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夏季地表臭氧污染分布特征及其对植物的伤害效应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红星 孙旭 +11 位作者 姚余辉 万五星 肖扬 孙滨峰 William J.Manning 韩春萌 郜世奇 高付元 徐卫华 冯兆忠 欧阳志云 王效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756-4765,共10页
臭氧是重要的空气氧化剂,适当浓度的臭氧可以消菌杀毒,但过高浓度的臭氧可能对生物健康构成威胁。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迅速上升,臭氧的前体物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增多,臭氧浓度随之不断升高,地表臭氧污染日趋严重。地表臭氧的分布特征... 臭氧是重要的空气氧化剂,适当浓度的臭氧可以消菌杀毒,但过高浓度的臭氧可能对生物健康构成威胁。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迅速上升,臭氧的前体物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增多,臭氧浓度随之不断升高,地表臭氧污染日趋严重。地表臭氧的分布特征以及其对植物的胁迫伤害效应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是通过监测北京夏季地表臭氧污染分布规律,鉴定是否有植物受到臭氧伤害,以及受伤害植物的种类及地理分布特征,为城市与区域臭氧风险评估提供依据。从2012年7月4日到8月30日,采用被动采样分析的方法,在北京东北、西北、西南、东南郊区以及城区设置了10个研究样点,监测平均臭氧浓度的变化。同时,运用"森林健康专家咨询系统"鉴定植物受臭氧伤害的特征。结果表明:(1)监测期间,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的臭氧浓度高于平原地区;在平原地区,公园中的臭氧浓度高于道旁绿化带;山区的臭氧浓度平均为105.39μg/m3,公园中为68.49μg/m3,道旁绿化带为56.54μg/m3;(2)在北京的公园和山区发现了18种植物符合"森林健康专家咨询系统"所述臭氧伤害特征,有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核桃(Juglans regi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喇叭花(Pharbitis purpurea)、桑树(Morus alba)、榆树(Ulmus pumila)、国槐(Sophora japonica)金叶槐(Sophora japonica f.flavi-rameus)、木槿(Hibiscus syriacus)、重瓣棣棠花(Kerria japonica)、山香(Hyptis suaveolens)、决明(Cassia tor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黄花柳(Salix caprea)、大花地榆(Sanguisorba sitchensis)、火炬树(Rhus typhina)、大豆(Glycine max)、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没有在道旁绿化带的植物叶片发现臭氧伤害症状;(3)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幼树臭氧伤害症状明显,易于辨认,且臭椿出现频率最高,是分布广泛的乡土树种,适合作为臭氧污染指示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臭氧分布 植物伤害效应
下载PDF
中国地区对流层臭氧变化和分布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喜红 李兴生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3-338,共6页
利用三维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M5和化学模式,对1994年8月16~18日,1995年1月7~9日冬夏两个不同时期中国大陆大气对流层臭氧及其前体物质的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深入地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夏季对流层臭氧的分布。... 利用三维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M5和化学模式,对1994年8月16~18日,1995年1月7~9日冬夏两个不同时期中国大陆大气对流层臭氧及其前体物质的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深入地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夏季对流层臭氧的分布。模拟结果地面臭氧和NOx的分布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人类活动和光化过程是决定地面臭氧和NOx的主要因子。对流层臭氧浓度的分布与气流的辐合辐散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辐合区臭氧浓度较高,辐散区臭氧浓度较低。夏季,青藏高原中低空存在很强的辐合气流,使周边臭氧向高原辐合;而高原高空,受南亚高压控制存在很强的反气旋环流,臭氧由高原向周边辐散。冬季,受西风气流控制,臭氧分布表征大尺度特征。西风急流区臭氧浓度偏低,而急流两侧臭氧浓度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 臭氧变化 臭氧分布 数值研究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侧臭氧垂直分布与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闯 田文寿 +5 位作者 田红瑛 霍彦峰 舒建川 谢飞 宣越健 万小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5-303,共9页
