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思想逻辑与实践启示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希刚 陈子悦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1,共9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生态文明全球共建等主题的深刻理解与系统阐述中,提出“生命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并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发展领域,成为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生态文明全球共建等主题的深刻理解与系统阐述中,提出“生命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并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发展领域,成为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是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有机统一,既展现丰富深刻的思想逻辑,又具有指向鲜明的实践启示。在思想逻辑方面,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蕴含着“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关系、全球范围内的“生命共同体”追求等思想要旨;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历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守正创新,体现着对自然万物联系普遍性的深刻认识、对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关系的最新阐释、关于人类共同命运的先进理念等创新意蕴。在实践启示方面,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彰显系统性整体性的生态治理观、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责任观、共建共享的国际生态正义观等价值导向,启示我们进行系统性的生态治理实践、开展和谐共生的环境伦理培育、坚持共建共享的国际生态正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地球生命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意蕴探析
2
作者 相雅芳 《文化软实力》 2024年第4期8-15,共8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视野宏大、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底蕴。从本体层面来看,“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奠定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哲学本体论基础”。在认识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视野宏大、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底蕴。从本体层面来看,“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奠定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哲学本体论基础”。在认识论层面,“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论断坚持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实践特性,以新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在方法论层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理性思考,以系统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生产力、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回答了如何发展、怎样实现发展以及发展归宿等问题,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价值立场和评判标准。因此,从哲学视角科学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 自然生命共同体 和谐共生
下载PDF
21世纪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共同体的当代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宁乐锋 何艳 《理论与现代化》 2019年第2期42-51,共10页
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阈内,从虚假共同体向真正共同体的迈进要经历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建设什么样的共同体,如何建设共同体,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实践中不得不回应的课题,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理论使命。继承和发展... 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阈内,从虚假共同体向真正共同体的迈进要经历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建设什么样的共同体,如何建设共同体,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实践中不得不回应的课题,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理论使命。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审视共同体的当代建构,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的现时代,着眼于人与自然界共生共在的应然态势、民族国家的客观现实存在、世界历史的必然潮流,自然生命共同体、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是必要的建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命共同体 民族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环境法典编纂论纲 被引量:93
4
作者 吕忠梅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47,共23页
环境法典编纂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哲学基础,定位于“领域型”法典,采取实质性、适度化编纂模式,依可持续发展逻辑展开。总则编凝练核心范畴,建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与基本制度,实现环境权“入典”。污染控制编保障公众健康,依“污... 环境法典编纂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哲学基础,定位于“领域型”法典,采取实质性、适度化编纂模式,依可持续发展逻辑展开。总则编凝练核心范畴,建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与基本制度,实现环境权“入典”。污染控制编保障公众健康,依“污染控制”的理念确定调整范围、展开制度逻辑,解决新污染物控制问题。自然生态保护编以“自然生态”为基石概念,确立生态价值优先和统筹治理理念,构建契合生态整体保护的制度体系。绿色低碳发展编明确“绿色低碳发展”的规范涵义,实现相关规范的系统安排,统筹国内与国际、减缓与适应两大关系。生态环境责任编以理论创新奠定制度基础,构建“二阶型”法律责任体系,衔接《民法典》相关条款,建立专门纠纷解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实质性编纂 适度化编纂
原文传递
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内在逻辑:从外在共存到和谐共生 被引量:30
5
作者 韩志伟 陈治科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100,共7页
受近代机械自然观的影响,人们往往从对抗性的意义上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造成自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人们外在的对象,进而导致了自然与历史的分离。而马克思自然观则揭示了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关系,在这种一体性关系中,整... 受近代机械自然观的影响,人们往往从对抗性的意义上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造成自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人们外在的对象,进而导致了自然与历史的分离。而马克思自然观则揭示了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关系,在这种一体性关系中,整个自然界变成了人的无机身体,与人处于相互生成的过程中,从而历史就成为人的真正的自然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实现了对于生命的有机性和创造性的理解,超越了近代机械自然观,发展了马克思自然观,开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自然 马克思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之核心命题: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被引量:24
