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初探 被引量:334
1
作者 周广胜 张新时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3-200,共8页
本文根据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点及联系能量平衡方程和水量平衡方程的区域蒸散模式建立了联系植物生理生态学特点和水热平衡关系的植物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宏观地确定地带性景观的生产潜力、植物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区域分... 本文根据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点及联系能量平衡方程和水量平衡方程的区域蒸散模式建立了联系植物生理生态学特点和水热平衡关系的植物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宏观地确定地带性景观的生产潜力、植物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区域分布和全球分布,以及全球变化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气候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植被 植被 净第一性生产力 模型
下载PDF
中国陆地自然植被碳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 被引量:137
2
作者 王绍强 周成虎 罗承文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3期238-244,共7页
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动力学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目前中国森林覆盖率为1392% , 到本世纪末全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15% , 对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碳循环的基础研究比较落后,致使我国陆地生态... 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动力学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目前中国森林覆盖率为1392% , 到本世纪末全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15% , 对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碳循环的基础研究比较落后,致使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 (NPP) 碳量还没有被准确确定, 而且陆地生态系统的碳通量估计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采用已经发表的样方实测数据, 建立中国自然植被的碳密度数据库, 并运用GIS技术, 与中国植被空间分布数据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植被 空间分布 碳密度 碳储量 陆地
下载PDF
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16
3
作者 周广胜 郑元润 +1 位作者 陈四清 罗天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11,共10页
本文利用中国125组天然成熟林森林资料及Efimova在IBP期间获得的世界各地的23组森林、草地及荒漠等自然植被资料及相应的气候资料对目前流行的气候生产潜力模型:Miami模型、ThornthwaiteMemori... 本文利用中国125组天然成熟林森林资料及Efimova在IBP期间获得的世界各地的23组森林、草地及荒漠等自然植被资料及相应的气候资料对目前流行的气候生产潜力模型:Miami模型、ThornthwaiteMemorial模型、Chikugo模型、综合模型及北京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hikugo模型、北京模型与综合模型都能较好地反应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状况,但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北京模型与综合模型能较好地反应自然植被的NPP,而Chikugo模型的计算值偏小;同时,根据综合模型对中国自然植被NPP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国自然植被NPP的分布趋势是东南沿海最高,依次向西北内陆递减,直至西北沙漠荒漠区最低;在全球增温条件下,自然植被NPP均有所增加,在湿润地区增加幅度较大,而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增加幅度较小。研究还表明,限制我国自然植被NPP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分供应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全球变化 自然植被 生产力模型
下载PDF
我国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估算与分布 被引量:109
4
作者 张宪洲 《自然资源》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5-21,共7页
一、引言 生物生产力可分为第一性生产力和第二性生产力两大类。前者指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借助于太阳能同化CO_2制造有机物的能力;后者指各种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及各种真菌、细菌和某些原生物等异常有机体,利用和释放绿色植物储存的... 一、引言 生物生产力可分为第一性生产力和第二性生产力两大类。前者指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借助于太阳能同化CO_2制造有机物的能力;后者指各种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及各种真菌、细菌和某些原生物等异常有机体,利用和释放绿色植物储存的太阳能而形成的第二性生物产品的能力。第一性生产力又包括总第一性生产力和净第一性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自然植被 生产力
原文传递
广西岩溶植被自然分布规律及对岩溶生态恢复重建的意义 被引量:95
5
作者 李先琨 苏宗明 +4 位作者 吕仕洪 欧祖兰 向悟生 区智 陆树华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广西的岩溶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丰富 ,分为 5个植被型组 8个植被型共 96个群系 ,广西岩溶植被纬度分布由南至北为季节性雨林→含热带成份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生态结构复杂 ,特有成分突出 ,形成特殊的热带亚热... 广西的岩溶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丰富 ,分为 5个植被型组 8个植被型共 96个群系 ,广西岩溶植被纬度分布由南至北为季节性雨林→含热带成份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生态结构复杂 ,特有成分突出 ,形成特殊的热带亚热带岩溶植物区系。岩溶区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过程中 ,需遵循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 ,参照区域性顶极植物群落 ,进行人工群落的重建设计 ,选择优良乡土树种尤其是速生常绿阔叶树种 ,模拟天然植被构建先锋植物群落 ,乔灌藤草优化配置 ,针对生境异质性的主导因子 ,强化岩溶山地造林与封育管理技术 ,有效提高生物生产效率和植被覆盖率 ,开发特有适生的名特优产品 ,带动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自然植被 地理分布 生态重建 植被恢复 广西