利用臭氧和温度探空廓线,结合NCEP/NCAR资料、TOMS臭氧总量卫星观测资料和NOAA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资料,通过个例分析探讨了影响青藏高原(下称高原)附近臭氧垂直分布的因子和过程。结果表明,动力过程是影响高原上空臭氧垂直分布的主要因... 利用臭氧和温度探空廓线,结合NCEP/NCAR资料、TOMS臭氧总量卫星观测资料和NOAA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资料,通过个例分析探讨了影响青藏高原(下称高原)附近臭氧垂直分布的因子和过程。结果表明,动力过程是影响高原上空臭氧垂直分布的主要因子,特别是中高纬度高臭氧浓度的空气向南入侵会导致高原上空臭氧浓度的升高,影响高原上空臭氧低谷的范围大小和形态;尽管大气化学过程对高原上空的平流层下层臭氧垂直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高原上空的平流层臭氧变化与温度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还发现,对流层上层的强反气旋系统,特别是中高纬度阻塞高压的边缘有明显的平流层空气向对流层入侵,从而导致对流层内臭氧浓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臭氧分布 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 反气旋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观测的珠海近地面与边界层上部臭氧污染成因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许欣祺 苗圣杰 +2 位作者 张亮 黎煜满 范绍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31-338,共8页
利用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多普勒风廓线激光雷达,研究了2019年11月在广东珠海出现的一次典型臭氧污染过程前后期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水平风向风速及垂直风速对近地面与边界层上部臭氧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11月13日的臭氧污... 利用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多普勒风廓线激光雷达,研究了2019年11月在广东珠海出现的一次典型臭氧污染过程前后期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水平风向风速及垂直风速对近地面与边界层上部臭氧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11月13日的臭氧污染以低风速条件下臭氧局地生成为主;2019年11月14日的臭氧污染以夜间残留悬空臭氧向下输送叠加地面生成为主.入夜后若近地面水平风速较小,则不利于近地面臭氧清除,地面臭氧浓度下降缓慢.若夜间边界层内存在上升气流,则有利于悬空臭氧残留的维持;若日间边界层内出现下沉气流,则会导致残留悬空臭氧沉降,进而与新生成的臭氧叠加,加剧地面臭氧污染.污染过程中,若水平风速上升,边界层上部臭氧浓度下降不如低层明显;若水平风速下降,边界层上部臭氧浓度上升响应也较为迟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臭氧分布 近地层风场影响 珠海
原文传递
区域气候模式和大气化学模式对中国地区气候变化和对流层臭氧分布的模拟 被引量:8
5
作者 吴涧 蒋维楣 +1 位作者 刘红年 汤剑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2-582,共11页
在区域气候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 ,并实现两者的双向反馈连接 ,利用该模式系统模拟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和区域气候 ,发现东亚季风是影响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分布的重要原因 ,并且对流层臭氧分布局域性较为明显 .... 在区域气候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 ,并实现两者的双向反馈连接 ,利用该模式系统模拟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和区域气候 ,发现东亚季风是影响中国地区对流层大气臭氧分布的重要原因 ,并且对流层臭氧分布局域性较为明显 .模拟也得到了模拟区域气候的四个典型月特征 ,并与分析资料对比验证了所得结果 .此外利用大气化学模式计算的臭氧反馈到区域气候模式中 ,模拟对流层臭氧增加背景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大气化学模式 中国 气候变化 臭氧分布 对流层 区域气候 晴空辐射强迫 数值模拟
下载PDF
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分布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沈玉杰 闵俊 +4 位作者 朱红坤 谢来芬 李华 张明广 黄富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分析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臭氧分布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80例LDH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0例,采用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穿刺注射臭氧治... 目的分析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臭氧分布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80例LDH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0例,采用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穿刺注射臭氧治疗。2组术后行CT扫描,观察臭氧气体在椎间盘内、外的分布情况。