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虑·探索·回归——论索尔·贝娄小说主人公心理模式 被引量:6
1
作者 苏晖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4-39,共6页
美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索尔·贝娄,不仅被称为是一个“如饥似渴的观察家”,而且又是一位在内心情感激烈冲突中寻找真谛的作家,他迄今已发表的十部中、长篇小说,大都以犹太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展现他们在瞬息万变的美国现代社会... 美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索尔·贝娄,不仅被称为是一个“如饥似渴的观察家”,而且又是一位在内心情感激烈冲突中寻找真谛的作家,他迄今已发表的十部中、长篇小说,大都以犹太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展现他们在瞬息万变的美国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心理状态,以及在寻找生活的立足点时对人类命运的探索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小说主人公 赫索格 自我本质 《洪堡的礼物》 生命意义 精神探索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美国现代社会 玛格丽特
下载PDF
论索尔·贝娄小说主人公的认识方式 被引量:4
2
作者 傅少武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66,共6页
论索尔·贝娄小说主人公的认识方式傅少武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索·贝娄(SaulBel-low,1915—)自从1944年发表成名作《挂起来的人》(DanglingMan)以来,就越来越成功地将西方人普遍的生存困惑... 论索尔·贝娄小说主人公的认识方式傅少武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索·贝娄(SaulBel-low,1915—)自从1944年发表成名作《挂起来的人》(DanglingMan)以来,就越来越成功地将西方人普遍的生存困惑与犹太人特有的文化内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小说主人公 存在主义哲学 《赫索格》 犹太民族 认知方式 犹太人 存在先于本质 自我本质 《洪堡的礼物》
原文传递
从寻觅到宗教──对《黄孩子》、《阿姐鼓》文化意蕴的读解 被引量:4
3
作者 鸿昀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8-54,共7页
从寻觅到宗教──对《黄孩子》、《阿姐鼓》文化意蕴的读解鸿昀一、关于《黄孩子》1992年,以专门录制高品味中国传统音乐CD而著称于世的香港雨果公司,推出了现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何训田的作品专辑《黄孩子》。作者认为:... 从寻觅到宗教──对《黄孩子》、《阿姐鼓》文化意蕴的读解鸿昀一、关于《黄孩子》1992年,以专门录制高品味中国传统音乐CD而著称于世的香港雨果公司,推出了现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何训田的作品专辑《黄孩子》。作者认为:“这是一张极富个性、创意、高水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孩子》 《阿姐鼓》 文化意蕴 理想境界 中国传统音乐 宗教 流行音乐 自我本质 “立体人” 主唱者
原文传递
人的自我本质的追寻与探索——评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慧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09-111,共3页
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反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仍旧存在的种族歧视,并揭示了在这种状态下美国黑人的生存困境,是一幕探索自我本质和实现自我理想的悲剧。着重分析了主人公“我”探索自我本质所作出的努力,以及作为现代人的美国黑... 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反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仍旧存在的种族歧视,并揭示了在这种状态下美国黑人的生存困境,是一幕探索自我本质和实现自我理想的悲剧。着重分析了主人公“我”探索自我本质所作出的努力,以及作为现代人的美国黑人在寻找自我过程中的异化感和自我本质的失落。同时也探讨了它给我们现代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不见的人 自我本质 追寻 探索
下载PDF
亨德森自我探索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世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73-78,共6页
《雨王亨德森》(1959)是美国现代派作家贝娄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通过主人公亨德森离开美国前往非洲寻找理想,寻找自我的过程,揭示了当代美国社会的精神危机,即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生活日益空虚,片面追求物质利益造成了发达国家的精神... 《雨王亨德森》(1959)是美国现代派作家贝娄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通过主人公亨德森离开美国前往非洲寻找理想,寻找自我的过程,揭示了当代美国社会的精神危机,即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生活日益空虚,片面追求物质利益造成了发达国家的精神困境.亨德森通过探索与奋斗,终于寻找到了自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亨德森是美国的一个百万富翁,但他有着普通人的善良天性:富有同情心,热爱人类,热爱生命.他鄙视“人类还在以伪善的面貌招摇撞骗,不明白这样做已经太落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路历程 自我探索 存在主义 现代派 哲学探索 非洲 美国社会 自我本质 精神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