下载PDF
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63
6
作者 李金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6-78,共3页
本文探讨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估测的方法 ,分析了大陆典型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的背景值 ,研究了确定自然系统最优生态承载力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对策。
关键词 区域生态承载力 净第一性生产力 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 最优生态承载力 测算方法 自然植被
下载PDF
Plant Traits and Soil Chemical Variables During a Secondary Vegetation Succession in Abandoned Fields on the Loess Plateau 被引量:79
7
作者 王国宏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8期990-998,共9页
Species dynamics in terms of both plant biological traits, ecological strategies and species richness as well as soil chemical variables during a secondary succession in abandoned fields on the Loess Plateau along a t... Species dynamics in terms of both plant biological traits, ecological strategies and species richness as well as soil chemical variables during a secondary succession in abandoned fields on the Loess Plateau along a temporal sere from 3 a to 149 a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 Soil total C and N increased while soil pH, total K and Na decreased with years since abandonment. No noticeable trend was found in the case of soil P along the successional sere. On the other hand, total CaO of the surface layer (0 - 10 cm) decreased, but that of the two deeper layer, (20 - 30 cm, 40 - 50 cm) increased with years since abandonment. Soil C, N, K and P decreased, while Na, CaO and soil pH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 (2) Species richness peaked at both mid-stage of the successional sere and the intermediate portion of soil chemical variables gradient. (3) An ideal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early successional stage were annuals with stable seed pool, CR-life strategy, S-regeneration strategy, and strong competitive ability on relatively poor soil, while perennials capable of intensive lateral spread and colonal ability, requiring high nutrient supply, and having Clife strategy would be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subsequent stages. Plant traits, such as perennial-life history, C-, CR-, SC-, SR-, S- and R-life strategies, W-, S-, Bs- VBs- and V-regeneration strategies, were over- represented throughout the whole sere among the other species. (4) Some traits, such as C-, SC-life strategies, ability of clonality, perennial-life history, well-developed lateral spread ability, V- and VBs-regeneration strategies, seed animal. dispersal mode, flowering time of autumn, fruit types of legumen and nut, were more or less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d soil total C, N and K, while S-, SR-, R-, CR-life strategies, annual-, biannual-life history, non-clonal ability, S-regeneration strategy, poor lateral spread ability, and fruit types of utricle, capsule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oil total Na, CaO and pH. Th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ndoned fields plant trait soil chemical variable SUCCESSION Loess Plateau
下载PDF
鼎湖山不同自然植被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 被引量:56
8
作者 林英华 张夫道 +3 位作者 张俊清 欧阳学军 莫定生 周国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616-2622,共7页
