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发热患者中监测4种血清感染指标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簕 杨波 +4 位作者 尹飚 张志 张亮 唐龙 娄爱菊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评价腰椎内固定术后发热患者血清PCT、CRP、ESR水平,以及WBC计数在诊断患者是否合并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脊柱外科接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并在术后早期(术后10d内)出现发热症状的58例患者进行回... 目的:评价腰椎内固定术后发热患者血清PCT、CRP、ESR水平,以及WBC计数在诊断患者是否合并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脊柱外科接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并在术后早期(术后10d内)出现发热症状的5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细菌学培养结果将58例患者分为发热并感染组(A组)和发热非感染组(B组),其中A组26例,B组32例。收集临床数据,比较两组间血清PCT、CRP、ESR,以及WBC计数的差异。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在诊断术后早期发热患者是否合并感染中的作用。结果:A组PCT、CRP、ESR高于B组(P〈0.05),但是B组CRP、ESR仍高于正常范围。同时在A组中,PCT在鉴别感染类型方面要优于CRP和ESR。各指标ROC曲线分析示,PCT曲线下面积最大,CI95%为0.81-0.98,WBC计数对应的ROC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应各指标的截断点,CRP特异度最高为90.27%,ESR的灵敏度最高为88.50%。结论:对于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发热患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合理选取监测指标对于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感染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其中PCT受手术影响较小,在鉴别感染类型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CRP和ESR可作为初筛检测指标,WBC计数意义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 血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质 血沉 腰椎路内固定术
下载PDF
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14
2
作者 俞兴 徐林 +4 位作者 毕连涌 柳根哲 李鹏洋 曲弋 焦勇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1年1 492例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两组:感染组11例,非感染组1 481例...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1年1 492例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两组:感染组11例,非感染组1 481例,进行感染风险因素评分(infection risk factor score,RFS),比较两组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分析保留内置物情况下彻底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的成功率、分析失败因素及处理策略,探讨何种状况下需清创同期取出内固定。结果 1 492例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切口感染11例(0.74%),感染组与非感染组RFS分别为2.64±0.24和0.78±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9例保留内置物情况下采用彻底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成功6例。另3例2次清创取出内固定后继续冲洗引流:2例感染彻底控制、1例伤口愈合后1个月血液感染继发颅内感染、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术前长期口服激素同时RFS≥3分患者,采用彻底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同时取出内固定,感染彻底控制。结论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保留内置物情况下彻底清创后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应用抗菌药物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术前长期口服激素同时RFS≥3分患者,彻底清创同时取出内固定有利于感染彻底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路内固定术 深部感染 治疗 冲洗引流
下载PDF
CRP、PCT、ESR及WBC监测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会含 王永堂 +1 位作者 卢良杰 李凤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175-5178,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拟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治疗患者154例,分为感染...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拟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治疗患者154例,分为感染组40例与非感染组114例,观察两组患者感染部位,术前术后不同时间WBC、ESR、CRP、PCT水平变化,以及迟发性感染率与治疗效果。结果感染组术后3、5、7d各项指标均高于同组术前、术后1d及非感染组同期(P<0.05),两组术后1d观察指标CRP高于同组术前(P<0.05);感染组不同感染部位术后1d各项观察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切口浅部感染患者术后3、5、7d各项指标(WBC除外)高于术后1d(P<0.05),低于切口深部及其他部位感染术后同期(P<0.05);所有感染患者酌情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年,两组迟发性感染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感染组总有效率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监测血清感染指标水平可作为预测早期感染依据,特别是ESR、CRP、PCT指标联合检测,对预测早期感染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路内固定术 早期感染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红细胞沉降率 白细胞计数
原文传递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的早期结果 被引量:5
4
作者 孙连中 尹会 +2 位作者 李云 刘洋 张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医护--体化快速康复的早期效果。[方法]2021年1月一2021年6月,60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30采用常规围术期康复,30例采用基于医护--体化快速康复。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周的临床与心...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医护--体化快速康复的早期效果。[方法]2021年1月一2021年6月,60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30采用常规围术期康复,30例采用基于医护--体化快速康复。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周的临床与心理评估资料。[结果]快速组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001)。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两组患者VAS评分和0DI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J0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1周快速组的0DI和J0A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间VAS评分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两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1周,快速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能够帮助腰椎后路内固定术的患者在围术期加快腰椎功能的恢复,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路内固定术 医护一体化 快速康复 腰椎功能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影像学脊柱脂肪指数对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王静杰 于超 +3 位作者 张贺庆 丁岩 魏晓东 王磊升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脊柱脂肪指数(SAI)对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深部手术部位感染(DSS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发生DSSI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3∶1比例抽取同期在该院行腰椎后路...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脊柱脂肪指数(SAI)对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深部手术部位感染(DSS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发生DSSI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3∶1比例抽取同期在该院行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无DSSI的9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腰椎中矢状位T2加权MRI图像上测量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和SAI值,观察两组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和SAI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平衡其他临床资料后,观察SAI与DSSI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皮下脂肪厚度和SA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糖尿病、ASA分级、术前类固醇、术前免疫抑制剂、非手术部位感染史、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I≥0.45、年龄≥75岁、ASA分级>2级、术后引流时间>3 d、手术节段>2节段是DSSI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SAI是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DSSI的风险因素,可用于术前手术患者的风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路内固定术 深部手部位感染 脊柱脂肪指数 核磁共振 风险因素
