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对生态美学的两点质疑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文斌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32-35,70,共5页
作为生态美学重要的哲学———美学原则的“生态中心主义”,潜藏着颠覆“人本位主义”的危险;而作为对自然进行所谓“生态学的重新审视”而提出的“自然的复魅”,也存在着容易导致另一个极端的不良趋势,并且缺乏可操作性。本文拟对上述...
作为生态美学重要的哲学———美学原则的“生态中心主义”,潜藏着颠覆“人本位主义”的危险;而作为对自然进行所谓“生态学的重新审视”而提出的“自然的复魅”,也存在着容易导致另一个极端的不良趋势,并且缺乏可操作性。本文拟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和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中心主义
自然
的
复
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荷尔德林诗歌之“自然的复魅”
被引量:
2
2
作者
史风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62,67,共6页
生态美学之指归为人的“审美的生存”与“诗意的栖居”目的的实现,而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怀着沉重的心情唱出的是,人离弃了神灵,离弃了那给人类行为以力量和高尚、给痛苦带来欢乐、以默默柔情沉醉城市和家庭、以友谊温暖同胞的神灵,离...
生态美学之指归为人的“审美的生存”与“诗意的栖居”目的的实现,而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怀着沉重的心情唱出的是,人离弃了神灵,离弃了那给人类行为以力量和高尚、给痛苦带来欢乐、以默默柔情沉醉城市和家庭、以友谊温暖同胞的神灵,离弃了充满神性的自然。他的诗中所反映的与诗密切相关的感性宗教正是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自然的复魅”问题。在他的诗歌中体现了人的回乡———对自然神性的回归。它是深层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尔德林
自然
的
复
魅
感性宗教
诗意
的
栖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美学的基本问题及其逻辑困境
被引量:
4
3
作者
孙丽君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100,共5页
生态美学的基本问题是对科技理性的反思、倡导整体化思维方式、构建人与自然的生态整体主义关系,在此基础上促进人类新的审美能力。其逻辑困境来自于它只能通过人类的思维能力来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试图通过克服人类的感官本能来构建新的...
生态美学的基本问题是对科技理性的反思、倡导整体化思维方式、构建人与自然的生态整体主义关系,在此基础上促进人类新的审美能力。其逻辑困境来自于它只能通过人类的思维能力来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试图通过克服人类的感官本能来构建新的审美能力。其逻辑困境的本质就在于生态学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与美学以人类思维为核心两个基本原则的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整体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
的
复
魅
拟人化思维
原文传递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作:生态文学的典范
被引量:
3
4
作者
宋秀葵
周青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6-128,共3页
对于美国天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世人了解最多的是其诗歌形式的怪诞奇丽及其超验主义和清教主义并举的相互矛盾的哲学思想。狄金森的诗作中自然诗歌就达500余首,在生态意识日益高涨、文学作品的生态学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的今天,从...
对于美国天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世人了解最多的是其诗歌形式的怪诞奇丽及其超验主义和清教主义并举的相互矛盾的哲学思想。狄金森的诗作中自然诗歌就达500余首,在生态意识日益高涨、文学作品的生态学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的今天,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其自然诗歌,可以揭示出其自然诗歌的生态美学价值。狄金森诗作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主体间性"关系、"自然的复魅"、审美性。她的自然诗是艺术性与生态性相结合的绿色文学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主体间性”关系
“
自然
的
复
魅
”
审美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生态美学”的缺陷及东方美学的生态观
5
作者
李文斌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4-27,共4页
“生态美学”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美学观点和主张,譬如“生态中心论”、“美者自美”、对自然的“复魅”等。但是,这些观点和主张不仅带有它自身无法避免的局限性,而且根本就缺乏可操作性。而东方哲学和美学则认为,自然生命与人的...
“生态美学”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美学观点和主张,譬如“生态中心论”、“美者自美”、对自然的“复魅”等。但是,这些观点和主张不仅带有它自身无法避免的局限性,而且根本就缺乏可操作性。而东方哲学和美学则认为,自然生命与人的生命价值同等,脱离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事实而片面地去谈人或自然的价值是错误的。正是在生命的观念中,人与自然达到了物我不分的亲和之美,从而弥合了主、客体之间的鸿沟,实现了主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总之,东方美学思想不仅涵盖而且远远超越了生态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中心主义
自然
的
复
魅
东方美学
万物有灵观
万物同情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生态美学”的缺陷及东方美学的生态观
6
作者
李文斌
《中国美学研究》
2007年第1期290-295,共6页
'生态美学'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美学观点和主张,譬如'生态中心论'、'美者自美'、对自然的'复魅'等。但是,这些观点和主张不仅带有它自身无法避免的局限性,而且根本就缺乏可操作性。而东方哲学和...
