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2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ncreatic cancer: A review of clinical diagnosis, epidemiology, treatment and outcomes 被引量:189
1
作者 Andrew McGuigan Paul Kelly +3 位作者 Richard C Turkington Claire Jones Helen G Coleman R Stephen McCa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43期4846-4861,共16页
This review aims to outline the most up-to-date knowledge of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risk, diagnostics, treatment and outcomes, while identifying gaps that aim to stimulate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understudied mali... This review aims to outline the most up-to-date knowledge of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risk, diagnostics, treatment and outcomes, while identifying gaps that aim to stimulate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understudied malignancy.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is a lethal condition with a rising incidence, predicted to become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in some regions. It often presents at an advanced stage, which contributes to poor five-year survival rates of 2%-9%, ranking firmly last amongst all cancer sites in terms of prognostic outcomes for patients.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isk factors and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this disease is essential to inform both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f potential preventive and/or early detection measur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high-risk patients who could benefit from screening to detect pre-malignant conditions such as 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and 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 is urgently required, however an acceptable screening test has yet to be identified. The management of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is evolving,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medical therapies such as laparoscopic techniques and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however this has only led to modest improvements in outcom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biomarkers is desirable to move towards a precision medicine era, where pancreatic cancer therapy can be tailored to the individual patient, while unnecessary treatments that hav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n quality of life could be prevented for others. Research efforts must als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gents and delivery systems. Overall, considerable progress is required to reduce the burden associated with pancreatic cancer. Recent, renewed efforts to fund large consortia and research into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are welcomed, but further streams will be necessary to facilitate the momentum needed to bring breakthroughs seen for other cancer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ic cancer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Pancreatic cancer risk factors Pancreatic cancer treatment
下载PDF
滋阴生津益气温阳法治疗晚期原发性肺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1
2
作者 刘嘉湘 施志明 +8 位作者 徐振晔 韩明权 朱晏伟 高虹 陈善香 赵丽红 李和根 朱惠蓉 刘苓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5-158,共4页
临床选择晚期原发性肺腺癌304例均未经手术或放疗,于住院时随机分为中药与化疗组进行前瞻性治疗观察。中药组171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别以滋阴、益气、温阳等扶正为主方药,治疗后1、2、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0.94%、36.77%、31.86%和24... 临床选择晚期原发性肺腺癌304例均未经手术或放疗,于住院时随机分为中药与化疗组进行前瞻性治疗观察。中药组171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别以滋阴、益气、温阳等扶正为主方药,治疗后1、2、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0.94%、36.77%、31.86%和24.22%,生存期中位数为417天,化疗组133例用MOF方案治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6.67%、26.79%、24.56%,无5年生存病例,生存期中位数为265天。两组差异显著;治后病灶稳定率中药组为67.83%,化疗组为48.12%;中位稳定期中药组为6个月,化疗组为3个月;治后临床症状改善、体重增加及健康状况中药组均优于化疗组。中药组治后多项免疫指标均较治前显著提高,化疗组则无明显变化;血清唾液酸及血清抑制因子含量,两组治后均有所降低。说明本疗法有提高晚期肺癌的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中医药疗法 腺癌 滋阴 生津 益气 温阳
