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4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章祖招 刘世雄 +3 位作者 鲍小招 袁耀宇 张鑫圣 何剑 《临床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临床疗效.方法对一组42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腹腔镜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取得满意疗效,手术均获成功,用时为15~60min,平均35min.失血极少,手术后一天即下床活动,手术后1... 目的探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临床疗效.方法对一组42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腹腔镜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取得满意疗效,手术均获成功,用时为15~60min,平均35min.失血极少,手术后一天即下床活动,手术后1~4天出院,术后平均住院2.3天.出院时体检,曲张静脉均消失或明显缩小.21例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3月~2年,所有病例症状均消失,无复发及睾丸萎缩等并发症.17例不育症者于术后3月~2年复查精液,达正常者10例,明显改善者5例,2例无改善.结论通过本组病例实践,我们认为,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尤其对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开放性手术复发和有腹股沟手术史者可以作为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腹股沟手术 精索静脉曲张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洁 李建玲 崔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6期80-84,共5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承德市中医院和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行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且需全身麻醉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承德市中医院和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行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且需全身麻醉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药进行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刻,即术后即刻(T_1)、术后2 h(T_2)、术后4 h(T_3)、术后8 h(T_4),两组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镇静评分(Ramsay评分)、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T2时刻HR、MAP均低于T1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_1、T_2、T_3、T_4时刻,两组患儿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T_2、T_3、T_4时刻Ramsay评分均高于T_1时刻(P<0.05);观察组患儿T_2、T_3、T_4时刻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T_2时刻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分均高于T_1时刻,观察组患儿于T_2、T_3、T_4时刻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区手术术后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腹股沟手术 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腹股沟手术的应用
3
作者 梁万益 蔡静仪 +2 位作者 梁金华 杜志斌 邓铸强 《右江医学》 2024年第9期816-82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手术中对患儿手术情况、术时生命体征、术后疼痛等的影响。方法以2023年4月—2024年4月期间行腹股沟手术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病例均来自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手术中对患儿手术情况、术时生命体征、术后疼痛等的影响。方法以2023年4月—2024年4月期间行腹股沟手术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病例均来自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结合上述操作行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手术全程生命体征状态、术后疼痛程度、苏醒期躁动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大部分时间生命体征指标均较对照组稳定,观察组患儿苏醒所需时间、PACU停留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后各时期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观察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效果明确,能够减少患儿麻醉药物使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并使患儿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更为平稳,同时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 全麻 小儿 腹股沟手术
下载PDF
分析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儿科麻醉中临床应用进展
4
作者 王红平 樊世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28-28,30,共2页
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术(IINB)在临床上常用辅助于腹股沟疝术麻醉中,具有手术镇痛作用。当前小儿的腹股沟区域疾病手术在儿科外科应用上逐年上升,考虑到小儿的特殊性以及提升术后恢复效果、如何将 局部麻醉高效化在小儿外科手术中日... 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术(IINB)在临床上常用辅助于腹股沟疝术麻醉中,具有手术镇痛作用。当前小儿的腹股沟区域疾病手术在儿科外科应用上逐年上升,考虑到小儿的特殊性以及提升术后恢复效果、如何将 局部麻醉高效化在小儿外科手术中日益受到重视。髂腹股沟神经(IIN)与髂腹下神经(IHN)均来自于脊神经支配腹股沟皮肤,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的方法便捷性、安全性、镇痛效果佳等优势逐渐在小儿腹股沟手术应用普及。本文基于此,对IINB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术中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神经 髂腹下神经 神经阻滞 腹股沟手术
下载PDF
