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1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羟基异黄酮通过AMPK和mTOR信号通路对宫颈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永铮 陈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5-22,共8页
目的:探讨三羟基异黄酮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株生长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磺酰罗丹明B(SRB)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三羟基异黄酮(GEN)干预对Hela,SiHa,Caski,HeLa-S3,HeLa229及C-33A等宫颈癌细胞株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目的:探讨三羟基异黄酮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株生长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磺酰罗丹明B(SRB)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三羟基异黄酮(GEN)干预对Hela,SiHa,Caski,HeLa-S3,HeLa229及C-33A等宫颈癌细胞株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一磷酸腺苷(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信使核糖核酸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免疫沉淀法检测三羟基异黄酮对Caski细胞结节性硬化症基因1/结节性硬化症基因2(TSC2/TSC1)复合物组装的影响。结果:三羟基异黄酮的抗癌效能次序是Caski>Hela>C-33A>SiHa>HeLa-S3>HeLa229;三羟基异黄酮彻底阻滞了Caski细胞周期进程,并诱导其凋亡。三羟基异黄酮没有改变G1调节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表明蛋白翻译受到抑制,但转录水平没受到影响。三羟基异黄酮诱导组装TSC1/TSC2,并通过抑制包括mTOR(Ser2448)、p70S6K(Thr421/Ser424和Thr389)和4E-BP1(Thr37/Thr46和Thr70)等蛋白质磷酸化导致细胞蛋白质合成受阻。三羟基异黄酮干预还引起宫颈癌细胞AMPK活性升高。AMPK抑制剂复合物C显著逆转三羟基异黄酮干预效果的结果表明AMPK通路是三羟基异黄酮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关键途径。此外,线粒体膜电势和线粒体含量下降表明三羟基异黄酮引起线粒体氧化应激。结论:三羟基异黄酮干预Caski细胞后,引起线粒体应激反应,激活AMPK信号通路,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TSC1/TSC2复合物形成增加及mTOR介导的蛋白质翻译通路受阻,最终导致宫颈癌Caski细胞周期G1期阻滞,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羟基异黄酮 宫颈癌 腺苷酸活化蛋白 激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G1期阻滞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及自噬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5
2
作者 潘小丽 周丽 +5 位作者 王丹 韩永丽 王计雨 徐派的 张红星 周利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86-491,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排空、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自噬信号通路分子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FD胃肠动力障碍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排空、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自噬信号通路分子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FD胃肠动力障碍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电针+抑制剂组,每组8只。采用多因素应激干预法建立FD模型。电针组电针双侧"足三里"穴,每日1次,连续7d;抑制剂组大鼠予以Compound C腹腔注射(20mg/kg),每日1次,连续7d;电针+抑制剂组大鼠予以Compound C腹腔注射和电针干预。检测各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窦组织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LC3-Ⅱ/Ⅰ、自噬基因Beclin 1、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磷酸化自噬相关蛋白1(p-ULK1)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P<0.01),胃窦中的c-kit表达明显降低,LC3-Ⅱ/Ⅰ、Beclin 1、p-AMPK、p-ULK1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抑制剂组、电针+抑制剂组大鼠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升高(P<0.05,P<0.01),胃窦中的c-kit表达明显升高,LC3-Ⅱ/Ⅰ、Beclin 1、p-AMPK、p-ULK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抑制剂组比较,电针组、电针+抑制剂组大鼠胃窦中的c-kit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LC3-Ⅱ/Ⅰ、Beclin 1表达明显降低(P<0.05),p-AMPK、p-ULK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能够改善FD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AMPK/ULK1信号通路进而抑制Cajal间质细胞过度自噬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电针 胃运动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磷化自噬相关蛋白1信号通路 自噬
原文传递
电针“神门”“三阴交”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室旁核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诸毅晖 杨翠花 +2 位作者 何林熹 乔玲 成词松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神门""三阴交"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失眠症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2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慢性束缚法束缚15d复制失... 目的:观察电针"神门""三阴交"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失眠症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2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慢性束缚法束缚15d复制失眠模型。电针组电针"神门""三阴交",每日1次,每次15min,治疗5d。用24h小动物自发活动数据采集系统检测大鼠24h自发活动量,以负重力竭游泳实验检测大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VN内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PVN内的乙酰辅酶A(Ac-CoA)、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含量以及血浆皮质酮(CORT)含量,透射电镜观察PVN的细胞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白天活动量增多、夜晚活动量减少(P<0.05),负重力竭游泳时间缩短(P<0.05);PVN内AMPK表达增强(P<0.05)、Ac-CoA和Na^+-K^+-ATPase含量降低(P<0.05),血浆CORT含量降低(P<0.05);电镜下可见模型大鼠PVN内线粒体肿胀,核糖体部分消失。电针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白天活动量减少、夜晚活动量增多(P<0.05),负重力竭游泳时间延长(P<0.05);PVN内AMPK表达减弱(P<0.05)、Ac-CoA和NA^+-K^+-ATPase含量升高(P<0.05),血浆CORT含量升高(P<0.05);PVN内线粒体仅轻度肿胀。结论:电针"神门""三阴交"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室旁核能量代谢有良好调整作用,通过调节下丘脑室旁核AMPK表达、Ac-CoA和Na^+-K^+-ATPase含量,电针可以有效改善失眠及失眠后疲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电针 下丘脑室旁核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乙酰辅酶A 钠-钾三磷腺苷
