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周腹膜后隙腔镜下解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64
1
作者 邱剑光 高新 +3 位作者 朱建国 湛海伦 司徒杰 方友强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肾周腹膜后隙解剖学特点 ,为腹腔镜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行腹腔镜肾输尿管手术 2 4 1例 ,通过手术录像和照片分析术中所见解剖学结构及结构间相互关系。 结果 腹腔镜下可清晰观察到侧锥筋膜和融合筋膜。侧...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肾周腹膜后隙解剖学特点 ,为腹腔镜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行腹腔镜肾输尿管手术 2 4 1例 ,通过手术录像和照片分析术中所见解剖学结构及结构间相互关系。 结果 腹腔镜下可清晰观察到侧锥筋膜和融合筋膜。侧锥筋膜由腰方肌筋膜向前延伸而成 ,被覆于肾筋膜后叶浅面 ,在侧腹膜返折处向前延续为腹横筋膜 ;融合筋膜位于肾筋膜前叶前方 ,向外侧延伸并消失于侧腹膜反折前方的腹膜外组织中。肾筋膜前叶与融合筋膜之间、肾筋膜后叶与侧锥筋膜之间、腰方肌与腰大肌前方均为无血管平面。结肠外缘、腹膜和融合筋膜组成结肠外侧三角 ,融合筋膜、肾筋膜和侧锥筋膜形成一无血管三角区。 结论 通过无血管平面的解剖学入路 ,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减少出血和副损伤。建立腹腔镜下整体解剖学概念 ,可为手术规范的建立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 临床应用 腹腔镜 腹膜 血管 解剖学 融合 平面 三角
原文传递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35例肾囊肿 被引量:52
2
作者 侯小飞 马潞林 +4 位作者 黄毅 赵磊 田晓军 卢剑 张荣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手术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35例采用全麻 ,水囊扩张后腹膜腔 ,通过腰大肌、腹膜返折、膈肌脚等标志找到并暴露肾囊肿 ,超声刀距肾实质 3~ 5mm将囊壁切除去顶。 结果  35例肾囊肿顺利切除去顶 ,手术时...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手术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35例采用全麻 ,水囊扩张后腹膜腔 ,通过腰大肌、腹膜返折、膈肌脚等标志找到并暴露肾囊肿 ,超声刀距肾实质 3~ 5mm将囊壁切除去顶。 结果  35例肾囊肿顺利切除去顶 ,手术时间 15~ 6 0min ,平均 32min。术中出血量 5~ 6 0ml,平均 35ml。术后住院 3~ 6d。 34例病理报告为良性病变 ,1例怀疑囊性腺癌。 35例随访 1~ 2 2个月 ,1例术后 1个月B超复查仍有直径 1 5cm囊肿 ,余未见囊肿复发。可疑腺癌者随访 1年 ,胸片及肝肾B超无肿瘤生长及转移灶。 结论 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治疗肾囊肿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 腹腔镜 肾囊肿 去顶术
下载PDF
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诊断 被引量:41
3
作者 刘权 彭卫军 王坚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06-1209,共4页
目的 结合病理探讨去分化脂肪肉瘤 (DL)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包括复发病例共 15例次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表现特点 ,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CT表现分为 3组 :(1)脂肪密度肿块深部见一分隔的等或高... 目的 结合病理探讨去分化脂肪肉瘤 (DL)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包括复发病例共 15例次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表现特点 ,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CT表现分为 3组 :(1)脂肪密度肿块深部见一分隔的等或高于肌肉密度肿块 ,2种成分之间分界截然 ,显微镜下见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区域向高度恶性非脂肪源性肉瘤区域突然过渡者 10例 ,包括5例原发肿瘤及 5例继发肿瘤。 (2 )等或高于肌肉密度肿块 ,瘤内脂肪密度成分少于 10 %者 3例 ,为复发病例。 (3)盆腹腔内多发病灶 ,脂肪密度肿块与等或高于肌肉密度肿块分别散发于不同部位者 2例 ,为复发病例。去分化成分 ,平扫与肌肉密度相似 (15 / 15 ) ,12例增强扫描显示早期中度到显著不均匀强化 (12 / 12 ) ,有延迟强化。结论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 ,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肿瘤的强化特征 ,提供有价值的鉴别诊断依据 ,CT对于术前定性及指导病理取材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分化脂肪肉瘤 肿块 CT表现 发病 复发 腹膜 病理 显示 延迟 分隔
原文传递
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侯英勇 孙孟红 +5 位作者 魏永昆 谭云山 陆孝禹 王坚 朱雄增 郑爱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2-426,共5页
目的 探讨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 (extra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EGIST)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用CD117、CD34为主的一组抗体对消化道外腹腔软组织原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及平滑肌... 目的 探讨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 (extra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EGIST)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用CD117、CD34为主的一组抗体对消化道外腹腔软组织原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及平滑肌肉瘤等病例进行研究 ,获得 9例EGIST ,其中 5例检测了c kit基因 11号外显子序列。结果 患者中男性 5例 ,女性 4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6 1 7岁 ,其中肠系膜 4例 ,网膜 2例 ,腹膜后 2例 ,1例位于脾门 ,肿瘤直径 5~ 2 3cm ,平均 12 9cm。