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技术在腰椎后凸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卢旭华 陈德玉 +4 位作者 袁文 徐建伟 郭永飞 何志敏 赵定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53-1455,共3页
[目的]总结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技术在各种原因所致腰椎后凸畸形矫正中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2005年3月,治疗腰椎后凸畸形18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所致腰椎后凸畸形7例,腰椎陈旧性骨折所致后凸畸形7例,腰椎退变性后凸畸形4例,畸形... [目的]总结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技术在各种原因所致腰椎后凸畸形矫正中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2005年3月,治疗腰椎后凸畸形18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所致腰椎后凸畸形7例,腰椎陈旧性骨折所致后凸畸形7例,腰椎退变性后凸畸形4例,畸形角40~90°,平均57°.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果]15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6 a,平均3 a,矫正角30~45°,平均36°.矫正角丧失1~5°,平均3°.截骨融合率100%.无1例脊髓损伤,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感满意.[结论]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技术是治疗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 腰椎 截骨术 畸形 畸形矫正 椎体截骨 经椎弓根 腰椎 椎弓根螺钉系统 强直性脊柱炎 随访时间 2005年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侧凸畸形椎旁肌变性及其与腰椎后凸畸形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钟泽祥 李方财 +3 位作者 张宁 应最佳 郑晟 许国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45-454,共10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椎旁肌的变化,以及其与腰椎后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为(65.4±5.6)岁(范围52~83岁)。腰椎侧凸伴后凸畸形(lumb...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椎旁肌的变化,以及其与腰椎后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为(65.4±5.6)岁(范围52~83岁)。腰椎侧凸伴后凸畸形(lumbar degenerative kyphoscoliosis,LDK)患者35例(DLS+LDK组),年龄(64.6±5.4)岁(范围52~75岁);单纯腰椎侧凸患者32例(DLS组),年龄(66.2±5.8)岁(范围55~83岁)。应用Image J 1.51k(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通过MRI测量L1~S1椎间盘水平竖脊肌和多裂肌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脂肪浸润面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fat infiltration area,FIA%)。记录两组患者侧弯方向、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椎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等情况,分析椎旁肌的变化与这些因素的相关性。结果DLS+LDK组患者TLK、LL、SVA分别为11.85°±7.89°、-9.35°±8.70°和(70.16±76.94)mm,均大于DLS组7.47°±5.06°、-26.46°±10.26°和(39.45±38.18)mm(t=2.73,P=0.008;t=7.38,P<0.001;t=2.10,P=0.041)。DLS+LDK组患者TK、PI、SS分别为16.36°±13.52°、42.49°±11.70°和11.89°±10.03°,均小于DLS组23.60°±10.23°、49.38°±11.92°和21.21°±8.28°(t=2.45,P=0.017;t=2.38,P=0.020;t=4.13,P<0.001)。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和P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LS+LDK组L1-2、L2-3和L3-4椎间盘水平竖脊肌CSA分别为(1328.36±339.16)mm^(2)、(1331.98±305.76)mm^(2)和(1253.58±275.86)mm^(2),均小于DLS组(1564.16±312.68)mm^(2)、(1574.80±325.92)mm^(2)和(1427.18±278.82)mm^(2)(t=0.40,P=0.004;t=0.81,P=0.002;t=0.31,P=0.013)。DLS+LDK组L1-2、L2-3、L3-4和L4-5椎间盘水平多裂肌CSA分别为(225.07±59.80)mm^(2)、(228.38±87.44)mm^(2)、(436.40±117.99)mm^(2)和(666.55±184.13)mm^(2),均小于DLS组(264.28±44.27)mm^(2)、(38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侧 腰椎
原文传递
腰椎退变性后凸截骨矫形内固定后矢状面的平衡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任周梁 朱松青 +2 位作者 梁卫东 盛伟斌 盛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4-570,共7页
背景:目前,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而腰椎退变性后凸畸形矫正后脊柱影像学参数的变化未见报道。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矫形后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 背景:目前,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而腰椎退变性后凸畸形矫正后脊柱影像学参数的变化未见报道。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矫形后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截骨矫形内固定的35例腰椎退变性后凸畸形患者资料,测量患者内固定前、内固定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内固定后除骨盆入射角外,其余参数与内固定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末次随访时除后凸Cobb角、骨盆入射角、胸椎后凸角和胸腰段后凸角外,其余参数分别与内固定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内固定后骨盆倾斜角的变化值与腰椎前凸角的变化值之间呈负相关(r=-0.610,P<0.001),胸椎后凸角的变化值与腰椎前凸角的变化值呈正相关(r=0.598,P<0.001)。(4)结果提示腰椎退变性后凸畸形截骨矫形内固定后腰椎矢状面形态得到显著改善,同时邻近的胸椎和骨盆会发生明显变化,以适应新的矢状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盆 截骨术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 截骨 矢状面平衡 脊柱 矫形 腰椎 胸椎 骨盆倾斜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 被引量:2
4
作者 范少勇 邹鸿星 +3 位作者 杨淮河 邵银初 李浩 胡炜 《江西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240-241,共2页
目的探讨椎体截骨在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矫形中的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1月我院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2例,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并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果10例患者随访8个月~3年,6例下肢神经症状... 目的探讨椎体截骨在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矫形中的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1月我院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2例,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并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果10例患者随访8个月~3年,6例下肢神经症状均得到缓解,平均Frankel分级改善一级。cobb角由术前平均350矫正到术后80,平均矫正率80.2%,截骨融合率100%,无脊髓加重损伤表现。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技术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 腰椎 截骨术
