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滕荣林 赵宇骁 +4 位作者 宋晓萌 丁旭 陈洁 浦丽飞 吴煜农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完成的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病例共30例,植入种植体共81颗。按照自体块... 目的探讨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完成的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病例共30例,植入种植体共81颗。按照自体块状骨的供区来源分为颌骨组(16例34颗)和髂骨组(14例47颗)两组,通过临床随访及影像学检查,分别计算并比较其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30例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GBR后骨增量明显且愈合良好,术后均无明显供区并发症。同期或延期种植体植入,经平均7.8个月(4~18个月)骨结合期后,除1例种植体因松动拔除,其余29例均完成永久修复。种植体植入后平均随访期为26个月(9~68个月),植入的81颗种植体在随访期内存留率为98.76%。其中颌骨组升支取骨失败1颗,种植体存留率为97.06%;髂骨组失败0颗,种植体存留率为100%,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其种植体存留率,较骨量正常情况下的种植修复无明显差异。颌骨与髂骨两种供区的块状自体骨,其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均可取得理想的种植修复临床效果。但颌骨内取骨因避免了第二术区、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小等优点,临床上应予以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块状 量不足 种植体存留率
下载PDF
智齿拔除术区自体块状骨在前牙区Onlay植骨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郭毅 曹啟垣 +2 位作者 关崧华 雷欣 陈玉婷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9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智齿拔除术同时制备自体骨块在前牙区Onlay植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牙区骨量不足需行种植修复的患者20例,均有拔除阻生智齿的需要,且没有智齿冠周炎等感染因素存在。全部进行了拔除智齿同时制取块状骨行Onlay植骨术。通过问... 目的探讨智齿拔除术同时制备自体骨块在前牙区Onlay植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牙区骨量不足需行种植修复的患者20例,均有拔除阻生智齿的需要,且没有智齿冠周炎等感染因素存在。全部进行了拔除智齿同时制取块状骨行Onlay植骨术。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接受程度;术前及术后6个月,拍摄曲面断层片及CBCT,测量并记录牙槽嵴顶下2 mm的牙槽嵴唇腭(舌)径宽度以及术前术后种植可利用牙槽嵴高度。结果经问卷调查后显示此手术方案的接受度评分为55分(总分60分),完全接受人数占比为75%,一般接受人数为25%。术前牙槽嵴唇腭(舌)径宽度为(2.26±0.57)mm,术后牙槽嵴唇腭(舌)径宽度为(6.73±0.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2,P<0.001)。术前可利用牙槽嵴高度(14.32±0.31)mm,对比于术后可利用牙槽嵴高度(14.56±0.35)mm,则无统计学意义(F=2.38,P=0.128)。结论智齿拔除同时制备块状骨的Onlay植骨术患者对手术接受程度高,是一种简单、可有效增加前牙区骨量不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置移植技术 自体块状 移植 牙种植 前牙增量
下载PDF
自体块状骨联合浓缩生长因子游离移植修复下颌第2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的研究
3
作者 潘志崇 莫海阳 赵亮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块状骨联合浓缩生长因子(CGF)游离移植修复下颌第2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下颌阻生第3磨牙所致下颌第2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因下颌阻生第3磨牙所致下颌第2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 目的:探讨自体块状骨联合浓缩生长因子(CGF)游离移植修复下颌第2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下颌阻生第3磨牙所致下颌第2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因下颌阻生第3磨牙所致下颌第2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拔除下颌阻生第3磨牙后直接缝合创面,研究组拔除下颌阻生第3磨牙后,采用自体块状骨联合CGF进行游离移植修复。治疗后随访6个月并完善口腔锥束CT(CBCT)和牙周探诊等检查,观察两组术后7 d术后症状严重度(PoSSe)量表和随访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下颌第2磨牙远中牙槽嵴顶至釉牙本质处距离(BC)、牙周探诊深度(PD)的测量值。结果:术后7 d复查,两组PoSSe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BC、PD测量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BC、PD测量值低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BC测量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第2磨牙酸痛敏感/食物嵌塞2例、牙根部分暴露/松动3例,研究组出现轻微感染1例,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自体块状骨联合CGF游离移植修复下颌第2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的效果显著,能够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和改善牙周健康状况,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牙 下颌第2磨牙 缺损 自体块状 浓缩生长因子