2001年10月~2002年8月采用大型改良干漏斗和手拣法对鼎湖山鼎湖山南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河岸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沟谷常绿阔叶林和灌木草丛6种自然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蜱... 2001年10月~2002年8月采用大型改良干漏斗和手拣法对鼎湖山鼎湖山南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河岸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沟谷常绿阔叶林和灌木草丛6种自然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蜱螨目(Acarina)和弹尾目(Collembo1a)为6种自然植被常年优势类群,缨翅目(Thysa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和双翅目(Diptera)幼虫则为常年常见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类群和个体数量的消长规律分别是:10月=6月=8月>4月>2月=12月和4月>10月>6月>8月>2月>12月.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总数依次为南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河岸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沟谷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草丛;不同月份、不同植被类型以及不同月份和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具有较大变化,组成差异极显著(F=5.63,α=0.0001;F=11.08,α=0.0001;F=2.97,α=0.0001),不同类群之间个体数量差异极显著(F=102.38,α=0.0001),但月份间类群数差异不显著(F=0.50,α>0.05).多样性分析表明,类群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除南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12月最高外,其它则2月最高,优势度指数则相反;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最大,针阔混交林则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时空变化 自然植被 鼎湖山
下载PDF
生态干扰度:一种评价植被天然性程度的方法 被引量:55
9
作者 李迈和 Norbert Krauchi 杨健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0-458,共9页
地球上现存的植物或森林群落都是植被与其环境长期适应及人类长期干扰影响的结果 ,因此 ,现实的植被反映着历史上人类对它们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干扰’的概念常常被用来描述历史上人类对植被或森林影响的大小 ,即‘生态干扰度’;或... 地球上现存的植物或森林群落都是植被与其环境长期适应及人类长期干扰影响的结果 ,因此 ,现实的植被反映着历史上人类对它们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干扰’的概念常常被用来描述历史上人类对植被或森林影响的大小 ,即‘生态干扰度’;或用来表示现实植被离开它的‘天然植被’的距离 ,即现实植被的‘天然性程度’。如此的‘天然植被’可以是 :( 1 )历史上从未受过人类任何干扰的‘原始植被’;( 2 )基于当前立地的‘潜在的自然植被’。然而 ,成百上千年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干扰 ,致使真正的‘原始植被’现在几乎无处可寻。因此 ,‘潜在的自然植被’被用来作为生态干扰度估计或植被天然性程度评价的参照系。作为一种很实用的生态分析手段 ,生态干扰度的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农、林、水、景观、城市及自然保护等诸多领域的生态评价上。为此 ,本文论述了生态干扰度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干扰度 天然性程度 自然植被 生态恢复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分布 被引量:53
10
作者 赵东升 吴绍洪 尹云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7-904,共8页
基于国际上较通用的Lund-Potsdam-Jena(LPJ)模型,根据中国自然环境特点对其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并重新进行了参数化,以B2情景气候数据作为主要的输入数据,以1961—1990年为基准时段,模拟了中国1991—2080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对气候... 基于国际上较通用的Lund-Potsdam-Jena(LPJ)模型,根据中国自然环境特点对其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并重新进行了参数化,以B2情景气候数据作为主要的输入数据,以1961—1990年为基准时段,模拟了中国1991—2080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61—1990年,中国自然植被的NPP总量为3.06 Pg C.a-1;1961—2080年,NPP总量呈波动下降趋势,且下降速度逐渐加快.在降水相对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平均温度的增加对我国植被生产力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NPP的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呈逐渐递减趋势,在气候变化过程中,该格局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在东部NPP值相对较高地区,NPP值以减少为主,东北地区、华北东部和黄土高原地区的减少趋势尤为明显;在西部NPP值相对较低地区,NPP以增加趋势为主,青藏高原地区和塔里木盆地的表现尤为突出.随着气候变化的深入,东西部地区这种变化趋势的对比将越发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净初级生产力 LPJ模型 自然植被
原文传递
植物物候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1
作者 翟佳 袁凤辉 吴家兵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37-3243,共7页
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植物物候对温度、水分、光照等气象因子的响应做了总结,并对国内外物候研究方法进行概述,特别是综合了近年来国内物候变化研究的文献,对我国植物春季物候变化情况作了... 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植物物候对温度、水分、光照等气象因子的响应做了总结,并对国内外物候研究方法进行概述,特别是综合了近年来国内物候变化研究的文献,对我国植物春季物候变化情况作了统计:全球变化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植被的影响主要是生长季提前,但新疆干旱区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在区域尺度上没有显著提前或者延迟趋势。由于物候研究方法的差异以及研究尺度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建议我国应基于目前的中国通量观测网以及各级生态监测网络,建立统一的物候监测平台,同时完善通量数据提取植物物候信息的方法,特别是阈值判定标准,为分析植物物候响应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植被 气候变化 涡度相关
原文传递
采石场废弃地的早期植被与土壤种子库 被引量:40
12
作者 束文圣 蓝崇钰 +1 位作者 黄铭洪 张志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305-1312,共8页