ERAS理念优化麻醉方案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孙海英 李小珊 +1 位作者 杜云飞 曾细林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506-508,共3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优化的麻醉方案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外科拟择期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120例,分为对照组和ERAS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静脉全...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优化的麻醉方案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外科拟择期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120例,分为对照组和ERAS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静脉全麻,ERAS组给予静脉全麻辅以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及ERAS理念围手术期管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开始前(T_(0))、切皮时(T_(1))、牵拉疝囊时(T_(2))、苏醒时(T_(3))各点的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_(2)),同时观察两组患儿术中追加麻醉药物次数、麻醉效果分级、PACU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达到出院标准的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ERAS组患儿在T_(1)、T_(2)、T_(3)时点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RAS组手术中追加麻醉药物次数少于对照组,且麻醉效果、PACU苏醒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优化的麻醉方案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当中,同时优于传统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神经阻滞 优化麻醉方法 小儿腹股沟手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手术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崔淑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102-102,104,共2页
探究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手术麻醉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2020年7月收治的60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样本,并且将其分为常规组以及研究组,其中常规组的患儿选择静脉全身麻醉... 探究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手术麻醉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2020年7月收治的60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样本,并且将其分为常规组以及研究组,其中常规组的患儿选择静脉全身麻醉的辅助治疗方案,但是研究组的患儿则是使用超声引导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案。在开展研究操作的过程当中,研究人员需要对两组患儿手术治疗结束之后的躁动发生概率术前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多项指标以及切皮以及苏醒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从术后躁动发生率的角度进行分析,常规组患儿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患儿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皮时及苏醒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患儿提供治疗操作时,为了整体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医疗工作者需要为患儿提供辅助麻醉治疗操作。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辅助治疗方案主要有静脉全身麻醉以及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治疗方案。而后者的小儿麻醉治疗效果相对较高,而且整体的安全性也比较高,可以作为临床麻醉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 小儿腹股沟手术麻醉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网塞远期致结肠穿孔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春利 任冰冰 孙惠军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6期72-72,共1页
患者男,84岁。主因“突发上腹部持续性绞痛7h”入院。患者伴有恶心、发热,元呕吐,发病以来未排便,有便秘史。入院前于急诊行X线检查示:右膈下新月形游离气体,考虑“上消化道穿孔”。既往患者十年前曾行左侧腹股沟手术,家属无法... 患者男,84岁。主因“突发上腹部持续性绞痛7h”入院。患者伴有恶心、发热,元呕吐,发病以来未排便,有便秘史。入院前于急诊行X线检查示:右膈下新月形游离气体,考虑“上消化道穿孔”。既往患者十年前曾行左侧腹股沟手术,家属无法提供具体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等相关资料。人院后查体:左侧腹股沟区可见长约6cm陈旧性手术瘢痕,全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全腹压痛,有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2次/min。急诊于全身麻醉下行开腹探术,探查胃、十二指肠、小肠、肝脏、胰腺、胆囊、脾脏未见异常;见腹腔内混浊渗液及乙状结肠穿孔。于膀胱左侧与左侧腹股沟韧带之间可见一质硬肿物,活动度差,与膀胱及腹股沟韧带关系密切,界限不清与左侧腹肠管有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穿孔 修补术后 无张力疝 移动性浊音 腹股沟韧带 网塞 上消化道穿孔 腹股沟手术
原文传递
探讨脐外侧壁在小儿复发疝中的应用
8
作者 单树军 《医学信息》 2012年第9期365-365,共1页
小儿腹股沟斜疝为先天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所致,手术方式为疝囊高位结扎术,不论传统经腹股沟手术或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仍存在复发问题,我院在2008年6月-2011年10月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外侧壁覆盖... 小儿腹股沟斜疝为先天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所致,手术方式为疝囊高位结扎术,不论传统经腹股沟手术或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仍存在复发问题,我院在2008年6月-2011年10月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外侧壁覆盖疝环内口治疗小儿复发疝23例,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疝 外侧壁 小儿 应用 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手术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手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唐楠 刘新 +2 位作者 陈立坤 吴帼艳 张文亮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2期635-635,共1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行择期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行择期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的TAP阻滞.比较两组术中MAP、HR水平,记录苏醒时间、术后躁动情况、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情况,记录术后2h、5h、8h的疼痛行为评分(FLACC).结果:对照组T2、T3时点MAP、HR水平均高于T1时点水平(P〈0.05);观察组T1、T2、T3时点MA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3时点MAP、HR水平均高于观察组水平(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2h、5h、8h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手术中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术中患儿生命体征比较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优于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TAP)阻滞 甲磺酸罗哌卡因 腹股沟手术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恢复情况 并发症 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46
