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精神生产概念的当代视野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厚羿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61,158,共8页
通过对古典经济学的深刻批判,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框架中构建了系统的现代精神生产理论,并提出精神生产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特征,从而划分了商业化的精神生产和自由的精神生产两种不同类型。马克思从天性需要、文化创造、自由时间等不同... 通过对古典经济学的深刻批判,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框架中构建了系统的现代精神生产理论,并提出精神生产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特征,从而划分了商业化的精神生产和自由的精神生产两种不同类型。马克思从天性需要、文化创造、自由时间等不同方面对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生产进行激烈的“生产主义”批判,并且设想了摆脱资本笼罩与雇佣劳动状态的“最高的精神生产”模式——自由精神生产。自由精神生产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内在对抗性的彻底揭露,也是关于人的内在真正本质、“感性丰富性”以及“创造性力量”的真正价值体现。它既保留了经济学的科学方法却又时时刻刻地进行着审慎的美学考察和人道主义批判,从而成为马克思进行文化批判以及设想理想人类活动状态的理论交汇点,并为发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作用和价值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产 生产 生产 生产主义批判 自由精神生产
原文传递
艺术:一种能在式的存在方式——马克思艺术美学思想探讨
2
作者 戚文卿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3-18,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现实性哲学,把艺术的存在仅仅理解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这一哲学对现实的革命批判精神是相悖的。艺术生产作为自由的精神生产,是出于人类确证自身、发展自身的需要,科学的认知活动在其中只居手段地位而不是目的性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现实性哲学,把艺术的存在仅仅理解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这一哲学对现实的革命批判精神是相悖的。艺术生产作为自由的精神生产,是出于人类确证自身、发展自身的需要,科学的认知活动在其中只居手段地位而不是目的性体现。艺术只有以能在的方式存在,对现实进行超越,才能与人的存在方式相适应,具有重大的人性意义,才有存在价值。这是马克思艺术美学思想的精髓,是我们今天研究艺术问题不能忽视的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超越性 自由精神生产
下载PDF
马克思“艺术生产”概念的三重语境与意涵 被引量:5
3
作者 周世兴 朱欢欢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1-48,共8页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不仅是一个美学、艺术学范畴,而且是一个集规范性、批判性和建构性于一体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范畴,其丰富思想内涵是在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广阔论域中展开的:其一,唯物史观语境中的“...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不仅是一个美学、艺术学范畴,而且是一个集规范性、批判性和建构性于一体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范畴,其丰富思想内涵是在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广阔论域中展开的:其一,唯物史观语境中的“艺术生产”是指独具“自由”性质和遵循“美的规律”的艺术、科学等“自由的精神生产”;其二,“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艺术生产”是指为“生产”(交换价值)而非为“艺术”(自由)的“作为艺术生产”的艺术生产;其三,科学社会主义论域中的“艺术生产”是指作为人的理想存在方式的“真正的自由王国”,表征人在艺术、科学等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以发挥人类能力为目的本身的自主活动和自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艺术生产 自由精神生产 “作为艺术生产”的艺术生产 自由王国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时代“自由的精神生产”如何可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芳兵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31-36,共6页
“自由的精神生产”是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如何实现“自由的精神生产”是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理论旨归。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实现“自由的精神生产”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马克思的工艺革命理论及其... “自由的精神生产”是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如何实现“自由的精神生产”是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理论旨归。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实现“自由的精神生产”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马克思的工艺革命理论及其把机器与机器之资本主义应用进行区分的理论观点对我们考察人工智能时代“自由的精神生产”问题具有很大启发意义。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了艺术生产力,为实现“自由的精神生产”创造了潜在可能性条件,即大量的自由时间和技术条件支持;另一方面,“自由的精神生产”在资本逻辑下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而人工智能之“社会主义应用”将为“自由的精神生产”的实现提供现实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精神生产 艺术生产 人工智能 工艺革命 自由时间
下载PDF
马克思论意识形态与自由的精神生产之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力之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第1期8-12,共5页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把个人意识发展史、人类意识发展史和意识形态三者统一为一门学问,对意识形态学说有着积极影响。马克思于1842年创立德文"意识形态"概念,但同时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张扬了人的个体精神生产的自...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把个人意识发展史、人类意识发展史和意识形态三者统一为一门学问,对意识形态学说有着积极影响。马克思于1842年创立德文"意识形态"概念,但同时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张扬了人的个体精神生产的自由本性,而不是定位于意识形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马克思强调的不再是自由的精神生产,而是被控制着的意识形态生产。到《资本论》时期,马克思对精神生产内部有了深化的认识,开始对精神生产作出内部区分:一部分是直接反映阶级意志的意识形态,即"意识形态阶层构成的上层建筑",另一部分则是更能反映精神自由特征的精神生产,即"最高的精神生产"。弄清楚马克思思想的内在构成,有助于发展真正自由的社会主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 自由精神生产
下载PDF
“剩余价值的流转”与“自由王国”——《资本论》美学维度的重构及其意义
6
作者 刘方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围绕"剩余价值的流转"对《资本论》的整体理论结构进行梳理:第一卷考察了物质生产由"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构成,而"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剩余价值;第二、三卷分别讨论了剩余价值在"流通&... 围绕"剩余价值的流转"对《资本论》的整体理论结构进行梳理:第一卷考察了物质生产由"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构成,而"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剩余价值;第二、三卷分别讨论了剩余价值在"流通"等领域的流转及在产业利润、利息、地租之间的分割——这些都是在"此岸"的"必然王国"中的流转,而第三卷有关"自由王国"的论述则揭示剩余价值也可以由"此岸"的"必然王国"向"彼岸"的"自由王国"流转——与此相关,第四卷揭示作为剩余价值的时间存在形态的"自由时间",只有从"真正物质生产"中游离出来并流转向"自由王国",存在于"自由王国"中的包括艺术在内的"自由的精神生产"才能繁荣发展起来——此即《资本论》的美学维度。作为剩余价值流转的一种历史性方式,资本不仅阻碍剩余价值流转向工人阶级,而且也阻碍剩余价值流转向"自由王国",这种"双向"阻碍,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内在对抗性的两种基本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美学维度 剩余价值的流转 自由王国 自由精神生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