砂滤单元四种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25%、52%、42%和44%,而生物活性炭滤柱对四种污染物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46%、83%、52%和20%,高于常规处理工艺。整个工艺对三种微量有机物(1,2,4-三氯苯、DMP和DEHP)的去除率也分别达到了60%、68.6%和68.8%。与未投加臭氧相比,臭氧的投加有效促进了砂滤和生物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采用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微污染长江原水,有效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可保障出水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
臭氧
生物活性炭
臭氧
投加量
臭氧
接触
时间
深度处理
微量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污水处理厂尾水臭氧氧化工艺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孔宇
杨笑康
+3 位作者
任军俊
沈巍
陶蓉
宋海亮
《能源环境保护》
2021年第4期1-8,共8页
为探究影响臭氧氧化工艺运行效果的因素并优化其运行参数,介绍了臭氧氧化工艺的处理机制,基于文献分析了环境条件、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时间对臭氧氧化效果的影响,明确了最佳臭氧投加量与最佳接触时间。分析表明:温度的上升能够提高臭...
为探究影响臭氧氧化工艺运行效果的因素并优化其运行参数,介绍了臭氧氧化工艺的处理机制,基于文献分析了环境条件、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时间对臭氧氧化效果的影响,明确了最佳臭氧投加量与最佳接触时间。分析表明:温度的上升能够提高臭氧消耗率和反应速率,但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最理想的反应pH为7;臭氧最佳投加量的范围约为O_(3)/COD=0.13~0.25或O_(3)/TOC=0.5~1.2;当二级出水TOC>12 mg/L时,最佳臭氧接触时间为4~5 min;当二级出水TOC<12 mg/L时,最佳臭氧接触时间为10~1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氧化
污水厂尾水
环境条件
臭氧
投加量
臭氧
接触
时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臭氧氧化对可溶性有机物构成的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妍清
吕锡武
张朝晖
《净水技术》
CAS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实验目的在于对溶解性有机物进行分类及考察,研究臭氧氧化影响四种溶解性有机物:1.可生物降解不可吸附;2.可生物降解可吸附;3.可吸附不可生物降解;4.不可吸附不可生物降解。(NA&BDOC、B&ADOC、NB&ADOC、NRDOC)的因素及趋势...
实验目的在于对溶解性有机物进行分类及考察,研究臭氧氧化影响四种溶解性有机物:1.可生物降解不可吸附;2.可生物降解可吸附;3.可吸附不可生物降解;4.不可吸附不可生物降解。(NA&BDOC、B&ADOC、NB&ADOC、NRDOC)的因素及趋势。实验结果表明臭氧不能同时去除四种溶解性有机物,而是影响它们所占比例,使可生物降解性有机物增加,可吸附性有机物减少。根据实验结果可优选出后续生物活性炭净水效果的最佳的臭氧投加量和停留时间。实验结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物构成
臭氧
投加量
臭氧
接触
时间
可生化溶解性有机碳
可吸附溶解性有机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靛蓝三磺酸法测定水中臭氧浓度的应用
被引量:
9
1
作者
李红兰
张克峰
王永磊
机构
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331-334,共4页
文摘
应用靛蓝三磺酸试剂法,测定黄河水处理过程中的溶解臭氧浓度,同时绘制臭氧—时间氧化吸收曲线。通过曲线可快速确定臭氧处理黄河水的最佳接触时间为14min左右,从而有利于臭氧接触塔的设计。实测了不同水质用臭氧处理时臭氧最佳接触时间和水中臭氧溶解量。本方法快速、准确、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关键词
臭氧
浓度
臭氧
接触
时间
臭氧
消耗
靛蓝三磺酸
Keywords
Ozone concentration
Ozone contact time
Ozone consumption
indigo blue
分类号
TU991.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预臭氧-BAC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参数优化与有机物去除特性
被引量:
5
2
作者
石晶晶
朱光灿
戴小冬
吕锡武
机构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净水技术》
CAS
2014年第5期11-16,共6页
基金
国家"十二五"水专项课题(2014ZX07405002)
文摘