1个月后随访,分析臭氧的分布和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臭氧分布情况比较,提示椎间盘内气体留存量、纤维环有无破裂及盘外有无臭氧对疗效无明显影响,盘内突出物处有臭氧分布及臭氧在盘内呈分散状态分布者疗效较好。2组间臭氧分布形态比较,臭氧在椎间盘内呈分散或聚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显效率分别为85.8%和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盘内气体留存量、纤维环有无破裂及盘外有无臭氧对疗效无明显影响,盘内突出物处有无臭氧分布及臭氧在盘内是否呈分散状态分布影响疗效;应用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LDH比传统穿刺注射臭氧分布好,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内置管 臭氧注射 臭氧分布 疗效
原文传递
Ozone vertical variations during a typhoon derived from the OMI observations and reanalysis data 被引量:5
7
作者 FU YunFei XIAN Tao +6 位作者 Lü DaRen LIU GuoSheng HENG ZhiWei SUN Liang LIU Qi WANG Yu YANG YuanJi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32期3890-3894,共5页
Typhoon is considered to play a key role in the dynamical exchange processes taking place between the troposphere and stratosphere.In this paper,the impact of typhoon on the ozone distribution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Typhoon is considered to play a key role in the dynamical exchange processes taking place between the troposphere and stratosphere.In this paper,the impact of typhoon on the ozone distribution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and middle stratosphere is investigated using ozone profiles measured by Aura’s 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 and meteorological fields from reanalysis data.During the passage of Typhoon Hai-Tang in 2005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low values of ozone column above 200 hPa and ozone mixing ratio between the upper troposphere and the middle stratosphere(from 200 to 50 hPa)are observed right above the typhoon’s track,a result due to the strong upward propagation of air associated with overshooting convection in typhoon.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stages of Hai-Tang suggests that in the region where typhoon has higher intensity the troposphere-to-stratosphere transport is enhanced.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ypho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ozone variation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and the middle strat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分布 台风 垂直变化 分析数据 观测 对流层 西北太平洋 平流层
原文传递
国外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研究概况和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8
作者 曹凤中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1989年第1期23-27,共5页
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如酸雨)或气候(二氧化碳的积聚、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的长期影响不仅可能而且肯定将是21世纪人类资源方面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一、臭氧层空洞(一)状况1985年,科学家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出现有... 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如酸雨)或气候(二氧化碳的积聚、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的长期影响不仅可能而且肯定将是21世纪人类资源方面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一、臭氧层空洞(一)状况1985年,科学家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出现有美国大陆那样大的“空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层空洞 大气臭氧 臭氧 臭氧层破坏 人类资源 臭氧含量 臭氧总量 臭氧分布 全球大气 微量气体