调查了广州市白云山地区一个弃置 2 a的大型采石场的排土场、采石坑以及原用作破碎加工石料和成品贮运的平台等的土壤种子库和自然植被。这些废弃地的基质毫无结构 ,质地亦极端 ,排土场 60 %的颗粒直径小于 1 mm,碎石平台则主要由散落... 调查了广州市白云山地区一个弃置 2 a的大型采石场的排土场、采石坑以及原用作破碎加工石料和成品贮运的平台等的土壤种子库和自然植被。这些废弃地的基质毫无结构 ,质地亦极端 ,排土场 60 %的颗粒直径小于 1 mm,碎石平台则主要由散落的碎石、石粉组成 ,粒径大于 5 mm占 5 0 %以上。3种类型废弃地的养分元素含量都很低 ,水溶性氮和磷含量分别为 0 .74~ 1 .43mg· kg- 1和 0 .0 32~ 0 .0 5 3mg· kg- 1。 3种废弃地在植被自然发生的程度及土壤种子库种子含量上也差异很大。排土场表面极不稳定 ,大大小小水蚀沟分布其上 ,水蚀和水土流失严重 ,基本上没有植物定居 ,土壤种子库接近零 (所有样品只检测到两种植物各 1株幼苗 ,换算成种子库的大小约当 33粒· m- 2 ) ;采石坑废弃地的自然植被较好 ,发展成以湿生植物为主的郁闭草地 ,边坡较为干旱而以禾草类为主 ,盖度亦达 1 0 0 % ,水环境的多样性促进了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计有 1 3科 30属 31种植物 ,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含量为 1 93± 46粒·m- 2 ,有 6个种 ;碎石贮运平台废弃地由于经车辆的反复辗压 ,表面异常坚实 ,废弃后早期只有在周边较疏松处及偶然出现的裂缝中有植物生长 ,总植被盖度小于 1 0 % ,种类也较少 ,只有 4科 9属 9种 ,然而其土壤种子库却是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采石场 自然植被 土壤种子库
下载PDF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3
作者 王宗明 梁银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可以为研究土地承载力和制定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详述了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并对现有的自然植被和作物生产力模型进行了简要评价 ,比较... 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可以为研究土地承载力和制定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详述了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并对现有的自然植被和作物生产力模型进行了简要评价 ,比较其优劣 ,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建立植被叶面积指数与生物生产力区域遥感动态模型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 ,研究生物生产力的变化趋势尤为重要 ;对于作物生长模型应组建模型运行所需的各类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植被 净第一性生产力 作物生长模拟 模型 区域遥感动态模型
下载PDF
川西高山典型自然植被土壤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44
14
作者 黄旭 文维全 +4 位作者 张健 杨万勤 刘洋 闫帮国 黄玉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1-190,共10页
为了解川西高山不同自然植被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差异,于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对该地区代表性植被——针叶林、灌木林和草甸下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从3种植被下共捕获土壤动物48343只,隶属于7门16纲31目117科.不同植被类型的大型... 为了解川西高山不同自然植被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差异,于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对该地区代表性植被——针叶林、灌木林和草甸下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从3种植被下共捕获土壤动物48343只,隶属于7门16纲31目117科.不同植被类型的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差异较大,其土壤动物类群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3种植被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与类群数的垂直分布均具有明显表聚性.针叶林苔藓层的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与类群数极显著高于凋落物层和土壤层(P<0.01).不同植被下土壤动物密度-类群指数(DG)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大型土壤动物生物量在6月达到最大值.Jacard相似系数显示:受干扰草甸的土壤动物群落与其他植被相似程度最低.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影响显著;坡向、海拔以及干扰等因素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 土壤动物 多样性 群落结构 自然植被
原文传递
福建近41年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40
15
作者 闫淑君 洪伟 +1 位作者 吴承祯 毕晓丽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6期522-526,共5页
从福建建瓯、尤溪、南靖三区近 41年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NPP)的时空变化 ,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三区自然植被NPP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区近 41年NPP平均为 18t hm2 ·a- 1 ,呈略为上升的趋势 ;当年平均温升高 2℃且降水量增加 2... 从福建建瓯、尤溪、南靖三区近 41年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NPP)的时空变化 ,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三区自然植被NPP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区近 41年NPP平均为 18t hm2 ·a- 1 ,呈略为上升的趋势 ;当年平均温升高 2℃且降水量增加 2 0 %或不变 ,各地的NPP呈升高趋势 ;当年平均温升高 2℃且降水量减少 2 0 %时 ,建瓯和南靖的NPP值有升高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净第一性生产力 福建 自然植被 气象资料 降水量 气温
下载PDF
延河流域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分布预测——广义相加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35
16
作者 温仲明 赫晓慧 +1 位作者 焦峰 焦菊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201,共10页
