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建农地自耕农所有制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躬林 林章兵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52,共5页
文章指出农地集体所有制必然要求农地的平均分配 ,这不仅使农户经营规模狭小、地块细碎、劳动生产率低下 ,而且由于产权主体与边界不清 ,难以实现农地有效流转并激励农户投入的热情。而农地国有化会进一步疏远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同时 ... 文章指出农地集体所有制必然要求农地的平均分配 ,这不仅使农户经营规模狭小、地块细碎、劳动生产率低下 ,而且由于产权主体与边界不清 ,难以实现农地有效流转并激励农户投入的热情。而农地国有化会进一步疏远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同时 ,运作的交易费用可能过高。因此 ,可供选择的农地制度应该是自耕农所有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 集体所有制 国有 自耕农所有制
下载PDF
试论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转化及其特点
2
作者 张云樵 曹东方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共6页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上地所有制的形式,大体上可分为国有制,地主所有制和自耕农所有制。几种所有制有的同时并存,有的占支配地位,有的居从属地位,不可等量齐观。几种所有制,既矛盾而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随着社会变迁,政权更替,经济的演...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上地所有制的形式,大体上可分为国有制,地主所有制和自耕农所有制。几种所有制有的同时并存,有的占支配地位,有的居从属地位,不可等量齐观。几种所有制,既矛盾而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随着社会变迁,政权更替,经济的演变,阶级与阶层力量对比的消长,在不断地发生转化并具有不同的特点,情况是错综复杂的。本文试图从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转化及特点,略陈管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土地所有制 中国封建社会 自耕农所有制 地主所有制 国有土地 地主阶级 转化 私有土地 社会变迁 政权更替
下载PDF
试论宋代的官僚地主土地所有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姜锡东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在五十年代那次土地制度问题的讨论热潮中,对宋代土地制度问题的探讨是很薄弱的。1977年以来,情况大有改观,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空前增多。然而,对于何为宋代占据主导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这一基础问题,研究得尚不充分。这就不能不影响到... 在五十年代那次土地制度问题的讨论热潮中,对宋代土地制度问题的探讨是很薄弱的。1977年以来,情况大有改观,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空前增多。然而,对于何为宋代占据主导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这一基础问题,研究得尚不充分。这就不能不影响到我们对宋代许多重要问题的观察与认识。本文拟对此做些探讨,欢迎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土地 官僚地主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民庶地主土地所有制 官户 胥吏 土地所有
原文传递
论孙中山“平均地权”的目的 被引量:1
4
作者 红帆 《云南学术探索》 1998年第3期66-69,共4页
论孙中山“平均地权”的目的O红帆孙中山生前没有机会把“平均地权”设想付诸实施,所以“平均地权”仅具理论形式。这样就决定了后人在分析“平均地权”思想时,只能用理论原则去推论,无法从孙中山那里得到实践的印证。故此,本文试... 论孙中山“平均地权”的目的O红帆孙中山生前没有机会把“平均地权”设想付诸实施,所以“平均地权”仅具理论形式。这样就决定了后人在分析“平均地权”思想时,只能用理论原则去推论,无法从孙中山那里得到实践的印证。故此,本文试从“平均地权”的基本原则去演绎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全集》 “平均地权”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资本主义 涨价归公 经营地主 半佃农 获得土地 “耕者有其田” 地价税
下载PDF
略论两宋的赐田
5
作者 徐黎丽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0-13,共4页
两宋的赐田是宋代封建土地占有形态中的一种过渡形式,在我国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鉴于目前未史学界对两宋赐田尚无专文论述,本文拟对两宋赐田的来源、形式、性质及特点等问题略作探讨。
关键词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 国有土地 公共机构 《宋会要辑稿》 私人土地 土地私有 大地主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学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