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电信号中眼电伪迹自动去除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明爱 崔燕 杨金福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07-1213,共7页
针对实际采集的脑电信号受眼电干扰较大,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WT)与独立分量分析(ICA)的自动去除眼电伪迹的方法(DWIC).对采集的多导脑电和眼电信号进行离散小波变换,获取多尺度小波系数,将串接小波系数作为ICA的输入;利用基于负... 针对实际采集的脑电信号受眼电干扰较大,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WT)与独立分量分析(ICA)的自动去除眼电伪迹的方法(DWIC).对采集的多导脑电和眼电信号进行离散小波变换,获取多尺度小波系数,将串接小波系数作为ICA的输入;利用基于负熵判据的FastICA算法实现独立成分的快速获取,引入夹角余弦准则自动识别眼迹成分,并经过ICA逆变换将剔除眼迹后的独立成分投影返回到原脑电信号各个电极;通过DWT逆变换重构信号,即可得到去除眼迹的各导脑电信号.实验结果表明,DWICA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脑电信号的信噪比,抗噪能力强且实时性好,为脑电信号的在线预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眼电伪迹 离散小波变换 独立分量分析 自动去除
下载PDF
一种基于盲源分离的眼电伪迹自动去除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计瑜 沈继忠 施锦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5-421,464,共8页
为解决传统盲源分离算法(BSS)用于眼电伪迹去除大都存在伪迹过估计、需要人为辨别伪迹成分而不适合在线应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BSS算法的眼电伪迹自动去除方法.利用BSS算法对脑电信号进行分离得到独立成分,以相关系数作为判据,针对垂... 为解决传统盲源分离算法(BSS)用于眼电伪迹去除大都存在伪迹过估计、需要人为辨别伪迹成分而不适合在线应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BSS算法的眼电伪迹自动去除方法.利用BSS算法对脑电信号进行分离得到独立成分,以相关系数作为判据,针对垂直眼电(VEOG)和水平眼电(HEOG)的各自特点确定不同的时间窗,寻找最优成分组合标定眨眼或眼动活动发生的时域区间,将找到的存在伪迹的成分区间置零并重建脑电(EEG)信号.通过真实P300脑电数据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自动去除眼电伪迹,且处理过程简单易行,克服了眼电伪迹过估计等问题.算法重建EEG信号与原始脑电(EEG)信号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从0.851 3和0.900 6提高到0.923 7,而均方误差分别减少了19.3%和16.6%,适合在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电伪迹 自动去除 二阶盲辨识 相关系数
下载PDF
脑电信号中眼电伪迹自动识别与去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佳庆 李海芳 +2 位作者 白一帆 阴桂梅 孙丽婷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48-152,167,共6页
传统盲源分离算法消除眼电伪迹须用到两个眼电信号作为参考,但在采集眼电信号时易给被试带来不适产生噪声,且识别时需要人为辨别,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astICA的眼电伪迹自动去除方法。该方法先计算出FastICA提取出的各独立成... 传统盲源分离算法消除眼电伪迹须用到两个眼电信号作为参考,但在采集眼电信号时易给被试带来不适产生噪声,且识别时需要人为辨别,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astICA的眼电伪迹自动去除方法。该方法先计算出FastICA提取出的各独立成分与GFP(Global Field Power)值的相关系数,再比较相关系数,将其绝对值最大所对应的独立成分识别为眼电伪迹独立成分,最后把该独立成分置零重构干净的脑电信号,实现眼电伪迹的自动去除。通过自采的30例脑电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完全自动地去除眼电伪迹成分并有效保留其他脑电成分,且快速准确,适用于实时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眼电伪迹 独立成分分析 自动去除
下载PDF
EWT算法在单通道脑电信号眼电伪迹自动去除中的研究
4
作者 王东庆 周建华 伏云发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9,共9页
针对单通道脑电信号眼电伪迹去除算法中存在信息丢失和计算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EWT)、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和近似熵的眼电伪迹去除方法。首先,采用EWT算法自适应分割脑电... 针对单通道脑电信号眼电伪迹去除算法中存在信息丢失和计算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EWT)、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和近似熵的眼电伪迹去除方法。首先,采用EWT算法自适应分割脑电信号频谱,在分割的区间上构造合适的滤波器组提取具有紧支撑结构的经验模态分量。然后对各模态分量进行WT分解,计算分解后的近似熵,同时设置近似熵阈值对眼电伪迹自动识别并去除。最后采用WT和EWT的逆变换重构信号。采用公开的Klados数据集和Mohit Agarwal的EEG-VR数据集对算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时间的平均值为0.1995 s,Alpha波的功率失真均值和方差分别为0.1284和0.1511,Beta波的功率失真均值和方差分别为0.0977和0.1580。所提算法与EMD-ICA、CEEMDAN-ICA和WT算法相比,计算速度快,伪迹去除能力强,能够保留脑电信号有用信息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眼电伪迹 经验小波变换 自动去除