梭形细胞为主型 7例 ,上皮型 1例 ,混合型 1例。此组抗体表达分别为CD117(8/ 9)、CD34(5 / 9)、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 ,3/ 9)、肌特异性肌动蛋白 (MSA ,4 / 9)、结蛋白 (0 / 9)、S 10 0蛋白 (1/ 9)、蛋白基因产物 9 5 (PGP9 5 ,1/ 9)。 2例有c kit基因 11号外显子杂合性突变。交界性 2例 ,分别存活 8年和11年 ,恶性 7例 ,1例无瘤生存 4年 ,1例 1年后死于肝转移 ,1例术后 3年及 4年两次复发 ,2例失访 ,2例随访中。结论 消化道外腹腔软组织及腹膜后亦可发生符合GIST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原发性间质瘤 ,生物学行为以交界性及恶性多见 ,肿瘤性坏死、核分裂象≥ 5 / 5 0HPF及细胞明显异型性对判断恶性有重要参考价值。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胃肠道外间质瘤 分子遗传学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腹膜 交界性 外显子 异型 细胞
原文传递
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 被引量:30
5
作者 陈学军 高剑波 +5 位作者 杨学华 管生 李树新 李荫太 陈东 殷智榕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 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特征性CT表现。材料与方法 对 11例经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位于右侧肾上腺 ,3例位于腹膜后 ,3例中 1例同时合并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肿瘤最大直径 3~ 6cm ,平均4.4cm... 目的 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特征性CT表现。材料与方法 对 11例经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位于右侧肾上腺 ,3例位于腹膜后 ,3例中 1例同时合并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肿瘤最大直径 3~ 6cm ,平均4.4cm。呈椭圆形者 9例 ,2例呈圆形。肿瘤边界均清晰 ,无周围组织和血管侵犯征象。平扫呈均匀低密度 ,平均 2 7.8± 4.7HU ,内有点状钙化者 3例 ( 2 7% )。增强扫描有轻度强化 ,平均 3 6.3± 9.4HU。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有一些特征性CT表现 ,但确诊仍依赖组织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神经瘤 CT 肾上腺 腹膜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直径>4cm肾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孟一森 范宇 +5 位作者 李德润 陈代晖 王宇 张骞 周利群 金杰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05-809,共5页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直径>4 cm肾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358例因肾细胞癌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资料.肾肿瘤直径0.7~7.9 cm,平均2.8 cm.根据肿瘤直径≤4.0 cm和>4.0 cm...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直径>4 cm肾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358例因肾细胞癌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资料.肾肿瘤直径0.7~7.9 cm,平均2.8 cm.根据肿瘤直径≤4.0 cm和>4.0 cm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分别为307、51例.比较两组间术前临床指标(性别、年龄、肿瘤特征)、围手术期因素(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 358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肿瘤直径≤4.0 cm组和>4.0 cm组的肿瘤分级(P=0.017)、集合系统修复(34.9%和72.5%,P=0.000)、住院时间[(10.7±8.1)和(13.1±5.3)d,P=0.008]、术中并发症发生率(3.9%和13.7%,P=0.002)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2.0%和13.7%,P=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热缺血时间[(23.9±11.1)和(25.7±11.7) min,P=0.2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4.0 cm的肾肿瘤相比,肿瘤直径>4.0 cm的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但两组间热缺血时间和手术切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单发的、肿瘤直径>4.0 cm的肾癌患者,术前影像学评估可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时,后腹腔镜下手术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肾肿瘤 腹膜
原文传递
副神经节瘤诊断治疗进展 被引量:28
7
作者 史鸿云 苑兰惠 +3 位作者 李志刚 刘妙玲 杨会彬 崔桂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1-713,共3页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是指体内散在分布的,与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有联系的嗜铬或非嗜铬的神经上皮样细胞团。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是指体内散在分布的,与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有联系的嗜铬或非嗜铬的神经上皮样细胞团。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总结近10年中外文献报道,归纳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诊断治疗 副交感神经 神经嵴细胞 归纳总结 细胞团 上皮样 腹膜
下载PDF
腹膜后巨大淋巴结增生影像学所见:附四例报告 被引量:28
8
作者 姚迪冬 石木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546-549,共4页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生 腹膜 成像 CT NMR