下载PDF
腰椎后凸矫形机械手的研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君 范平 +3 位作者 刘海江 刘珠彩 叶建明 袁若平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7年第11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一种在牵引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用以替代手掌按压或足跟踩压矫正腰椎后凸的机械装置。方法:结合电子、机械应用技术,设计制定合理的整机方案。结果:实现了治疗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缓解了患者症... 目的:研究一种在牵引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用以替代手掌按压或足跟踩压矫正腰椎后凸的机械装置。方法:结合电子、机械应用技术,设计制定合理的整机方案。结果:实现了治疗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缓解了患者症状。结论:腰椎后凸矫形机械手为治疗腰椎后凸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操作方便,作用力集中,效果好,安全性高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腰椎后凸矫形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机械手 矫形器具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SRS-Schwab Ⅳ级截骨术治疗退变性腰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亮 陈毅 王利民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7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SRS-SchwabⅣ级截骨术治疗退变性腰椎后凸畸形(LDK)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DK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实验组采用3...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SRS-SchwabⅣ级截骨术治疗退变性腰椎后凸畸形(LDK)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DK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实验组采用3D打印辅助SRS-SchwabⅣ级截骨术,对照组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行SRS-SchwabⅣ级截骨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出血量、腰椎前凸矫正度数、腰椎前凸矫正丢失率、矢状面平衡,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及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腰椎前凸矫正度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腰椎前凸丢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两周和末次随访时,实验组矢状面平衡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辅助SRS-SchwabⅣ级截骨术治疗LDK具有可行性,矫形效果良好,腰椎前凸矢状曲度恢复效果佳,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放射暴露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3D打印 退变性疾病 截骨
下载PDF
对用撑腰法防治腰椎后凸的探讨
7
作者 王岚 周张嘉 《辽宁体育科技》 1995年第5期28-30,共3页
长期以来,腰椎后凸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病痛。它一旦形成,就反复发作,很难根治。尽管已有许多专家、对此实施了多种防治措施,诸如:理疗、按摩、牵引、服药等,但疗效仍不显著,而且有些患者因受工作或经济条件的限制也难及时... 长期以来,腰椎后凸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病痛。它一旦形成,就反复发作,很难根治。尽管已有许多专家、对此实施了多种防治措施,诸如:理疗、按摩、牵引、服药等,但疗效仍不显著,而且有些患者因受工作或经济条件的限制也难及时就医。为了探索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体育运动技术 疗效观察 防治措施 受试者 椎间盘突出 教职工 痊愈率 支撑反作用力 日常生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两种截骨矫形术式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5
8
作者 邱勇 朱泽章 +3 位作者 吕锦瑜 王斌 俞杨 朱丽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两种截骨矫形术式、截骨范围及内固定范围的选择。方法共54例,男49例,女5例;年龄25~56岁,平均36岁。其中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23例(A组),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31例(B组)。结果术后无... 目的探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两种截骨矫形术式、截骨范围及内固定范围的选择。方法共54例,男49例,女5例;年龄25~56岁,平均36岁。其中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23例(A组),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31例(B组)。结果术后无感染、死亡发生;术中硬脊膜破裂2例(A组和B组各1例),椎弓根骨折1例(A组);术后下肢短暂性麻木2例(B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A组)。术后平均矫正度:行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者为44°,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者为36°。随访11~45个月,平均20个月,A组矫正度丢失平均为6°,B组为3°,但均达骨性融合。A组有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早期松动。A、B两组患者主观满意率分别为95.7%和93.5%。结论以上两种截骨方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相似,可根据脊柱前柱是否完全骨化来选择术式。偏心椎板钩的使用是解决术中内固定困难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畸形 截骨矫形 疗效比较 手术方式
原文传递
前路一期病变椎体切除并重建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 被引量:25
9
作者 唐焕章 徐皓 +4 位作者 符臣学 张朝春 钟继平 林松庆 陈宗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观察前路一期病变椎体切除、人工椎体或钛网融合器植骨替代、椎体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连续两个及以上节段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34例病变累及连续两个及两个以上椎节的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27.8° ̄... 目的:观察前路一期病变椎体切除、人工椎体或钛网融合器植骨替代、椎体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连续两个及以上节段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34例病变累及连续两个及两个以上椎节的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27.8° ̄65.4°(38.6°±10.3°),一期行前路病变椎体切除,椎间撬拔撑开复位,人工椎体或钛网融合器植骨替代,辅以椎体钉板或钉棒系统短节段邻近椎节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均给予短疗程化疗。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缓解,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1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影像学检查示脊柱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后凸Cobb角矫正至2.1° ̄14.2°(7.5°±8.3°),平均矫正31.2°±8.5°。随访18 ̄54个月,平均35个月。末次随访时后凸矫正度丢失4.3°±3.8°,均无结核复发。结论:连续两个及两个以上节段的胸腰椎结核采用前路一期行病变椎体切除有利于病灶彻底清除,减少复发;也有利于椎管彻底减压。前路椎体替代、植骨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可更好地纠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腰椎畸形 重建 内同定 腰椎结核 前路一期病变椎体切除
