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主自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理性审视 被引量:4
1
作者 封福霖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4-115,共2页
高校辅导员自主、自为的职业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认识,增强职业发展的专业与学科意识;自我规划,把握好职业发展的每个阶段;自我塑造,不断修炼和提升自己。当前,高校辅导员只有树立自主与自为的职业发展意识,才能促进职业的真正发展,才... 高校辅导员自主、自为的职业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认识,增强职业发展的专业与学科意识;自我规划,把握好职业发展的每个阶段;自我塑造,不断修炼和提升自己。当前,高校辅导员只有树立自主与自为的职业发展意识,才能促进职业的真正发展,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职业发展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职业发展 自主自为
下载PDF
沈从文乡土题材小说的人生形式 被引量:1
2
作者 亓树新 郑守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沈从文 人生形式 乡土题材 自主自为 封建宗法制度 现代文明 《边城》 沈从文小说创作 湘西 乡村世界
下载PDF
自主自为:中小学教师发展的生命哲思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伟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7-80,共4页
中小学教师的发展,即中小学教师职业生命自主、自为的发展。其内涵主要表现为:自我认识,增强职业的自我意识,弄明白"我是谁"及相关的哲学追问;自我把握,规划好生活中的每一天,使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有所追求、有所发现、有新的... 中小学教师的发展,即中小学教师职业生命自主、自为的发展。其内涵主要表现为:自我认识,增强职业的自我意识,弄明白"我是谁"及相关的哲学追问;自我把握,规划好生活中的每一天,使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有所追求、有所发现、有新的体验与感悟;自我塑造,不断修炼和提升自己。当前,教师尤其要重视课程的开发与整合能力、创造性地驾驭课堂教学技巧及以师德为核心的职业人格等方面的修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发展 自主自为 教师职业人格
下载PDF
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对生命的探索──从人性的角度谛视 被引量:1
4
作者 冯银春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115-120,共6页
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对生命的探索──从人性的角度谛视中文系901班冯银春沈从文从以写自叙传为主,转为对人类普遍命运、生命形态和人生形式的关注,主要得力于哲学家、他的好友林宰平。是林宰平告诉他,他写的那些作品主要是为了... 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对生命的探索──从人性的角度谛视中文系901班冯银春沈从文从以写自叙传为主,转为对人类普遍命运、生命形态和人生形式的关注,主要得力于哲学家、他的好友林宰平。是林宰平告诉他,他写的那些作品主要是为了谋生,而不是为了推动文学革命:也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题材小说 生命形态 “乡下人” 人性 原始自由 生命形式 自主自为 人生形式 乡村社会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学科、学术与话语
5
作者 徐勇 任路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1年第3期115-116,共2页
政治学是20世纪从国外引进的学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一学科被忽视了,直到1980年得到恢复重建。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国的政治学在复杂的环境下努力探索,开始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等方面表现出自己的特色、风... 政治学是20世纪从国外引进的学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一学科被忽视了,直到1980年得到恢复重建。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国的政治学在复杂的环境下努力探索,开始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等方面表现出自己的特色、风格、气派。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是一个通过自主自为的探索不断获得自觉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体系 恢复重建 努力探索 政治学 学科体系 话语体系 自主自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生命的追问——对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的思考
6
作者 刘心力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5-57,共3页
沈从文从湘西社会 2 0世纪初叶到抗战时期的历史演变里 ,提取了原始自由、自在蒙昧、自主自为三种基本的生命形态。笔者试从分析中感悟沈从文在小说中体现出的对“生命形式”
关键词 现代文学 沈从文 湘西题材小说 生命形态 原始自由 自在蒙昧 自主自为
下载PDF
职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自主与自为
7
作者 胡盛华 封福霖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85-86,共2页
从职业化的视角来看,高校辅导员的自主与自为,主要表现为:自我发现,增强对职业化的认识;自我规划,明确职业化的路向;自我修炼,实现职业化的路径。当前,高校辅导员只有树立自主与自为的职业化意识,才能促进职业的真正发展。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职业化 自主自为
下载PDF
论《边城》的人情美
8
作者 程海英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S2期1-3,共3页
关键词 《边城》 翠翠 傩送 人情美 沈从文 自主自为 爱情悲剧 渡船 存在形态 重义轻利
下载PDF
人的非理性和主体性
9
作者 胡敏中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36-37,共2页
人的非理性和主体性胡敏中非理性是指不受人的理性所支配的人的无意识、直觉和情感等精神因素和精神过程,它是作为人的精神因素和属性而存在的,它和理性一道共同表征着人是一种精神存在物。人的非理性、理性以及自然性和社会性共同构... 人的非理性和主体性胡敏中非理性是指不受人的理性所支配的人的无意识、直觉和情感等精神因素和精神过程,它是作为人的精神因素和属性而存在的,它和理性一道共同表征着人是一种精神存在物。人的非理性、理性以及自然性和社会性共同构成了人的总体的和一般的性质,即人本论意义上的人性。主体性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在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自为性和创造性,它表征的是人在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处于支配、控制和统治的地位。人的非理性是和人的理性相比较而得以规定自身的。人的理性具有自觉性、抽象性和逻辑性等特征,而人的非理性则具有自发性、突发性、瞬时性、非抽象性和非逻辑性等特性。以上说明,非理性和主体性分别是在不同的参照和定义域中来规定自身的含义的。然而它们又都是规定人的,都是人的特性,相互间有许多相通之处。具体表现在:主体性是建立在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之上,并且是它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作用的产物和集中表现出来的特征。仅就人的理性、非理性因素和主体性而言,如果说人的能动性和自主自为性的发挥主要依赖于人的理性,那么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则主要依赖于人的非理性。在科学和艺术发展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和发明总是和人的无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因素 主体性 人的创造性 纺车 自主自为 科学和艺术 情感体验 抽象性 创造性认识 人本论
原文传递
生命的追问——对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的思考
10
作者 刘心力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61-62,共2页
沈从文从湘西社会20世纪初叶到抗战时期的历史演变里,提取了原始自由、自在蒙昧、自主自为三种基本的生命形态。笔者试从分析中感悟沈从文在小说中体现出的对“生命形式”的思考及其在对湘西审美情态中对生命的追问。
关键词 生命 原始自由 自在蒙味形象 自主自为形态 文学评论 沈从文 小说 湘西系列小说 《边城》 审美情态 生命形态
下载PDF
老子“自然”概念的两层分疏
11
作者 李健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5期152-152,共1页
对老子的“自然”概念可作两层分疏,“法自然”与“辅自然”。人“法自然”与圣人“辅自然”是在相互关系中展开的。人“法自然”,是人法地、天、道之自然,即人道遵循天道,是在讨论天人关系。人取法于“天”,这也是“以天为则”的思维... 对老子的“自然”概念可作两层分疏,“法自然”与“辅自然”。人“法自然”与圣人“辅自然”是在相互关系中展开的。人“法自然”,是人法地、天、道之自然,即人道遵循天道,是在讨论天人关系。人取法于“天”,这也是“以天为则”的思维方式。圣人“辅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百姓谓我自然”),是在讨论君民关系,理想的君王是圣人,圣人不强制百姓而百姓自主自为。人“法自然”与圣人“辅自然”,一个主体是人,一个主体是圣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民关系 天人关系 老子 思维方式 分疏 圣人 相互关系 自主自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