'生态美学'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美学观点和主张,譬如'生态中心论'、'美者自美'、对自然的'复魅'等。但是,这些观点和主张不仅带有它自身无法避免的局限性,而且根本就缺乏可操作性。而东方哲学和美学则认为,自然生命与人的生命价值同等,脱离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事实而片面地去谈入或自然的价值是错误的。正是在生命的观念中,人与自然达到了物我不分的亲和之美,从而弥合了主、客体之间的鸿沟,实现了主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总之,东方美学思想不仅涵盖而且远远超越了生态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中心主义
自然
的
复
魅
东方美学
万物有灵观
万物同情观
原文传递
透过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装置作品看当代设计趋势
被引量:
4
7
作者
刘冰冰
《工业设计》
2017年第9期95-96,共2页
丹麦艺术家埃利亚松,从关注科技与视觉美结合的可能性入手,进行一系列的装置艺术实验,从而获得对大自然魅力的重新发现;并结合梅洛·庞帝的知觉现象学,对理性下定义的思维方式进行批判,高度重视感性感知,让世界重现他"不透明性...
丹麦艺术家埃利亚松,从关注科技与视觉美结合的可能性入手,进行一系列的装置艺术实验,从而获得对大自然魅力的重新发现;并结合梅洛·庞帝的知觉现象学,对理性下定义的思维方式进行批判,高度重视感性感知,让世界重现他"不透明性"的神秘魅力;他的装置艺术作品对当代设计的设计方法论有重大的启发性作用,为当代设计发展方向点亮灯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
的
反抗
大
自然
的
复
魅
沉浸式体验
设计方法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子诗歌之“自然的复魅”
8
作者
刘艳梅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第10期60-60,共1页
海子诗歌受荷尔德林的诗学"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和在"贫困年代里诗人何为"的影响,追求"纯诗"的写作。把创作点集中在大地、麦子、天空等自然事物上,在神性缺失的年代,呼唤神性的到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
海子诗歌受荷尔德林的诗学"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和在"贫困年代里诗人何为"的影响,追求"纯诗"的写作。把创作点集中在大地、麦子、天空等自然事物上,在神性缺失的年代,呼唤神性的到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他的诗中所反映的与诗密切相关的感性宗教正是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的命题"自然的复魅问题",在他的诗歌中体现了人的回乡——对自然神性的回归,也是深层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的
复
魅
感性宗教
诗意
的
栖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宫崎骏动画的肯定美学书写
9
作者
周思钊
刘楷
《日本问题研究》
2024年第3期62-71,共10页
从当代环境美学视角看,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流露强烈的肯定美学意蕴,折射日本当代艺术家对自然美学的新思索。在审美价值上,宫崎骏动画呈现自然复魅的后现代主义理念,以一种自然有灵论视角对待自然,强调所有自然都具有内在价值。...
从当代环境美学视角看,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流露强烈的肯定美学意蕴,折射日本当代艺术家对自然美学的新思索。在审美价值上,宫崎骏动画呈现自然复魅的后现代主义理念,以一种自然有灵论视角对待自然,强调所有自然都具有内在价值。在审美方式上,宫崎骏动画建立在手绘基础上,每一帧自然风景镜头都经过绘画手法美化,同时注重营造意境,对自然进行诗意化处理。在日本传统“侘寂”美学观念影响下,宫崎骏动画积极欣赏不完美中的美。在伦理诉求上,宫崎骏动画反思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推崇生态智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境,与肯定美学伦理诉求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崎骏
肯定美学
自然
复
魅
自然
的
美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幅诠释生态美学思想的文学画卷——论迟子建《候鸟的勇敢》
10
作者
楚金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4-70,共7页
20世纪90年代,当对工业文明反思和超越的“生态文明”时代到来时,中国学者在中西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了新的研究空间———生态美学。生态美学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考人之生态本性的建构,探讨人诗意栖居的存在状态。正当生态...