6
作者 吕忠梅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5,157,共13页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超越了中西方传统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习近平对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命题,不仅实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天人合一”的现代性转换,同时将中华传统生态智慧所追求的“和...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超越了中西方传统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习近平对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命题,不仅实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天人合一”的现代性转换,同时将中华传统生态智慧所追求的“和合”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相融合,为重新认识、界定法律上的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立足于构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延拓人类观为生态文明法治奠定人性基础,拓展自然观为生态文明法治建立系统思维,发展法律观为生态文明法治汇聚整体性方法。“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命题转化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实践,要进一步补齐生态环境立法短板、以法治促进和保障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环境司法专门化、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生态文明法治理论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原文传递
后《巴黎协定》时代气候正义基本共识的达成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肖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100,共11页
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和治理进程目前已经进入后《巴黎协定》时代。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不确定性",动摇了国家行为体间气候治理的领导力。气候正义基本共识的达成是气候治理全球领导力重建的前提。气候正义基... 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和治理进程目前已经进入后《巴黎协定》时代。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不确定性",动摇了国家行为体间气候治理的领导力。气候正义基本共识的达成是气候治理全球领导力重建的前提。气候正义基本共识的达成主要基于四重背景,并依赖三个必要条件:尊重"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识别气候正义基本共识形成的理论和现实困境;正确认识和把握气候变化应对与治理领导模式转型的历史时机,寻求与非国家行为体达成基本共识。"共同的人类身份"可以为气候正义基本共识的达成提供理论基础。习近平的两个"共同体"思想既是中国气候正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方针,也可以为国际气候正义基本共识的达成提供中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巴黎协定》时代 气候正义 共同的人类身份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全健康的起源、内涵及展望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婧姝 张晓溪 郭晓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在人口流动增加、国际贸易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环境加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复杂的健康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公共危机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种群生存,人们意识到人类健康与动物健康、生态环境稳定之间...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在人口流动增加、国际贸易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环境加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复杂的健康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公共危机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种群生存,人们意识到人类健康与动物健康、生态环境稳定之间的紧密联系,新的健康概念和内涵由此产生。在这一健康观念的引导下,人们开始从"人类-动物-环境"健康的整体视角出发,通过多机构、跨学科、跨地域的协同合作,运用全健康理论,意图解决棘手的健康问题。本文从全健康(One Health)的起源、内涵和展望等3个层面对健康和全健康概念进行系统阐述,并提出全健康内涵体系的框架,探讨实现全健康的途径,预测全健康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健康 全健康理论 全健康治理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原文传递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雨辰 余佳樱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F0002,共8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和辩证思维为基础,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生态哲学有机论、整体论的哲学世界观、自然观,并充分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和生态文明思想做了创造性的转换。习近平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和辩证思维为基础,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生态哲学有机论、整体论的哲学世界观、自然观,并充分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和生态文明思想做了创造性的转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四个原创性概念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创新主要体现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治理实践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矛盾论、整体论、系统论、协同论、两点论、重点论、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等,构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确立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基础和战略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地球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系列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与整体视域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永帅 秦龙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31,F0002,共11页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系列重要论述对人与自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内在逻辑展开了实然性审视和应然性阐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开辟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境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承接了民族与国家关系的新使命、人类命...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系列重要论述对人与自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内在逻辑展开了实然性审视和应然性阐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开辟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境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承接了民族与国家关系的新使命、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了国家与国家关系的新样态。作为一个整体性理论,"三位一体"的共同体理论图景厘清解决中国问题与解决世界问题的内在逻辑,以时代性问题意识、共同性价值谱系和整体性发展样态为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破题、领题并解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内在逻辑 整体视域
