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的淋巴流向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云祥 吕玉峰 《解剖学报》 CAS 1985年第3期239-243,337,共6页
本文在90例女性新生儿及婴儿尸体上,用器官内淋巴管注射方法,观察了卵巢的淋巴流向。实验材料分为3组,每组各30例(60侧)。第1组:由卵巢注入普鲁士蓝氯仿溶液。每个卵巢发出4~10条集合淋巴管,沿卵巢动、静脉上行,注入腰淋巴结。右侧卵巢... 本文在90例女性新生儿及婴儿尸体上,用器官内淋巴管注射方法,观察了卵巢的淋巴流向。实验材料分为3组,每组各30例(60侧)。第1组:由卵巢注入普鲁士蓝氯仿溶液。每个卵巢发出4~10条集合淋巴管,沿卵巢动、静脉上行,注入腰淋巴结。右侧卵巢的集合淋巴管多是注入主动脉腔静脉间淋巴结,一部分人腔静脉外侧淋巴结、腔静脉前淋巴结及主动脉下淋巴结。左侧卵巢的集合淋巴管多是注入主动脉外侧淋巴结;一部分入主动脉前淋巴结。第2组:先结扎两侧卵巢悬韧带,然后进行注射。有26侧(43%)卵巢发出的1~2条集合淋巴管,经过子宫阔韧带,注入髂间淋巴结、髂内淋巴结及髂外淋巴结。第3组:同时结扎两侧卵巢悬韧带和卵巢固有韧带,然后再进行注射。有19侧(31%)卵巢的1条集合淋巴管,经过子宫阔韧带,注入髂间淋巴结、髂外淋巴结及髂内淋巴结。本文研究表明,卵巢的淋巴可通过上、下两条路径。在正常情况下,都向上汇入腰淋巴结;当结扎卵巢悬韧带后,则可向下进入盆部的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流向 淋巴结 髂间淋巴结 髂外淋巴结 髂内淋巴结 卵巢
下载PDF
腹腔神经节和主动脉肾节寻找及辨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蔡昌平 谢兴国 +3 位作者 王祎 李成军 赵琼惠 张小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5期292-293,共2页
目的为科研、教学和标本制作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节提供寻找和辨认方法。方法对75具成年尸体标本的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节进行解剖,通过组织学鉴定神经节和淋巴结,通过CT、MRI扫描和断层观察其位置。结果对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节的... 目的为科研、教学和标本制作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节提供寻找和辨认方法。方法对75具成年尸体标本的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节进行解剖,通过组织学鉴定神经节和淋巴结,通过CT、MRI扫描和断层观察其位置。结果对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节的寻找方法进行描述。结论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节与淋巴结的区别可通过手触摸组织的硬度,相连的纤维状结构是否坚韧,是否有内脏大神经或内脏小神经与神经节相连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神经节 主动脉肾节 腹腔淋巴结 淋巴结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在聚焦超声刀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涛 闫冰川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第8期762-763,共2页
在腹膜后间隙内大血管的周围聚集着髂淋巴结群、腰淋巴结群和腹腔淋巴结群等,主要收纳来自下肢、盆腔、腹腔、腹膜后器官的淋巴回流,因此,盆腔、腹腔、腹膜后器官的肿瘤易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关键词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膈下逐瘀汤 超声刀 腹腔淋巴结 治疗 聚焦 腹膜后间隙 淋巴结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腰淋巴结转移瘤穿刺路径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底学敏 王娟 +5 位作者 张宏涛 王泽阳 张晶晶 苏晓华 于慧敏 隋爱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腰淋巴结转移瘤的穿刺路径,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技术指导。方法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腰淋巴结转移瘤,据转移瘤的不同位置:左腰、右腰、中间腰淋巴结病变部位采用相应穿刺植入方法,同时考虑规避危及器...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腰淋巴结转移瘤的穿刺路径,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技术指导。方法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腰淋巴结转移瘤,据转移瘤的不同位置:左腰、右腰、中间腰淋巴结病变部位采用相应穿刺植入方法,同时考虑规避危及器官,设计不同的进针路径。结果左腰、右腰、中间腰淋巴结^(125)I粒子植入常用穿刺方法分别为后入路即经皮经胸腰髂肋肌法、侧入路即经肝经十二指肠法或者是后入路经皮经胸腰髂肋肌法、前入路即经肠系膜同时采用同轴针法。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瘤采用不同穿刺路径是可行的,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穿刺路径 危及器官 125I粒子
下载PDF
小白鼠淋巴系统分布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虞研原 张宝昌 金申初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2年第4期103-107,共5页
小白鼠是现代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和药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搞清其淋巴系统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该项工作,国内外虽有一些文献记载,但多限于淋巴结的分布,对淋巴管的分布尚未见描述。我们在搞清小白鼠淋巴结分布的基础... 小白鼠是现代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和药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搞清其淋巴系统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该项工作,国内外虽有一些文献记载,但多限于淋巴结的分布,对淋巴管的分布尚未见描述。我们在搞清小白鼠淋巴结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出淋巴管的分布概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输出管 小白鼠 淋巴系统 淋巴 淋巴结 墨汁 淋巴结 卵圆 淋巴