原文传递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7
9
作者 杨维良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35-138,共4页
关键词 十二指 肠损伤 诊断与治疗 闭合性 胰腺损伤 腹膜 哈尔滨医科大学 改良憩室化手术 腹部钝性损伤 腹腔穿刺
原文传递
微创外科给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带来观念上的转变 被引量:26
10
作者 黄志强 宋青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3-4,共2页
关键词 微创外科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组织切除 胰腺坏死 治疗 Meta分析 病死率 腹膜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内生型肾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刘茁 孟一森 +6 位作者 范宇 王宇 韩文科 李学松 周利群 张骞 金杰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26-731,共6页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RLPN)治疗内生型肾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2年9月单中心收治的392例因肾肿瘤行RLPN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完全被正...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RLPN)治疗内生型肾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2年9月单中心收治的392例因肾肿瘤行RLPN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完全被正常肾实质包绕的肿瘤定义为内生型肾肿瘤(48例),其余为非内生型(34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肿瘤侧别、直径及术前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RLPN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肾血管阻断方式、集合系统修复率、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中B超使用率、术后病理类型、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eGFR数值及变化值的差异。结果内生型组较非内生型组有更普遍的术中B超使用率(95.8%和1.2%,P<0.001)和更高的集合系统修复率(35.4%和6.1%,P<0.001)。内生型组肾血管阻断方式为肾蒂阻断或肾动脉阻断,无分支动脉阻断或不阻断肾血管者。两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病理类型、术后住院天数、术后eGFR数值及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92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2例)和2.9%(10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生型组随访33~108个月,中位时间42个月,非内生型组随访33~120个月,中位时间45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和转移。结论有丰富后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师可行RLPN治疗内生型肾肿瘤,术中B超检查有助于确定切除范围。随访结果显示,在手术安全性、有效性、肿瘤预后、保留肾功能等方面,内生型肿瘤与非内生型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肾肿瘤 腹膜
原文传递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附23例报告)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固新 夏昕晖 +4 位作者 夏利萍 谭明波 曹哲 姜海洋 张定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1-662,664,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3例采用全身麻醉、腹腔镜体左右往复运动扩张后腹腔,显露肾囊肿,距肾实质3~5mm将囊壁切除去顶。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量15~50mL,术后住...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3例采用全身麻醉、腹腔镜体左右往复运动扩张后腹腔,显露肾囊肿,距肾实质3~5mm将囊壁切除去顶。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量15~50mL,术后住院3~5d。随访3个月~1年,复查B超或CT无复发。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 腹腔镜 肾囊肿 去顶术
下载PDF
经皮肾镜与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13
作者 吴铁球 汪志民 +2 位作者 唐智旺 盛战宇 李剑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RLU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6年...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RLU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6年6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08例,年龄21~76岁,平均45.3岁。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MPCNL治疗(MPCNL组)158例,RLUL治疗(RLUL组)5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耐受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RLUL组手术时间为(88.6±21.9)min,显著长于MPCNL组的(64.2±18.6)min(t=-7.683,P=0.000)。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MPCNL组为98.7%(156/158),RLUL组为100.0%(49/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51,P=0.081)。术中出血量MPCNL组为(62.4±10.6)ml,显著高于RLUL组的(38.7±9.3)ml(t=14.058,P=0.000)。术后住院时间MPCNL组为(6.3±1.4)d,长于RLUL组(4.1±1.2)d(t=9.923,P=0.000)。住院费用MPCNL组为(11 562.4±1 228.5)元,高于RLUL组(9 546.6±1 082.6)元(t=10.308,P=0.000)。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未见输尿管狭窄和输尿管结石复发。结论:MPCNL与RLUL在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上都具有满意的疗效与安全性,RLUL术中出血较少,但手术时间长,在有条件且技术成熟的医院可适当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经皮肾取石术 腹腔镜 腹膜