下载PDF
文化人格机制功能诠释——中国文化思考系列之二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明奎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31-35,共5页
白板说和机械唯物论在思想史上的被抛弃本身就说明着人类在确立自我本质及面对世界时的精神主体性.转言之,人不是一个空心白板的生物和被动受施的机器,人是以一定的精神实体来把握世界和确立自我本质的,而肉体的扭动和感觉是机器和动物... 白板说和机械唯物论在思想史上的被抛弃本身就说明着人类在确立自我本质及面对世界时的精神主体性.转言之,人不是一个空心白板的生物和被动受施的机器,人是以一定的精神实体来把握世界和确立自我本质的,而肉体的扭动和感觉是机器和动物都可能替代的,机器人的出现和器官移植证明了这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这个精神实体并不能作形而上学的分析,亦即它不等于观念、方式、情感形态及世界人生图景等等,而是这一切的综合并诉诸形上本体,到这一步,唯物唯心又要打仗,暂且不论.我们是说,这个精神实体是存在的,而且它不仅作为工具理性,尤其是作为人的某种本质的显现,它确立着人的存在和价值.可这里的讨论必须是形而上学的,亦即就其作为人的本质的显现这一对象化了的人文现象,作一些形而上学的分析,前提是对这一精神实体的基本形下建构作一些论述——我们把它叫做文化人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机制 文化思考 功能诠释 道德观念 价值观念 工具理性 观念体系 形而上学 文化人格 自我本质
下载PDF
在强力和野性的后面——评蒋子龙的《蛇神》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1986年第5期87-90,128,共5页
我们柔弱的天性,总是倾向于在温情脉脉中承受和谐的抚慰,而当人性的沟壑终究裂开,展现出里面的无穷深度时,我们沉睡的生命力猝然惊醒,在激动不安的颤抖中,我们感觉到了来自人性深处的某种韵律。在蒋子龙的新作《蛇神》里面,潜伏着作者... 我们柔弱的天性,总是倾向于在温情脉脉中承受和谐的抚慰,而当人性的沟壑终究裂开,展现出里面的无穷深度时,我们沉睡的生命力猝然惊醒,在激动不安的颤抖中,我们感觉到了来自人性深处的某种韵律。在蒋子龙的新作《蛇神》里面,潜伏着作者对强力和野性的爱好,展示了一种新的审美角度。蒋子龙什么时候爱好上了强力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子龙 强力 人性结构 审美角度 本质力量 原始生命力 复仇 自我本质 性格 品格
下载PDF
论崇高对教育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明慧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5期32-34,共3页
教育历来过于重视外来因素,或过分强调个人努力,因为个人努力也是一种外加的强迫。本文通过对自我教育内在原动力的探讨,阐明了自我本质的肯定,即崇高,才是自我教育的真正原动力,要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通过这一唯一途径。同... 教育历来过于重视外来因素,或过分强调个人努力,因为个人努力也是一种外加的强迫。本文通过对自我教育内在原动力的探讨,阐明了自我本质的肯定,即崇高,才是自我教育的真正原动力,要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通过这一唯一途径。同时本文根据这一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教育 崇高 自我本质
下载PDF
核心素养导向下中职生语文学习内驱力的培养研究
9
作者 黄娜 《广东教育(职教)》 2023年第11期106-107,共2页
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认为,教育最紧要的是唤起人的内在的渴望,而不在于填塞什么内容。一个孩子如果内在的渴望被唤起,真正想为这渴望去努力,他就不容易变坏了。林清玄先生所说的渴望,是指了解自我本质后的确立,这种确立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认为,教育最紧要的是唤起人的内在的渴望,而不在于填塞什么内容。一个孩子如果内在的渴望被唤起,真正想为这渴望去努力,他就不容易变坏了。林清玄先生所说的渴望,是指了解自我本质后的确立,这种确立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内驱力。在心理学上,内驱力是指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清玄 内驱力 中职生 中国台湾 心理学 核心素养导向 自我本质 紧张状态
下载PDF
论自我教育的实现
10
作者 黄明慧 《大连大学学报》 1995年第3期329-334,共6页
教育历来过于重视外来因素,或过分强调个人努力,因为个人努力也是一种外加的强迫。本文通过对自我教育内在原动力的探讨,阐明了自我本质的肯定,即崇高,才是自我教育的真正原动力,要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通过这一唯一途径。同时本文... 教育历来过于重视外来因素,或过分强调个人努力,因为个人努力也是一种外加的强迫。本文通过对自我教育内在原动力的探讨,阐明了自我本质的肯定,即崇高,才是自我教育的真正原动力,要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通过这一唯一途径。同时本文根据这一原理,分别讨论自我教育的几个必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教育 崇高 自我本质
下载PDF
论艺术思维系统自组织的协同性
11
作者 刘演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70-75,63,共7页