下载PDF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詹吉恒 林定坤 +2 位作者 王羽丰 苏国义 侯宇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纳入符合标准的因退变性疾病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患者84例:男40例,女44例;年龄36~85岁,平均(63.6±8.9)岁。采用疼痛视觉模...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纳入符合标准的因退变性疾病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患者84例:男40例,女44例;年龄36~85岁,平均(63.6±8.9)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手术疗效,分别测量手术邻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及腰椎活动度了解退变情况,并测量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术前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差值(△PILL)。对上述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46.2个月,共有34例患者邻近节段发生影像学退变,发生率为40.48%.其中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组与无退变组的LL在手术前后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组的术前PI,术前△PILL均大于无退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PI,术前△PILL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呈显著正相关(r=0.572,r=0.738)。结论: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密切相关,术前PI及△PILL越大的患者,术后更易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路内固定术 邻近节段退变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拮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临床应用分析
7
作者 朱沈娟 阮军峰 顾建霞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5期112-115,共4页
目的比较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拮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罗库溴铵肌松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1月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接诊的105例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患者肌松药物均... 目的比较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拮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罗库溴铵肌松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1月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接诊的105例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患者肌松药物均选择罗库溴铵。其中,对照组术后予以新斯的明进行肌松拮抗,观察组予以舒更葡糖钠进行肌松拮抗。对比两组方式对肌松作用的拮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肌松拮抗起效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药后第3、5分钟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9,P<0.05)。结论针对腰椎后路内固定并使用罗库溴铵作为肌松药物的患者,采取舒更葡糖钠的拮抗手段,有助于缩短术后肌松作用效果,同时维持血流动力指标趋于平稳,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更葡糖钠 新斯的明 腰椎路内固定术 罗库溴铵 拮抗效果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翻修原因和策略分析及翻修术后并发症处理 被引量:2
8
作者 侯洋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3-477,共5页
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广泛开展,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的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然而,由于手术方案选择不当、手术操作失误、内固定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等因素,患者术后可能因再次出现症状而接受翻修手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 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广泛开展,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的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然而,由于手术方案选择不当、手术操作失误、内固定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等因素,患者术后可能因再次出现症状而接受翻修手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翻修手术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和重建腰椎稳定性。深入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翻修的原因,以及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手术治疗策略、正确处理手术相关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翻修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路内固定术 翻修手 策略 并发症 神经压迫 腰椎稳定性 处理
下载PDF
烟卷式加压包扎法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高东红 利结芳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4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烟卷式加压包扎法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包扎法,观察组采用术后烟卷式加压包扎法。观察两... 目的:探讨烟卷式加压包扎法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包扎法,观察组采用术后烟卷式加压包扎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和积液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切口积液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舒适感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患者切口采用烟卷式加压包扎法可有效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切口积液的发生率,并大大提高患者术后舒适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卷式加压包扎 腰椎路内固定术 切口护理
下载PDF
