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健康码——免疫器官的外置化及其风险 被引量:3
1
作者 秦兰珺 《国际新闻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4-89,共16页
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人手一码的健康码和遍布各地的核酸检测点无疑构成了中国城市生活的基础设施。在“城市进化”“后种系生成”和“控制论”的交叉视野下,健康码是一种外置免疫器官,它在人类针对新发病毒的自然免疫屏障尚未完全建立... 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人手一码的健康码和遍布各地的核酸检测点无疑构成了中国城市生活的基础设施。在“城市进化”“后种系生成”和“控制论”的交叉视野下,健康码是一种外置免疫器官,它在人类针对新发病毒的自然免疫屏障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时,充当着宏观城市层面的外置免疫系统的信息枢纽,尤其是其在疫情监测和识别上的作用,与机体细胞层面的免疫监测和识别,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逻辑上的相似性。与此同时,健康码也以一种外置免疫器官的方式,制造出一系列新型“他者”。自我/他者这个萦绕着整个20世纪的老问题,在健康码所提供的21世纪的特殊社会文化语境中,又获得了重新提出和演绎。健康码首次大规模地让中国老百姓在日常生活层面,经历了一种控制论意义上打破生物和技术边界的状态。其中技术与人的关系,呈现出“后种系生成”或“技术异化”两种可能。我们一方面要肯定技术进步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需反思其中存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码 后种系生成 外置化 免疫系统 自我/
原文传递
英国全球素养教育的“自我—他者”关系探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婷 刘宝存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0,共18页
"全球维度"是21世纪以来英国推行全球素养教育的一大特色理念"。自我—他者"关系,是"全球维度"本身蕴含的一个重要议题。英国全球素养教育在政策、课程、教学层面分别体现出三组"自我—他者"关... "全球维度"是21世纪以来英国推行全球素养教育的一大特色理念"。自我—他者"关系,是"全球维度"本身蕴含的一个重要议题。英国全球素养教育在政策、课程、教学层面分别体现出三组"自我—他者"关系:在宏观政策层面,体现为作为民族、国家的"自我"与作为区域、世界的"他者"之间的关系;在中观课程层面,体现为学科内"自我"与学科外"他者"之间的关系;在微观教学层面,体现为学习者"自我"与教育者"他者"之间的关系。这三组"自我—他者"关系虽表征各异,但均呈现出从对立到融合、再到共生的发展趋向,也凸显了全球素养教育从互识到共识、从同化到共生、从解读到解放的价值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全球素养教育 全球维度 自我
下载PDF
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美国人》中的哥特成分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斌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29-33,共5页
在《美国人》中 ,为了强调欧洲和美国两种价值体系的不相容性 ,詹姆斯特别借助了哥特式小说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聚焦于该文本的哥特文体特征 ,尝试分析这些哥特成分在小说的整体情节设计中如何造成“陌生化”的效果 ,从而有效地起到强... 在《美国人》中 ,为了强调欧洲和美国两种价值体系的不相容性 ,詹姆斯特别借助了哥特式小说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聚焦于该文本的哥特文体特征 ,尝试分析这些哥特成分在小说的整体情节设计中如何造成“陌生化”的效果 ,从而有效地起到强化作品“隔绝”主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 陌生化 隔绝 越界 自我/ 价值体系
下载PDF
具身田野中:身体视域下的自我与他者
4
作者 冯琳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23年第1期187-209,共23页
本文采用“自传式民族志”的方法,回顾与反思研究者自身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田野调查的经验,以及知识生产的过程与脉络。有别于传统田野工作的“无性别化”“身体不在场”的经验视角,本文着重分析田野过程中研究者以身体的“具身性”... 本文采用“自传式民族志”的方法,回顾与反思研究者自身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田野调查的经验,以及知识生产的过程与脉络。有别于传统田野工作的“无性别化”“身体不在场”的经验视角,本文着重分析田野过程中研究者以身体的“具身性”为媒介,围绕“身体做了什么”以及“对身体做了什么”两个维度,去探究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对田野经验的体认,检视作为女性研究者运用自传式民族志书写,达至对自我—他者关系之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式民族志 具身性 自我
原文传递
