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对痉挛性脑瘫患儿脑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涂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对痉挛性脑瘫患儿脑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8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和观察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每组40例。比较...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对痉挛性脑瘫患儿脑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8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和观察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每组40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脑电功率水平、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脑θ波值及θ/β波值均显著降低,β波值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66项评分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腓肠肌肌张力及足背屈角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脑功能,降低患儿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生物反馈 痉挛脑瘫 脑功能 肌张力
下载PDF
术中电生理监测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马凯 李勇杰 +1 位作者 庄平 胡永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肌电图及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7例痉挛型脑瘫行SPR术,术中利用脑电双频(BIS)指数监测麻醉深度,将L2-S2各后根均匀分为3-5个神经束后行电刺激,并对下肢多组肌肉... 目的探讨术中肌电图及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7例痉挛型脑瘫行SPR术,术中利用脑电双频(BIS)指数监测麻醉深度,将L2-S2各后根均匀分为3-5个神经束后行电刺激,并对下肢多组肌肉及肛门括约肌收缩情况进行肌电图(EMG)监测。将电刺激后肌肉反应情况分为0~4分,3-4分为异常。切断扩散范围异常的神经束,保留出现明显括约肌收缩的神经束。结果BIS指数在60~80时,电刺激强度适宜,反应适中,生命体征平稳,适宜手术操作。各后根的切断比例为44.4%-54.2%,所有患者术后痉挛均有改善,无大小便功能障碍及其他并发症。结论BIS指数监测对控制麻醉深度,维持麻醉平稳具有重要作用。术中电刺激是施行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的合理方法,电刺激后反应为Ⅲ-Ⅳ级者为异常小束,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切断。术中EMG监测对提高手术疗效,保护括约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痉挛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电生理监测
原文传递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俞兴 徐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关键词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治疗 儿童 痉挛型脑瘫 适应证 禁忌证 并发症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痉挛性脑瘫运动功能中远期随访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智勇 朱家恺 +4 位作者 刘均墀 劳镇国 刘小林 许扬滨 程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9-240,共2页
目的 报道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运动功能中、远期随访疗效。 方法 收集 1992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施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脑瘫共 195例 ,男 14 2例 ,女 5 3例 ,年龄最小的为 3岁 ,最大的为 2 2岁 ,... 目的 报道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运动功能中、远期随访疗效。 方法 收集 1992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施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脑瘫共 195例 ,男 14 2例 ,女 5 3例 ,年龄最小的为 3岁 ,最大的为 2 2岁 ,平均为 6 9岁。根据运动功能评分评定手术前后的运动功能。 结果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运动功能有改善。术前不能独立行走的共有 3 7例 ,其中 2 0例复诊时具有独立行走的能力。 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远期可改善患者站立和行走时的交叉和尖足畸形 ,改善患者行走步态 ,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尤其是改善独立行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脑瘫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运动功能 临床疗效 显微外科手
原文传递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脑瘫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易斌 曹旭 金朝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于痉挛解除、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状态,以及手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观察。方法:对1990年—2000年收治的825例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脑瘫患者,对比观察手术前后的痉挛状态、肢体功能状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于痉挛解除、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状态,以及手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观察。方法:对1990年—2000年收治的825例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脑瘫患者,对比观察手术前后的痉挛状态、肢体功能状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肌张力由术前平均3.44级下降至术后1.23级;术前能够独立行走的129例患者中,107例步态有明显改善;借助行走的418例患者中,263例术后可独立行走。爬行278例患者中,91例可以独立行走,52例可以借助站立和行走;癫痫发作减少31例;流涎患者术后49例减轻,21例消失。斜视患者中132例术后减轻。语言功能障碍456例中72例发音改善吐字转变为较清晰。328例伴有上肢痉挛的患者术后67例上肢肌张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术后痉挛复发2例、腰痛16例、腰部无力41例、下肢无力24例、小腿及足底麻木50例。尿潴留8例。脊柱侧弯15例、腰椎后凸2例。术后发现4例腰椎峡部裂和1例Ⅰ°腰椎滑脱。结论:SPR可以在有效地解除肢体痉挛的同时,达到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且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脑瘫 肢体功能 统计分析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章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分析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单纯使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观察组使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目的:分析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单纯使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观察组使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电功率、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θ波值及θ/β比值均低于治疗前,β波值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θ波值及θ/β比值低于对照组,β波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66项评分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GMFM-66项评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腓肠肌肌张力及足背屈角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腓肠肌肌张力及足背屈角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脑功能,增强粗大运动功能,同时降低患儿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脑瘫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生物反馈
下载PDF
肛门括约肌肌电图监测下双侧L2~S2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被引量:9
7
作者 马凯 李勇杰 +1 位作者 庄平 胡永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在L2~S2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手术时,对肛门括约肌进行肌电图(EMG)监测,并评价其作用。方法在SPR手术监测中,当对S2后根小束进行电刺激时,采用针状电极记录双侧肛门括约肌的反应情况,有明显反应... 目的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在L2~S2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手术时,对肛门括约肌进行肌电图(EMG)监测,并评价其作用。方法在SPR手术监测中,当对S2后根小束进行电刺激时,采用针状电极记录双侧肛门括约肌的反应情况,有明显反应的后根小束予以保留。手术后随访患者踝痉挛改善情况和括约肌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踝痉挛均有明显改善,无大小便功能障碍发生。结论SPR手术包括S2后根时,术中括约肌EMG监测对保证疗效,保护括约肌功能,提高手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痉挛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中监测
原文传递