原文传递
有氧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小鼠骨骼肌球形脂联素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牛燕媚 苑红 +4 位作者 刘彦辉 苏照鹏 李慧阁 姜宁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小鼠骨骼肌球形脂联素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影响,试图为运动防治IR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IR模型组,正常饮食组以基础饲料喂养... 目的:通过研究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小鼠骨骼肌球形脂联素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影响,试图为运动防治IR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IR模型组,正常饮食组以基础饲料喂养8周后再分为正常饮食安静组(NC,n=10)和正常饮食运动组(NE,n=10);IR模型组喂饲高脂饲料8周后再分为高脂安静组(HC,n=10)和高脂运动组(HE,n=10)。NE和HE组进行6周、75%最大摄氧量强度的跑台训练。采用小型血糖仪分别检测口服糖耐量试验后0、15、30、60、90、150、180分钟各时间点的血糖值,并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UC);Northern blot检测AMPK 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骼肌球形脂联素和AMPK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HE染色观察胰岛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HE组小鼠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和AUC均较HC组显著降低。NE组骨骼肌中球形脂联素较NC组显著增加,但HE组无明显变化;无论在正常饮食组还是高脂组,运动均能使AMPK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结论:有氧运动可能通过增加骨骼肌中AMPK蛋白表达,从而促进骨骼肌细胞的糖、脂代谢,达到改善高脂饮食诱发的IR症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有氧运动 脂联素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AMPK活性和FFA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宋杰 胡阳黔 +1 位作者 刘坚 李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和游离脂肪酸(FFA)代谢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APS组,每组8只。采用大鼠左侧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心肌...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和游离脂肪酸(FFA)代谢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APS组,每组8只。采用大鼠左侧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造模成功后,APS组大鼠给予APS(3 g·kg-1·d-1)连续灌胃6周。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D)、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乙酰辅酶A合成酶-乙酰辅酶A氧化酶法(ACS-ACOD)检测血清及心肌FFA浓度;Western blotting法测大鼠心肌总AMPK、磷酸化AMPK(p-AMPK)、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和肉毒碱软脂酰转移酶-1(CPT-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模型组较对照组LVEF和FS显著降低(P<0.05)而LVD和LVS显著增加(P<0.05)。APS组LVEF和FS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并且LVD和LVS较模型组明显减小(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心肌坏死灶增加,残余心肌细胞减少;而APS组较模型组心肌坏死灶减少,残余心肌细胞增多。模型组血清及心肌FFA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APS组血清及心肌FFA浓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p-AMPK、CPT-1和细胞膜FAT/CD36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APS组p-AMPK、CPT-1和细胞膜FAT/CD36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APS可能通过激活慢性心衰大鼠AMPK相关通路促进心肌摄取利用FFA,从而改善慢性心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游离脂肪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山楂叶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6
6
作者 刁婷婷 张雨晨 +5 位作者 陈创 张朵朵 梅雨 吴一昊 吕伟 闵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7-762,共6页
目的观察山楂叶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4 mg·kg-1)、山楂叶总黄酮小、中、大剂量组(100,200,400 mg·kg-1),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 目的观察山楂叶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4 mg·kg-1)、山楂叶总黄酮小、中、大剂量组(100,200,400 