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源性早产 被引量:28
1
作者 徐爱群 曾蔚越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CAS 2006年第1期26-30,共5页
医源性早产是指有医学指征需要早产分娩者。近年呈上升趋势,渐成早产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因地区和技术水平而不同。导致医源性早产的原因主要是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和多胎妊娠等。医源性早产主要发生于妊娠28... 医源性早产是指有医学指征需要早产分娩者。近年呈上升趋势,渐成早产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因地区和技术水平而不同。导致医源性早产的原因主要是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和多胎妊娠等。医源性早产主要发生于妊娠28~34周。对于妊娠26周前的医源性早产倾向于经阴道诱导分娩,妊娠26~34周选择性剖宫产成为主流,妊娠34周以后两种分娩方式均可以考虑。医源性早产对改善妊娠妇女并发症发病以及新生儿结局方面的作用有待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早产 自发性早产 胎膜早破
下载PDF
阴道分泌物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水平和宫颈长度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及先兆早产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0
2
作者 孔琳 潘平山 +1 位作者 谭芸 林莲恩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5期1935-1938,1958,共5页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和宫颈长度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以及影响先兆早产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60例先兆早产孕妇(单、双胎各80例),检测其发生先兆早产时阴道分泌物fFN水平与...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和宫颈长度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以及影响先兆早产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60例先兆早产孕妇(单、双胎各80例),检测其发生先兆早产时阴道分泌物fFN水平与宫颈长度。评价阴道分泌物fFN水平和宫颈长度单独或联合预测先兆早产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的价值,并分析先兆早产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共89例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在单胎或双胎妊娠孕妇中,阴道分泌物fFN水平、宫颈长度以及阴道分泌物fFN水平联合宫颈长度预测自发性早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70%,且两者联合时以上指标均高于单一指标(均P<0.05)。羊水过多、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窘迫是先兆早产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fFN水平和宫颈长度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预测效能。对于先兆早产的孕妇,出现羊水过多、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窘迫时自发性早产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早产 先兆早产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 阴道分泌物 宫颈长度 预测价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自发性早产患者IL-6、TNF-α、PAF水平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会雪 尹红亚 +2 位作者 童重新 何瑞芝 高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85-88,共4页
目的分析自发性早产患者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水平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单胎自发性早产179例作为早产组,同时选择正常产检的未发生自发性早产者96例作为... 目的分析自发性早产患者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水平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单胎自发性早产179例作为早产组,同时选择正常产检的未发生自发性早产者96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一般临床资料,并测定IL-6、TNF-α及PAF水平。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组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2组的TNF-α、PA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IL-6水平是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自发性早产病因复杂,应对孕期妇女进行综合性评估,对有危险因素存在的孕妇采取有效干预,以避免不良妊娠结局,提高母婴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早产 妊娠并发症 白介素-6 血小板激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晓敏 俎晓霞 张鸣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9期1622-1625,共4页