一、问题的由来 我们曾经花费了许多精力来重复论证这样一个命题: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当然,任何一个研究者都不会简单地托出这个线性关系。但不管经过多少曲折的环节,经过多少概念的转换和推理,所强调的都是艺术创造与... 一、问题的由来 我们曾经花费了许多精力来重复论证这样一个命题: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当然,任何一个研究者都不会简单地托出这个线性关系。但不管经过多少曲折的环节,经过多少概念的转换和推理,所强调的都是艺术创造与形象思维的统一性。《辞海》中说:“形象思维又称艺术思维,文学艺术创作者从观察生活、吸取创作材料到塑造艺术形象这整个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主要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思维 艺术家 系统自组织 协同性 自组织过程 耦合度 形象思维 思维因素 自我本质 艺术创作
下载PDF
论心术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
12
作者 刘潼福 《学术界》 CSSCI 1995年第4期21-25,共5页
论心术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刘潼福当现代社会各种谋略大全、公关心理、成功秘诀、处世奇方纷纷进人市场和打人人心以及干预竞争时,正统的实践哲学大都还停留在主体、客体和目的、手段的概念分析中,无法步入五彩缤纷的生活.哲学源于生... 论心术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刘潼福当现代社会各种谋略大全、公关心理、成功秘诀、处世奇方纷纷进人市场和打人人心以及干预竞争时,正统的实践哲学大都还停留在主体、客体和目的、手段的概念分析中,无法步入五彩缤纷的生活.哲学源于生活,本应回归于生活,只是入世更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术 合理性 自我本质 偶然性 科学规范 现代实践哲学 辩证规律 社会历史变动 “内圣外王” 生活矛盾
下载PDF
《奥吉·玛琪历险记》的存在主义解读
13
作者 刘富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Z期50-51,共2页
追寻自我是文学的永恒主题,本文旨在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索尔·贝娄的《奥吉·玛琪历险记》,来透视贝娄是如何通过奥吉从异化到归化、从反叛到妥协,追寻自己生命轴线的荒谬历程来体现追寻自我本质这个永恒主题的。
关键词 主题 存在主义 自我本质
下载PDF
马克思尊严观的三维向度与价值观照
14
作者 郭倩倩 秦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35,共4页
马克思的尊严思想既探寻了尊严"形上"的人性前提,又蕴含了关于"形下"的现实批判,开拓了一种理解尊严的独特路径,探讨了尊严的现实实现条件。马克思在其理论中实现了关于尊严问题的思维变革,形成了异质于抽象尊严观... 马克思的尊严思想既探寻了尊严"形上"的人性前提,又蕴含了关于"形下"的现实批判,开拓了一种理解尊严的独特路径,探讨了尊严的现实实现条件。马克思在其理论中实现了关于尊严问题的思维变革,形成了异质于抽象尊严观的重要内涵特质。表现为:"人的观点"的尊严基准,"历史观点"的尊严原则,"实践观点"的尊严理想。尊严因此成为立足于人的现实生命并通过社会实践实现人的本质确证的价值存在。马克思尊严思想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独特理论话语,对于当今深化和拓展马克思理论整体性研究,把握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本真精神,应对当下某些错误偏差的尊严观念,辩证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严 现实生命 自我本质 历史 实践
下载PDF
吴青峰 以有形塑“无形”,走出本体局限
15
作者 余一 《收藏.拍卖》 2020年第10期74-77,共4页
第一次见到吴青峰作品是在尚榕美术馆"两位西西弗斯,一次‘纸’的实验"展览上,这也是他留学日本13年后回国的首次展览。作品在无形中透着呼吸,有童年玩耍时最难忘的空气中的味道,有风,有云,有树,还有虫……饱含西方艺术中呈... 第一次见到吴青峰作品是在尚榕美术馆"两位西西弗斯,一次‘纸’的实验"展览上,这也是他留学日本13年后回国的首次展览。作品在无形中透着呼吸,有童年玩耍时最难忘的空气中的味道,有风,有云,有树,还有虫……饱含西方艺术中呈现人性丰富性的状态,也有东方美学的某种禅学意味。这位日常与"纸"纠缠的艺术家,像那个永无休止地向山顶推着巨石的"西西弗斯",不断地进行自我本质上的追问,尝试带领观者走出关于雕塑以及"纸"的局限。但他并不愿意把作品做出为了观念而去观念的形式,而是遵循内在那自然流动的感性部分,继续在各类艺术实验中疯狂奔跑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美学 青峰 西西弗斯 留学日本 美术馆 自我本质 局限
原文传递
寻求自我与走向疯癫——论莎士比亚和奥尼尔的两部剧作所展现的共同主题
16
作者 马步云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1-32,共2页
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和奥尼尔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从不同角度入手,分别展示了其所处时代的人的生存境遇,人们在对自我本质的追寻与确认中产生怀疑、失常、沉沦以至精神崩溃,把人们推向混乱迷茫、近乎疯癫的状态之中。
关键词 疯癫人生 自我本质 精神危机
下载PDF
古贤论知足观
17
作者 金木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5-38,共4页
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常可以看到或听到有人对自己可能并不是很好的生活现状感到满意和满足,并从中发现某些乐趣而怡然自得的现象,表现在其中的那种生活意趣和生活态度,就是知足观。
关键词 感性 生活态度 精神满足 判断主体 怡然自得 人的生活 甘心忍受 古代伦理 道德生活 自我本质
原文传递
《两重人格》和现代派文学的“异化”主题
18
