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形成和治疗 被引量:8
1
作者 何克 刘丽君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78-82,共5页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症状是依赖。具体表现有无助、依赖和轻信别人、胆怯 ,认为自己无能和内向投射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发生发展 ,主要与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当 (如过度保持等 )和患者的自我塑造有关。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可以预防自恋型...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症状是依赖。具体表现有无助、依赖和轻信别人、胆怯 ,认为自己无能和内向投射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发生发展 ,主要与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当 (如过度保持等 )和患者的自我塑造有关。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可以预防自恋型人格障碍。改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可以减弱或阻断依赖型人格障碍者的自我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赖型人格障碍 过度保护 自我 自恋型人格障碍 行为表现 养育方式 认知方式 治疗
下载PDF
《俗世威尔:莎士比亚新传》中逸闻主义的历史叙事
2
作者 雷鹏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9期125-126,136,共3页
在《俗世威尔:莎士比亚新传》中,格林布拉特对回忆记录、信函遗嘱等非正史资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将逸闻主义上升为一种理论并应用于传记写作,旨在加强对非主流历史的关注和重视,是对边缘化生存意义的肯定。同时,该传记也通过文本实践证... 在《俗世威尔:莎士比亚新传》中,格林布拉特对回忆记录、信函遗嘱等非正史资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将逸闻主义上升为一种理论并应用于传记写作,旨在加强对非主流历史的关注和重视,是对边缘化生存意义的肯定。同时,该传记也通过文本实践证明,被排斥在正史之外的轶闻具有可以"触摸真实"的诗学功能,以及实现社会能量"流通"和辅助"自我塑铸"的能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世威尔》 轶闻 触摸真实 社会能量“流通” 自我
下载PDF
从“群众的呼声”到“无关宏旨”的新诗——《草儿》集的版本比较与康白情的自我形塑
3
作者 陈佳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4年第1期305-317,共13页
康白情的《草儿》和俞平伯的《冬夜》是继胡适《尝试集》之后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第二批新诗集。其中《草儿》7年内发行了4个版本,诗作、诗集名、署名、诗论、序言、附录均发生了修改,这期间康白情离开北大留学美国,随后再回国1。康白... 康白情的《草儿》和俞平伯的《冬夜》是继胡适《尝试集》之后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第二批新诗集。其中《草儿》7年内发行了4个版本,诗作、诗集名、署名、诗论、序言、附录均发生了修改,这期间康白情离开北大留学美国,随后再回国1。康白情的诗学观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他的修改?在《草儿》初版自序中,康白情称“《草儿》是去前年间新文化运动里随着群众的呼声,是时代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尝试集》 康白情 新诗集 俞平伯 诗学观念 亚东图书馆 自我 《冬夜》
原文传递
民族文学形象的“他者言说”和“自我回塑”——以中国当代民族小说英语世界译介为例
4
作者 鲍晓英 段天泽 《外语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2,共8页
本文以英语世界译介中国当代民族小说为研究对象,运用形象构建互动性等形象学相关理论,研究英语世界通过对当代民族小说形象“他者言说”构建的当代民族文学形象,探索中国民族文学形象“自我回塑”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英语世界通过媒... 本文以英语世界译介中国当代民族小说为研究对象,运用形象构建互动性等形象学相关理论,研究英语世界通过对当代民族小说形象“他者言说”构建的当代民族文学形象,探索中国民族文学形象“自我回塑”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英语世界通过媒体、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对当代民族文学形象进行“他者言说”,塑造出一个“具有无限魅力、少数民族文化与主体社会相异”“民族文学包含政治隐喻”和“民族文学书写具有世界文学特质”等的中国当代民族文学形象,形象构建的互动性表明中国可以从该形象返现英语世界、反思自我,找到民族文学形象“自我回塑”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文学形象 他者言说 自我 文学译介
原文传递
反镜像的自恋诗学——戴望舒诗歌中的记忆修辞与自我的精神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米家路 赵凡 《江汉学术》 2017年第4期38-52,共15页
由于现代性的飞逝时间撕碎了中国文化叙述的总体性,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唯有文化的碎片保存在记忆的气息之中。在这种从1920年代到1930年代的转向中,断裂的时间意识在戴望舒的追忆诗学中逐渐内在化,为诗人提供了观照自我与他者... 由于现代性的飞逝时间撕碎了中国文化叙述的总体性,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唯有文化的碎片保存在记忆的气息之中。在这种从1920年代到1930年代的转向中,断裂的时间意识在戴望舒的追忆诗学中逐渐内在化,为诗人提供了观照自我与他者之间身份张力的反镜像行为。通过记忆、女性与花朵的修辞转化,戴望舒在现代汉诗的自我形塑冲动中发掘出了一个划时代的自我精神分析学,即自我经他者而塑形。戴望舒这种独特的反镜像自恋诗学一方面标明了从郭沫若,经李金发到戴望舒之间,自我形塑嬗变的边界;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新文化叙述中自我身份之进步的成熟展望,从而创造性地回应了自我意识对历史气息的召唤。(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诗学 自我 镜像 精神分析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形象的共生和互动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玲琳 《长江论坛》 2023年第5期51-57,共7页