目的研究影响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并通过预测模型研究其预测方案。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纳入2016年2月-2019年3月住院治疗的GDM患者,纳入GDM发生自发性早产的患者100例,GDM无自发性早产的患者100例,先对比两组... 目的研究影响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并通过预测模型研究其预测方案。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纳入2016年2月-2019年3月住院治疗的GDM患者,纳入GDM发生自发性早产的患者100例,GDM无自发性早产的患者100例,先对比两组临床基线资料,然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影响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预测模型ROC分析预测价值。结果两组临床基线资料中,妊娠年龄、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紊乱史、自然流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质指数(BMI)、妊娠期感染史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中,月经周期紊乱史、妊娠期感染史两个因素对自发性早产均无影响。妊娠年龄、月经初潮年龄、自然流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为影响GDM患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ROC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孕前BMI的AUC最高,自然流产史AUC最低为0.645,灵敏度最高为孕前BMI(85%);灵敏度最低为糖尿病家族史(57%);特异度最高为糖尿病家族史(76%),特异度最低为妊娠年龄(46%)。多因素联合做ROC分析可知,AUC=0.873,灵敏度=87%,特异度=73%,95%CI=0.819~0.916。结论妊娠年龄、月经初潮年龄、自然流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为影响GDM发生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联合对于预测GDM的发展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自发性早产 独立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夏雪梅 周梦林 陈丹青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自发性早产237例(早产组),足月分娩474例(足月组)。根据分娩孕周将自发性早...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自发性早产237例(早产组),足月分娩474例(足月组)。根据分娩孕周将自发性早产组分为早期早产组和晚期早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的高危因素。结果:①早产组和足月组间孕次、年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孕晚期白细胞计数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组和晚期早产组间孕次、文化程度、孕晚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OR 1.453,95%CI 1.026~2.058)、OGTT空腹血糖≥5.1 mmol/L(OR 1.464,95%CI 1.019~2.103)、孕晚期白细胞计数≥9.3×10^(9)/L(OR 1.601,95%CI 1.161~2.206)是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P<0.05);而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下(OR 2.328,95%CI 1.161~4.667)、孕晚期白细胞计数≥9.3×10^(9)/L(OR 2.483,95%CI 1.306~4.721)是早期早产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高龄、OGTT空腹血糖升高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低是早期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晚期白细胞高是两者共同的危险因素,上述人群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早产 妊娠期糖尿病 高危因素
下载PDF
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冯轶 蔺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分析引起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方法自发性早产孕妇145例为早产组,同期足月自然分娩的孕妇290例为对照组。通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回顾性分析引起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结果孕妇孕期发生负性事件、产检次数少、... 目的分析引起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方法自发性早产孕妇145例为早产组,同期足月自然分娩的孕妇290例为对照组。通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回顾性分析引起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结果孕妇孕期发生负性事件、产检次数少、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孕期阴道炎、妊娠期糖尿病、多胎妊娠是引起自发性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孕期增长身体质量指数是自发性早产的主要保护性因素。结论自发性早产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早产 高危因素 保护性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妊娠中期宫颈弹性参数联合宫颈长度对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冬梅 侯莉 +4 位作者 刘杨 周琪 叶才为 杨懿 林果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评估妊娠中期宫颈软硬度特点,探讨宫颈弹性参数联合宫颈长度(CL)对自发性早产(sPTB)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147例足月产孕妇(足月产组)和24例sPTB孕妇(sPTB组... 目的评估妊娠中期宫颈软硬度特点,探讨宫颈弹性参数联合宫颈长度(CL)对自发性早产(sPTB)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147例足月产孕妇(足月产组)和24例sPTB孕妇(sPTB组)的临床资料。妊娠16~28周时采用经阴道超声E-Cervix技术测量CL与弹性参数[对比指数(ECI)、硬度比(HR)、宫颈内口应变平均值(IOS)、宫颈外口应变平均值(EOS)、宫颈内外口应变平均值比(IOS/EOS)]。比较足月产组与sPTB组CL及宫颈弹性参数的差异,并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单一及联合宫颈参数预测sPTB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sPTB组弹性参数IOS、IOS/EOS高于足月产组,HR和CL低于足月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ECI、E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弹性参数IOS、IOS/EOS单独预测sPTB的AUC分别为0.684、0.625,高于HR、CL的AUC值。IOS与CL、IOS/EOS与CL联合预测sPTB的AUC高于单一弹性参数。IOS/EOS与CL联合预测sPTB的AUC最高为0.788,最佳截断值IOS/EOS为1.22,CL为3.46 cm,敏感性为70.8%,特异性为87.3%。结论妊娠中期sPTB孕妇宫颈硬度低于足月产孕妇,尤其宫颈内口更软。IOS/EOS联合CL对sPTB的预测价值较大,效能优于单一宫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自发性早产 宫颈 弹性参数 预测 孕中期