mg·kg-1),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8周后,处死大鼠、取材,计算肝脏指数,测定生化指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滴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肝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p-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p-AC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升高,肝脏指数升高(P<0.01),肝细胞脂滴增加,脂质沉积明显,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较为严重,肝脏AMPK、p-AMPK表达减少,而ACC、p-ACC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山楂叶总黄酮小、中、大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TG、TC及LDL-C含量降低,肝脏指数降低(P<0.05或P<0.01),肝细胞脂滴减少,肝细胞内脂质沉积和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各给药组AMPK、ACC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AC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山楂叶总黄酮大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p-AMPK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其机制可能与肝脏中p-AMPK的蛋白表达升高和p-ACC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总黄酮 高脂血症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乙酰辅酶A羧化酶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UCP2表达和AMPK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凤杰 邓娟 +4 位作者 苏慧 吴德红 徐怡 欧阳静萍 刘永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4-578,共5页
目的:研究高脂加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中解偶联蛋白2(UCP2)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变化,并探讨黄芪多糖(APS)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8),黄芪多糖对... 目的:研究高脂加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中解偶联蛋白2(UCP2)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变化,并探讨黄芪多糖(APS)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8),黄芪多糖对照组(C+APS组,n=8),饲以正常饲料;通过高脂饮食+小剂量STZ(25 mg/kg,尾静脉注射)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血糖>13.9 mmol/L者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n=8)及黄芪多糖治疗组(DM+APS组,n=8);DM+APS组行黄芪多糖灌胃治疗8周[700 mg/(kg.d)]。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检测动物血糖、血浆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取心室肌组织提取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UCP2、总AMPK和pAMPKα1的表达。结果:DM组出现高血糖、糖耐量降低、低胰岛素敏感性等2型糖尿病特征;DM+APS组UCP2水平较DM组明显增高,伴随pAMPK表达增高(P<0.05),而在C与C+APS组两种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APS治疗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主要表现为降低血糖、升高ISI指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AMPK活性,增加UCP2表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能量代谢等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黄芪多糖 解偶联蛋白2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电针“足三里”对脾虚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董佳梓 张妤 +4 位作者 魏云涛 许环宇 刘路 邓婷月 张立德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1-746,共6页
目的:观察脾虚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期阐释针刺足三里治疗脾虚证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虚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采用三... 目的:观察脾虚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期阐释针刺足三里治疗脾虚证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虚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采用三因素复合法复制脾虚证模型,造模持续14 d。足三里组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穴,非经非穴组电针双侧髂嵴上非经非穴点,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每日1次,每次20 min,干预10 d。正常对照组和脾虚组大鼠在每天同一时间固定20 min,不予电针干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骨骼肌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腺苷(AMP)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骨骼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p-AMPK)、Atg1/失调51样激酶-1(ULK1)、磷酸化ULK1(p-ULK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Ⅰ)以及LC3-Ⅱ蛋白的表达。结果:脾虚组大鼠骨骼肌AT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足三里组ATP含量高于脾虚组(P<0.05)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非经非穴组与脾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组、足三里组AMP/ATP较正常对照组上调(P<0.01,P<0.05);脾虚组p-AMPK/AMPK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三里组p-AMPK/AMPK较正常对照组和脾虚组均上调(均P<0.05);足三里组p-ULK1/ULK1和LC3-Ⅱ/LC3-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脾虚组(均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AMPK直接磷酸化ULK1,形成稳定的ULK1/AMPK复合物,提高线粒体自噬能力,从而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治疗脾虚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足三里 电针 线粒体自噬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 三磷腺苷(ATP)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AMPK苏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吴德红 王凤杰 +2 位作者 邓娟 欧阳静萍 刘永明 《微循环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表达的变化,并探讨黄芪多糖(APS)对T2DM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n=8)和APS对照组(APS组,n=8),以普通饲料喂养;T...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表达的变化,并探讨黄芪多糖(APS)对T2DM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n=8)和APS对照组(APS组,n=8),以普通饲料喂养;T2DM组和T2DM+APS治疗组(T2DM+APS组),以高脂饲料喂养。