巴赫金与列维纳斯他者伦理学比较及其美学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毕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5-193,共9页
巴赫金在第一部著作《论行动哲学》(又译《论行为哲学》)中开创了一种责任伦理学,这种伦理学继承自胡塞尔的现象学论题,与胡塞尔的弟子列维纳斯的理论产生了一种隐匿的对话关系,二人相关理论的集合可被视为他者伦理学的完备表述。在此... 巴赫金在第一部著作《论行动哲学》(又译《论行为哲学》)中开创了一种责任伦理学,这种伦理学继承自胡塞尔的现象学论题,与胡塞尔的弟子列维纳斯的理论产生了一种隐匿的对话关系,二人相关理论的集合可被视为他者伦理学的完备表述。在此基础上,巴赫金对他者伦理学进行了一种审美化改写,将伦理学中的"自我-他者"关系转化为了美学思想中的"作者-主人公"关系,创建了一种内含伦理维度的美学。与此同时,这种伦理性美学又与列维纳斯的文艺思想产生了互文关系,促进了二人相关思想在文艺美学领域的进一步互通。通过展现巴赫金与列维纳斯的伦理学会通以及基于这种伦理学的审美转化过程,人们得以发现文艺作品伦理性与审美性的双重取向:既有助于人们全面理解文艺作品所内含的伦理与审美双重取向,又使人们能够获取文艺作品伦理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社会功用,进而得以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双重取向进行一种审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列维纳斯 伦理 审美 自我- -主人公
下载PDF
体育舆情事件中中西方民族意识的冲突——以“孙杨被拒”事件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星晨 《新闻传播》 2020年第12期4-5,8,共3页
以2019年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孙杨被拒"事件为切入点,运用了内容分析法、对比研究法,以"想象的共同体"理论为基础,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对立、"自我"和"他者"的对立的角度,分析体育舆情事件... 以2019年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孙杨被拒"事件为切入点,运用了内容分析法、对比研究法,以"想象的共同体"理论为基础,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对立、"自我"和"他者"的对立的角度,分析体育舆情事件中中西方民族意识冲突的原因和影响。研究发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对立,与西方运动员的文化优越感和集体主义社会的"耻感文化""面子文化"有关联,还与运动员所处的工作场所属性有关系。其次,在自我与他者的对立中,孙杨在西方主流项目中获胜,总能够引起西方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仍然是以西方为中心的体育传统观念造成的奇观。总的来说,孙杨缺少与西方运动员、媒体交流的机会,该事件的发生从积极的方面促进了各组织和个体的调整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的共同体 跨文化传播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自我-
下载PDF
文本表述与他者的建构——18世纪英国旅行文学中的殖民相遇倡
7
作者 张德明 《中文学术前沿》 2012年第1期165-171,共7页
18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殖民者和探险家对非欧洲地区的探索视野的扩展,在欧洲人类学、民族志和旅行文学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关于非欧洲的他者的话语,并得到了精细化的文本表述。总的来说,在殖民相遇和他者化过程中,空间的移位与主体的反思是... 18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殖民者和探险家对非欧洲地区的探索视野的扩展,在欧洲人类学、民族志和旅行文学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关于非欧洲的他者的话语,并得到了精细化的文本表述。总的来说,在殖民相遇和他者化过程中,空间的移位与主体的反思是同时发生的,客观的描述与主观的偏见往往互相并存,'文本式态度'与实地性考察常常互相纠结、甚至发生冲突,显示了现代性展开过程中主体建构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旅行文学 殖民相遇 文本表述 自我/
原文传递
香港本土意识演进与重构的多重叙述:一个文献综述
8
作者 刘华云 耿旭 《当代港澳研究》 2019年第1期125-148,共24页
本土意识是理解当前香港系列社会运动和港人身份认同的关键词。从时间与内容上它可被划分为新、旧本土意识与极端本土意识。内地与香港学者因历史、文化差异对香港本土意识有多重解读。内地学者多基于回归叙述,将香港本土意识视为港英... 本土意识是理解当前香港系列社会运动和港人身份认同的关键词。从时间与内容上它可被划分为新、旧本土意识与极端本土意识。内地与香港学者因历史、文化差异对香港本土意识有多重解读。内地学者多基于回归叙述,将香港本土意识视为港英政府培育的产物,认为其应着重去殖民化;部分香港学者从经济话语出发,将经济兴衰作为香港本土意识兴起的根源;另有部分香港学者从后物质与后殖民视角解读,认为新本土意识是对旧本土意识的批判,是全球化背景下港人基于本土文化与社群对香港精神的重述。上述三种解释各有侧重,尚存进一步探讨的空间。香港本土意识是复杂的文化议题,消解极端本土意识引发的负面效果,有赖于在"一国两制"命运共同体下对本土意识的引导与国家认同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本土意识 后殖民主义 自我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一种转型期的文化理论——论巴赫金对话主义在当代文论中的命运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康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1-176,共16页