原文传递
自发性早产孕妇高危因素及母体血清IL-6、PAF、fFN及CRH水平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谢咸晶 关婧雪 郭玉娜 《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孕妇的高危因素及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对早产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妊娠结局为自发性早产的孕妇52例(早产组A),以正常分娩...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孕妇的高危因素及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对早产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妊娠结局为自发性早产的孕妇52例(早产组A),以正常分娩的孕妇52例作为对照组A,收集所有对象的病史资料。52例自发性早产孕妇中有24例同时在孕12周和孕32周采血,将这24例孕妇作为早产组B,以对应孕周且同时在孕12周和孕32周采血的正常足月分娩孕妇28例作为对照组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早产组B和对照组B孕12周、孕32周的血清IL-6、PAF、fFN及CRH水平。结果早产组A血红蛋白水平、宫颈长度、体质量指数(BMI)及妊娠糖尿病比例、胎膜早破比例与对照组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B与对照组B孕12周及孕32周血清IL-6、PAF、fFN及CR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宫颈长度较短、BMI降低、合并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0.966、0.461、0.802、12.143、2.0594,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936~0.997、0.214~0.995、0.652~0.986、1.493~98.745、5.682~74.648]。结论血红蛋白含量、宫颈长度、BMI、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为自发性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孕妇孕12周及孕32周血清IL-6、PAF、fFN及CRH水平与早产的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血小板激活因子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高危因素 自发性早产
下载PDF
258例早产的病因及早产儿结局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陆新妹 王志坚 吴静怡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17期4143-4145,共3页
目的分析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及其早产儿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258例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早产类型分为自发性早产组(186例)和治疗性早产组(72例),对其各自相关的高危因素及其早产儿结局进行分析。结... 目的分析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及其早产儿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258例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早产类型分为自发性早产组(186例)和治疗性早产组(72例),对其各自相关的高危因素及其早产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自发性早产中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112例,占60.21%,PPROM是自发性早产的最主要高危因素,其次为早产史、孕期产检次数、孕期先兆流产史、多胎、胎位异常等;治疗性早产的高危因素主要是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缺氧、胆汁淤积症;治疗性早产组主要以剖宫产终止妊娠,剖宫产率高达90.28%,明显高于自发性早产组(P<0.01);自发性早产组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并发症明显低于治疗性早产组(P<0.05),两组新生儿治愈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多种高危因素与早产发生有关,因此应加强产前检查,及早发现早产潜在的高危因素,积极制定防治措施,减少早产的发生,同时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改善围生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早产 治疗性早产 高危因素 早产儿结局
原文传递
某院近五年婴儿出生发生早产状况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华 程玉梅 +1 位作者 陈永萍 侯东敏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128-1132,共5页
目的分析近五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早产儿发生状况及预后,为早产儿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院产科出生的6038例活产早产儿(胎龄<37周)为研究对象,按照自发性早产、医源性早产进行分... 目的分析近五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早产儿发生状况及预后,为早产儿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院产科出生的6038例活产早产儿(胎龄<37周)为研究对象,按照自发性早产、医源性早产进行分类,并进一步根据胎龄分为极早早产儿(胎龄<28周)、早期早产儿(胎龄28~<32周)、中期早产儿(胎龄32~34周)、晚期早产儿(胎龄34~<37周),分别研究早产儿预后。结果2013-2017年本院早产儿年发生率在7.38%~8.57%之间,平均为8.03%。近五年晚期早产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到2017年达到74.25%。医源性早产病因构成排名前3位的包括:妊娠高血压疾病(978,39.96%)、前置胎盘(478,19.53%)、胎儿宫内窘迫(222,9.07%)。医源性早期早产儿重度窒息发生率高于自发性早产儿(4.1%vs.1.2%,P<0.05),出生体重低于自发性早产儿[(1338.0±264.4)gvs.(1381.8±328.0)g,P<0.05)];医源性中期早产儿出生体重低于自发性早产儿[(1843.9±341.5)vs.(1897.0±392.7)g,P<0.05)];医源性晚期早产儿住院率高于自发性早产儿(43.9%vs.38.8%,P<0.01)。