20世纪90年代,当对工业文明反思和超越的“生态文明”时代到来时,中国学者在中西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了新的研究空间———生态美学。生态美学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考人之生态本性的建构,探讨人诗意栖居的存在状态。正当生态美学思想从哲学到生态学再到美学层层推进研究之时,当代作家迟子建悉心创作了长篇小说《候鸟的勇敢》,该书从自然生态维度的审美书写、人物形象的生态本性建构、独特的生态空间构建和生态人文主义精神的传达四个维度,以生动的文学画境具体诠释了当代生态美学的思想,为读者带来一场穿行于文学画卷和美学思想之间的阅读盛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候鸟
的
勇敢》
生态美学
自然
复
魅
诗意地栖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生态美学的两点质疑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文斌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32-35,70,共5页
文摘
作为生态美学重要的哲学———美学原则的“生态中心主义”,潜藏着颠覆“人本位主义”的危险;而作为对自然进行所谓“生态学的重新审视”而提出的“自然的复魅”,也存在着容易导致另一个极端的不良趋势,并且缺乏可操作性。本文拟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和批评。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中心主义
自然
的
复
魅
Keywords
ecological aesthetics
ecology-centered doctrine principle
the enchantment of the nature
分类号
B83-069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荷尔德林诗歌之“自然的复魅”
被引量:
2
2
作者
史风华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62,67,共6页
文摘
生态美学之指归为人的“审美的生存”与“诗意的栖居”目的的实现,而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怀着沉重的心情唱出的是,人离弃了神灵,离弃了那给人类行为以力量和高尚、给痛苦带来欢乐、以默默柔情沉醉城市和家庭、以友谊温暖同胞的神灵,离弃了充满神性的自然。他的诗中所反映的与诗密切相关的感性宗教正是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自然的复魅”问题。在他的诗歌中体现了人的回乡———对自然神性的回归。它是深层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
荷尔德林
自然
的
复
魅
感性宗教
诗意
的
栖居
Keywords
Holderlin
re-enchantment of nature
sensuous religion
poetic way of living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I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美学的基本问题及其逻辑困境
被引量:
4
3
作者
孙丽君
机构
山东经济学院文学院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100,共5页
基金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美学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10FZW010
文摘
生态美学的基本问题是对科技理性的反思、倡导整体化思维方式、构建人与自然的生态整体主义关系,在此基础上促进人类新的审美能力。其逻辑困境来自于它只能通过人类的思维能力来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试图通过克服人类的感官本能来构建新的审美能力。其逻辑困境的本质就在于生态学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与美学以人类思维为核心两个基本原则的背离。
关键词
生态整体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
的
复
魅
拟人化思维
分类号
X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作:生态文学的典范
被引量:
3
4
作者
宋秀葵
周青
机构
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6-128,共3页
文摘
对于美国天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世人了解最多的是其诗歌形式的怪诞奇丽及其超验主义和清教主义并举的相互矛盾的哲学思想。狄金森的诗作中自然诗歌就达500余首,在生态意识日益高涨、文学作品的生态学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的今天,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其自然诗歌,可以揭示出其自然诗歌的生态美学价值。狄金森诗作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主体间性"关系、"自然的复魅"、审美性。她的自然诗是艺术性与生态性相结合的绿色文学的典范。
关键词
生态批评
“主体间性”关系
“
自然
的
复
魅
”
审美性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生态美学”的缺陷及东方美学的生态观
5
作者
李文斌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4-27,共4页
文摘
“生态美学”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美学观点和主张,譬如“生态中心论”、“美者自美”、对自然的“复魅”等。但是,这些观点和主张不仅带有它自身无法避免的局限性,而且根本就缺乏可操作性。而东方哲学和美学则认为,自然生命与人的生命价值同等,脱离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事实而片面地去谈人或自然的价值是错误的。正是在生命的观念中,人与自然达到了物我不分的亲和之美,从而弥合了主、客体之间的鸿沟,实现了主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总之,东方美学思想不仅涵盖而且远远超越了生态美学。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中心主义
自然
的
复
魅
东方美学
万物有灵观
万物同情观
分类号
B83-069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生态美学”的缺陷及东方美学的生态观
6
作者
李文斌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美学研究》
2007年第1期290-295,共6页
文摘