原文传递
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晖 俞清 +3 位作者 杜红 丁红 王文平 徐智章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的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与CT等影像学表现。结果病变位于浅表组织8例(占57.1%),纵隔及纵隔伴肺门部5例(占35.7%),腹膜后及肠系膜4例(占28.6%)。...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的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与CT等影像学表现。结果病变位于浅表组织8例(占57.1%),纵隔及纵隔伴肺门部5例(占35.7%),腹膜后及肠系膜4例(占28.6%)。局限性11例,多中心性3例。病理分型:透明血管型7例,浆细胞型5例,2例未分型。位于浅表组织者超声能准确定位;位于胸腔纵隔者主要依靠CT、胸部X片诊断;位于腹膜后及肠系膜者超声与CT均能正确定位,但考虑肿块来源常常错误。结论Castleman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影像学能正确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常有困难。当于浅表部位扪及无痛性肿块或健康体检发现腹、盆腔等部位孤立的类似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且提示血供丰富者,应考虑到Castleman病,并应重视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特征 透明血管型 无痛性肿块 临床资料 病理证实 浅表组织 多中心性 病理分型 浆细胞型 胸部X片 正确定位 临床表现 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 健康体检 良性肿瘤 鉴别诊断 肠系膜 腹膜
原文传递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15例报告 被引量:22
15
作者 郑涛 张旭 +7 位作者 马鑫 李宏召 张军 傅斌 郎斌 许凯 宋晓东 叶章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431-432,共2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3月~2004年5月我院对15例肾上腺囊肿均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扩张后腹膜间隙成功后,紧靠膈下纵形切开肾周筋膜,肾周筋膜内分离肾上极和肾上腺周围的脂肪组织,超声刀...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3月~2004年5月我院对15例肾上腺囊肿均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扩张后腹膜间隙成功后,紧靠膈下纵形切开肾周筋膜,肾周筋膜内分离肾上极和肾上腺周围的脂肪组织,超声刀或电刀在肾表面分离肾脏上极和肾上腺。游离肾上腺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或全切除。结果15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肾上腺部分切除术12例,肾上腺全切术3例。手术时间(49.0±31.4)min,术中出血量(31.6±28.7)ml,住院时间(4.1±1.4)d。除1例术后伤口皮下气肿外,无其他术后并发症。15例术后随访(18.5±1.0)月(12~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可作为肾上腺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肾上腺囊肿 腹膜
下载PDF
经腹与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比较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杨江根 方烈奎 +2 位作者 尹朝晖 黄东龙 肖克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883-885,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腹与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选择。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10月采用腹腔镜技术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70例,其中22例采用经腹腔途径手术(腹腔组),48例采用经腹膜后途径手术(腹膜后组)。结果腹膜后组1例因结石移... 目的探讨经腹与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选择。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10月采用腹腔镜技术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70例,其中22例采用经腹腔途径手术(腹腔组),48例采用经腹膜后途径手术(腹膜后组)。结果腹膜后组1例因结石移入肾脏改行开放性手术,余69例取石成功。手术时间45~180min,平均73min。腹腔组与腹膜后组比较,手术时间分别为(71±13)min与(79±17)min,术后引流时间分别为(4.2±1.8)d与(3.6±1.2)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2±2.8)d与(6.1±2.9)d,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59例随访2~18个月,平均6个月,B超、肾功能及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检查肾盂积水不同程度缩小及肾功能明显好转(血BUN5.2~10.4mmol/L;血Cr75~158μmol/L);无输尿管切开处狭窄,炎性息肉切除后无复发,结石无复发。结论经腹与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创伤小,恢复快,输尿管上段结石宜经腹膜后途径,中、下段结石宜经腹腔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输尿管结石 腹膜
下载PDF