结论晚期早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相对于相应孕周范围的自发性早产儿,医源性早期早产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更高、早期及中期早产儿出生体重偏低、晚期早产儿需要住院的比例更高,应加强医源性早产孕母妊娠期管理、重视医源性早产儿分娩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早产 自发性早产 发生率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窒息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艳 孙小英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18期2966-2968,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窒息的影响,为临床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的监测和早产儿窒息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接诊的自发性早产产妇178例为观察组,足月分娩产妇17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窒息的影响,为临床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的监测和早产儿窒息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接诊的自发性早产产妇178例为观察组,足月分娩产妇17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对比两组新生儿发生窒息情况和死亡率。将发生窒息的早产儿分为窒息组,未发生窒息的早产儿分为正常组,分析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与早产儿窒息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孕前BMI指数为(23.76±2.96)kg/m2,产检次数(4.51±2.07)次,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合并下生殖道感染、盆腔手术史及近两次妊娠间隔时间〈半年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有盆腔手术史、近两次妊娠时间间隔〈半年为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前BMI指数是自发性早产的独立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2.92%,新生儿死亡率为3.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早产儿各项高危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有盆腔手术史、近两次妊娠时间间隔〈半年为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早产儿窒息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早产 高危因素 早产儿窒息
原文传递
117例自发性早产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慧杰 徐红梅 +2 位作者 崔丽峰 林雪 何津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4336-433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病因导致自发性早产的孕周、保胎时间、早产儿预后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未发生胎膜早破的自发性早产,比较不同孕周、不同原因、不同保胎时间及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导致... 目的:研究不同病因导致自发性早产的孕周、保胎时间、早产儿预后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未发生胎膜早破的自发性早产,比较不同孕周、不同原因、不同保胎时间及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导致自发性早产病因依次为宫内感染、瘢痕子宫、双胎妊娠、臀位、羊水过多、生殖道异常等,其中32周前臀位所占比例较大,32周后则比例降低;宫内感染者保胎时间最短,早产常不可避免。结论:①宫内感染是自发性早产的最主要病因,因宫内感染引发先兆早产的保胎时间最短。②在考虑早产儿存活可能性的基础上,剖宫产能显著降低新生儿窒息及颅内出血发生率。③发生胎膜早破者较未发生胎膜早破者新生儿感染率明显增高,32周前分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32周后分娩者,与是否存在胎膜早破无明显相关性。④产前积极防治感染,能有效减少早产发生,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及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早产 保胎时间 分娩方式 早产儿预后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早产相关因素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于荣 王凤英 +1 位作者 崔志清 孙菲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早产发生率、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妇产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不同类型早产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组别孕产妇(未足月胎膜早破组301例、未足月分娩组234例、医源性早产组193例)...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早产发生率、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妇产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不同类型早产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组别孕产妇(未足月胎膜早破组301例、未足月分娩组234例、医源性早产组193例)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09—2013年早产率逐年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源性早产组产妇年龄、剖宫产率、Apgar评分异常率及并发症明显高于未足月分娩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P<0.05),而孕周、胎儿出生体质量低于未足月分娩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P<0.05);3组早产中经产妇和未进行过产前检查者明显高于初产妇和接受过产检者(P<0.01),医源性早产组经产妇和未进行过产前检查的早产发生率高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组和未足月分娩组(P<0.05)。医源性早产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高占67.36%(130/193),胎盘因素占15.54%(30/193),胎儿因素占7.77%(15/193),其他占9.33%(18/193)。结论早产率逐年增加,其中医源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是早产发生率增高的重要因素,而减少医源性早产对降低早产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早产 自发性早产 发生率 相关因素 母婴结局