本文评析了巴赫金以对话为核心的美学与文化理论,以及巴赫金理论对当代西方文论的深远影响,认为巴赫金关于历史转型时期的文化理论,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既宏观又微观,结合了“历史与美学的思考”。巴赫金对文学本文作的语言结构... 本文评析了巴赫金以对话为核心的美学与文化理论,以及巴赫金理论对当代西方文论的深远影响,认为巴赫金关于历史转型时期的文化理论,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既宏观又微观,结合了“历史与美学的思考”。巴赫金对文学本文作的语言结构和形式的意识形态分析,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法的重要发展。巴赫金理论主要包括:复调、语言杂多、狂欢化现象;自我与他者的对话和主体性建构;言谈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对话主义不仅是对转型期文化的不确定、未完成性的一种理论概括,而且提供了思索、把握当代文化的历史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对话主义 文化理论 陀思妥耶夫斯基 马克思主义 当代文论 转型期 意识形态 语言 自我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中的自我与他者 被引量:15
10
作者 项久雨 张业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0,共8页
在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中,过分强调自我而无视、敌视他者是不可取的;同样,一味迎合他者而放弃自我也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见,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躲不开、绕不过的基础问题。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坚持自我立场,坚... 在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中,过分强调自我而无视、敌视他者是不可取的;同样,一味迎合他者而放弃自我也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见,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躲不开、绕不过的基础问题。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坚持自我立场,坚持传播内容由中国自己生产,传播重点由中国自己选择,传播过程由中国自己主导,传播效果由中国自己评估。另一方面,要正视他者在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他者视为传播内容生产的必要助手,传播活动展开的客体要素,传播效果评估的主要参考,传播策略构建的基本依据。坚持自我,是正视他者的前提;正视他者,是坚持自我的限界。为此,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必须在坚守自我立场的前提下,尊重他者;在自我与他者的和谐互动中,增进价值理解,达成价值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当代中国价值观 国际传播 文化软实力 价值共识
下载PDF
论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双主体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琳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8-32,共5页
对话理论是由前苏联文论家美学家巴赫金提出的一个思想深刻、内涵深远的理论,对话的中心范畴是"自我-他者",巴赫金提倡对话双方的双主体性。以"自我-他者"的双主体性为考察对象,通过重点分析这一范畴在文学领域内... 对话理论是由前苏联文论家美学家巴赫金提出的一个思想深刻、内涵深远的理论,对话的中心范畴是"自我-他者",巴赫金提倡对话双方的双主体性。以"自我-他者"的双主体性为考察对象,通过重点分析这一范畴在文学领域内的转换:复调小说中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进一步探求自我与他者的对话中所蕴涵的深厚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对话理论 自我 与主人公 人文精神
下载PDF
民族村寨旅游展演艺术的意义阐释——以大沐浴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美仙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3-32,共10页