'生态美学'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美学观点和主张,譬如'生态中心论'、'美者自美'、对自然的'复魅'等。但是,这些观点和主张不仅带有它自身无法避免的局限性,而且根本就缺乏可操作性。而东方哲学和美学则认为,自然生命与人的生命价值同等,脱离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事实而片面地去谈入或自然的价值是错误的。正是在生命的观念中,人与自然达到了物我不分的亲和之美,从而弥合了主、客体之间的鸿沟,实现了主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总之,东方美学思想不仅涵盖而且远远超越了生态美学。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中心主义
自然
的
复
魅
东方美学
万物有灵观
万物同情观
分类号
B83-06 [哲学宗教—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透过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装置作品看当代设计趋势
被引量:
4
7
作者
刘冰冰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
出处
《工业设计》
2017年第9期95-96,共2页
文摘
丹麦艺术家埃利亚松,从关注科技与视觉美结合的可能性入手,进行一系列的装置艺术实验,从而获得对大自然魅力的重新发现;并结合梅洛·庞帝的知觉现象学,对理性下定义的思维方式进行批判,高度重视感性感知,让世界重现他"不透明性"的神秘魅力;他的装置艺术作品对当代设计的设计方法论有重大的启发性作用,为当代设计发展方向点亮灯塔。
关键词
感性
的
反抗
大
自然
的
复
魅
沉浸式体验
设计方法论
Keywords
Emotional resistance
Nature complex charm
Immersive experience
Design methodology
分类号
J5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子诗歌之“自然的复魅”
8
作者
刘艳梅
机构
甘肃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第10期60-60,共1页
文摘
海子诗歌受荷尔德林的诗学"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和在"贫困年代里诗人何为"的影响,追求"纯诗"的写作。把创作点集中在大地、麦子、天空等自然事物上,在神性缺失的年代,呼唤神性的到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他的诗中所反映的与诗密切相关的感性宗教正是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的命题"自然的复魅问题",在他的诗歌中体现了人的回乡——对自然神性的回归,也是深层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
自然
的
复
魅
感性宗教
诗意
的
栖居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宫崎骏动画的肯定美学书写
9
作者
周思钊
刘楷
机构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日本问题研究》
2024年第3期62-71,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自然美学通史”(19ZDA044)。
文摘
从当代环境美学视角看,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流露强烈的肯定美学意蕴,折射日本当代艺术家对自然美学的新思索。在审美价值上,宫崎骏动画呈现自然复魅的后现代主义理念,以一种自然有灵论视角对待自然,强调所有自然都具有内在价值。在审美方式上,宫崎骏动画建立在手绘基础上,每一帧自然风景镜头都经过绘画手法美化,同时注重营造意境,对自然进行诗意化处理。在日本传统“侘寂”美学观念影响下,宫崎骏动画积极欣赏不完美中的美。在伦理诉求上,宫崎骏动画反思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推崇生态智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境,与肯定美学伦理诉求一致。
关键词
宫崎骏
肯定美学
自然
复
魅
自然
的
美化
Keywords
Hayao Miyazaki
positive aesthetics
natural reenchantment
natural beautification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幅诠释生态美学思想的文学画卷——论迟子建《候鸟的勇敢》
10
作者
楚金波
机构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4-70,共7页
基金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空间叙事的国家形象及中国经验研究”(19ZWB055)。
文摘
20世纪90年代,当对工业文明反思和超越的“生态文明”时代到来时,中国学者在中西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了新的研究空间———生态美学。生态美学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考人之生态本性的建构,探讨人诗意栖居的存在状态。正当生态美学思想从哲学到生态学再到美学层层推进研究之时,当代作家迟子建悉心创作了长篇小说《候鸟的勇敢》,该书从自然生态维度的审美书写、人物形象的生态本性建构、独特的生态空间构建和生态人文主义精神的传达四个维度,以生动的文学画境具体诠释了当代生态美学的思想,为读者带来一场穿行于文学画卷和美学思想之间的阅读盛宴。
关键词
迟子建
《候鸟
的
勇敢》
生态美学
自然
复
魅
诗意地栖居
Keywords
Chi Zijian
The Bravery of Migratory Birds
ecological aesthetics
natural resume
poetic habitation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对生态美学的两点质疑
李文斌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荷尔德林诗歌之“自然的复魅”
史风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态美学的基本问题及其逻辑困境
孙丽君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4
原文传递
4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作:生态文学的典范
宋秀葵
周青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生态美学”的缺陷及东方美学的生态观
李文斌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生态美学”的缺陷及东方美学的生态观
李文斌
《中国美学研究》
2007
0
原文传递
7
透过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装置作品看当代设计趋势
刘冰冰
《工业设计》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海子诗歌之“自然的复魅”
刘艳梅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宫崎骏动画的肯定美学书写
周思钊
刘楷
《日本问题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一幅诠释生态美学思想的文学画卷——论迟子建《候鸟的勇敢》
楚金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