非甾体类镇痛药应用于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江秀 钟超 万春燕 《海峡药学》 2020年第6期168-169,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非甾体类药物应用于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为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患者,共计8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8年07月~2019年06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是对照组40例(术后予氟比洛芬酯镇痛)和观察组40例(... 目的分析研究非甾体类药物应用于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为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患者,共计8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8年07月~2019年06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是对照组40例(术后予氟比洛芬酯镇痛)和观察组40例(术后予帕瑞昔布钠镇痛),比较两组术后2h、6h、24h、48h、72h的视觉模拟(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盐酸曲马多追加量。结果在术后2h VAS评分比较上,对照组较之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在术后6h、24h VAS评分比较上,两组差异比较不存在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8h、72h VAS评分比较上,观察组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盐酸曲马多追加量的比较上,两组比较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镇痛中应用氟比洛芬酯或帕瑞昔布钠,均可达到较为理想的镇痛效果,同时均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镇痛药 腰椎路内固定术 镇痛
下载PDF
局部封闭疗法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并发臀上皮神经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黎作旭 张世民 +2 位作者 刘昱彰 吴冠男 李长签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A01期383-384,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并发臀上皮神经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及应用局部封闭疗法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该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连续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一科收治的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并发臀上皮神经...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并发臀上皮神经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及应用局部封闭疗法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该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连续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一科收治的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并发臀上皮神经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局部封闭注射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疗程为2周,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对患者疼痛缓解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局部封闭疗法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并发臀上皮神经疼痛,效果显著,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路内固定术 臀上皮神经疼痛 封闭治疗
下载PDF
灌洗引流法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灌洗引流法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分析灌洗引流法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研究组给予灌洗引流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症状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286,P=0.038)。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VAS评分为(4.48±1.5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8±1.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有2例出现症状复发情况,症状复发率为9.52%;对照组有10例出现症状复发情况,症状复发率为47.62%,两组症状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467,P=0.006)。结论:给予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清创治疗干预以及灌洗引流法等,这样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保留内固定,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性,在手术期间需要发展多次切除软组织,还需要在椎间隙深层留置导管,这样能够全面降低患者疼痛感,避免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洗引流法 腰椎路内固定术 切口早期深部感染
下载PDF
金双岐对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患者消化道菌落的影响
13
作者 贺德行 邓仲元 李园珍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金双歧对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患者消化道菌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70例接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行抗生素以及对症治疗,实验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金双... 目的探讨金双歧对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患者消化道菌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70例接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行抗生素以及对症治疗,实验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治疗。结果实验组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机会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生腹泻的例次与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益生菌菌落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实施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患者术后采用金双歧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胃肠道功能,调节胃肠道菌落,防止肠细菌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双歧 消化道菌落 腰椎路内固定术
下载PDF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曹喜华 王帅 +4 位作者 李海中 徐国亭 邓佩林 袁海胜 张洁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对患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的影响,为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相关研究提供临床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收治的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患者154例,根据早期手术部位感...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对患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的影响,为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相关研究提供临床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收治的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患者154例,根据早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各77例;针对两组患者的IgA、IgE、IgGl、IgG2、IgG等各项免疫指标和IL-1、IL-6、IL-8、TNF-α等各项血清促炎因子以及IL-4、IL-10、IL-13、TGF-β等各项血清抗炎因子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感染组IgA、IgE、IgGl、IgG2、IgG低于非感染组;感染组IL-1、IL-6、IL-8、TNF-α高于非感染组;感染组IL-4、IL-10、IL-13、TGF-β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可导致患者免疫指标降低、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显著升高,针对上述指标的检测对于感染的监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路内固定术 部位感染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原文传递
PCT和CRP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监测中运用分析
15
作者 姜磐 刘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37-0040,共4页