下载PDF
“碳中和”立法:欧盟经验与中国借鉴——以“原则—规则”为主线 被引量:9
11
作者 冯帅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7-192,共16页
以“原则—规则”为主线,可将欧盟“碳中和”立法内容简化为原则、规则两部分,以便理清内在结构和基本逻辑。从原则上来看,欧盟立法以环境完整性、灵活性和不伤害为出发点,既主张环境治理体系化,也强调法律追求与社会现实相呼应,形成了... 以“原则—规则”为主线,可将欧盟“碳中和”立法内容简化为原则、规则两部分,以便理清内在结构和基本逻辑。从原则上来看,欧盟立法以环境完整性、灵活性和不伤害为出发点,既主张环境治理体系化,也强调法律追求与社会现实相呼应,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立法向度;从规则上来看,侧重于碳交易、资金及监测、报告和评估,彰显了碳交易之于减排的重要性,并以绿色财政和绿色金融为支柱、政府监管为保障,建立了较全面的规范系统。我国正积极探索相关立法,在结合当前国情、现有立法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亦可确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协同治理两大原则“束”,一方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另一方面在“央—地”互动下探求政府和非政府的作为空间,同时构建并强化碳交易、资金及监测、报告和评估三大规则“群”,通过市场和非市场机制来保障“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立法 碳达峰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协同治理 《欧洲绿色协议》
原文传递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视域下的环境法治困境与应对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干 林家鑫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87,共8页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所蕴含的原创性环境法理、环境正义理论及整体性生态法治观,是环境法治理念的应有之义。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观之,环境法治存在理念更新相对滞后、法律制度体系化不充分以...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所蕴含的原创性环境法理、环境正义理论及整体性生态法治观,是环境法治理念的应有之义。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观之,环境法治存在理念更新相对滞后、法律制度体系化不充分以及法治语言规范性不足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作用,需要坚持以体系化和系统性思维编撰生态环境法典,推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向绿色原则转化,完善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环境法治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法治 绿色原则
下载PDF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内在逻辑、环境政治意蕴与实现机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余敏江 邹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53,共8页
生态危机的出现凸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性质,因而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在于构建一种更具基础性、更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新样态。作为一种整体性理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体现了共存、共生、共荣的内在逻辑演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 生态危机的出现凸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性质,因而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在于构建一种更具基础性、更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新样态。作为一种整体性理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体现了共存、共生、共荣的内在逻辑演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不仅彰显了全人类面临的生命、生存、生产、生活与生态交叠嵌套的普适性问题,还突出了环境利益分配和环境责任分摊的环境政治问题。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现了人地正义、空间正义和分配正义的再生产,既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环境正义思想的新发展,也给当代中国环境政治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践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需要构建“生命—生态”一体化治理机制、“技术—制度”复合治理机制和“国内—国际”协作治理机制,为推动全球环境正义塑造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环境政治 环境正义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气候治理和中国贡献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淑云 《当代世界》 CSSCI 2024年第2期18-25,共8页
世界海洋温度飙升和厄尔尼诺现象频发,南极气候加速变暖导致海冰面积创历史新低,2023年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气候变化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干旱、洪水、风暴等极端天气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此起彼伏的气候灾害不断敲响... 世界海洋温度飙升和厄尔尼诺现象频发,南极气候加速变暖导致海冰面积创历史新低,2023年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气候变化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干旱、洪水、风暴等极端天气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此起彼伏的气候灾害不断敲响气候危机的警钟。随着人类与生态系统依存度加深、大国地缘政治博弈加剧,气候问题政治化升级,全球气候治理的难度加大、窗口期缩短。面对全球气候治理新挑战,中国坚持以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实践,破解气候治理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治理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适应气候行动 国际合作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逻辑与世界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庄贵阳 《当代世界》 CSSCI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理论、实践、制度等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丰富完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以时代需求和人民关切为起点、以科学回答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为落脚点的内在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理论、实践、制度等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丰富完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以时代需求和人民关切为起点、以科学回答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为落脚点的内在逻辑,并紧扣“两个结合”,对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作出重要的理论贡献。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超越国家边界的背景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出宽广视野和天下情怀,不仅带领中国走向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也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治理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全球生态治理的资本批判与样态探索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向明 段光鹏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1,共8页