下载PDF
卵巢的器官内淋巴管及其淋巴流向 被引量:1
6
作者 葛兆茹 李跃 +1 位作者 张海东 逄小红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 为卵巢恶性肿瘤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用墨汁硝酸银水溶液或伊文氏蓝水溶液对 15只家兔的卵巢进行了灌注或注射。结果 卵巢内含有丰富的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 ,卵巢的集合淋巴管除注入腰淋巴结外 ,还注入盆淋巴... 目的 为卵巢恶性肿瘤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用墨汁硝酸银水溶液或伊文氏蓝水溶液对 15只家兔的卵巢进行了灌注或注射。结果 卵巢内含有丰富的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 ,卵巢的集合淋巴管除注入腰淋巴结外 ,还注入盆淋巴结。结论 在行卵巢癌淋巴结清扫时 ,不但要清扫腰淋巴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淋巴 淋巴流向 淋巴结 淋巴结
下载PDF
睾丸的淋巴流向观察
7
作者 黄兆喜 荣士华 +1 位作者 董占奎 刘桂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64-266,共3页
在32例足月胎儿尸体上,用淋巴管注射法观察了睾丸的淋巴流向。实验材料分为两组。第1组16例,由睾丸实质注入普鲁士蓝氯仿溶液,见到集合淋巴管沿睾丸血管上行,注入腰淋巴结,但一部分在途中直入髂总淋巴结和髂外淋巴结。第2组16例,先在第... 在32例足月胎儿尸体上,用淋巴管注射法观察了睾丸的淋巴流向。实验材料分为两组。第1组16例,由睾丸实质注入普鲁士蓝氯仿溶液,见到集合淋巴管沿睾丸血管上行,注入腰淋巴结,但一部分在途中直入髂总淋巴结和髂外淋巴结。第2组16例,先在第3腰椎高处结扎沿睾丸血管上行的集合淋巴管,然后再进行注射,结果见到上行的淋巴管在结扎处终止,有少数管也直入髂总淋巴结和髂外淋巴结;但在21侧睾丸,1、2条集合淋巴管沿输精管向下入盆腔,至膀胱底处消失或注入该处的髂内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流向 淋巴结 睾丸
下载PDF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125Ⅰ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
8
作者 刘泽洲 梁岩松 +7 位作者 赵金鑫 于慧敏 张宏涛 徐克 李慧娟 底学敏 高贞 王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 探讨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125Ⅰ粒子治疗的腰淋巴结转移癌患者26例。根据手术时长(<1.5 h和≥1.5 h)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3例,分... 目的 探讨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125Ⅰ粒子治疗的腰淋巴结转移癌患者26例。根据手术时长(<1.5 h和≥1.5 h)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3例,分别接受传统术中实时计划(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和改良术中实时计划(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D90、V90、V100、V150及肠管和腹主动脉的D2cc剂量参数的差异及两组各剂量参数差值百分比的差异。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前和术后各剂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前和术后V1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V150差值百分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其余各剂量参数差值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和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后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6.9%(10/13)和46.2%(6/13;P=0.226)。两组均未出现腹膜炎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提高粒子剂量分布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剂量区范围,为125Ⅰ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安全性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近距离治疗 淋巴结转移 125Ⅰ粒子 剂量 疗效
下载PDF
淋巴结周围注射转移因子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35例 被引量:3
9
作者 于红文 吉征喜 李有国 《河南医药信息》 2001年第5期43-43,共1页
目的 :观察淋巴结周围注射转移因子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 1996年 6月~ 1999年 1月符合标准的 6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3 5例 ) ,对照组 (3 0例 ) ,治疗组用腹股沟淋巴结周围皮下注射转移因子 ,对照组口服左旋咪唑。... 目的 :观察淋巴结周围注射转移因子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 1996年 6月~ 1999年 1月符合标准的 6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3 5例 ) ,对照组 (3 0例 ) ,治疗组用腹股沟淋巴结周围皮下注射转移因子 ,对照组口服左旋咪唑。观察治疗前后末梢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和血清免疫球蛋白以及呼吸道感染次数。结果 :治疗组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和IgG明显升高 ,显效 12例 ,有效 17例 ,无效 6例 ,总有效率 82 .86%。对照组血淋巴细胞和血清IgG无明显变化 ,显效 1例 ,有效12例 ,无效 11例 ,总有效率 43 .3 3 %。结论 :应用腹股沟淋巴结周围注射转移因子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良好 ,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左旋咪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沟淋巴结周围 转移因子 反复呼吸道感染 注射治疗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