10
作者 王青青 蒋红娜 +1 位作者 顾燕儿 徐颖璐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4期2491-2493,共3页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临床多种疾病发生率也随之提高,其中,腹股沟疝发生率尤为明显。腹股沟疝属于普外科常见且多发的疝气病症类型[1],不仅给治疗带来诸多负担,且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临床治疗腹股...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临床多种疾病发生率也随之提高,其中,腹股沟疝发生率尤为明显。腹股沟疝属于普外科常见且多发的疝气病症类型[1],不仅给治疗带来诸多负担,且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临床治疗腹股沟疝常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该手术方式不仅简单、安全、可靠。而且治疗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而这其中,有效熟练的围手术期护理则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快速康复的关键,鉴于此,本研究中对实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手术 综合护理干预 疼痛感 护理满意度 患者 并发症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修补术
下载PDF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37
11
作者 郑民华 马君俊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7年第2期65-67,共3页
近二十年来,各种手术方法被应用于腹股沟疝手术以减少其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率。1989年Lichtenstein等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其方法是利用人工材料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来代替传统的关闭缝合。该术式将术后复发率降低至0.5%... 近二十年来,各种手术方法被应用于腹股沟疝手术以减少其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率。1989年Lichtenstein等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其方法是利用人工材料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来代替传统的关闭缝合。该术式将术后复发率降低至0.5%~1%。此后“无张力”成为疝修补术的基本原则。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兴起,腹腔镜疝修补术也获得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技术 腹腔镜疝修补术 术后复发率 腹股沟手术 腹股沟管后壁 手术方法 人工材料
原文传递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术式及入路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思梦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85-886,共2页
关键词 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手术 前入路手术 手术术式 疝囊高位结扎术 Bassini手术 SHOULDICE 无张力疝修补术
原文传递
浅谈腹股沟疝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22
13
作者 肖乾虎 张跃天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91-892,共2页
关键词 腹股沟手术 生机 现代医疗技术 术后疗效 腹腔镜技术 后天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 年复发率
原文传递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前后入路前瞻性对照研究(附263例报告)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双 赖东明 +1 位作者 杨斌 叶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31-833,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前入路(常规疝手术)和后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病人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2001年8月至2005年7月,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263例病人275侧腹股沟疝(其中12例同时患... 目的通过比较前入路(常规疝手术)和后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病人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2001年8月至2005年7月,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263例病人275侧腹股沟疝(其中12例同时患有双侧疝)随机分为前入路组(132例)和后入路组(131例)。前入路组用假体的无张力修补(L ichtenste in术式45例,Rutkow术式87例),后入路组用单层网片修补。结果前入路组平均随访32.2个月,后入路组为31.8个月。两组病人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平均费用方面,后入路组明显少于前入路组(P<0.05),术后腹股沟区疼痛不适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采用后入路方法进行腹股沟疝修补,可明显减少手术费用,降低术后疼痛不适的发生率,改善疗效,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的评估和处理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英儒 江志鹏 陈双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1期69-70,共2页
腹股沟疝手术是外科常见手术,美国每年约有80万例手术,治疗费用超过28亿美元[1]。在过去的20余年间,疝手术方式经历了从传统有张力修补,到使用网片的无张力修补,另还有腔镜下修补等技术等,其结果明显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同时缩短了恢复时间。
关键词 腹股沟手术 术后复发率 慢性疼痛 无张力修补 评估 治疗费用 手术方式 恢复时间
原文传递