民族村寨旅游场域建构的展演艺术在本地人和他者双重视域中的存在,决定了它具有地方性文化表征和大众消费产品两副面孔,由此生成对本地人和他者的双重意义。以市场、展演、文化、艺术、互动等不同层面的要素为中介,在本地人和他者基于... 民族村寨旅游场域建构的展演艺术在本地人和他者双重视域中的存在,决定了它具有地方性文化表征和大众消费产品两副面孔,由此生成对本地人和他者的双重意义。以市场、展演、文化、艺术、互动等不同层面的要素为中介,在本地人和他者基于不同文化图式的不同视角的感知中,展演艺术生成了生计与消费方式、自我与他者关系重构、文化表征与异域想象、艺术经验共享、文化交流与再生产等彼此关联又相异的文化意义,成为对其进行文化定位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展演艺术 自我 意义定位
下载PDF
生成的主体间性:双向预测与意义建构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静 《哲学分析》 CSSCI 2022年第4期111-122,198,共13页
生成的主体间性理论强调社会交互过程的具身性本质,主张主体通过特定情境中第二人称式的交互过程达成了对他者的理解。就研究现状而言,生成的主体间性理论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主体间精细而复杂的交互如何可能其背后的认... 生成的主体间性理论强调社会交互过程的具身性本质,主张主体通过特定情境中第二人称式的交互过程达成了对他者的理解。就研究现状而言,生成的主体间性理论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主体间精细而复杂的交互如何可能其背后的认知机制是什么无意义的感官输入如何构成主体对他者有意义的理解从神经认知科学的视角看,主体间的理解与合作以大脑的预测加工机制为生物学基础;然而从更广阔的实践层面看,主体间性的达成始终蕴含在主体“做事”和“处事”两个维度中。这种基于“事”的主体间性理解将我们的视域从较低层级的神经生物层面带入更宽广、更高层级的人类合作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生成 “事” 自我
下载PDF
“东方主义”与自我认同——梁启超中西文化观的再阐释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里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4,共6页
梁启超的一生虽极善变,但是在中西文化相遇的时代背景下,其思想和话语实际上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特征。一方面是以二分法和本质化为特点的“东方主义”文化认知模式,另一方面是在学习西方文明之时对自我认同的追寻,二者之间存在着强烈而持... 梁启超的一生虽极善变,但是在中西文化相遇的时代背景下,其思想和话语实际上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特征。一方面是以二分法和本质化为特点的“东方主义”文化认知模式,另一方面是在学习西方文明之时对自我认同的追寻,二者之间存在着强烈而持久的张力。此特征贯穿在梁一生中的各个时期,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共相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文化观 “东方主义” 自我 自我认同
下载PDF
身份认同与社会性存在:中国国家本体安全的寻求与调适 被引量:7
15
作者 邢瑞磊 周灏堃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64,158,共34页
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进程和反全球化运动的博弈中,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面临着多重身份认同、跨国沟通网络和群体情绪/情感等问题带来的新型挑战。多样的身份认同危机会导致国家处于本体不安全状态,出于维系“社会性存在”的目的,国家会... 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进程和反全球化运动的博弈中,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面临着多重身份认同、跨国沟通网络和群体情绪/情感等问题带来的新型挑战。多样的身份认同危机会导致国家处于本体不安全状态,出于维系“社会性存在”的目的,国家会启动情绪/情感性自我保护机制,呈现以“焦虑感”为特征的“非理性行为”,可能带来国家间的安全对抗和冲突。获取国家本体安全取决于国家自传式叙事的连续性与“自我—他者”信任关系协调机制两条路径的均衡发展。在百年大变局下,“何为中国”的自传式叙事正由“内向型”的国家主体性向“外向型”的国际能动性身份转变。新时代中国国家身份转型和国家本体安全的获得,一方面,取决于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成功建构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新型负责任大国叙事体系;另一方面,有赖于重塑和调适中国与西方大国和国际社会的“竞合型”与“和合型”两类信任关系,其调适结果不仅是实现“自我—他者”良性互动的前提,也是决定中国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生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本体安全 国家身份 集体情绪/情感 自传式叙事 自我信任关系
下载PDF
基于“他者”理论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
16
作者 耿凤秀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6,20,共4页