第8周末,行尾静脉一次性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mg/kg),实验期间定期检测动物随机血糖(BG)、空腹血糖(FBG)、口服糖耐量(OGTT)、血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于APS治疗第8周末,取各组动物的肝脏组织,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AMPK磷酸化水平。结果:T2DM组出现高血糖、糖耐量降低,经APS治疗8周后,T2DM+APS组各项实验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变,肝脏组织中磷酸化AMPK水平较T2DM组显著上升(P<0.01)。结论:APS可以显著改善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PS增加磷酸化AMPK表达水平,进而改善其能量代谢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AMPK 黄芪多糖 大鼠肝脏 苏氨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Protein
下载PDF
苦瓜总皂苷对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关键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马春宇 于洪宇 +1 位作者 王慧娇 耿丽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522-1525,共4页
目的通过苦瓜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大鼠蛋白激酶B(PKB或Akt-2)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作用来揭示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用高脂高糖饮食喂养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来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按照体重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 目的通过苦瓜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大鼠蛋白激酶B(PKB或Akt-2)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作用来揭示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用高脂高糖饮食喂养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来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按照体重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3个剂量实验组,对照组和3个剂量实验组大鼠每天分别给予50 mg·kg-1二甲双胍2 m L和3个剂量(100,200,400 mg·kg-1)苦瓜总皂苷2 m L,灌胃8周。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胰岛素,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Akt-2和AMPK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3个剂量实验组稳态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Akt-2和AMPK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增高。结论苦瓜总皂苷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可能为上调Akt-2和AMPK的mRNA以及蛋白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总皂苷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蛋白激酶B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对AMPK/mTOR/ULK1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欣欣 高飞 +3 位作者 陈素枝 杨凤文 檀淼 檀金川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7-66,共10页
目的:通过观察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对膜性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抽取20只设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均采用预免疫和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制作膜性... 目的:通过观察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对膜性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抽取20只设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均采用预免疫和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制作膜性肾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组(10 mg·kg-1)及益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6.61,13.22,26.44 g·kg-1),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每天1次,连续灌胃4周。灌胃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浆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UTP)定量指标的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及透射电镜下观测肾脏病理形态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中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的沉积;免疫组化(IHC)法观察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p62蛋白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UTP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TG,TC水平显著升高(P<0.01),ALB水平显著下降(P<0.01);肾小球结构紊乱,体积增大,基底膜可见不同程度增厚和部分肾小管空泡样变性,大量胶原纤维和嗜复红蛋白沉积,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肾小球毛细血管襻IgG和补体C3弥漫性沉积;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显著降低(P<0.01),p6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Unc-51样激酶1(p-ULK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肾通络方各剂量组、盐酸贝那普利组大鼠TG,TC,UT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SCr,BUN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通络方 膜性肾病(MN) 自噬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蔚 曹俊岭 +4 位作者 荆志伟 崔拓拓 尹梦霞 刘鑫 欧阳竞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29,共9页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CLMT)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PD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 TOR)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CLMT)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PD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 TOR)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采用长期低剂量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建立PD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PD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多巴丝肼0.032 g·kg^(-1)+盐酸氟西汀0.002 g·kg^(-1))、CLMT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周。