下载PDF
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三十年成就与未来挑战记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建信 陈子薇 张世秋 《世界环境》 2022年第2期58-61,共4页
一、《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由来和履约成效臭氧(O_3)是天然大气中的重要组分,臭氧的浓度随其高度发生变化。约90%的臭氧分布在平流层,并在距地表20km-25km处出现O_3浓度峰值,因而此处也被称为臭氧层(图1)。位于平流层的臭氧层能够吸收全... 一、《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由来和履约成效臭氧(O_3)是天然大气中的重要组分,臭氧的浓度随其高度发生变化。约90%的臭氧分布在平流层,并在距地表20km-25km处出现O_3浓度峰值,因而此处也被称为臭氧层(图1)。位于平流层的臭氧层能够吸收全部的UV-A以及约90%的UV-B,可有效阻挡高能紫外辐射到达地面,进而发挥保护人类与环境的重要作用。而高浓度的近地面臭氧(位于对流层)是典型的大气二次污染物,因具有强氧化性而对人体健康以及动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利尔议定书》 二次污染物 强氧化性 人体健康 臭氧分布 近地面臭氧 紫外辐射 人类与环境
下载PDF
关于南极臭氧洞理论
10
作者 岛崎达夫 米志新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9-72,共4页
本文探讨能够综合说明南极臭氧洞观测事实的理论。其基本问题是,造成臭氧空洞的原因究竟是化学过程还是运动过程。如果是前者,也就会出现氯氟碳化合物影响的可能性,如果是后者,就可以否定其可能性。正如图1中看到的那样,臭氧洞出现时,... 本文探讨能够综合说明南极臭氧洞观测事实的理论。其基本问题是,造成臭氧空洞的原因究竟是化学过程还是运动过程。如果是前者,也就会出现氯氟碳化合物影响的可能性,如果是后者,就可以否定其可能性。正如图1中看到的那样,臭氧洞出现时,平流层下部的臭氧减少了大部分。在这个领域里,我们首先看到了运动效应占优势。与图2中各纬度的臭氧分布比较可知,这种分布与赤道地区的分布极其相似。在赤道地区的平流层下部臭氧之所以少,原因在于借助上升气流进入了臭氧少的对流层空气,而原在该区的臭氧则通过由赤道向中纬度的大气环流运动被输送了出去。根据这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臭氧 臭氧分布 运动效应 臭氧空洞 臭氧总量 赤道地区 上升气流 极涡 碳化合物 化学过程
下载PDF
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Hadley环流对对流层臭氧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世昌 高丽娜 +5 位作者 李琼 黎成超 杨沛琼 陈莉 刘煜 吕达仁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9-694,共6页
采用了后向轨迹方法,利用臭氧混合比ρ3和风场资料,来探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上空Hadley环流对对流层臭氧分布的影响,文中对所研究关键点上7月份对流层高、中、低三层的轨迹进行分向统计后,计算方向概率与ρ3的相关系数,得出了东亚和西... 采用了后向轨迹方法,利用臭氧混合比ρ3和风场资料,来探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上空Hadley环流对对流层臭氧分布的影响,文中对所研究关键点上7月份对流层高、中、低三层的轨迹进行分向统计后,计算方向概率与ρ3的相关系数,得出了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Hadley环流水平平流作用对臭氧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地区上空对流层低层Hadley环流水平平流作用将会使臭氧混合比减少,而对应的高层南半球Had-ley环流下沉支,其总体效果则是使臭氧增加;②在西太平洋地区上空对流层低层,北半球Hadley环流上升支其作用是使臭氧混合比减少,对应的高层南半球Hadley环流下沉支,其影响较弱;③另外,东亚季风的水平平流作用似乎和臭氧的分布也有联系,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轨迹 对流层 HADLEY环流 臭氧分布 青藏高原 西太平洋
原文传递
基于Pandora观测的OMI全球臭氧产品精度验证
12
作者 汪可 李正强 +3 位作者 李凯涛 许华 侯梦雨 王博林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40-654,共15页
臭氧是大气中一种重要的微量气体,是影响对流层与平流层大气运动的重要成分之一,臭氧的高精度探测对于环境和气候具有重要的意义。OMI传感器是目前具备探测全球臭氧含量的主要遥感传感器之一。利用地基Pandora观测网全球范围内44个臭氧... 臭氧是大气中一种重要的微量气体,是影响对流层与平流层大气运动的重要成分之一,臭氧的高精度探测对于环境和气候具有重要的意义。OMI传感器是目前具备探测全球臭氧含量的主要遥感传感器之一。利用地基Pandora观测网全球范围内44个臭氧观测站点数据对OMI卫星数据产品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OMI臭氧产品与Pandora地基测量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48,但精度结果存在区域差异。在南半球地区,相关系数为0.915;在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其相关系数为0.932,中纬度地区相关系数为0.948,而在高纬度地区,相关系数达到了0.957。此外,验证精度还与臭氧柱总量存在相关性,在臭氧柱总量低于220 Du(对应臭氧空洞条件)时,OMI卫星产品存在高估现象,高估约13%;而在臭氧柱总量高于400 Du时,OMI的臭氧产品低于Pandora地基测量结果,且随着臭氧柱总量增加,低估情况也越严重,在臭氧柱总量达到500 Du时,OMI臭氧产品低估约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验证 臭氧分布 相对误差 Pandora太阳光度计