下载PDF
24味中药对人肺腺癌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66
3
作者 韩明权 刘嘉湘 +2 位作者 高虹 朱晏伟 陈善香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47-149,共3页
运用流式细胞仪,对临床治疗原发性肺癌的有效复方进行了拆方研究,通过观察太子参等24味药物作用后人肺腺癌SPC-A-1细胞增殖指数、脱氧核糖核酸(DNA)指数、蛋白质指数和细胞周期各时相比例的变化等指标,部分揭示了临床... 运用流式细胞仪,对临床治疗原发性肺癌的有效复方进行了拆方研究,通过观察太子参等24味药物作用后人肺腺癌SPC-A-1细胞增殖指数、脱氧核糖核酸(DNA)指数、蛋白质指数和细胞周期各时相比例的变化等指标,部分揭示了临床有效复方治疗肺癌的作用机理。同时发现其中对增殖指数抑制率在20%以上的4味药中,有3味是扶正药(绞股蓝、北沙参、人参),提示我们用扶正法治疗肿瘤并不一定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补”,一些补益药亦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即“祛邪”。并发现24味单味药中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周期作用点各不相同的一些药物,进而可以根据实验结果重组有效复方运用于临床,或根据中西药物各自特点,与化疗药物有机结合,可望能更有效地阻滞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扶正中药 细胞周期 核酸 肺肿瘤 腺癌
下载PDF
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病理分类及影像表现特点分析 被引量:79
4
作者 金鑫 赵绍宏 +5 位作者 高洁 王殿军 吴坚 吴重重 常瑞萍 景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 探讨纯磨玻璃密度(pGGO)肺腺癌病变的病理分类与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CT表现为pGGO,且病变大小≤3 cm,TNM分期为T1N0 M0的88例肺腺癌患者,共94处病变.病变均经外科手术切除且经病理检查证实.94处病变中... 目的 探讨纯磨玻璃密度(pGGO)肺腺癌病变的病理分类与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CT表现为pGGO,且病变大小≤3 cm,TNM分期为T1N0 M0的88例肺腺癌患者,共94处病变.病变均经外科手术切除且经病理检查证实.94处病变中有21个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AIS]、35个微浸润腺癌(MIA)和38个浸润性腺癌.图像评价内容包括病变位置、大小、密度、均匀度、形状、边缘、瘤-肺界面、内部及周边征象(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脐凹征).病变大小、密度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位置分布及影像表现间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病变大小对浸润前(AAH+ AIS)和浸润性病变(MIA+AD)的鉴别诊断做ROC曲线分析.结果 患者性别、病变位置和病变密度在不同病理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浸润前病变、MIA和浸润性腺癌的病变大小分别为(1.24 ±0.68)、(1.75 ±0.58)和(1.60 ±0.52)c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8,P=0.008).不同病理类型的病变均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9.42,P=0.001),浸润性腺癌均匀为3个病灶(3/38),浸润前病变为8个病灶(8/21),浸润病变越多,病变的均匀度越低.病理分类与病变边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5.80,P =0.02),AAH +AIS多表现为边缘光滑(7/21),MIA(8/35)和浸润性腺癌(14/38)则多表现为分叶+毛刺.瘤-肺界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0,P=0.001),AAH+ AIS、MIA和浸润性腺癌瘤-肺界面清晰的比率分别为38.10% (7/21)、77.14% (27/35)、86.84%(33/38).空气支气管征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06,P=0.048),在不同病理类型中空气支气管征出现的比例为AAH+ AIS 9.52% (2/21)、MIA 20.00% (7/35)、浸润性腺癌36.84% (14/38).ROC曲线显示,当病变>1.05 cm时,诊断浸润性病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CD44 v6基因编码蛋白表达与胃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9
5
作者 辛彦 赵风凯 +3 位作者 张素敏 吴东瑛 王艳萍 徐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观察转移相关粘附分子拼接变异体CD44v6在人胃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探讨CD44v6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评价CD44v6可否作为一个新的客观预测胃癌细胞转移潜能和胃癌患者预后的可靠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 目的观察转移相关粘附分子拼接变异体CD44v6在人胃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探讨CD44v6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评价CD44v6可否作为一个新的客观预测胃癌细胞转移潜能和胃癌患者预后的可靠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鼠抗人CD44v6特异性mAb,对45例早期胃癌,22例中期胃癌和103例晚期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之胃原发灶与转移灶进行了ABC免疫组化检测.应用χ2检验和Logrank检验方法对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CD44v6在晚期胃癌中的检出率为466%(48/103),明显高于早期胃癌(267%,12/45)和中期胃癌(273%,6/22,P<001).伴淋巴结转移和伴肝脏转移之胃癌CD44v6检出率分别为49%(50/102)和714%(5/7),明显高于不伴转移的胃癌(186%,11/59,P<001).肠型胃癌中CD44v6检出率为449%(48/107),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274%,17/62,P<005).但是,CD44v6的表达与胃癌原发灶大小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未见明显相关.CD44v6阳性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显著短于CD44v6阴性胃癌的患者(P=00002).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腺癌 CD44V6 基因表达 预后
