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王安忆小说中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1
1
作者 石迪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2期75-78,共4页
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来阐释王安忆小说文本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现状,以及对人的精神状况的回眸与重建,亦及通过对其文本的解读来探索王安忆小说中所体现的自然生态意识、社会生态意识、精神生态意识。由此而体现... 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来阐释王安忆小说文本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现状,以及对人的精神状况的回眸与重建,亦及通过对其文本的解读来探索王安忆小说中所体现的自然生态意识、社会生态意识、精神生态意识。由此而体现出的当代作家对社会以及人类生存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投注的人文关怀。从而积极地引导人们精神世界中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自然生态意识 社会生态意识 精神生态意识
下载PDF
法国电影《蝴蝶》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万敏 《电影评介》 2010年第8期47-48,共2页
法国电影《蝴蝶》讲述了一对都市爷孙到阿尔卑斯山寻找蝴蝶伊萨贝拉的故事。这个低成本、小制作、看似童话的影片,却以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无尽忧思与关怀。这也正是本片能在法国创造超过两亿票房奇... 法国电影《蝴蝶》讲述了一对都市爷孙到阿尔卑斯山寻找蝴蝶伊萨贝拉的故事。这个低成本、小制作、看似童话的影片,却以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无尽忧思与关怀。这也正是本片能在法国创造超过两亿票房奇迹的法宝之一。透过《蝴蝶》斑斓的羽翼,我们看到了一个清新而和谐的绿色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生态意识 自然生态意识 精神生态意识
下载PDF
生态意识视域下的里快草原文学特色探析
3
作者 郭志清 《芒种(下半月)》 2017年第9期52-53,共2页
虽然里快是一名汉族作家,但是他的草原文学作品却能够对草原文化做出原汁原味的呈现。本文围绕里快草原文学中的生态意识,对里快文学作品中自然生态意识以及精神生态意识的表达进行了研究与论述。
关键词 生态意识 自然生态意识 精神生态意识
原文传递
电影《夜莺》的生态意识书写
4
作者 彭金玲 《大舞台》 2017年第5期85-89,共5页
电影《夜莺》描绘了一对爷孙俩的归乡之旅,蕴含了浓厚的生态意识。该片不仅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生态关系,还着重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生态关系。透过书写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演绎出父、子、孙三代人的家庭温情。
关键词 《夜莺》 生态意识 自然生态意识 精神生态意识
原文传递
民族民间舞蹈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然生态意识 被引量:1
5
作者 滕云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5期123-126,共4页
民族民间舞蹈来源于自然生态中的人民群众的生活体验,艺术地反映人民群众在自然生态中的生存状态和行为方式,隐含着人与自然生态的密切关系。在大学课堂的民族民间舞蹈欣赏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引领学生在欣赏与想象中体味自然生态的美好,... 民族民间舞蹈来源于自然生态中的人民群众的生活体验,艺术地反映人民群众在自然生态中的生存状态和行为方式,隐含着人与自然生态的密切关系。在大学课堂的民族民间舞蹈欣赏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引领学生在欣赏与想象中体味自然生态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情感观照,成为培养学生自然生态意识的一条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舞蹈 欣赏 学生 自然生态意识
下载PDF
论姜宇清组诗《乡村纪事》所体现的生态意识
6
作者 郑健儿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姜宇清的诗歌,是关于乡土的,但饱含着浓郁的生态意识。这种生态意识既包括自然环境意义上的,还包括人的精神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上的,诗人在创作中用诗歌语言思考如何建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给当代诗坛增加了体验的空间。
关键词 姜宇清 自然生态意识 社会生态意识
下载PDF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态思想
7
作者 胡书庆 陈丽媛 《语文知识》 2009年第3期15-17,共3页