旷场实验、爬杆实验评估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CL)测定脑脊液中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IHC)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法(IF)检测黑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纹状体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AMPK、磷酸化AMPK(p-AMPK)、m TOR、磷酸化m TOR(p-m TOR)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运动总距离及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P<0.01),爬杆时间明显缩短(P<0.01),评分升高(P<0.01),脑脊液中DA、5-HT含量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CLMT高剂量组和西药组水平运动总距离明显增加及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均增加(P<0.05,P<0.01),爬杆时间延长(P<0.05),评分下降(P<0.05,P<0.01),DA及5-HT含量增加(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胞体缩小且排列疏松,α-synuclein荧光表达显著增强(P<0.01),TH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CLMT高剂量组和西药组黑质DA能神经元数量增加,胞体增大,α-synuclein荧光表达明显减弱(P<0.05,P<0.01),TH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信号通路 自噬 神经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AMPK/PPARα/SCAD信号途径对心肌肥大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黄金贤 罗佳妮 +5 位作者 刘培庆 陈少锐 黄秋菊 潘雪刁 臧林泉 周四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9-778,共10页
目的:研究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hort-chain 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se,SCAD)在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α(peroxisome pro... 目的:研究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hort-chain 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se,SCAD)在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信号途径对SCAD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筛选干扰SCAD的最优序列,并使用非诺贝特(10μmol/L)提前干预24 h后给予干扰序列,观察SCAD的mRNA、蛋白表达和酶活性以及脂质代谢和心肌细胞表面积的改变。采用RT-PCR检测心肌细胞内肥大标志物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和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mRNA水平,以明确心肌细胞是否发生肥大。分别用10μmol/L非诺贝特和0.5 mmol/L 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酸(5-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 ribonucleotide,AICAR)预处理心肌细胞30 min,用20μmol/L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刺激24 h,观察心肌细胞表面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p-AMPKα、PPARα和SCAD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筛选出的最优干扰序列siRNA-1186和PE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趋势一致,与对照组比较,敲低SCAD表达组的心肌细胞ANF和BNP水平显著升高,心肌细胞表面积明显增大,心肌细胞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非诺贝特预处理可显著上调PPARα和SCAD的表达,增加SCAD的酶活性,降低心肌细胞的游离脂肪酸含量,预防敲低SCAD引起的心肌细胞肥大。与对照组比较,PE处理组中p-AMPKα(T172)、PPARα和SCAD的蛋白及mRNA水平均明显下调,SCAD的酶活性下降;与PE组相比,用非诺贝特或AICAR预处理30 min组的心肌细胞表面积明显减少,心肌细胞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降低,p-AMPKα、PPARα和SCAD蛋白及mRNA水平均明显上调,SCAD的酶活性增加。结论:SCAD表达下调与心肌细胞肥大及其能量代谢密切相关;AMPK/PPARα/SCAD信号途径对心肌肥大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心肌肥大 信号通路
下载PDF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炎症调控新靶点 被引量:21
14
作者 姚烽 汲广岩 张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1-345,共5页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是参与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维持细胞能量稳态的关键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新近研究表明:AMPK可通过磷酸化SIRT1、PGC-lα、p53和FoxO3a等下调核因子-κB的活性、抑制...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是参与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维持细胞能量稳态的关键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新近研究表明:AMPK可通过磷酸化SIRT1、PGC-lα、p53和FoxO3a等下调核因子-κB的活性、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减轻组织炎症损伤;此外,临床常用的降糖药二甲双胍也可通过激活AMPK而减轻炎症损伤。因而,AMPK将成为极具前景的抗炎药物开发新靶点。本文就AMPK的炎症调控效应及其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炎症 核因子-ΚB 二甲双胍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通过活化AMPK-eNOS信号通路减轻游离脂肪酸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被引量:20