下载PDF
血栓栓塞性疾病与肺癌 被引量:57
6
作者 陆慰萱 李龙芸 +1 位作者 高岩 董淑文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00-402,共3页
目的 提高对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认识。方法 从 80~ 90年代由病理学细胞学确诊的 10 5 0例肺癌中 ,选择 2 0例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肺癌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肺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12例 (1 14% ) ;并发肺血... 目的 提高对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认识。方法 从 80~ 90年代由病理学细胞学确诊的 10 5 0例肺癌中 ,选择 2 0例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肺癌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肺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12例 (1 14% ) ;并发肺血栓栓塞 (PTE) 8例 (4例同时有DVT)(0 76 % ) ,并发伴动脉栓塞的无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NBTE) 4例 (0 38% ) ,其中 6例DVT和 (或 )PTE发生于肺癌确诊前 2~ 6个月 ,3例NBTE于肺癌确诊前 2~ 7个月出现脑栓塞或周围动脉栓塞表现。4例测定血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有 3例增高 ,3例进行化疗 ,有 1例用顺铂后未及时彻底水化发生DVT。在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肺癌的病理类型中腺癌 12例 (5 5 % ) (其中包括肺泡癌 3例 ,腺鳞癌 2例 )。结论 血栓栓塞性疾病并发于肺癌 (以腺癌最多见 )并不少见 ,有时可能是潜在肺癌的信号 ,如不明原因在一位既往健康者中发生 ,应警惕有肺癌等恶性肿瘤。肺癌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最重要的原因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而抗癌化学药物治疗及化疗过程中不及时彻底水化可成为促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性疾病 肺癌 腺癌 DVT PTE NBTE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45
7
作者 唐文秀 张宗岐 +7 位作者 林红生 张培宇 董海涛 贺用和 杨宗艳 侯伟 阎洪飞 朴炳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83-285,共3页
我院肿瘤科于1985年1月至1992年12月间,在著名老专家余桂清、段凤舞的临证指导下,治疗住院的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303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303例中男223例,女80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29岁,30岁以下3例,31~60岁184例,61岁以... 我院肿瘤科于1985年1月至1992年12月间,在著名老专家余桂清、段凤舞的临证指导下,治疗住院的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303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303例中男223例,女80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29岁,30岁以下3例,31~60岁184例,61岁以上11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中医药疗法 肿瘤分期 腺癌
下载PDF
周围型肺腺、鳞癌CT征象与癌细胞核DNA含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5
8
作者 刘进康 曾纪珍 周建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腺、鳞癌CT征象与癌细胞核DNA含量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腺、鳞癌病人进行CT扫描,并用图像分析仪采用吸光度法对肿瘤标本进行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结果:(1)肿瘤最大直...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腺、鳞癌CT征象与癌细胞核DNA含量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腺、鳞癌病人进行CT扫描,并用图像分析仪采用吸光度法对肿瘤标本进行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结果:(1)肿瘤最大直径>3cm者,其癌细胞核DNA含量均值明显高于直径≤3cm肿瘤(P<0.01);(2)CT显示深分叶征、棘状突起的肿瘤具有较高的DNA含量(P<0.01);(3)具有含气支气管征象的肿瘤其DNA含量平均值低于无此征象的肿瘤(P<0.05);(4)CT发现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其癌细胞DNA含量明显高于无纵隔淋巴结肿大者;(5)深分叶征、棘状突起、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高异倍体肿瘤。结论:周围型肺癌直径>3cm者,出现深分叶征、棘状突起的肿瘤其恶性度更大;含气支气管征的出现预示肿瘤具有相对低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鳞癌 CT DNA 肿瘤浸润力
原文传递
平肺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0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6
9
作者 李佩文 张代钊 +5 位作者 郝迎旭 崔惠娟 罗兰 于莉莉 李凯鹏 郤凤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7-88,共2页
平肺方系经临床观察,并经多次抑瘤、镇咳、止血等动物实验证明行之有效,经我院药学部加工成冲剂及口服液,近2年来临床应用收到一定效果,现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09例做一小结,并以40例化疗者做对照,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肺肿瘤 鳞状细胞癌 腺癌 中医药疗法 平肺方
下载PDF
人肺腺癌干细胞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42
10