研究PCT和CRP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监测中运用效果。方法 回溯性分析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患者80例,均采用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入院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其中术后未感染和术后感染各40例,按照术后感染情况分组。对照... 研究PCT和CRP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监测中运用效果。方法 回溯性分析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患者80例,均采用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入院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其中术后未感染和术后感染各40例,按照术后感染情况分组。对照组患者术后未感染,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对比两组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的各项实验室监测指标以及PCT和CRP单用和联用监测下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和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肺部感染患者PCT、CRP指标最高,术口浅表感染患者PCT、CRP指标最低,肺部感染PCT指标>尿路感染>术口深部感染>术口浅表感染,肺部感染CRP指标>术口深部感染>尿路感染>术口浅表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PCT、CRP指标、免疫指标、血清促炎因子水平、血清抗炎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CRP联用监测下的诊断效能和诊断价值优于PCT和CRP单独监测,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CRP联用监测下的诊断效能和诊断价值优于PCT和CRP单独监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CRP诊断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情况更容易被检出,更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T CRP 腰椎路内固定术早期感染 诊断效能
下载PDF
银离子敷料敷贴联合维生素B_1、B_(12)创面注射治疗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倪勇 王青川 王芳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4期86-87,共2页
目的观察银离子敷料敷贴联合维生素B1、B12创面注射治疗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采用银离子敷料敷贴联合维生素B1、B12创面注射... 目的观察银离子敷料敷贴联合维生素B1、B12创面注射治疗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采用银离子敷料敷贴联合维生素B1、B12创面注射治疗以及传统切口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新鲜肉芽组织生成、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3、6、9 d换药时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新鲜肉芽组织生成时间(3.0±0.5)d、切口愈合时间(10.0±0.8)d,对照组分别为(6.0±0.8)d、(16.0±1.0)d。观察组新鲜肉芽组织生成及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3、6、9 d换药时疼痛评分分别为(5.0±0.4)分、(3.1±0.5)分、(2.0±0.4)分,对照组分别为(6.8±0.4)分、(5.2±0.6)分、(4.1±0.5)分。同一时点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银离子敷料敷贴联合维生素B1、B12创面注射治疗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路内固定术 切口 脂肪液化 银离子敷料 维生素B1 维生素B12
下载PDF
牵线式防反流负压引流装置在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引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7
作者 丁颖 吕艳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52-54,共3页
观察牵线式防反流负压引流装置在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的腰椎骨折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法分为比照组(普通引流管)、观察... 观察牵线式防反流负压引流装置在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的腰椎骨折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法分为比照组(普通引流管)、观察组(牵线式防反流负压引流装置),各30例。观察不同引流装置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5d VAS平均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相较于比照组,观察组平均引流量更多、术后5d平均体温更低、恢复正常体温时间更早、切口换药次数更少(P<0.05);相较于比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引流中应用牵线式防反流负压引流装置效果更加显著,术后临床指标均明显改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安全性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腰椎路内固定术切口引流 牵线式防反流负压引流装置
下载PDF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患者深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丽媚 谢雅娜 陈丹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1年第12期98-99,共2页
总结10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患者深部感染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监测患者体温及肌张力,重视患者伤口疼痛的主诉及心理支持,清创术后正确实施伤口灌注引流术护理,保证引流通畅。10例患者感染情况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关键词 腰椎路内固定术 深部感染 护理
下载PDF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2次清创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宏超 杨旭东 +3 位作者 李英俊 孙海鹰 徐纯轶 陈德庆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12期88-88,85,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病因为创伤及慢性疾患)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2010年对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胸腰椎管狭窄、间盘突出术后感染患者保留内固定行感染病灶清除、灌洗、抗感染等治疗。结果:8例患者术后感染均控制,伤口... 目的:探讨胸、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病因为创伤及慢性疾患)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2010年对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胸腰椎管狭窄、间盘突出术后感染患者保留内固定行感染病灶清除、灌洗、抗感染等治疗。结果:8例患者术后感染均控制,伤口愈合,腰部及下肢疼痛消失。结论:经原切口手术入路,清除钉棒周围、椎间隙感染病灶及炎性介质,病灶区持续灌洗,可达到解除症状、保留内固定装置、保持脊柱稳定性、维持脊柱内固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路内固定术感染 2次清创手
原文传递
舒芬太尼在老年腰椎后路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20
作者 唐丽 彭深渠 +1 位作者 曹振刚 赵红玉 《新疆医学》 2012年第9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其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方法:择期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F组).麻醉诱导:两组分别给予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复...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其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方法:择期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F组).麻醉诱导:两组分别给予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依托咪酯、顺式阿曲库胺;麻醉维持:间断静注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靶控输注异丙酚,间断追加顺式阿曲库胺.术毕前20min两组分别给予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术毕前10min停止输注异丙酚.观察两组诱导前即刻(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2min(T2)、5min(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拔管时(T4)、拔管后5min(T5)、10min(T6)的躁动(RS)评分和Ramsay镇静(RSS)评分。结果:T2、T3时F组MAP、HR明显高于T0时和S组(P<0.05)两组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S评分S组低于F组,RSS评分S组高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其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同时也能有效抑制苏醒期躁动,在老年全麻中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老年腰椎路内固定术 血流动力学 苏醒期躁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