下载PDF
铁路罐车容积检定点云干扰点的自动去除算法
5
作者 齐超 《铁道技术监督》 2017年第8期8-11,共4页
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法检定铁路罐车容积是铁路罐车容积检定技术发展的趋势,然而目前在扫描形成点云中,由人工去除干扰点的做法严重影响后期数据的处理效率。提出自动去除干扰点的算法,该方法通过切片、投影将点云进行扁平化并进行极坐标... 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法检定铁路罐车容积是铁路罐车容积检定技术发展的趋势,然而目前在扫描形成点云中,由人工去除干扰点的做法严重影响后期数据的处理效率。提出自动去除干扰点的算法,该方法通过切片、投影将点云进行扁平化并进行极坐标系转换,在极坐标系中以确定微分区域内有效点云与干扰点云的特征差异作为判定依据,通过最大类间方差法计算阈值将其做出区分。运用Matlab R2012b平台对算法进行仿真,将G_(60k)型铁路罐车点云作为样本进行算法试验,有效去除了试验数据中的干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 容积检定 点云 干扰点 自动去除
下载PDF
汽车轮辐毛刺全自动在线去除专机设计
6
作者 朱正元 傅成 《机械工程师》 2023年第5期118-121,共4页
针对铝合金汽车轮辐两侧尖角上的毛刺,设计了一台可以实现全自动去除汽车轮辐毛刺的专门设备。介绍了该设备的主要结构和设计思路,分析了保证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技术。通过生产实践应用证明,该机使用性能稳定,产品生产效益及产品质量显著... 针对铝合金汽车轮辐两侧尖角上的毛刺,设计了一台可以实现全自动去除汽车轮辐毛刺的专门设备。介绍了该设备的主要结构和设计思路,分析了保证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技术。通过生产实践应用证明,该机使用性能稳定,产品生产效益及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轮毂 毛刺 自动去除
下载PDF
人脸图像中斑点自动去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
作者 戴勇 宋加涛 陈奕廷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7-50,共4页
人脸图像中斑点的自动去除是高清晰人脸图像美化的重要步骤。本文提出了一种人脸图像斑点自动去除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系统首先采用AdaBoost算法从输入图像中检测人脸区域和双眼位置,然后利用人脸部件分布的先验知识检测出眼睛、... 人脸图像中斑点的自动去除是高清晰人脸图像美化的重要步骤。本文提出了一种人脸图像斑点自动去除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系统首先采用AdaBoost算法从输入图像中检测人脸区域和双眼位置,然后利用人脸部件分布的先验知识检测出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件位置,最后利用迭代多级中值滤波方法对人脸非部件区域进行平滑处理。整个系统在VC++6.0环境下借助OpenCV图像处理库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较好地去除脸部斑点,实现人脸图像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美化 斑点自动去除 高清晰人脸图像
下载PDF
一种激光粉尘仪的设计
8
作者 李泓 《电子产品世界》 2018年第1期52-54,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激光后散射检测方式的粉尘仪的设计,介绍了其基本的光学结构,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暗电流自动消除和恒光功率控制做了详细介绍。据此设计制作的粉尘仪在实际使用中检测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粉尘仪 激光后散射 暗电流自动去除 APC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风扇叶轮机器人自动化定量去除方法
9
作者 魏锦辉 李论 +3 位作者 朱光 赵吉宾 刘殿海 张睿峰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72,共7页
航空发动机风扇叶轮动平衡差会引起发动机内部轴承及叶片等零部件的损坏,导致发动机振动,整体性能下降。针对某航空发动机风扇叶轮的动平衡定点定量去除加工要求,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自动化加工方法。该方法基于六自由度机器人系... 航空发动机风扇叶轮动平衡差会引起发动机内部轴承及叶片等零部件的损坏,导致发动机振动,整体性能下降。针对某航空发动机风扇叶轮的动平衡定点定量去除加工要求,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自动化加工方法。该方法基于六自由度机器人系统及数控转台,将测量传感器与力学传感器相融合,利用机器人控制技术来实现风扇叶轮的自动化磨抛,并进行理论去除量与实际去除量的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磨抛区间>10°时,理论去除量和实际去除量的差值在±1%以内,验证了所提出的预测磨抛区间的准确性与加工方法的可行性。与传统的人工磨抛或复杂昂贵的机床磨抛加工相比,此方法对于航空发动机风扇叶轮定点定量去除具有集成度高、效率高、普及性强等优点,为航空发动机的制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平衡 机器人磨抛 自动化定量去除 多传感器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