作者 董强刚 姚明 +2 位作者 耿沁 周瑾 闫明霞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从人肺腺癌细胞株中分离及鉴定具有干细胞特征的高致瘤性癌干细胞。方法:采用磁性细胞分选(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技术将肺腺癌细胞分成多个亚群,然后应用流式细胞及RT-PCR技术检测干细胞相关标志表达,通过NOD-SCI... 目的:从人肺腺癌细胞株中分离及鉴定具有干细胞特征的高致瘤性癌干细胞。方法:采用磁性细胞分选(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技术将肺腺癌细胞分成多个亚群,然后应用流式细胞及RT-PCR技术检测干细胞相关标志表达,通过NOD-SCID小鼠移植评估其致瘤性。结果:在A549和SPC-A肺腺癌细胞中发现一个新颖的癌细胞亚群,此类癌细胞的表型特征为CD24+IGF-1R+,具有高侵袭性和高致瘤性,在NOD-SCID小鼠中仅需移植100个细胞即可形成肿瘤,其致瘤能力是上述标志阴性细胞的1000倍。此外,这些细胞表达胚胎干细胞标志(OCT4和Bmi-1)及肺干细胞标志(CCSP,SP-C,TTF-1和Gremlin),类似小鼠肺脏细支气管肺泡干细胞(bronchioalveolar stem cells,BASC),并具有自主生长特性,能够在无血清条件下长期培养。结论:人体肺腺癌中CD24+IGF-1R+细胞属于BASC样癌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肿瘤干细胞 细胞分离
下载PDF
宫颈正常细胞和宫颈鳞状细胞癌、腺癌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的分布 被引量:48
11
作者 蔡为民 王宏景 +6 位作者 耿建祥 夏林 龙秀荣 王旭波 王志慧 梅静 赵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54-857,862,共5页
目的观察宫颈正常细胞、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1 047例宫颈正常细胞、16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和82例宫颈腺癌组织标本进... 目的观察宫颈正常细胞、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1 047例宫颈正常细胞、16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和82例宫颈腺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1 047例宫颈细胞正常者检出HPV感染为109例,HPV感染率为10.41%(109/1 047);16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检出HPV感染者146例,HPV感染率为90.68%(146/161);82例宫颈腺癌检出HPV感染者59例,HPV感染率为71.95%(59/82)。结论 PCR与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用于宫颈细胞和组织标本检测,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对我国女性宫颈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宫颈鳞状细胞癌及腺癌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腺癌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下载PDF
754例宫颈癌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7
12
作者 叶倩 饶金 +5 位作者 郜红艺 林隽宇 余志衡 桂月娥 李雅文 唐林国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068-3070,共3页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整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07~2012年经病理确诊的754例宫颈癌的新发病历资料,运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54例宫颈癌患者平均年龄为(45.98±9.73)岁,41~5...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整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07~2012年经病理确诊的754例宫颈癌的新发病历资料,运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54例宫颈癌患者平均年龄为(45.98±9.73)岁,41~50岁组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峰,占41.25%,青年期宫颈癌占3.45%。近6年的宫颈癌发病平均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状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均在41~50岁年龄组构成比最高,分别占42.60%和48.80%,而宫颈黏液腺癌在31~40岁年龄组构成比最高(占36.70%)(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平均年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近年呈增长趋势,发病年龄与宫颈癌组织分型相关,与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不相关。还需长期收集数据,以进一步探讨广州地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鳞状细胞癌 腺癌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20年经验回顾 被引量:38
13
作者 郑树国 何振平 +7 位作者 董家鸿 王曙光 别平 蔡景修 韩本立 李智华 黄志强 刘永雄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 总结 2 0年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经验 ,探讨提高切除率 ,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 1978年 1月~ 1997年 12月西南医院外科治疗 2 0 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 ,以 1991年为界限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以对照手术切除率... 目的 总结 2 0年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经验 ,探讨提高切除率 ,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 1978年 1月~ 1997年 12月西南医院外科治疗 2 0 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 ,以 1991年为界限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以对照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  2 0 1例中手术切除 97例 ,非切除行胆道内、外引流者 84例 ,单纯剖腹探查 2 0例。切除组中根治切除 5 1例 ,姑息切除 46例。随访 75例中 ,根治切除者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 45 %,40 91%,13 6 4%;姑息切除者 1,3年生存率为 5 5 %,10 %,无 5年生存者 ;非切除性胆道内、外引流者 1年生存率为 36 %,无 3年生存者 ;单纯剖腹探查者均于 3个月内死亡。两个阶段对照显示 :手术切除率由 1990年 12月以前的 34 95 %提高到以后的6 2 2 4%,其中根治切除率由 15 5 3%提高到 35 71%;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分别由 39 8%和 17 84%降低到 18 37%和 6 12 %。结论 根治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存活率的关键 ,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腺癌 外科手术 治疗 胆管癌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胃腺癌组织中PC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14
