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MPK/mTOR/NLRP3信号通路探究复方黄柏液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皮肤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耕 蒋晓蕾 禹红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29-837,共9页
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NOD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探究复方黄柏液(CCPF)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皮肤炎症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NC组、Model组、CCPF组(5 ml)、CCPF+compound C(AMPK抑制剂)组(5 m... 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NOD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探究复方黄柏液(CCPF)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皮肤炎症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NC组、Model组、CCPF组(5 ml)、CCPF+compound C(AMPK抑制剂)组(5 ml CCPF+0.25 mg/kg compound C)、CCPF+MHY1485(m TOR激活剂)组(5 ml CCPF+10 mg/kg MHY1485),每组12只。除NC组外,其它组大鼠均需向右耳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混悬液以构建痤疮模型。建模成功后,进行给药处理,每天1次,持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耳部炎症、红肿情况;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右耳耳廓的厚度,并计算耳廓肿胀率、耳廓痤疮数;HE染色检测耳廓组织病理变化并计数炎性细胞数;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耳组织中TNF-α、IL-8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AMPK、AMPK、p-mTOR、mTOR、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Model组大鼠耳廓组织红肿明显,注射部位有脓疱产生,血管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耳廓厚度、耳廓肿胀率、耳廓痤疮数、T、TNF-α、IL-8水平、p-mTOR/mTOR、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升高,E2、p-AMPK/AMPK水平降低(P<0.05);与Model组比较,CCPF组的上述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compound C或MHY1485逆转了CCPF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大鼠皮肤炎症的改善作用。结论CCPF可能通过激活AMPK/mTOR通路来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从而改善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皮肤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柏液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nod受体蛋白3通路 痤疮丙杆菌 皮肤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