下载PDF
2001年大连市傅家庄臭氧分布状况分析
13
作者 张久胜 肖亮 刘少玉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3年第6期36-37,共2页
根据实际臭氧监测结果为基础 ,分析了大连市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浓度变化状况 ,总结了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的变化规律 ,为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的监测。
关键词 2001年 大连市 臭氧分布 环境空气 大气监测 臭氧浓度 紫外吸收法
下载PDF
宝鸡市臭氧污染形势分析
14
作者 徐衡 李琼 《环境与发展》 2020年第12期44-45,共2页
宝鸡属于是"汾渭平原"区域重点城市,近三年宝鸡市空气质量整体趋势好转,但臭氧污染天数占比,综合指数上升,已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依据空间及时间分布特征结合宝鸡地区臭氧前体物初步解析结果,对宝鸡下一步... 宝鸡属于是"汾渭平原"区域重点城市,近三年宝鸡市空气质量整体趋势好转,但臭氧污染天数占比,综合指数上升,已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依据空间及时间分布特征结合宝鸡地区臭氧前体物初步解析结果,对宝鸡下一步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市 臭氧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盘内臭氧分布与疗效 被引量:103
15
作者 俞志坚 何晓峰 +4 位作者 何仕诚 李彦豪 滕皋军 陈勇 曾庆乐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69-872,共4页
目的 分析臭氧 (O3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O3 在腰椎间盘内的分布与疗效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6 8例 ,用 2 1G酒精针穿刺病变椎间盘并注射浓度为 40 μg/ml的O3 气体 8~ 10ml,术后立即行CT扫描观察椎间盘内O3 气体... 目的 分析臭氧 (O3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O3 在腰椎间盘内的分布与疗效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6 8例 ,用 2 1G酒精针穿刺病变椎间盘并注射浓度为 40 μg/ml的O3 气体 8~ 10ml,术后立即行CT扫描观察椎间盘内O3 气体的潴留及分布情况。所有患者随访超过 18个月。分析椎间盘内O3 情况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后立即CT扫描显示气体在椎间盘内呈气湖状、裂隙状、小泡状或不定形状。按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 ,显效者 32例 ,有效者 19例 ,无效者 17例。 46例气体呈散在分布 ,2 2例呈聚集分布 ,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P <0 .0 5 ) ;42例在突出或膨出的髓核组织之内可见单个或串珠状气泡分布 ,其疗效优于 2 6例突出或膨出的髓核组织之内无气体者 (P <0 .0 1)。而纤维环完整与不完整病例之间、盘内气体潴留量不同病例之间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疗效与O3 气体在椎间盘内的分布特点有关 ,而与潴留量及纤维环完整与否无关。因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材、运用适当的注射手法可以提高疗效 ;纤维环完整与否在O3 治疗中不宜作为病例选择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盘内臭氧分布 疗效 CT扫描
下载PDF
邵武市近地层臭氧分布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春辉 李子亮 +3 位作者 王光磊 蒋冬升 林昕 邓慧颖 《海峡科学》 2023年第2期14-19,23,共7页
利用2016—2021年邵武市ρ(O_(3))(近地层臭氧质量浓度)小时均值与气象常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天气分型等方法,开展邵武市近地层臭氧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21年邵武市ρ(O_(3-8h))... 利用2016—2021年邵武市ρ(O_(3))(近地层臭氧质量浓度)小时均值与气象常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天气分型等方法,开展邵武市近地层臭氧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21年邵武市ρ(O_(3-8h))(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在52~61μg/m^(3)之间浮动,无臭氧超标情况;ρ(O_(3-8h))年平均值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不同年份相同月份的ρ(O_(3-8h))平均值差异很大,ρ(O_(3))日分布呈现单峰型;ρ(O_(3-8h))与日最高气温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9、0.592;与日平均相对湿度、日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7、-0.429;邵武市ρ(O_(3-8h))随天气形势不同而变化,在冷高压脊(GN)控制下,受区域输送臭氧及其前体物的影响,ρ(O_(3-8h))平均浓度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分布特征 气象条件 相关性分析 邵武市