在深入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形塑中国国家新形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提出为形塑国家新形象提供了新的话语和契机。我们可以借鉴最新国家形象塑造理论框架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形象的共生与互动:全面准确自我认知... 在深入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形塑中国国家新形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提出为形塑国家新形象提供了新的话语和契机。我们可以借鉴最新国家形象塑造理论框架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形象的共生与互动:全面准确自我认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客观评价西方现代化的贡献与局限;辨别厘清世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肯定与质疑;强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自我形塑的话语阐释;在“自我”与“他者”双向互构中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正面形象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形象 自我 双向互构
下载PDF
知情意行视域下新时代青年领导干部的自我形塑之道 被引量:1
7
作者 文学 李鑫 《领导科学论坛》 2023年第6期89-91,共3页
青年领导干部是领导干部队伍的生力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其能力素质至关重要。新时代新征程上,青年领导干部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文章从知时识势、晓情达理、端身守志、实干力行四个维度探析了... 青年领导干部是领导干部队伍的生力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其能力素质至关重要。新时代新征程上,青年领导干部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文章从知时识势、晓情达理、端身守志、实干力行四个维度探析了青年领导干部的自我形塑之道,为青年领导干部提升自我,适应新时代事业发展需要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领导干部 知情意行 自我 能力 素质
下载PDF
重访《胤禛行乐图册》--兼论“变装组像”的历史和功能
8
作者 张建宇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6,共6页
变装组像是一种特殊的肖像画,通过成组画像实现像主多面向的“自我形塑”。现存可见最早者是元画《吴全节十四像卷》,将玄教大宗师的十四轴画像缩绘在一卷之内,有祖师画传性质,明代《陆树声像卷》(1591)发展出“角色扮演”倾向,两幅画... 变装组像是一种特殊的肖像画,通过成组画像实现像主多面向的“自我形塑”。现存可见最早者是元画《吴全节十四像卷》,将玄教大宗师的十四轴画像缩绘在一卷之内,有祖师画传性质,明代《陆树声像卷》(1591)发展出“角色扮演”倾向,两幅画像装扮成苏轼模样。清代《胤禛行乐图册》将变装组像“角色扮演”功能推向极致,其中“十六像本”全部着汉装,是康熙朝晚期胤禛韬晦策略的产物,而“十三像本”具有跨民族、跨宗教和跨国别特质,为雍正登基后的画像,体现出《大义觉迷录》(1729)倡导的“华夷一家”和“天下一家”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装组像 吴全节 陆树声 胤禛 自我
原文传递
题款中的自我形塑:石涛绘画中的商业呈现与身份表达
9
作者 张嫣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10期69-72,共4页
石涛的绘画作品中包含了大量题款,几乎无画不题。在石涛的绘画题款中我们可以发现其隐含的个人交游、创作经历以及内心世界。题款当中的这些因素是石涛构建其艺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梳理他艺术脉络的重要线索。文章从石涛绘画题款... 石涛的绘画作品中包含了大量题款,几乎无画不题。在石涛的绘画题款中我们可以发现其隐含的个人交游、创作经历以及内心世界。题款当中的这些因素是石涛构建其艺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梳理他艺术脉络的重要线索。文章从石涛绘画题款的价值功用展开讨论,主要从题款内容所折射的商业价值和石涛在其中进行的自我形塑的努力探讨其对石涛艺术世界的效用。通过对石涛画作题款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石涛所呈现出来的复杂艺术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绘画题款 自我
下载PDF
当代中国漆画艺术的自我形塑 被引量:4
10
作者 尹呈忠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24,共2页
我国漆艺术传统中有别于西方艺术范式的感知与实践体系不啻为今人进行漆艺术创造的宝贵资源。在当代视觉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漆画家们应该首先找到各自需要解决的艺术问题,并为此贡献出自己的才情与智识。笔者认为,我们的漆艺术不能仅仅... 我国漆艺术传统中有别于西方艺术范式的感知与实践体系不啻为今人进行漆艺术创造的宝贵资源。在当代视觉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漆画家们应该首先找到各自需要解决的艺术问题,并为此贡献出自己的才情与智识。笔者认为,我们的漆艺术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装饰和美化价值,而是应该借漆媒材去进行新时代的自我塑造。当漆艺术工作者们都既有着本土文化的自觉坚守,又有着当代文化建设的主动担当,并且在方法论、价值观与艺术表现形态上能够形成自己的面貌,才能切实打造和完善我们自己的漆文化体系,从而真正实现我国漆艺术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漆画 当代意识 本土文化 自我