生态批评在人类面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以生态整体观、系统观、动态平衡观作为主导思想,以文学作品为媒介的文化批评,旨在对人、自然与文学批评三者之间关系进行思考,并进行一种建设性的批评,最终指向对人与... 生态批评在人类面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以生态整体观、系统观、动态平衡观作为主导思想,以文学作品为媒介的文化批评,旨在对人、自然与文学批评三者之间关系进行思考,并进行一种建设性的批评,最终指向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及自然对人的内在和谐的作用的探求。作为一部具有生态意识的文本,《额尔古纳河右岸》蕴含了迟子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对人类精神生态失衡的忧虑以及深厚的历史意识,流露着一种深层生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古纳河右岸》 自然生态意识 精神意义 文化意义
下载PDF
唐诗物我和谐的生态世界及其现代意义
8
作者 李金坤 《鄱阳湖学刊》 2011年第2期84-91,共8页
唐代诗人承传《风》《骚》及汉魏六朝文学的自然生态意识,同时受本朝儒、释、道思想的共同影响,加之投笔从戎的边塞生活、贬谪地方的特殊身世等原因,他们与自然的关系已达到了天人合一、空前融洽的地步。唐代诗人与花鸟草木虫鱼等自然... 唐代诗人承传《风》《骚》及汉魏六朝文学的自然生态意识,同时受本朝儒、释、道思想的共同影响,加之投笔从戎的边塞生活、贬谪地方的特殊身世等原因,他们与自然的关系已达到了天人合一、空前融洽的地步。唐代诗人与花鸟草木虫鱼等自然物和谐相处的诗歌世界,主要表现在十大方面,即:(1)与物谐乐;(2)以物为友;(3)颂物以美;(4)感物惠德;(5)赏物生趣;(6)悲物悯人;(7)由物悟理;(8)托物寄怀;(9)假物以讽;(10)护物有责。唐诗浓郁的自然生态意识,是唐诗精神自然生动而有力的体现,对当下大力倡导保护自然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意义与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草木虫鱼 与物相谐 自然生态意识
下载PDF
孔颖达“比兴”之释义与唐诗比兴生态世界审美
9
作者 李金坤 《唐代文学研究》 2016年第1期375-387,共13页
唐代大儒孔颖达奉诏主撰的《毛诗正义》,对唐诗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率先提出“三体三用”说,在“比、兴”释义上虽承旧说,却又有一己之新见,即“美、刺俱有比、兴”.其“比、兴”相融的萌芽思想,促使了唐代“比兴”融合理论的成熟.在... 唐代大儒孔颖达奉诏主撰的《毛诗正义》,对唐诗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率先提出“三体三用”说,在“比、兴”释义上虽承旧说,却又有一己之新见,即“美、刺俱有比、兴”.其“比、兴”相融的萌芽思想,促使了唐代“比兴”融合理论的成熟.在“比兴”融合理论的影响下,在唐代诗人浓郁的自然生态意识的影响下,在政治事件迫害士人的情况下,唐诗比兴生态呈现出空前兴盛的气象.然而,对于孔颖达“比兴”意蕴之释义与唐诗创作比兴生态之研究,迄今尚未见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论述.本文拟就此作专门之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正义》 比兴生态 孔颖达 政治事件 融合理论 唐诗 自然生态意识
下载PDF
论唐代公主的道教情缘——兼论唐代公主庄园宅第诗的道教自然生态意识
10
作者 滕云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4期112-115,共4页
道教在唐代始终为皇室所尊奉,致使唐代成为我国道教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之一。唐代公主入道者甚多,没有正式入道者也多崇奉道教,并将之融入日常生活、庄园宅第的建造之中,体现了唐代公主深厚的道教情缘。在唐代题写本朝公主庄园宅第的诗... 道教在唐代始终为皇室所尊奉,致使唐代成为我国道教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之一。唐代公主入道者甚多,没有正式入道者也多崇奉道教,并将之融入日常生活、庄园宅第的建造之中,体现了唐代公主深厚的道教情缘。在唐代题写本朝公主庄园宅第的诗歌中,也渗透着唐代公主的道教情缘和道教的自然生态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公主 道教情缘 公主庄园 宅第诗 道教 自然生态意识
下载PDF
谈民间手工艺审美特征影响下的土特商品包装设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玮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07-110,共4页
以民间手工艺审美特征的阐释为基础,分析了蕴含于民间手工艺审美特征中的生活文化性以及自然生态美意识和寄情化的审美内涵,这是民间手工艺自身的价值理想和审美评价。关注民间手工艺中所潜在的文化意味与审美信息,并对手工艺审美特征... 以民间手工艺审美特征的阐释为基础,分析了蕴含于民间手工艺审美特征中的生活文化性以及自然生态美意识和寄情化的审美内涵,这是民间手工艺自身的价值理想和审美评价。关注民间手工艺中所潜在的文化意味与审美信息,并对手工艺审美特征影响下的土特商品包装设计进行思考与探讨,以期实现传统手工艺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活性"的存在与发展,更为现代包装设计追求人性化的审美需求拓展思考的领域和实践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手工艺 审美特征 生活文化 自然生态意识 寄情化特征 土特商品 包装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