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岷江上游流域山地灾害危险性分区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南希
严冬
李爱农
雷光斌
曹小敏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出处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4期113-120,共8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110900K242)
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性科技专项-碳专项(XDA05050105)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委托研究与专项咨询服务课题(KFJ-EW-STS-020-02)
四川省地理国情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GC201416)
-
文摘
岷江上游流域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频发,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选取坡度、坡向、坡形、起伏度、到河流的距离、到断裂带的距离、工程地质岩组,以及植被盖度等8个相关要素作为判别因子,用自然聚类法作状态划分,通过信息量模型分析各因子对于山地灾害发生的贡献,并结合降雨量对岷江上游流域作灾害危险性分区。分析得出坡度>33.96°,起伏度>220 m,坡向为东、东南、南,坡形为凹且程度超过27.19 m,到河流距离<0.64 km,距离断裂带<3.19 m,软弱岩和较硬岩石为有利于山地灾害发生的条件;流域山地灾害中度危险及以上区域面积约7 392.5 km2,占全区29.8%,沿山谷、河谷地带集中分布的特征明显。研究表明,岷江上游流域山地灾害危险性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减弱,灾害点空间分布与危险等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验证了分区结果和信息量模型的合理性,计算结论可为流域建设及灾害防治提供区域尺度的决策依据。
-
关键词
岷江上游流域
山地灾害
信息量模型
自然聚类法
危险性分区
-
Keywords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mountain hazards
information value model
natural break
risk zoning
-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P694
[天文地球—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