原文传递
论安的列斯群岛法语流散作家文化身份的建构策略
11
作者 宋心怡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23年第2期104-117,共14页
本文聚焦当代安的列斯群岛法语流散作家文化书写呈现出的暧昧不明的特点:主观意愿上疏离法国文化威权,认同克里奥尔民间文化传统,并倡导构建各类要素和谐共生的人类文化共同体;客观上却融入当下法国文学风尚和文学体制。本文考察了格里... 本文聚焦当代安的列斯群岛法语流散作家文化书写呈现出的暧昧不明的特点:主观意愿上疏离法国文化威权,认同克里奥尔民间文化传统,并倡导构建各类要素和谐共生的人类文化共同体;客观上却融入当下法国文学风尚和文学体制。本文考察了格里桑等在安的列斯群岛和欧美卓有影响的作家的创作状况,从文化乡愁、克里奥尔化法语、多元文化共同体意识等方面揭示这些作家在跨文化创作场域中采取的文化身份建构策略,通过探析作家的文化认同意识及其所属的生存-写作立场之间的动态关系,全面深入地揭橥他们近年颇获法国文坛主流青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安的列斯 自我 文化乡愁 克里奥尔化运动 文化共同体
原文传递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实践及其文化功能运作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小伟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3期33-35,共3页
新历史主义批评选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作为主要批评对象,旨在寻找一方文化演示的舞台。它将文学文本当作文化文本解读,发掘、建构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文化意义系统。它改写作品“历史”,突出“自我形塑”的力量,并用隐喻式结构表达... 新历史主义批评选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作为主要批评对象,旨在寻找一方文化演示的舞台。它将文学文本当作文化文本解读,发掘、建构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文化意义系统。它改写作品“历史”,突出“自我形塑”的力量,并用隐喻式结构表达出来,整个批评操作过程,都是一种文化功能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文化文本 自我 隐喻 文化功能
下载PDF
石涛瞎尊者像、号与自我形塑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中旭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96,111,共16页
"瞎尊者像"系石涛南还后第四年夏天所作,是具有自画像性质的罗汉像。瞎尊者号应系石涛康熙十九年(1680)闰八月初至金陵长干寺一枝阁后开始启用,是他在一枝阁常年闭目禅坐、"壁立一枝"的真实反映。康熙三十一年(1692... "瞎尊者像"系石涛南还后第四年夏天所作,是具有自画像性质的罗汉像。瞎尊者号应系石涛康熙十九年(1680)闰八月初至金陵长干寺一枝阁后开始启用,是他在一枝阁常年闭目禅坐、"壁立一枝"的真实反映。康熙三十一年(1692)石涛南还后,他利用款印、图像、传记等方式形塑、突出其瞎尊者身份,表达了他对佛教的失望,对佛法进入颓废时代的判断,以及对自己僧人身份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瞎尊者 树龛入定 自我
原文传递
现代性、自叙文体与萧红形象——解读《呼兰河传》的自我形塑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依伊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6-153,共8页
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进程中,民国女作家萧红的地位历经浮沉,与文学史价值取向的流变起伏相生相成。直至1985年,美国学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出版《萧红评传》,发掘出两大问题:一是萧红作品长期处于被政治化的过程,从而导致文本... 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进程中,民国女作家萧红的地位历经浮沉,与文学史价值取向的流变起伏相生相成。直至1985年,美国学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出版《萧红评传》,发掘出两大问题:一是萧红作品长期处于被政治化的过程,从而导致文本误读的现象;二是萧红形象趋于标签化,被冠以“抗日作家”名号。这两个发现使萧红研究从传统的接受中发生了重大改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中国现代文学史 自我 萧红 文本误读 相生相成 自叙 标签化
原文传递
智能时代教师道德发展要求与形塑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霞 兰英 《教师教育学报》 2022年第6期25-35,共11页
教师道德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对教师与社会、教师与他人(主要指向学生)、教师与自身应然关系的反思、认同和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师应当如何的观念、品格、规范和行为。从教师道德形塑与发展演变历程来看,教师道德形塑在近现... 教师道德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对教师与社会、教师与他人(主要指向学生)、教师与自身应然关系的反思、认同和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师应当如何的观念、品格、规范和行为。从教师道德形塑与发展演变历程来看,教师道德形塑在近现代社会超越了古代封建社会的“神权形塑”,注重他者形塑,具有浓厚的科技形塑意味,主要表现为职业化、功利化、标准化取向。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师道德形塑在发展进步的同时逐渐被异化。智能时代对教师道德形塑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使其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社会的新形态,主要表现为:从他者形塑转向自我形塑,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关注自我转向自我与他人并重,注重协同发展。因此,智能时代教师道德形塑应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从他者形塑走向自我形塑,注重构建教师道德发展共同体,即以“教师—人工智能—教师”互动的道德教育平台作为教师道德发展共同体的存在基础,以“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作为教师道德发展共同体的生长条件,以“自爱”和“他爱”并重、加强情感投入作为教师道德发展共同体的交往途径,促进智能时代教师道德修养不断提升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教师道德 自我 个性化 道德共同体