下载PDF
2021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实践公告“自发性早产的预测和预防指南”解读 被引量:10
14
作者 蒋湘 应豪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684-690,共7页
早产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及近远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其中70%~80%为自发性早产(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SPB),20%~30%为医源性早产。近年国内外早产率呈上升趋势,研究人员通过开展早产相关研究以致力于改善早产相关预后。2021年8月美国... 早产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及近远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其中70%~80%为自发性早产(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SPB),20%~30%为医源性早产。近年国内外早产率呈上升趋势,研究人员通过开展早产相关研究以致力于改善早产相关预后。2021年8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发布了实践公告第234号文件“自发性早产的预测和预防”,该指南结合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内容涵盖近年来早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如何通过干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降低早产风险,对于不同人群如何进行个体化的SPB风险预测,不同人群中不同预防方法的预防疗效评价等。针对该指南中的要点进行了解读,旨在为早产相关的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预测 指南 自发性早产 预防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
下载PDF
重度子痫前期早产与自发性早产母儿结局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泽均 刘兴会 +1 位作者 何国琳 张硕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9期1016-1022,共7页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导致的不同类型早产的母儿结局。方法比较分析142例重度子痫前期早产(病例组)与同期311例自发性早产(对照组)的母儿结局。两组均按分娩胎数和孕周分为单胎早期早产、单胎中型早产、单胎轻型早产、多胎<34周、多...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导致的不同类型早产的母儿结局。方法比较分析142例重度子痫前期早产(病例组)与同期311例自发性早产(对照组)的母儿结局。两组均按分娩胎数和孕周分为单胎早期早产、单胎中型早产、单胎轻型早产、多胎<34周、多胎≥34周5个亚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较对照组规律产检率低、剖宫产率和孕妇并发症发生率高、新生儿出生体重低,病例组中单胎总的新生儿死亡率和转儿科率均较对照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围生儿结局差,但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型早产和轻型早产的病例组新生儿较对照组儿科住院时间长,肺炎和吸入综合征发生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胎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心衰和产后出血发生率高。结论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影响胎儿发育及新生儿结局,单胎各组中重度子痫前期早产儿出生体重均低于同期自发性早产儿,单胎中型和轻型早产组中重度子痫前期早产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同期自发性早产高,单胎重度子痫前期总的新生儿死亡率和转儿科率均较同期自发性早产高;早期早产儿发病率、死亡率高与孕周小关系密切;多胎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心衰和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应积极做好预防和保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自发性早产 母儿结局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晓霞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第4期891-894,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资料,其中发生自发性早产102例(早产组),无自发性早产102例(无早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分析自发性...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资料,其中发生自发性早产102例(早产组),无自发性早产102例(无早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分析自发性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预测价值。结果:早产组孕前体质指数(BMI)、妊娠年龄、妊娠期感染史、糖尿病家族史、自然流产史、月结周期紊乱史均高于无早产组(P<0.05);孕前BMI高、妊娠年龄大、妊娠期感染史、糖尿病家族史、自然流产史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预测发生自发早产的指标中,孕前BMI的预测曲线下面积(0.73)及灵敏度(83%)最高,糖尿病家族史的预测特异度(75%)最高(P<0.05)。结论:临床应关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相关危险因素,及早干预,降低自发性早产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自发性早产 危险因素 预测
下载PDF