采用中试装置研究了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长江南京段微污染原水有机物的去除特性,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和臭氧接触时间对预臭氧氧化、砂滤及生物活性炭单元中DOC、BDOC、CODMn、UV254和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为3 mg/L、臭氧接触时间为10 min时,预臭氧氧化单元中DOC、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9%、31%和78%,BDOC增长了33%;砂滤单元四种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25%、52%、42%和44%,而生物活性炭滤柱对四种污染物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46%、83%、52%和20%,高于常规处理工艺。整个工艺对三种微量有机物(1,2,4-三氯苯、DMP和DEHP)的去除率也分别达到了60%、68.6%和68.8%。与未投加臭氧相比,臭氧的投加有效促进了砂滤和生物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采用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微污染长江原水,有效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可保障出水水质安全。
关键词
预
臭氧
生物活性炭
臭氧
投加量
臭氧
接触
时间
深度处理
微量有机污染物
Keywords
preozonation-BAC
ozone dosage
ozone contact time
advanced treatment
trace organic pollutants
分类号
TU991.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污水处理厂尾水臭氧氧化工艺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孔宇
杨笑康
任军俊
沈巍
陶蓉
宋海亮
机构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南京神克隆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能源环境保护》
2021年第4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476)。
文摘
为探究影响臭氧氧化工艺运行效果的因素并优化其运行参数,介绍了臭氧氧化工艺的处理机制,基于文献分析了环境条件、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时间对臭氧氧化效果的影响,明确了最佳臭氧投加量与最佳接触时间。分析表明:温度的上升能够提高臭氧消耗率和反应速率,但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最理想的反应pH为7;臭氧最佳投加量的范围约为O_(3)/COD=0.13~0.25或O_(3)/TOC=0.5~1.2;当二级出水TOC>12 mg/L时,最佳臭氧接触时间为4~5 min;当二级出水TOC<12 mg/L时,最佳臭氧接触时间为10~15 min。
关键词
臭氧
氧化
污水厂尾水
环境条件
臭氧
投加量
臭氧
接触
时间
Keywords
Ozone oxidation
Effluen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zone dosage
Ozone contact time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臭氧氧化对可溶性有机物构成的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妍清
吕锡武
张朝晖
机构
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净水技术》
CAS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基金
国家高科技研发计<太湖流域安全饮用保障技术>2002AA601130
文摘
实验目的在于对溶解性有机物进行分类及考察,研究臭氧氧化影响四种溶解性有机物:1.可生物降解不可吸附;2.可生物降解可吸附;3.可吸附不可生物降解;4.不可吸附不可生物降解。(NA&BDOC、B&ADOC、NB&ADOC、NRDOC)的因素及趋势。实验结果表明臭氧不能同时去除四种溶解性有机物,而是影响它们所占比例,使可生物降解性有机物增加,可吸附性有机物减少。根据实验结果可优选出后续生物活性炭净水效果的最佳的臭氧投加量和停留时间。实验结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物构成
臭氧
投加量
臭氧
接触
时间
可生化溶解性有机碳
可吸附溶解性有机碳
Keywords
DOC ozone dose ozone contact time BDOC ADOC
分类号
TU991.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靛蓝三磺酸法测定水中臭氧浓度的应用
李红兰
张克峰
王永磊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6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预臭氧-BAC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参数优化与有机物去除特性
石晶晶
朱光灿
戴小冬
吕锡武
《净水技术》
CAS
201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污水处理厂尾水臭氧氧化工艺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孔宇
杨笑康
任军俊
沈巍
陶蓉
宋海亮
《能源环境保护》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臭氧氧化对可溶性有机物构成的研究
陈妍清
吕锡武
张朝晖
《净水技术》
CAS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