作者 王琼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20-24,共5页
本文重点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两重人格》,并尝试就“异化”这一为现代派文学家广泛关注的主题对之作出评价。当然,本文没有试图以“异化”来涵盖或诠释陀氏作品全部的丰富性和深刻性,陀氏最终关注的还是“人”本身。但由于文学作... 本文重点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两重人格》,并尝试就“异化”这一为现代派文学家广泛关注的主题对之作出评价。当然,本文没有试图以“异化”来涵盖或诠释陀氏作品全部的丰富性和深刻性,陀氏最终关注的还是“人”本身。但由于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独特性,陀氏以艺术家的直觉表现出来的“异化”现象对现代派文学家自觉的“异化”追求也不无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派文学 “异化”主题 两重人格 陀思妥耶夫斯基 拉斯柯尔尼科夫 主人公 卡夫卡 人格异化 自我本质 精神危机
下载PDF
品味的偶然相似性对宽恕倾向的影响
19
作者 刘洁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9期120-129,共10页
本研究通过两个情景实验考察了品味的偶然相似对宽恕倾向的影响及其内在心理机制。实验1考察品味的偶然相似性对宽恕倾向的积极影响,并检验亲密感的中介作用;实验2考察品味小众程度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 偶然相似性会增加个体对冒犯... 本研究通过两个情景实验考察了品味的偶然相似对宽恕倾向的影响及其内在心理机制。实验1考察品味的偶然相似性对宽恕倾向的积极影响,并检验亲密感的中介作用;实验2考察品味小众程度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 偶然相似性会增加个体对冒犯者在情绪维度上的宽恕倾向,但是对认知和行为维度的宽恕倾向没有显著的影响;2) 亲密感在偶然相似性和宽恕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 小众程度在偶然相似性与宽恕倾向之间的调节作用边缘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品味的偶然相似性可以增加人们的宽恕倾向,为缓解人际冲突中紧张的人际关系提供了理论参考。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accidental similarity of taste on forgiveness tendency and its underlying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through two situational experiments. Experiment 1 examined the positive effect of accidental similarity of taste on forgiveness tendency and examined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timacy. Experiment 2 examine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aste special-interest degre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Accidental similarity increased individuals’ forgiveness tendency on emotional dimensions, b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dimensions. 2)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intimacy between accidental similarity and forgiveness tendency is not significant. 3)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pecial-interest degree on accidental similarity and forgiveness tendency was significa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cidental similarity of taste can increase people’s forgiveness tendency,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relieving interpersonal tension in interpersonal confl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然相似性 亲密感 自我本质主义推理 小众程度 宽恕倾向
下载PDF
胡塞尔发生现象学中“纯粹性”的危机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宝富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8,111,共9页
胡塞尔通过先验还原和本质直观的方法所阐发的"纯粹现象学的理念",可视为传统的"纯粹性"理念的现代回响。在发生现象学阶段,这两种方法虽然得到了完善,但在自我之本质问题上陷入困境,因此,"纯粹性"在发... 胡塞尔通过先验还原和本质直观的方法所阐发的"纯粹现象学的理念",可视为传统的"纯粹性"理念的现代回响。在发生现象学阶段,这两种方法虽然得到了完善,但在自我之本质问题上陷入困境,因此,"纯粹性"在发生现象学中面临危机。本文首先以哲学史上"纯粹性"的两种代表形态(柏拉图和黑格尔)作为背景,其次考察了现象学对"纯粹性"的阐述,最后揭示了发生现象学为何在自我课题上引发了"纯粹性"理念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纯粹性 先验还原 本质直观 自我”-本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