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红 张国华 +2 位作者 杜慧 薛刚强 胡哲霞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第9期2154-2158,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双胎妊娠者临床资料,排除胎膜早破、医源性早产者,剔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将剩余双胎妊娠者分为分娩孕周28~36^(+6)周组(早产组,298例)和≥37周...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双胎妊娠者临床资料,排除胎膜早破、医源性早产者,剔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将剩余双胎妊娠者分为分娩孕周28~36^(+6)周组(早产组,298例)和≥37周组(对照组,1367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分析引起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年龄<25岁(OR=1.691,95%CI 1.108~2.580)、早产史(OR=4.828,95%CI 1.284~18.161)、早孕期保胎史(OR=1.592,95%CI 1.184~2.142)、单绒毛膜性(OR=2.82,95%CI 1.972~4.034)、阴道炎(OR=2.047,95%CI 1.049~3.995)、贫血(OR=2.633,95%CI 1.900~3.648)、宫颈机能不全(OR=5.961,95%CI 2.986~11.901)、子宫畸形(OR=7.843,95%CI 1.323~46.487)、孕期体重增长少[与孕前体重≤55kg相比,孕前体重55~65kg(OR=1.711,95%CI 1.147~2.466)、>65kg(OR=2.31,95%CI 1.356~3.783)及与分娩时体重≤70kg相比,分娩时体重70~85kg(OR=0.373,95%CI 0.254~0.547)、>85kg(OR=0.229,95%CI 0.134~0.392)早产风险降低]是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度重视双胎分娩中年龄<25岁、有早产及早孕期保胎史、单绒毛膜性、阴道炎、贫血、宫颈机能不全、子宫畸形、孕期体重增长少等高危因素,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以改善母婴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自发性早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常用宫缩抑制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连岩 王谢桐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44-1148,共5页
多数宫缩抑制药物并非专门用于抑制自发性早产。各种宫缩抑制药物对母体多种器官都有一定的副反应,但对于胎儿一般是安全的。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缩宫素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对于胎儿相对安全;硫酸镁对早期早产儿的神经保护作... 多数宫缩抑制药物并非专门用于抑制自发性早产。各种宫缩抑制药物对母体多种器官都有一定的副反应,但对于胎儿一般是安全的。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缩宫素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对于胎儿相对安全;硫酸镁对早期早产儿的神经保护作用已经得到肯定,长期大量硫酸镁宫内暴露,可能导致胎儿及新生儿骨质减少和骨折;妊娠晚期应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对胎儿和新生儿有潜在的副反应,妊娠中期相对安全;阴道应用孕酮对胎儿影响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早产 宫缩抑制药物
原文传递
自发性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静华 谢娅 杨玲竹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3年第2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spontaneouspretermbirth,SPB)合并胎膜早破(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PROM)的诱因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分娩患者的病历资料,287例28—37孕周的...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spontaneouspretermbirth,SPB)合并胎膜早破(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PROM)的诱因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分娩患者的病历资料,287例28—37孕周的SPB合并PROM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分娩的119例SPB未合并PROM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妊娠结局的不同,以及影响妊娠结局的诱因。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除肺透明膜病外其他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7分、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死亡率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生殖道感染是PROM最常见的诱因。结论SPB合并PROM患者比SPB未合并PROM患者的新生儿感染率增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早产 胎膜早破 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感染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IL-6 C-572G多态性位点与自发性早产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晓 彭薇 +2 位作者 朱丽娜 张小爱 王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6-811,共6页
目的探讨IL-6基因C-572G多态性位点与自发性早产(SPTB)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病例组包括569例SPTB新生儿,其中超早产儿(胎龄<28周)56例、极早产儿(胎龄28~31^(+6)周)166例和中晚期早产儿(胎龄32~36... 目的探讨IL-6基因C-572G多态性位点与自发性早产(SPTB)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病例组包括569例SPTB新生儿,其中超早产儿(胎龄<28周)56例、极早产儿(胎龄28~31^(+6)周)166例和中晚期早产儿(胎龄32~36^(+6)周)347例。对照组包括673例足月新生儿。采用最新的Sequenom Mass ARRAY~?SNP检测技术对IL-6基因C-572G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结果与携带IL-6基因C-572G位点的CC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携带至少1个G等位基因型(CG+GG基因型)的个体发生中晚期SPTB的风险显著升高(OR=1.35,95%CI:1.01~1.80,P=0.04)。结论在该中国人群中,IL-6基因C-572G多态性位点与中晚期SPTB患病风险的增加存在显著的遗传学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自发性早产 单核苷酸多态性 易感性 早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