肌电图引导下A型肉毒素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艾克拜尔.哈里克 逯霞 +5 位作者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许健 闫宝锋 买尔阿芭 许菊芳 栾新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7期54-57,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肌电图引导下A型肉毒素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瘫中心2015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比较研究肌电图引导下A型肉毒素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瘫中心2015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采取肌电图引导下A型肉毒素治疗;观察组20例,采取SPR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综合痉挛量表(CSS)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CSS评分开始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CSS评分开始降低;观察组治疗2周,1、3、6个月后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GMFM评分开始升高,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GMFM评分开始升高;观察组治疗1、3、6个月后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的小腿三头肌M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的小腿三头肌M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引导下A型肉毒素与SPR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在严格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后者在缓解肌肉痉挛、提高患儿粗大运动能力方面较前者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肌电图 A型肉毒素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改善脑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徐杰 徐林 +6 位作者 曾杰 胡传宇 任敬佩 赵毅 汪乐 赵亚林 穆晓红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89-492,共4页
脑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系统伤残的临床综合征,其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内外学者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或伴有肢体痉挛的混合型脑瘫的治疗中已有很长的历史。其... 脑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系统伤残的临床综合征,其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内外学者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或伴有肢体痉挛的混合型脑瘫的治疗中已有很长的历史。其改善脑瘫患者下肢痉挛疗效确切,且极少出现复发现象。术后脑瘫患者结合康复治疗后,其肌力较前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度在术后即可出现明显改善,且中长期随访未见反弹,患者整体步态得到长期明显改善。笔者认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在改善脑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但必须遵循术前选择合适的病例,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及时有效康复治疗的原则,才能使其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下肢运动功能 肌力 关节活动度 步态
下载PDF
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脑脊液中兴奋与抑制性氨基酸及乙酰胆碱酯酶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新 徐鹏 +1 位作者 张大光 张吉亭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49-350,共2页
目的研究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脑脊液中各种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采用丹酰氯—聚酰胺薄膜层析法,测定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2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儿童及12例SPR术后脑瘫患儿脊液中兴奋性及抑制性氨基酸水平。采用改良的Ellman法测定脑... 目的研究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脑脊液中各种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采用丹酰氯—聚酰胺薄膜层析法,测定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2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儿童及12例SPR术后脑瘫患儿脊液中兴奋性及抑制性氨基酸水平。采用改良的Ellman法测定脑脊液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水平。结果SPR术前脑脊液中γ-氨基丁酸(GABA)、AchE低于对照组(P<0.01),谷氨酸(GA)和天冬氨酸(Asp)高于对照组(P<0.01)。SPR术后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Gly)高于对照组(P<0.05),谷氨酸低于对照组(P<0.01),AhcESPR术后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SPR术后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下降,抑制性氨基酸上升及胆碱能神经元功能增强与肌痉挛解除和全身症状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瘫痪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神经递质 儿童
下载PDF
双侧痉挛型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前及术后步态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于江龙 买尔阿芭 +3 位作者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艾克拜尔·哈力克 刘亮 栾新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65-1167,共3页
目的 评估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观察其对步态各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脑瘫患儿12例(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6.2岁,同期正常体检的年龄、性别匹配的12例(男6例,女6例)发育正常的儿童被纳入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1岁.... 目的 评估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观察其对步态各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脑瘫患儿12例(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6.2岁,同期正常体检的年龄、性别匹配的12例(男6例,女6例)发育正常的儿童被纳入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1岁.对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记录脑瘫患儿术前、术后6个月及正常对照组的步频、起步期时间百分比、迈步期时间百分比、双下肢同时着地时间百分比、步长、步速等步态学指标.结果 与术前比较,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分级评分(GMFM)在术后6个月后显著增加,从(89.6±5.4)分上升至(94.3±4.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正Ashworth量表痉挛状态评分(MAS)在术后6个月后显著降低,从(1.6±0.4)分降至(0.6±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脑瘫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的步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儿童比较,术前脑瘫患儿的步频、起步期时间百分比、双下肢同时着地时间百分比较高;迈步期时间百分比、步长、步速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后患儿步频、起步期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步长、迈步期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双下肢同时着地时间百分比、步速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R术可以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运动能力,步态学分析可以在SPR用于术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双侧痉挛型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步态
原文传递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剑宁 章翔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9期2829-2830,共2页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指通过对脊神经后根的高选择性部分切断,从而实现既解除肢体的高肌张力、痉挛和病理反射,又保留肢体感觉的一种手术方式。目前,SPR手术结合康复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治疗中,并取得了明显的疗...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指通过对脊神经后根的高选择性部分切断,从而实现既解除肢体的高肌张力、痉挛和病理反射,又保留肢体感觉的一种手术方式。目前,SPR手术结合康复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治疗中,并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因此,SPR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已成为国际上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首选方案。文章就SPR手术的原理、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康复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痉挛瘫痪 显微手 原理 适应证 方法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随访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蒙辉能 黄恒良 +1 位作者 张旭光 黄荣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效果。方法:通过复诊、电话、书信的方式对68例接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者,进行术后平均18个月的随访,并对其术后痉挛解除情况,交叉腿、尖足情况,肌力、感觉... 目的:探讨应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效果。方法:通过复诊、电话、书信的方式对68例接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者,进行术后平均18个月的随访,并对其术后痉挛解除情况,交叉腿、尖足情况,肌力、感觉、站立、行走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及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解除痉挛、降低肌张力等方面是安全可靠、作用持久的,配以适宜的功能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活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痉挛脑瘫 康复训练 治疗