下载PDF
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二期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凤 张志勇 +2 位作者 黄伟 吴轶群 王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前牙区水平向骨量不足患者,采用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二期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05—2010-04间完成的前牙区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后种植修复病例18例,平均年龄28.6岁(19~39岁)。单牙缺失10例,多个牙缺失8例。共植入种植... 目的:探讨前牙区水平向骨量不足患者,采用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二期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05—2010-04间完成的前牙区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后种植修复病例18例,平均年龄28.6岁(19~39岁)。单牙缺失10例,多个牙缺失8例。共植入种植体26枚。结果:一期移植骨愈合期平均为6.2个月(4~10个月),二期种植体愈合期平均5.2个月(3~9个月)。1例早期出现植骨区创口开裂,移植骨块失败;2例术后出现短暂下唇麻木症状,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下颌前牙感觉异常。除1例因移植骨失败放弃种植外,其余17例均完成了上部结构修复,平均随访期为12.5个月(6~38个月)。植入的26枚种植体在愈合和随访期内均未发生松动脱落,骨结合良好,存留率达100%。结论: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是解决前牙区水平向骨量不足时种植修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块状移植 牙种植 颏部植 移植 疗效
下载PDF
自体颏部块状骨移植二期种植修复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田柳 周巧珍 +1 位作者 郑瑞斌 麻健丰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4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以颏部块状骨移植修复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二期行ITI种植术修复该区缺失牙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2012年5月间完成的上前牙区颏部块状骨移植后种植修复病例21例,平均年龄27.7岁(18~42岁)。单牙缺失14例,多牙缺失... 目的:探讨以颏部块状骨移植修复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二期行ITI种植术修复该区缺失牙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2012年5月间完成的上前牙区颏部块状骨移植后种植修复病例21例,平均年龄27.7岁(18~42岁)。单牙缺失14例,多牙缺失7例,共28枚种植体。结果:移植骨块愈合期平均6.3个月(4.5~10.0个月),种植体骨结合期平均5.2个月(3.5~9.0个月)。1例术后创口开裂,经局部处理后为粘膜重新覆盖;3例术后出现下唇麻木、其中1例同时伴下前牙感觉异常,经治疗后3例下唇麻木症状消失,下前牙感觉异常症状改善。21例均完成最终修复,平均随访17.3个月(12~30个月)。植入的28枚种植体成功率达100%。结论:通过自体颏部块状骨移植改善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种植治疗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块状移植 口腔种植 颏部取 上颌前牙区
下载PDF
条形自体块状骨联合GBR在水平骨增量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何修全 李玉山 +1 位作者 水宇豪 刘堃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目的 比较条形自体块状骨联合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与单纯GBR应用于水平骨增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需先行水平骨增量延期种植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A组)为条形自体块状骨联合GBR,对照组(B组)为单纯GBR... 目的 比较条形自体块状骨联合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与单纯GBR应用于水平骨增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需先行水平骨增量延期种植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A组)为条形自体块状骨联合GBR,对照组(B组)为单纯GBR。在术前(T_(0))、术后即刻(T_(1))和术后6个月(T_(2))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测量植骨区不同位点的牙槽嵴宽度,评价两组成功率、骨增量、骨吸收率和VAS疼痛评分。结果 植骨术后6个月,两组成功率均为100%;骨宽度均明显增加,在嵴顶下1 mm和3 mm处A组相较B组多,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嵴顶下6 mm和9 mm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吸收率A组较B组在嵴顶下1 mm、3 mm和6 mm处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嵴顶下9 mm处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严重水平向骨缺损,应用条形自体块状骨联合GBR较单纯GBR在嵴顶和中段处吸收率低,可获得更佳的骨嵴顶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块状移植 水平增量 引导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