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内镜下经腰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廖鑫 吕超 +1 位作者 罗政 刘俊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10期12-20,共9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经腰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TLIF)联合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3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Endo-TLIF组(32例)和...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经腰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TLIF)联合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3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Endo-TLIF组(32例)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和临床疗效。结果Endo-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TLIF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TLIF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TLIF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明显低于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出院时,Endo-TLIF组腰痛VAS明显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腿痛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Endo-TLIF组JOA评分高于TLIF组,ODI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时,两组各时间点JOA评分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TLIF和Endo-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两者近期临床疗效相当,Endo-TLIF具有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手术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融合 退变性疾病 微创 膨胀融合器
下载PDF
膨胀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2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万永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8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因腰椎不稳症行椎间融合术(保留终板、均匀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的25例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病情改善为优1... 目的:观察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因腰椎不稳症行椎间融合术(保留终板、均匀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的25例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病情改善为优19例,良5例,可1例,JOA评分优良率达到96.0%,椎间融合率为96.7%。结论: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椎间融合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不稳症 膨胀融合器 融合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与加用B-Twin融合治疗下腰椎不稳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小春 张小勇 韩为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9期784-786,共3页
目的比较椎间单纯植骨融合与加用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B-Tw in)两种不同融合方法治疗下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按同一标准选择的36例下腰椎不稳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植骨融... 目的比较椎间单纯植骨融合与加用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B-Tw in)两种不同融合方法治疗下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按同一标准选择的36例下腰椎不稳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并发症等有无差异。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例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椎间隙高度有差别,椎间植骨融合组椎间隙高度丢失较多。结论自体骨与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B-Tw in)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良好融合材料。后路椎间单纯植骨融合(以下简称)治疗费用较低,无免疫排斥反应,但其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较加用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以下简称B-Tw in融合)多;B-Tw in融合术后恢复较快,但治疗费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不稳 植骨融合 膨胀融合器
下载PDF
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宏波 燕军 +3 位作者 刘世学 赵有春 彭军 李春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5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方法:2009年4月~2010年5月我院对50例患者采用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其中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操作治疗的有41例,采用后外侧经皮穿治疗的有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 目的:探讨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方法:2009年4月~2010年5月我院对50例患者采用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其中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操作治疗的有41例,采用后外侧经皮穿治疗的有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效果、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16个月,按照Odom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6例为优,占72%;9例为良,占18%;4例为可,占8%;1例为差,占2%。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优良率达90%。CT影像显示椎间盘突出并椎管严重狭窄,椎间融合器没有移位现象,与骨已融合,椎间高度没有明显下降。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仅有3例出现并发症,占6%。结论: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融合率高、恢复良好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融合器 退行性疾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MED镜下置入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宿显良 张春霖 严旭 《医药论坛杂志》 2015年第6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MED镜下椎管减压、置入前段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MED镜下置入前段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108例。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0个月。手术时间平均45mi... 目的探讨MED镜下椎管减压、置入前段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MED镜下置入前段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108例。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0个月。手术时间平均4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80ml。根据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93例(86.1%),良11例(10.2%),可4例(4.6%)。结论MED镜下椎管减压、置入前段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 MED 膨胀融合器
原文传递