作者 郭晓冬 魏品康 许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 :立足于痰浊凝结为癌瘤形成与转移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 ,设计观察了消痰散结方 (半夏、胆南星、茯苓、枳实、陈皮、炙甘草等组成 )对裸鼠胃腺癌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 目的 :立足于痰浊凝结为癌瘤形成与转移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 ,设计观察了消痰散结方 (半夏、胆南星、茯苓、枳实、陈皮、炙甘草等组成 )对裸鼠胃腺癌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MKN - 4 5胃腺癌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 ,同时观察了不同用药组瘤组织重量和病理学变化。结果 :在裸鼠体内实验观察中 ,消痰散结方组抑瘤率大于 30 % ,其瘤重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 (P <0 .0 5) ;与化疗组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P >0 .0 5)。中药组裸鼠胃癌组织PC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 (P <0 .0 5) ,表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结论 :消痰散结方可抑制裸鼠胃癌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方 胃肿瘤 腺癌 中医药疗法 PCNA
下载PDF
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系A_(549)DDP的建立及耐药机制 被引量:29
15
作者 蔡鹏 刘叙仪 +1 位作者 韩复生 王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582-587,共6页
采用递增顺铂(DDP)浓度的方法,体外连续培养建成一株耐DDP的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耐DDP为亲代A(549)的24.4倍。在无DDP的培养基中培养5月余,其耐药性仍稳定。A(549)DDP细胞内谷胱甘... 采用递增顺铂(DDP)浓度的方法,体外连续培养建成一株耐DDP的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耐DDP为亲代A(549)的24.4倍。在无DDP的培养基中培养5月余,其耐药性仍稳定。A(549)DDP细胞内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高于亲代细胞(P<0.01)。BSO耗竭细胞内GSH后,A(549)DDP细胞对DDP敏感性增加5倍,BSO对亲代A(549)细胞无增敏作用,A(549)DDP细胞GST酶同功酶GST—π含量较A(549)高1.6倍,却无GST基因扩增,表明GSH/GST解毒系统参与A(549)DDP耐药性的产生。实验结果亦示A(549)DDP与卡铂及氨甲喋呤间存在交叉耐药,而与易产生MDR或atMDR之ADM、VCR、VP-16、VM-26无交叉耐药,A(549)细胞无P-糖蛋白(P-gp)表达,Southernblot研究A(549)DDP无mdrlTopoⅡ基因扩增,提示A(459)DDP细胞系与MDR及at-MDR无交叉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耐药细胞系 谷胱甘肽 肺肿瘤 抗癌药 腺癌
下载PDF
舒林酸抑制人胃腺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 被引量:32
16
作者 孙波 吴云林 +5 位作者 张学军 王升年 贺恒益 乔敏敏 章永平 钟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9期997-1002,共6页
目的在体外对舒林酸抗人胃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人胃腺癌细胞株 MKN45,MKN28作为研究对象.体外药物敏感试验(MTT)检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舒林酸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分别用 Hoechst33258细胞核... 目的在体外对舒林酸抗人胃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人胃腺癌细胞株 MKN45,MKN28作为研究对象.体外药物敏感试验(MTT)检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舒林酸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分别用 Hoechst33258细胞核荧光染色、透射电镜和 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舒林酸诱导的细胞凋亡改变;应用 Western 斑点免疫印迹法观察经舒林酸2rnmol·L^(-1)和4mmol·L^(-1)作用24h 后细胞内环氧化酶-2(COX-2)和凋亡抑制蛋白 Bcl-2表达程度的变化.结果舒林酸对人胃腺癌细胞 MKN45,MKN28的杀伤率随着剂量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舒林酸对不同类型的细胞杀伤率不同.舒林酸能够诱导人胃腺癌细胞 MKN45,MKN28产生凋亡,凋亡诱导作用的强弱同样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而且对不同类型胃癌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有显著差异.经舒林酸2 mmol·L^(-1)和4mmol·L^(-1)作用24h 后,MKN45细胞内 COX-2和 Bcl-2蛋白比未经舒林酸作用的细胞表达明显减少,而 MKN28细胞内 COX-2和 Bcl-2蛋白的表达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舒林酸在体外对人胃腺癌细胞株 MKN45和 MKN28有良好的增殖抑制作用,诱导凋亡是其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重要作用机制.舒林酸对人胃腺癌细胞的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与其抑制细胞内环氧化酶-2,并进而抑制 Bcl-2的表达有关,并可能与胃癌细胞的分化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腺癌 舒林酸 肿瘤细胞 细胞分裂 药物作用 脱噬作用
下载PDF
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人类大肠腺癌中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32
17
作者 乔庆 吴金生 +2 位作者 张静 马庆久 赖大年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11期936-938,共3页