通过呈现一件真实案例,结合师生关系发展的研究,确定以“他者”理论作为案例分析理论指引的必要性。基于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从“自我”尊重和接纳“他者”的独特性、“自我”“他者”不对称的伦理关系、善于发现他者“面孔”的不可... 通过呈现一件真实案例,结合师生关系发展的研究,确定以“他者”理论作为案例分析理论指引的必要性。基于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从“自我”尊重和接纳“他者”的独特性、“自我”“他者”不对称的伦理关系、善于发现他者“面孔”的不可见性对案例进行分析。结合该理论,从尊重独特,有限到无限;换位思考,生活到生命;各退一步,共享到共生这三个方面提出改善师生关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理论 自我
下载PDF
作为复调时空体的草原--《一日长于百年》中的身份认同困境
17
作者 任佳闻 《今古文创》 2024年第5期25-27,共3页
《一日长于百年》是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玛托夫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其描述的时空体系聚焦于草原,以长时段和空间的多层次为特点,书写了对于自然和现代,传统与文明的看法,也蕴含着对于现实世界秩序的回应。本文拟以巴赫金时空体理论与... 《一日长于百年》是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玛托夫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其描述的时空体系聚焦于草原,以长时段和空间的多层次为特点,书写了对于自然和现代,传统与文明的看法,也蕴含着对于现实世界秩序的回应。本文拟以巴赫金时空体理论与复调理论相结合分析艾特玛托夫对这一以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为主体的对立秩序空间的解构,和其在历史与现实的身份认同困境中对于未来畅想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体 复调理论 自我 身份认同
下载PDF
蒸汽朋克小说《阿努比斯之门》中的伪装叙事
18
作者 韩一铭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鲍尔斯在《阿努比斯之门》中以哥特式笔调描写了发生在伦敦的人间闹剧,小说人物均通过伪装而登台亮相。以魔法、身份、权力为切入点,探讨了蒸汽朋克如何凭借架空历史特征对人生欲望展开合理性表达,从而宣泄个人情绪,重构个体符码,打破... 鲍尔斯在《阿努比斯之门》中以哥特式笔调描写了发生在伦敦的人间闹剧,小说人物均通过伪装而登台亮相。以魔法、身份、权力为切入点,探讨了蒸汽朋克如何凭借架空历史特征对人生欲望展开合理性表达,从而宣泄个人情绪,重构个体符码,打破“自我”与“假我”之间的壁垒,构建一个更健全、更完善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装叙事 蒸汽朋克 《阿努比斯之门》 自我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海洋意识 被引量:6
19
作者 彭松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5,共6页
"海洋"作为一个承载着现代意识、世界想象和生命觉悟的特殊意象大量涌入中国现代文学,深刻变构了现代中国人的文化想象和世界认识,持续生发出一种新的海洋意识。在现代中国文学表达中,"海"经历了由已知向新知、由... "海洋"作为一个承载着现代意识、世界想象和生命觉悟的特殊意象大量涌入中国现代文学,深刻变构了现代中国人的文化想象和世界认识,持续生发出一种新的海洋意识。在现代中国文学表达中,"海"经历了由已知向新知、由边缘向中心、由混沌向辨实的更变,其中纠缠着理想与日常、异域与乡土、自我与他者的冲突。这渐渐塑形的现代海洋意识,正折现着现代中国在文明转型中的种种憧憬、热忱、尴尬和困惑,蕴含着现代中国的文化个性和精神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意识 先锋与日常 陆与海 自我
下载PDF
相互凝视与互为主体:非遗田野调查中的反思
20
作者 周玉洁 《文化产业》 2024年第7期160-162,共3页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人类学区别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方法论。现基于笔者对国家级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黄羊钱鞭的田野调查经历,从人类学初学者的角度出发,对在田野调查中遇到的困难及在运用田野方法时出...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人类学区别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方法论。现基于笔者对国家级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黄羊钱鞭的田野调查经历,从人类学初学者的角度出发,对在田野调查中遇到的困难及在运用田野方法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要注重自我与他者的相互凝视,做到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互为主体,从而实现二者的良好互动,进而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田野状况。同时,此次研究也旨在加强对田野方法理解的深度及实践的效度,从个体实践的角度推进相关问题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学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互为主体 个体实践 良好互动 传统舞蹈 田野调查 自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