下载PDF
对流层垂直臭氧分布变化量对生物质燃烧响应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新梅 王卫国 +1 位作者 吴涧 樊雯璇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50,共6页
采用区域气候模式与大气化学模式相连接的模式系统,模拟研究了对流层垂直臭氧分布变化量对东南亚生物质燃烧排放源强变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源区对流层臭氧垂直积分浓度对燃烧源强变化十分敏感,下游区次之.特别是在对流层的中低层影... 采用区域气候模式与大气化学模式相连接的模式系统,模拟研究了对流层垂直臭氧分布变化量对东南亚生物质燃烧排放源强变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源区对流层臭氧垂直积分浓度对燃烧源强变化十分敏感,下游区次之.特别是在对流层的中低层影响最显著,但对源区臭氧的贡献比下游区要大得多.在对流层中高层,源区和下游区受影响程度相当.对流层低层源区臭氧增加的时间超前下游区,超前的时间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在对流层中层出现滞后现象,到对流层高层臭氧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大气化学模式 生物质燃烧排放源 对流层垂直臭氧分布变化量
原文传递
基于同步光解的OH自由基标定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凤阳 胡仁志 +4 位作者 谢品华 王怡慧 陈浩 张国贤 刘文清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3-112,共10页
OH自由基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氧化剂,准确测量对流层OH自由基的浓度是厘清我国二次污染形成机理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同步光解的OH自由基便携式标定方法,使用汞灯的185 nm线辐射处于层流状态下的具有一定水汽浓度的合成空气,光解HO2... OH自由基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氧化剂,准确测量对流层OH自由基的浓度是厘清我国二次污染形成机理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同步光解的OH自由基便携式标定方法,使用汞灯的185 nm线辐射处于层流状态下的具有一定水汽浓度的合成空气,光解HO2和O2定量产生确定浓度的OH, HO2自由基和O3.开展了臭氧浓度及廓线分布因子P和氧气吸收截面等影响因素的准确测量,降低该标定方法的不确定度.进一步构建便携式标定装置,建立应用于实际外场标定的OH自由基浓度快速获取方法.开展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技术OH自由基(LIF-OH)探测系统的准确标定测试,准确产生3×10^8-2.8×10^9 cm^-3浓度的OH自由基, LIF-OH探测系统的荧光信号与自由基浓度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在综合外场观测(STORM)的应用中该标定装置的不确定度为13.0%,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可以用于复杂外场环境下LIF-OH系统的快速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H自由基 同步光解 臭氧分布系数
下载PDF
2003—2004年同温层变暖事件的大气示踪及其对对流层臭氧分布的影响
19
作者 刘毅 《科学中国人》 2009年第9期67-67,共1页
利用同温层/对流层化学转移模型MOZART-3研究2004年1月发生在北极地区的异常同温层爆发性增温事件中同温层臭氧分布与转移。ENVISAT航天飞机搭载的MIPAS观测结果与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在升温事件中极地涡旋和行星波演变在控制... 利用同温层/对流层化学转移模型MOZART-3研究2004年1月发生在北极地区的异常同温层爆发性增温事件中同温层臭氧分布与转移。ENVISAT航天飞机搭载的MIPAS观测结果与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在升温事件中极地涡旋和行星波演变在控制同温层臭氧的分布和臭氧自低同温层向下到高对流层之问的流动中起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分布 同温层 对流层 暖事件 ENVISAT 示踪 大气 北极地区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春季低空大气臭氧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郑向东 陈尊裕 +4 位作者 崔宏 秦瑜 陈鲁言 郑永光 李毓湘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84-1192,共9页
介绍分析了2001年3月3日~4月13日浙江临安臭氧探空观测5km以下臭氧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垂直分布与湿球位温、风场有密切的关系.臭氧浓度在2km以下变化幅度很大,明显的东风分量伴随臭氧高值.5km以下臭氧垂直分布可以分... 介绍分析了2001年3月3日~4月13日浙江临安臭氧探空观测5km以下臭氧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垂直分布与湿球位温、风场有密切的关系.臭氧浓度在2km以下变化幅度很大,明显的东风分量伴随臭氧高值.5km以下臭氧垂直分布可以分为峰值型、均匀型、分层结构型、低空污染型和线性增长型5个基本类型.此外,还分析了3种情形下区域尺度输送对低空污染型臭氧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垂直分布 大气臭氧 垂直分布特征 探空观测 湿球 风场 变化幅度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东风 区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