下载PDF
SPR治疗痉挛性脑瘫患者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曾瑞曦 卢莉云 +3 位作者 张毅 郭栋 刘祥厦 程钢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行SPR术治疗的30例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患者术后10年以上的肌张力、肌力、下肢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相关...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行SPR术治疗的30例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患者术后10年以上的肌张力、肌力、下肢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相关术后远期影响。结果:30例患者中肌力改善并长期维持30人。肌张力下降至正常或2级并长期维持30人。尖足、踝阵挛、交叉腿消失并长期维持30人。膝反射亢进消除30人,babinski征转阴率56.7%。下肢功能系列改善率100%,14例术前有残余尿,术后12例残尿消失,长期无复发。复查腰椎X光片22例,其中1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腰椎改变。结论:SPR可长期有效的解除痉挛性脑性瘫痪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和踝阵挛、尖足、交叉腿现象,病理征现象并能一直维持,结合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脑瘫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远期疗效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80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曾杰 徐林 +5 位作者 汪乐 徐杰 赵毅 任敬佩 胡传宇 穆晓红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50-53,共4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联合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者80例,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并在术后采用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2个月。比较患者在治疗... 目的: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联合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者80例,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并在术后采用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2个月。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痉挛指数(CSI)、下肢肌力、脑瘫儿童日常生活能力(ADL)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估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治疗后患者C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下肢肌力、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可明显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运动功能,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中医康复 痉挛型脑瘫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传统手术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在小儿脑性瘫痪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袁仙桃 刘登胜 张弩 《现代康复》 CSCD 2001年第5期15-17,共3页
对小儿脑性瘫痪如何正确设计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骨科领域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如何筛选适宜病例,选择有效术式,使之在原有的病理基础上矫正畸形、改善姿势及步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接受职业训练,并对一些常用术式作... 对小儿脑性瘫痪如何正确设计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骨科领域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如何筛选适宜病例,选择有效术式,使之在原有的病理基础上矫正畸形、改善姿势及步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接受职业训练,并对一些常用术式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瘫痪 畸形 外科手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指导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后镇静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爱芳 袁应川 +1 位作者 许宜珍 戴安卢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BIS在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后镇静深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及最佳区间。方法以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 目的探讨BIS在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后镇静深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及最佳区间。方法以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BIS与Ramsay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术后镇静监测的BIS最佳区间。再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2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SPR术后镇静时将BIS值维持在55~72,对照组将Ramsay评分维持在2~4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镇静情况(镇静不足、镇静满意、镇静过度的占比)、不良反应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肺炎、谵妄)。结果脑瘫患儿SPR术后的BIS值与Ramsay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923,P<0.01),BIS最佳数值区间为55~72。观察组镇静过度发生率(4.88%)明显低于对照组(19.51%)(P<0.05)。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肺炎、谵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SPR术后的BIS最佳区间为55~72,术后镇静过程中将BIS控制在该区间有利于降低镇静过度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瘫痪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镇静 脑电双频指数 RAMSAY评分
原文传递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脑性瘫痪患者选择标准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强勇 赵勇 +2 位作者 尹靖宇 陈熙慧 张新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1,共5页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DR)。
关键词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瘫痪患者 标准 SPR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传鹏 张黎 于炎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91-1293,共3页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又称Little病,指发育期胎儿或出生后1个月内婴儿的大脑非进展性缺陷或损害导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的一组综合征,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行为障碍及癫痫等[1]。脑瘫按运动障碍类型及瘫痪部位可分为6种类型[2]...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又称Little病,指发育期胎儿或出生后1个月内婴儿的大脑非进展性缺陷或损害导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的一组综合征,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行为障碍及癫痫等[1]。脑瘫按运动障碍类型及瘫痪部位可分为6种类型[2]: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及混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痪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治疗 运动障碍 痉挛型双瘫 痉挛型偏瘫 共济失调型 姿势异常
原文传递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建蓉 杨学权 +1 位作者 孙嘉麟 周南开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40-341,共2页
关键词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 麻醉 痉挛脑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