不同入路手术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韩力 赵建文 +3 位作者 王晓伟 何红英 吴卓 张建政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7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1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44,髂腹股沟入路)和B组(n=...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1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44,髂腹股沟入路)和B组(n=47,改良Stoppa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复位质量、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A组(P<0.05);两组手术显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5.11%(40/47),高于A组的65.91%(29/44)(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出院时、术后6个月的改良Postel评分成逐渐升高趋势(P<0.05);两组患者术前、出院时、术后6个月的改良Postel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高于术前,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手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均可改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但经改良Stoppa入路手术者骨折复位质量更佳,创伤更小,炎症反应更轻,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Stoppa入路手术 腹股沟入路手术 骨盆髋臼骨折 骨折复位质量 髋关节功能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腹股沟疝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孟云潇 李绍杰 唐健雄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7年第2期73-75,共3页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手术修补是唯一的治愈手段。自1997年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引入国内以来,我国疝与腹壁外科领域得到飞速发展。目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已在国内迅速推广运用,疗效较以往未...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手术修补是唯一的治愈手段。自1997年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引入国内以来,我国疝与腹壁外科领域得到飞速发展。目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已在国内迅速推广运用,疗效较以往未使用修补材料已有质的飞跃,但如何降低及避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的并发症、出现并发症后如何处理仍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手术 常见并发症 无张力疝修补术 预防 腹股沟 外科疾病 手术修补 外科领域
原文传递
腹股沟疝手术患儿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秀珍 杨鸥 +3 位作者 吴楠 孔健 王振元 吴瑛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5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行腹股沟疝手术患儿全麻后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麻醉科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实施腹股沟疝手术的小儿患者521例,评估全麻后EA的发生率,观察患儿年龄、性别、既往... 目的探讨行腹股沟疝手术患儿全麻后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麻醉科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实施腹股沟疝手术的小儿患者521例,评估全麻后EA的发生率,观察患儿年龄、性别、既往手术史、患儿与家长分离行为、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苏醒时间与EA发生的关系。结果 120例患儿发生了EA,发生率为23%。单因素分析发现,2~6岁年龄和难以与父母分开对全麻后EA的发生有影响。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2~6岁年龄是E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2~6岁年龄是行腹股沟疝手术患儿全麻后EA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手术 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危险因素 患儿
下载PDF
我国疝与腹壁外科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5
19
作者 唐健雄 李绍杰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409-1412,共4页
疝(hernia)的外科治疗的发展一直追随着近代外科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意大利著名外科医师Bassini创立了其经典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将疝的治疗带入了现代疝外科的时代,开启了疝外科的新纪元^[1]。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外科医师Lichtenst... 疝(hernia)的外科治疗的发展一直追随着近代外科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意大利著名外科医师Bassini创立了其经典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将疝的治疗带入了现代疝外科的时代,开启了疝外科的新纪元^[1]。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外科医师Lichtenstein^[2]应用人工合成材料,在不扰乱人体正常解剖结构的情况下,对腹股沟疝进行修复,并提出腹股沟疝手术的“无张力修补”概念,使得疝外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式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修补手术 腹壁外科 腹股沟手术 人工合成材料 外科治疗 外科医师 无张力修补 解剖结构
原文传递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男性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缪鹏 刘晶 +1 位作者 梁存河 谭嗣伟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60-61,共2页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及多发疾病。1989年,美国外科专家Lichtenstein等[1]将聚丙烯补片用于疝修补术,创新性提出无张力疝修补的概念并逐渐推广至临床。至今,补片修补已成为腹股沟疝手术的首选。美国每年约有80万人接受腹股沟疝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及多发疾病。1989年,美国外科专家Lichtenstein等[1]将聚丙烯补片用于疝修补术,创新性提出无张力疝修补的概念并逐渐推广至临床。至今,补片修补已成为腹股沟疝手术的首选。美国每年约有80万人接受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其中大约90%的腹股沟疝患者采用了补片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2]。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男性生殖功能 LICHTENSTEIN 无张力疝修补术 聚丙烯补片 腹股沟手术 外科专家 补片修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