下载PDF
清代女性自题画像中的扮装书写 被引量:2
16
作者 卓清芬 《中国韵文学刊》 2018年第3期82-88,共7页
清代女性多有自己的"小像"或"小照",在自己的画像上题写诗词,往往流露出女性自我建构、自我再现的心理内涵。画像着重的是外表的视觉传达,而自己题写在画上的题辞,则表现出女性内在的精神意涵与人格特质,反映了清... 清代女性多有自己的"小像"或"小照",在自己的画像上题写诗词,往往流露出女性自我建构、自我再现的心理内涵。画像着重的是外表的视觉传达,而自己题写在画上的题辞,则表现出女性内在的精神意涵与人格特质,反映了清代女性自我认知、自我形塑、自我书写、自我定位等多重交织的心理投射。清代女性画像以"扮装"作为主题的数量虽然不多,但颇值得留意。清代女性或因宗教信仰,或因性别意识,在自己的画像上刻意展现出佛道装束或是男装等不同于平时的装扮。藉由清代女性的扮装书写,显示出心灵的越界、身份的转换、自我意识的宣扬、理想典范的形塑等多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扮男装 扮装书写 清代女性 自我
下载PDF
基于“自我内塑”的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杨福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88,共3页
所谓"自我内塑"指的是高校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各方面的自主学习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辅导员职业专业化不是一个应然的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需要辅导员在实践中树立自主成长意识,从"职业认知、工作能力... 所谓"自我内塑"指的是高校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各方面的自主学习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辅导员职业专业化不是一个应然的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需要辅导员在实践中树立自主成长意识,从"职业认知、工作能力、研究水平"三个方面自我完善提升,只有经过了这样的动态自我塑造,辅导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自我 专业成长
下载PDF
媒介赋权视野下社会底层群体的自我认知与形塑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爱清 孙强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8-234,共7页
以媒介赋权为研究视角,从媒介赋权概念的前提性基础出发,梳理底层群体对自我认知存在的现实问题,发现媒介赋权对自我的认知和形塑存在着过程化凝滞,并通过教育自我以追寻自我的价值并挖掘自我存在的意义,来破除自我向上流动的现实困境... 以媒介赋权为研究视角,从媒介赋权概念的前提性基础出发,梳理底层群体对自我认知存在的现实问题,发现媒介赋权对自我的认知和形塑存在着过程化凝滞,并通过教育自我以追寻自我的价值并挖掘自我存在的意义,来破除自我向上流动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媒介赋权是提升底层群体自我效能的外在条件,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底层群体能动地重塑自我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外在驱力发挥其实际效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赋权 向上流动 自我
原文传递
论罗伯特·洛威尔诗歌中的“自我造塑”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卓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3期105-109,共5页
"自白体"诗歌是美国后现代诗歌中一个非常有影响的流派.本文从"自白体"诗歌的代表人物罗伯特·洛威尔的"自白体"诗歌和政治诗歌两个角度入手,采用新历史主义的批评方法,并运用其核心概念,考察诗人如... "自白体"诗歌是美国后现代诗歌中一个非常有影响的流派.本文从"自白体"诗歌的代表人物罗伯特·洛威尔的"自白体"诗歌和政治诗歌两个角度入手,采用新历史主义的批评方法,并运用其核心概念,考察诗人如何在诗歌中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文化、政治历史等因素,从而突破了"自白体"诗歌的局限,在诗歌中实现了"自我造塑",同时又完成了以诗写史的弘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新历史主义 自白 历史
下载PDF
《甘地自传》中的自我形塑及其成因探究
20
作者 潘珊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6-111,共6页
甘地虽举世知名,其形象却复杂多面,《甘地自传》因而成为探究甘地自我形象的极佳文本。甘地写作自传的缘起和其对自传体裁的选用,都体现出他对自我形象塑造的自觉性。甘地在自传中借不同的人生之“耻”突出了其“世俗之我”的形象,及由... 甘地虽举世知名,其形象却复杂多面,《甘地自传》因而成为探究甘地自我形象的极佳文本。甘地写作自传的缘起和其对自传体裁的选用,都体现出他对自我形象塑造的自觉性。甘地在自传中借不同的人生之“耻”突出了其“世俗之我”的形象,及由此向“圣人之我”形象转变的自传书写策略。此外,这一转变亦具有复杂的宗教、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地自传》 自我 成因探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