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B-Twin可膨胀椎间融合器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西峰 王岩 +8 位作者 肖嵩华 刘郑生 刘保卫 张永刚 朱守荣 路宁 王征 毛克亚 张雪松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B-Twin可膨胀椎间融合器治疗退行性腰骶椎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8月应用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B-Twin可膨胀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的方法治疗21例退变性腰骶椎疾病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B-Twin可膨胀椎间融合器治疗退行性腰骶椎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8月应用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B-Twin可膨胀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的方法治疗21例退变性腰骶椎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8~79岁,平均52岁。病程3个月~40年,中位时间9个月。病变部位:T11、12 1例,T12、L1 1例,L1、2 1例,L2、3 1例,L4、54例,L5、S1 13例。所有患者均有顽固性腰痛或下肢神经根性症状。B-Twin可膨胀椎间融合器植入的方法为15例双侧,6例单侧。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法评价功能恢复情况;根据X线片采用Suk等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效果。结果 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3年,平均23.8个月。术后19例坐骨神经痛症状消失,2例胸腰段病变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术前及术后1、3、6、18个月ODI分别为79%±16%、30%±9%、26%±10%、21%±12%、20%±10%,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法评价,获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术后18个月根据Suk等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获优1例,良19例,差1例,优良率95.2%。其中,1例T11、12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双下肢肌力无改善,6个月后行椎弓根固定、椎板切除减压,随访期内仍无改善;1例L4、5椎间盘突出于术后4个月复发,改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随访期内无复发;其余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获持续缓解。结论内窥镜结合椎间融合是治疗腰椎不稳的良好组合,B-Twin可膨胀椎间融合器是L4、5和L5、S1微创融合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骶疾病 盘突出症 内窥镜 B-TWIN 膨胀融合器
原文传递
可膨胀箱形椎间融合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穆尚强 梅继文 +1 位作者 孙爽 王宇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具有坚强界面稳定性能以及高度自稳性能的可膨胀箱形椎间融合器(EVIFC)。方法根据国人腰椎结构特点设计出EVIFC,并采用医用钛合金材料制成模型,取15具腰椎标本随机分为3组,其中每组有5具标本,有一组作为对照组,其余...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具有坚强界面稳定性能以及高度自稳性能的可膨胀箱形椎间融合器(EVIFC)。方法根据国人腰椎结构特点设计出EVIFC,并采用医用钛合金材料制成模型,取15具腰椎标本随机分为3组,其中每组有5具标本,有一组作为对照组,其余两组行L4-5椎间盘切除,有一组仅固定EVIFC(EVIFC组),另一组固定EVIFC后再固定腰椎GSS-Ⅱ系统(GSS-Ⅱ组),测量3组标本在受到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屈及扭转状态下的载荷位移、载荷应变关系及强度和刚度的变化。结果 3组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和侧屈时腰椎的应变随载荷增大而增大,相同载荷下,3组间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00N以内载荷作用下腰椎纵向压缩位移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3组间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0 N载荷轴向压缩时GSS-Ⅱ强度最大(P<0.05);而在前屈、后伸及侧屈时3组间应力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轴向压缩刚度和弯曲刚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IFC组的最大扭矩为3.57N·m;GSS-Ⅱ组为3.96 N·m;对照组为3.71 N·m,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IFC组与GSS-Ⅱ组、对照组的扭转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IFC固定腰椎后的生物力学性能与传统固定GSS-Ⅱ系统和正常腰椎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膨胀融合器 生物力学 钛合金
下载PDF
椎间盘镜结合膨胀式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的随访观察
8
作者 王三木 张春霖 王经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11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结合膨胀式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手术方法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骨科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路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结合膨胀式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手术方法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骨科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路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比较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变化及腰椎融合情况。结果:随访10个月~7 a,平均3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JOA评分由术前(9.10±1.10)分提高至(22.45±1.50)分,优良率95.8%,脊柱融合率达98.6%。结论:椎间盘镜下应用前端膨胀式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不仅减压彻底,并可使患者腰椎获得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 膨胀融合器 盘镜
下载PDF
后路双牵开摆动式椎间盘镜下单纯融合器置入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的中长期评估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春霖 尚利杰 +3 位作者 严旭 曹争明 邵成龙 冯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5-341,共7页
背景: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发病人数逐年增高,可引起患者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或者下肢区域性感觉麻木等症状,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尝试各种微创治疗术式,如何进一步减小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提高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是... 背景: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发病人数逐年增高,可引起患者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或者下肢区域性感觉麻木等症状,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尝试各种微创治疗术式,如何进一步减小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提高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的:探讨后路双牵开摆动式椎间盘镜下经单侧入路单纯膨胀式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于2012至2014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单侧椎板小开窗减压并置入双枚膨胀式融合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5例。试验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单节段者6例,二节段者20例,三节段者9例,共73个椎体间行融合,随访60-85个月,平均(70.17±5.40)个月;②35例患者手术时间35-75 min,平均(53.49±9.13)min,术中出血量50-250m L,平均(114.86±54.23)m L;③1例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术后出现低颅压性头痛,给予补液及止痛治疗3 d后头痛消失。切口愈合不良1例,给予负压封闭引流1周后愈合;④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6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病变椎间隙高度均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复查时31个(42.5%)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25个(34.2%)达到可能融合,17个(23.3%)未融合;术后1年复查时51个(69.9%)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22个(30.1%)达到可能融合;术后2年复查时57个(78.1%)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16个(21.9%)达到可能融合;末次随访复查时62个(84.9%)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11个(15.1%)达到可能融合;⑤末次随访时发现融合器移位1例,因无症状嘱患者定期复查;⑥结果提示,椎间盘镜下单纯膨胀式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具有较好的中长期疗效,是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失稳症 盘镜 单侧入路 双侧减压 膨胀融合器 融合 中长期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