在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生产关系中,人类受永无止境地追求价值增殖的资本驱使而不可遏制地开发自然、驾驭自然,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危机之中。生态危机跨越时空的界限而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和恶化,亟需世界各国通过“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在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生产关系中,人类受永无止境地追求价值增殖的资本驱使而不可遏制地开发自然、驾驭自然,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危机之中。生态危机跨越时空的界限而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和恶化,亟需世界各国通过“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宽广视野,以公平正义、互利共赢的方式来处理和解决。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正是在生态危机全球性蔓延的历史境遇中洞悉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危害、试图超越资本逻辑的统治框架、跨过工业文明设置的生态危机的“陷阱”、实现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中国方案。它致力于重构全球生态利益观、重塑全球生态价值观、重建全球生态责任观,以最终实现利益共享、激发价值认同、彰显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全球生态治理 资本逻辑 世界历史
下载PDF
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角色——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视角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丹 罗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12,共12页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威胁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全球气候治理日益成为全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全球气候治理主体缺位、权威匮乏以及机制破碎等困境,全球气候治理成效不彰。面对持续恶化的全球...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威胁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全球气候治理日益成为全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全球气候治理主体缺位、权威匮乏以及机制破碎等困境,全球气候治理成效不彰。面对持续恶化的全球气候以及当前气候治理的赤字困窘,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并始终践行大国的责任担当——减缓适应气候变化的力行者、联合国气候公约的维护者、南北气候政治冲突的调解者、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援助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引领者、“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带头者。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角色体现了合作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担当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治理 中国角色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下载PDF
深刻学习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把握的几个重要理论维度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培超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2年第4期24-34,142,共12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现实需要作为立足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激活了中国传统的生态智慧,系统阐发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逻辑、方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现实需要作为立足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激活了中国传统的生态智慧,系统阐发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逻辑、方法、立场、目标和视野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示出了崭新的理论内涵和思想特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理论维度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正义意蕴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6
19
作者 叶冬娜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60,共10页
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正义意蕴内涵着社会正义的思想,它是一个总体性的思想概念。从本体论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强调在对象性活动中把握生态正义;从价值论维度,突出在人和自然的共生中实现生态正义;从历史观维度,明确人类对待自然的正义行为... 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正义意蕴内涵着社会正义的思想,它是一个总体性的思想概念。从本体论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强调在对象性活动中把握生态正义;从价值论维度,突出在人和自然的共生中实现生态正义;从历史观维度,明确人类对待自然的正义行为取决于特定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实践的生态正义具有主体能动性、对象客观性和社会历史性的多维规定。习近平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在人类实践活动基础上的辩证统一,重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域下的生态正义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基本理念,强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生态环境,彰显了生态正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契合和互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然 生态正义 实践唯物主义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原文传递
基于生活实践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西藏夏乌村案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九霞 王钰宁 庞兆玲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1-760,共10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话题。以西藏夏乌村为研究案例地,基于半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方法,从日常生活实践视角,透视地方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剖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何以构建。经研究发现:①藏族村民与青稞(Hordeum vulgare...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话题。以西藏夏乌村为研究案例地,基于半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方法,从日常生活实践视角,透视地方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剖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何以构建。经研究发现:①藏族村民与青稞(Hordeum vulgarevar.coeleste)、耕牛互动时,借助物质、情感、空间以及身份转型等多重生活实践策略与后者联结,经由人的自然化实践,建构起表征型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此时,青稞和耕牛作为工具化的自然,是村民的身体表征,在人类行动者缺场或受限时,扮演为日常生活叙事的角色。②藏族村民与虫草(Cordyceps)、猕猴(Macaca)互动时,借助意义、制度、空间协商等生活实践策略与后者建立联系,经由自然的人化实践,建构起链接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此时,虫草和猕猴作为对象化的自然,被社会所建构,并赋予社会生命,逐渐嵌入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关系 生活实践 藏族传统村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