15
作者 宋杰 胡阳黔 +1 位作者 刘坚 李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05-1308,1314,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游离脂肪酸所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黄芪多糖组[黄芪多糖(200 mg/L)处理24 h]、游离脂肪酸组[游离脂肪酸(0.25 mmol/L)共同处理24 h]、游离...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游离脂肪酸所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黄芪多糖组[黄芪多糖(200 mg/L)处理24 h]、游离脂肪酸组[游离脂肪酸(0.25 mmol/L)共同处理24 h]、游离脂肪酸加黄芪多糖组[游离脂肪酸(0.25 mmol/L)和黄芪多糖(200 mg/L)共同处理24 h]和compound C组[游离脂肪酸(0.25 mmol/L)、黄芪多糖(200 mg/L)及AMPK阻断剂compound C(10μmol/L)处理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 blot法测细胞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及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 NOS)的蛋白水平。结果:黄芪多糖组各项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MTT结果显示游离脂肪酸组的细胞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游离脂肪酸加黄芪多糖组的细胞活性较游离脂肪酸组明显好转,compound C组的细胞活性与游离脂肪酸组无显著差异。游离脂肪酸组的NO含量及p-AMPK、p-e NO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黄芪多糖能显著抑制游离脂肪酸所致的NO含量及p-AMPK、p-e NOS水平的减少,compound C则可阻断黄芪多糖的作用。各组AMPK及e NOS表达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黄芪多糖可以减轻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与AMPK-e NO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内皮一氧化氮合酶 游离脂肪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宁紫薯1号’花青素组分鉴定及其对大鼠高脂诱导肥胖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毅 王洪云 +4 位作者 钮福祥 孙健 徐飞 朱红 岳瑞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87-1802,共16页
【目的】紫甘薯是天然抗氧化物花青素的重要来源。鉴定‘宁紫薯1号’花青素(PSPC)组成成分,探索紫甘薯花青素对高脂诱导肥胖的预防效果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紫甘薯新品种‘宁紫薯1号’的花青素组分;采用p H... 【目的】紫甘薯是天然抗氧化物花青素的重要来源。鉴定‘宁紫薯1号’花青素(PSPC)组成成分,探索紫甘薯花青素对高脂诱导肥胖的预防效果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紫甘薯新品种‘宁紫薯1号’的花青素组分;采用p H示差法测定制备的样品中总花青素含量。建立因高脂摄入过多导致机体产生营养性肥胖的动物模型,并灌胃不同剂量的紫甘薯花青素比较其预防肥胖效果。每周定时测量大鼠禁食6 h后的体重,通过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样品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瘦素(Leptin)含量。通过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下丘脑样品瘦素及其受体的m 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瘦素及其下游蛋白的信号表达。【结果】分离鉴定出11种PSPC组分,其中10种为已知的矢车菊素和芍药素酰基化衍生物,峰1为新发现的1种化合物。制备的花青素样品中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含量为17.4%。体重指标直接表明高剂量花青素组预防肥胖效果最好,为(358.2±20.1)g,中剂量组其次,为(371.6±16.3)g;效果最差的为低剂量组,体重为(384.0±7.2)g。紫甘薯花青素各剂量组大鼠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3项血生化指标均趋于正常水平,有效预防肥胖的发生。血清瘦素检测结果显示,高脂组比对照组多释放65.50%;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紫甘薯花青素组血清瘦素含量分别为(3.13±0.05)、(2.84±0.12)和(2.64±0.06)ng·m L^(-1),与高脂组相比均显著下降。同时不同剂量紫甘薯花青素组下丘脑中瘦素及瘦素受体的m RNA表达均显著高于高脂组。而高剂量紫甘薯花青素组可以调节下丘脑中瘦素信号,从而降低下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的磷酸化。【结论】高剂量紫甘薯花青素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中leptin/AMPKα信号通路有效抑制高脂诱导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 花青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肥胖 瘦素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左、右归丸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促进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骨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知斌 张文达 +1 位作者 胡美思 任艳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584-3588,共5页
目的:研究左、右归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大鼠骨髓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并基于该信号通路探讨左、右归丸对PMOP大鼠骨形成的作用。方法:将60只2月龄未生育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 目的:研究左、右归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大鼠骨髓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并基于该信号通路探讨左、右归丸对PMOP大鼠骨形成的作用。方法:将60只2月龄未生育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补佳乐组,采用去卵巢方法建立PMOP大鼠,给药12周后,取材。采用micro-CT检测大鼠腰椎L3-L5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Runx2、COLⅠ、AMPK、mTOR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Runx2、COLⅠ、骨钙素(BGP)、AMPK、mTOR、p-AMPK、p-mTOR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腰椎BMD、BV/TV显著降低(P<0.01),COLⅠ、Runx2 mRNA和蛋白及BGP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AMPK mRNA和p-AMPK蛋白表达上调,mTOR mRNA和p-mTOR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的腰椎BMD、BV/TV显著升高(P<0.01,P<0.05),COLⅠ、Runx2 mRNA和蛋白及BGP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AMPK mRNA和p-AMPK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mTOR mRNA和p-mTOR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雌性大鼠去卵巢12周后,AMPK表达异常激活,mTOR表达异常抑制;左、右归丸能明显改善异常,并促进PMOP大鼠的骨形成,这可能是左、右归丸防治PMOP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形成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左归丸 右归丸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颐轩 臧莎莎 宋光耀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5-377,共3页