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的CT和磁共振成像表现及病理特点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春 周建军 +4 位作者 马周鹏 章顺壮 毛旭道 邱鹏根 滕华英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分析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LCD)的CT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相关病理特征,探讨CT和MRI对LC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LC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3例患者均行CT检查,4例患者另行MRI检查。结... 目的分析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LCD)的CT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相关病理特征,探讨CT和MRI对LC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LC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3例患者均行CT检查,4例患者另行MRI检查。结果13例腹膜后LCD中,透明血管型12例,混合型l例。病灶均为单发,多位于肾脏周围;病灶最大直径4.2~8.6cm,平均5.9cm;病灶轮廓较清晰,以肾形多见。CT平扫示,10例呈略低密度,3例等密度。MRI平扫T1WI序列上4例呈等信号;T2WI序列上3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中等高信号。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相仿。CT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示,10例呈中等程度强化,2例显著强化,1例轻中度强化;5例强化较均匀,8例强化不均匀。CT动态增强扫描静脉期示,13例病灶均持续强化,8例动脉期不均匀强化的病灶,在静脉期强化范围扩大,其中2例病灶内部强化趋于均匀,6例见无强化低密度区;9例病灶周边可见单发或多发点状、斑条状卫星灶。结论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MRI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腹膜后LCD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腹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核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附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3
18
作者 冯新东 陈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7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后腹膜平滑肌肉瘤,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合文献研究其定位和定性征象并讨论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结果6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2例误诊为卵巢癌,2例误诊为恶性淋... 目的探讨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后腹膜平滑肌肉瘤,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合文献研究其定位和定性征象并讨论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结果6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2例误诊为卵巢癌,2例误诊为恶性淋巴瘤。CT表现均为腹膜后不规则巨块型占位,边界不清5例(83%),全部病例未见钙化、出血、囊变的改变,肿块中央出现低密度3例(50%),4例(67%)包裹周边血管。结论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在定位、定性上均容易误诊,其CT表现特点是容易侵犯腹部血管,鉴别诊断包括腹膜后脂肪肉瘤、肾源性肿瘤、恶性神经类肿瘤、恶性淋巴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 平滑肌肉瘤 CT表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刘茁 田晓军 +7 位作者 马潞林 黄毅 侯小飞 卢剑 张树栋 王国良 赵磊 刘余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1-944,共4页
肾盂旁囊肿是指位置邻近肾盂、肾窦的特殊类型囊肿。Kiryluk等([1])将起源于肾窦的囊肿定义为肾盂周围囊肿,而将起源于肾窦外、侵入肾窦的囊肿定义为肾盂旁囊肿,目前临床上通常将以上两种类型统称为肾盂旁囊肿。肾盂旁囊肿的发病率约... 肾盂旁囊肿是指位置邻近肾盂、肾窦的特殊类型囊肿。Kiryluk等([1])将起源于肾窦的囊肿定义为肾盂周围囊肿,而将起源于肾窦外、侵入肾窦的囊肿定义为肾盂旁囊肿,目前临床上通常将以上两种类型统称为肾盂旁囊肿。肾盂旁囊肿的发病率约占肾囊性病的1%~3%,因囊肿位置靠近肾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手术 肾盂旁囊肿 腹膜
下载PDF
四磨汤对腹膜后腔镜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沈春富 何庄建 金文翔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膜后腔镜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对比临床观察。方法:对6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四磨汤组35例,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12h用四磨汤口服液口服;对照组30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对比观察术后肠音恢复时间...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膜后腔镜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对比临床观察。方法:对6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四磨汤组35例,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12h用四磨汤口服液口服;对照组30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对比观察术后肠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禁食,住院时间及输液总量。结果:四磨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四磨汤组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四磨汤口服液对治疗腹膜后腔镜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 腔镜 四磨汤 肠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