目的 探讨bcl2 和bax 在人类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运用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 例人类大肠腺癌进行研究,并采用5 例正常人类结肠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①大肠腺癌的细胞凋亡随肿瘤分化的不同,而有... 目的 探讨bcl2 和bax 在人类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运用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 例人类大肠腺癌进行研究,并采用5 例正常人类结肠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①大肠腺癌的细胞凋亡随肿瘤分化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 P< 0-01) ,肿瘤的分化程度越高,凋亡指数AI 值越大.②bcl2 和bax 基因在大肠腺癌中均具有较高程度的表达. ③bcl2 和bax 基因均与大肠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P< 0-05) ,肿瘤分化越低,其表达也就越低. ④bcl2 和bax 基因在大肠腺癌组织中阳性反应呈显著正相关( P< 0-05 ,γ= 0-523) .结论 HE 染色切片可以识别典型的凋亡细胞,大肠腺癌中的细胞凋亡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恶性程度越大,细胞凋亡越少;bcl2 与bax 基因均与大肠腺癌的细胞凋亡的调控有关,在此过程中二者也相互作用,并且可能在大肠腺癌分化的中晚期共同调控,以抑制细胞凋亡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BAX 细胞凋亡 腺癌 免疫组化 大肠肿瘤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的MSCT征象与组织病理学类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0
18
作者 相丽 陆启芳 郑穗生 《安徽医学》 2016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征象与组织病理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SCT对75例周围型肺癌进行常规扫描,并将所得数据经过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分析各种征象,对CT征象与组织病理学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空泡征、空气...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征象与组织病理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SCT对75例周围型肺癌进行常规扫描,并将所得数据经过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分析各种征象,对CT征象与组织病理学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在腺癌与鳞癌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瘤体直径、棘突征、深分叶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和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在腺癌和鳞癌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与周围型肺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具有相关性,可为临床对肺癌的初步定性诊断提供一定的影像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腺癌 鳞癌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广东地区3870例大肠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35
19
作者 许岸高 姜泊 +1 位作者 钟旭辉 刘集鸿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方法总结分析广州南方医院和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1985—2004年经病理确诊的3870例大肠癌的资料。结果3870例大肠癌患者中位年龄55.3岁。好发年龄为41~70岁。其中青年大肠癌(年龄≤30岁)...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方法总结分析广州南方医院和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1985—2004年经病理确诊的3870例大肠癌的资料。结果3870例大肠癌患者中位年龄55.3岁。好发年龄为41~70岁。其中青年大肠癌(年龄≤30岁)204例,占5.3%。随年龄增长,直肠癌逐渐减少,而右半结肠癌逐渐增加。男:女为1.42:1。3870例共检测出3958个病灶,其中单病灶3783例(97.8%),多病灶87例(2.2%)。3958个病灶部位分别位于直肠2243例(56.7%),左半结肠717例(18.1%),右半结肠998例(25.2%)。组织学分型为:管状腺癌2943例(76.0%),乳头状腺癌256例(6.6%),黏液癌425例(11.0%),其他246例(6.4%)。青年大肠癌分化不良者占38.2%,而中年和老年大肠癌只占29.9%和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确诊时Dukes分期A、B、C和D期分别占234例(6.0%),1936例(50.0%),1310例(33.9%)和390例(10.1%),其中进展期癌(B、C、D期)共3636例,占94.0%。结论近20年问广东地区大肠癌的收治率逐渐增加,并随年龄增长,直肠癌比例逐渐减少,而右半结肠癌比例逐渐增加。半数大肠癌发生于直肠,其次为右半结肠和左半结肠。广东地区大肠癌已失去中国大肠癌既往的三大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流行病学研究 腺癌
原文传递
原发性阑尾肿瘤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苏亦斌 吴伟岗 张祖案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1年第2期81-82,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问题。方法 结合国内外文献对 196 3~ 1998年收治的 41例原发性阑尾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类癌 17例 ,粘液性肿瘤 15例 ,腺癌 9例。发病率 0 .40 %。均经手术治疗 ,术前误诊率 97.6 % ,术...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问题。方法 结合国内外文献对 196 3~ 1998年收治的 41例原发性阑尾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类癌 17例 ,粘液性肿瘤 15例 ,腺癌 9例。发病率 0 .40 %。均经手术治疗 ,术前误诊率 97.6 % ,术中诊断率仅 31.7%。结论 阑尾肿瘤缺乏特异表现 ,与阑尾炎症密切相关 ,误诊率极高。钡灌肠及B超有助于诊断 ,强调术中冰冻切片的重要性。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 类癌 粘液性肿瘤 腺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