二甲双胍是治疗T2DM的一线用药,其分子机制未明。主要通过轻度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进而激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来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除降糖外,二甲双胍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方面... 二甲双胍是治疗T2DM的一线用药,其分子机制未明。主要通过轻度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进而激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来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除降糖外,二甲双胍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方面均发挥作用,还可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ADPN/AMPK/ACC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赵文霞 闫乐 +1 位作者 邵明义 张丽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932-936,共5页
目的研究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脂联素(ADP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通路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以高脂饲料联... 目的研究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脂联素(ADP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通路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以高脂饲料联合四环素腹腔注射建立NASH模型,造模第2周分别给予化痰祛湿活血方高、中、低剂量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胶囊对照治疗。实验结束时,观察肝匀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ELISA及RT-q PCR法测肝组织ADPN、脂联素受体2(AdipoR2)、AMPK、ACC、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齐者进一步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Dunnett's T3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肝匀浆FFA[(229.07±46.62)μmol/gprot vs(382.75±30.93)μmol/gprot]、肝组织ACC的基因(1.66±0.04 vs 2.40±0.37)、蛋白[(512.20±60.70)pg/g vs(756.72±61.21)pg/g]表达(P值均<0.01),升高ADPN、AdipoR2、AMPK、CPT-1的基因[1.53±0.31 vs 0.75±0.11,1.38±0.33 vs 0.61±0.09,1.43±0.39 vs 0.78±0.04,1.39±0.31 vs 0.52±0.04]、蛋白[(22.23±2.75)μg/g vs(14.01±2.17)μg/g,(128.41±10.46)ng/g vs(94.62±6.88)ng/g,(1353.79±59.52)μg/g vs(1107.19±56.78)μg/g,(175.54±9.91)U/g vs(128.74±12.74)U/g]表达(P值均<0.01)。结论化痰祛湿活血方能够有效激活ADPN/AMPK/ACC信号通路,影响脂肪酸的β氧化及合成,减少肝细胞脂肪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化痰祛湿活血方 脂联素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乙酰Co A羧化酶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治疗肌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琴 张彬 +3 位作者 林萍 任谦 高康璐 孔程程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94-998,共5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虚弱型肌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确诊为脾胃虚弱型肌少症的80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虚弱型肌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确诊为脾胃虚弱型肌少症的80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100 mL、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握力、步行速度,计算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生长分化因子-8(GDF-8)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血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mRNA表达。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握力明显增强,ASMI明显增高,血清IGF-1、SIRT1水平及AMPK-α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血清GDF-8水平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均较对照组更加显著〔握力(kg):20.00(15.50,21.00)比18.20(14.93,19.50),ASMI(kg/m^(2)):5.80(5.25,6.00)比5.30(5.20,5.50),IGF-1(μg/L):246.00(229.00,259.50)比207.00(187.00,233.00),SIRT1(ng/L):649.2±38.3比624.6±38.6,AMPK-αmRNA(2^(-ΔΔCt)):0.30±0.03比0.27±0.03,GDF-8(μg/L):13.50(12.00,17.80)比15.60(14.08,19.98),均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步行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为0.56(0.53,0.62)m/s、0.58(0.55,0.62)m/s,观察组治疗前后为:0.58(0.54,0.64)m/s、0.60(0.56,0.65)m/s,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GF-1与SIRT1呈正相关(r=0.341,P=0.002),与步行速度呈正相关(r=0.250,P=0.026);ASMI与握力呈正相关(r=0.367,P=0.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虚弱型肌少症患者效果显著,可为肌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中西医结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肌少症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