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内脏脂肪面积对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纪全 蔡梦娇 +2 位作者 龚柳云 谭欣悦 韩苏夏 《西部医学》 2019年第9期1375-1379,共5页
目的探讨腹部内脏脂肪面积在评估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胃癌并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263例,计算第三腰椎层面内腹部内脏脂肪的总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根据体质指... 目的探讨腹部内脏脂肪面积在评估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胃癌并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263例,计算第三腰椎层面内腹部内脏脂肪的总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根据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高BMI组(66例)和BMI正常组(197例),根据内脏脂肪面积将患者分为高VFA组(121例)和低VFA组(142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一般临床病理资料、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高BMI组较BMI正常组高血压及糖尿病病例多、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少(P<0.05),在肿瘤大小、分期、分化程度及总体预后与BMI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VFA组与低VFA组高血压病例、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检出淋巴结数目、术后发生ⅡIA级及以上并发症人数、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体生存情况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T分期、N分期、是否有脉管癌栓侵犯、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及VFA是根治胃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T分期、N分期、肿瘤大小是根治胃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腹部内脏脂肪面积是胃癌患者术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根治性切除术 腹部内脏脂肪面积 预后评估
下载PDF
腹部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面积比对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男性患者预后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子君 吴云桦 +4 位作者 沈聪 申田力 魏光兵 樊林 李徐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16-522,共7页
目的探讨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皮下脂肪面积(SFA)的比值(VFA/SFA)对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患者预后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01-2017-12-31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确诊为胃癌并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的195例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皮下脂肪面积(SFA)的比值(VFA/SFA)对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患者预后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01-2017-12-31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确诊为胃癌并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的195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需术前行腹部CT扫描且术后随访资料完整。CT扫描获得的图像采用Slice-O-Matic,根据密度(-29~150 HU)及肌肉位置图像特征得到第3腰椎层面所有VFA和SFA。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VFA/SFA对男、女性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患者预后诊断的价值,并得到其阳性判断值(cutoff值),根据cutoff值所对应的VFA/SFA将男性患者分为高VFA/SFA组(42例)和低VFA/SFA组(103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病理资料、手术资料和术后近期疗效。结果全部胃癌根治术患者、男性和女性患者的ROC曲线发现,仅有男性胃癌患者预后与VFA/SFA有关,且cutoff值为0.292,与其对应的灵敏度为73.0%,特异度为56.2%,VFA/SFA为1.046。遂将男性患者分为2组,且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VFA/SFA组肿瘤脉管癌栓浸润更高(χ^(2)=4.398,P=0.036)。手术资料对比发现,高VFA/SFA组患者手术时间较低VFA/SFA组较长[(223.57±67.34)min vs(261.71±60.56)min],t=-3.182,P=0.002;高VFA/SFA组患者出血量较低VFA/SFA组多[(100.00±66.03)mL vs(200.00±66.10)mL],P=0.026;高VFA/SFA组患者淋巴结清除数目较低VFA/SFA组少[(29.28±13.77)个vs(23.32±11.81)个],t=-0.141,P=0.002;但手术方式、术后有无输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N分期(OR=2.793,95%CI:1.380~5.654,P=0.004)及VFA/SFA(OR=2.683,95%CI:1.544~4.600,P<0.001)是男性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FA/SFA是男性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男性患者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内脏脂肪面积 腹部皮下脂肪面积 比值 根治性胃癌切除术 预后
原文传递
青少年肥胖人群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代谢相关高危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豫文 石娟 +3 位作者 张翼飞 顾卫琼 王卫庆 洪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26-1731,共6页
目的·探索青少年肥胖患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代谢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选择青少年肥胖患者共199例。所有患者经多导睡眠监测,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评估OSAHS的严重程度;运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 目的·探索青少年肥胖患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代谢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选择青少年肥胖患者共199例。所有患者经多导睡眠监测,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评估OSAHS的严重程度;运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运用Bergman微小模型技术结合多样本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SI);利用CT结合软件测定腹部脂肪分布与含量;按OSAHS及其严重程度分组对比,利用回归分析预测该人群发生OSAHS的高危因素。结果·OSAHS组的颈围、内脏脂肪面积(VAT)、血压、血糖、肝酶、血脂均显著高于非OSAHS组(均P<0.05)。其中,颈围、VAT、舒张压是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青少年肥胖患者发生OSAHS的代谢相关高危因素是颈围的增大、内脏脂肪的堆积以及血压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颈围 腹部内脏脂肪面积 血压
下载PDF
新疆地区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分布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殷小红 朱筠 +3 位作者 高春燕 艾比拜.玉素甫 王小春 熊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部分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脂分布特点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155例T2DM患者行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体脂百分比(PBF)测量,同时测量空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部分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脂分布特点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155例T2DM患者行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体脂百分比(PBF)测量,同时测量空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W)、身高(H)、腰围(WC)、臀围(H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对体脂参数与代谢危险因素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无论男女,腹部内脏型肥胖(VFO)的BMI水平高于腹部皮下型肥胖(SFO),男性VFO的TG水平高于SFO。女性患者PBF、TC及LDL-C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少数民族男性患者VA、PBF显著高于汉族男性。在校正年龄、病程、BMI后,女性患者WHR与DBP呈正相关,PBF与LDL-C呈正相关。男性患者的BMI与SBP、VA与DBP、VA与PBF和HDL-C有关联;女性患者的BMI与SBP、WHR与DBP有关联。结论 T2DM患者体脂分布均以腹型肥胖为主,尤其是以VFO为特点,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与体脂水平增加有关,更与VFO有关,且存在性别、族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内脏脂肪面积 体脂百分比 心血管危险因素 糖尿病 2型
下载PDF
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在单纯性肥胖症减肥效果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黎慧萍 余寿益 +1 位作者 刘继洪 梁绮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研究运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量肥胖症患者减肥效果,为减肥治疗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就诊的8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不同,将患者分为男性组(45例)和女... 目的研究运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量肥胖症患者减肥效果,为减肥治疗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就诊的8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不同,将患者分为男性组(45例)和女性组(35例)。分别采用DEXA对两组患者减肥治疗前后进行全身组织成分含量测定,包括体内脂肪含量(BF%)、脂肪量指数(Fro)及腹部内脏脂肪量面积(VAT);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情况;分析BF%、FMI、VAT与BMI及LDL—C、TG、TC的变化量与VAT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F%、FMI、VAT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变动方向与BMI相一致;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F%、FMI、VAT均与BMI呈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DL—C、TG、TC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两组LDL—C、TG、TC的变化量与VAT的变化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DEXA法测定的指标与BMI的评价一致性较好,可作为监测肥胖症减肥效果的评价指标,尤其是V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体重指数 脂肪量指数 腹部内脏脂肪面积 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小春 马存花 艾比拜.玉素甫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4期1915-1917,共3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肥胖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67例单用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肥胖T2DM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单用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组(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利拉鲁肽),治疗周期为12...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肥胖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67例单用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肥胖T2DM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单用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组(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利拉鲁肽),治疗周期为12周。分别在基线、治疗12周后检测2组患者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体脂百分比(PBF)、体脂肪量,同时测量一氧化氮(NO)、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游离脂肪酸(FFA)等相关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采取病例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组较二甲双胍组,患者体质量(W)、WHR、腰围(WC)、空腹血糖(FBG)、体脂肪量和腹内脂肪(VA)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利拉鲁肽治疗的T2DM肥胖患者在血糖、血脂得到控制的同时,能获得降低W、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内脏脂肪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脂肪 腹部内脏脂肪面积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