物种分布预测,对于物种的保护、利用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对延河流域典型地带性物种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的空间分布预测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流域本氏针茅草地的保护、恢复等提供... 物种分布预测,对于物种的保护、利用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对延河流域典型地带性物种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的空间分布预测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流域本氏针茅草地的保护、恢复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本氏针茅分布的环境梯度较广,在坡度、坡向、温度与降雨的各个梯度上都有分布,除高平地和侵蚀剧烈的沟道外,各种地形部位上亦可以存在。建立的广义相加模型表明,本氏针茅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年均蒸发量和温度季节变化两个因子,而非单纯的降雨、温度因素。从其分布概率看,本氏针茅在延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都有可能分布,但其分布集中区主要在中北部,与实际观测相符。模型检验表明,建立的模型满足统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植被 植被-环境关系 广义线性模型 广义相加模型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自然植被的水分状况及其恢复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李小明 张希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449-1453,共5页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以下简称塔南 )是我国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塔南绿洲边缘的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自然植被的恢复有赖于对主要植被类型生物学特性的了解 ,于 1 998~2 0 0 1年在位于塔南策勒绿洲边缘进...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以下简称塔南 )是我国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塔南绿洲边缘的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自然植被的恢复有赖于对主要植被类型生物学特性的了解 ,于 1 998~2 0 0 1年在位于塔南策勒绿洲边缘进行的中国 -欧盟合作研究项目 ( ERBIC1 8CT980 2 75 ) ,目的是探索塔南绿洲边缘自然植被可持续管理的生态学基础。通过对几种优势植物叶片 (或同化枝 )水分关系、气体交换、以及群落特性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得出了以下结论 :( 1 )塔南绿洲边缘的自然植被皆为隐域性植被 ,主要优势种为 :胡杨、柽柳、骆驼刺以及少量的灰杨 ,这种植物是依靠河流的地表水而发生 ,依靠河流地下水补给而生存 ;( 2 )由于缺乏充分的地表水的补给 ,现存的自然植被几乎不能实现自然更新 ;完全破坏后的自然植被已无自然恢复的可能性 ,必须使用人工辅助方法进行恢复 ;( 3)塔南绿洲边缘主要优势植物叶片 (或同化枝 )清晨水势和气体交换研究结果表明 ,依赖地下水生存的几种植物在整个生长季节没有发生严重的水分胁迫 ,保护和恢复绿洲边缘自然植被的必要条件是保持地下水位的相对稳定 ,禁止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自然植被 恢复 水分关系 气体交换
下载PDF
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20
18
作者 闫淑君 洪伟 +1 位作者 吴承祯 毕晓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48-252,共5页
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直接搜索法改进了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该模型优于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模型 ,便于估算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充分发挥气候生产潜力。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改进 直接搜索法 自然植被
下载PDF
刈割对植被组成及土壤有关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曾希柏 刘更另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7-60,共4页
在红壤地区生长良好的自然植被(白茅)条件下设计了不同的刈割期试验,结果表明,每次刈割时的生物量以6年刈割1次处理最高,而以1年刈割1次处理最低,但6年累计生物量则以1年刈割1次处理最高,每块样地达399.1kg;各处理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生... 在红壤地区生长良好的自然植被(白茅)条件下设计了不同的刈割期试验,结果表明,每次刈割时的生物量以6年刈割1次处理最高,而以1年刈割1次处理最低,但6年累计生物量则以1年刈割1次处理最高,每块样地达399.1kg;各处理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生物量的比例亦与刈割期长短有关,至试验第6年时,6年刈割1次处理中木本植物生物量所占比例达41.5%,而每年刈割1次处理草本植物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9.0%;再次,刈割期的长短还影响土壤剖面的层次发育及有关理化性质的变化,6年刈割1次处理土壤容重较小,有机质和N、P、K含量较高,而1年刈割1次处理则土壤容重较大,有机质和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自然植被 刈割期 生物量 土壤性质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新疆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8,共8页
在利用天山山区10个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1961-2006年的历史气候资料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周广胜、张新时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计算了近46年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 在利用天山山区10个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1961-2006年的历史气候资料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周广胜、张新时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计算了近46年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并据此建立了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统计关系,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未来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46年来.年平均气温以0.029℃/a的速率升高,年降水量以1.38mm/a的速率增多,受其影响,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平均以0.013t/(hm^2·a)的速率增长。20世纪70年代初是天山山区气候暖湿化变化和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开始明显增长的“突变点”。未来气候的“暖湿化”变化对提高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产生积极影响,平均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或年降水量每增多10%,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增加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山区 气候变化 自然植被 净第一性生产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