下载PDF
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锡阳 李康华 刘文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单切口双入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后外侧植骨同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对78例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单切口双入路行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观... 目的:探讨单切口双入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后外侧植骨同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对78例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单切口双入路行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观察患者症状及截瘫改善情况,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48例合并截瘫的患者中,25例完全恢复正常,7例ASIA分级改善1 ̄3级;植骨均在术后6个月 ̄1年融合,治愈率52.08%,好转率14.58%。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28.7°,随访1.4 ̄6.5年,平均2.6年,后凸角平均丢失2.9°。结论:单切口双入路后外侧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可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有利于植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椎弓根螺钉 植骨 内固定 手术治疗 腰椎畸形
下载PDF
男女性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特征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18
11
作者 季明亮 钱邦平 +4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胡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7-343,共7页
目的:探讨男女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特征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3年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1例AS患者,其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21~62岁,平均40.6岁。所有患者均填... 目的:探讨男女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特征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3年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1例AS患者,其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21~62岁,平均40.6岁。所有患者均填写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巴氏AS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巴氏AS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巴氏AS计量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etrology index,BASMI)、巴氏AS总体评分(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global score,BAS-G)、巴氏AS放射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radiology index,BASRI)及SF-36量表;同时记录其发病年龄、病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亚型(HLA-B27);在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全脊柱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ing,PT)及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比较男性组与女性组发病年龄、病程、ESR、CRP、HLA-B27阳性率、TK、GK、LL、SVA、PI、PT、SS、ODI、BASDAI、BASFI、BASMI、BAS-G、BASRI及SF-36量表各维度之间的差异。结果:男女比例为1.6∶1。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发病年龄较晚、病程较短、ESR和CRP水平较高及HLA-B27阳性率较低(P〈0.05)。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表现出较高的ODI、BASDAI、BASRI评分及较低的BASMI评分(P〈0.05),两组BASFI及BAS-G无统计学差异(P>0.05)。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中,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表现出较大的GK、SVA(P〈0.05),两组TK、LL、PI、PT及S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畸形 性别 临床特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多节段腰椎后路椎体间及后外侧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青松 刘少喻 尹宗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2-517,共6页
背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发病率逐渐增高。对该病的手术方式是否需要截骨矫形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及后外侧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合并胸腰椎... 背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发病率逐渐增高。对该病的手术方式是否需要截骨矫形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及后外侧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矢状位平衡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共纳入90例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其中手术组40例为合并胸腰段后凸畸形的患者,在抗骨质疏松治疗基础上,通过多节段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及后外侧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矫形;非手术组50例存在骨质疏松,但无后凸畸形。通过对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观察手术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对比2组间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如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骨盆倾斜角和骨盆入射角,评估患者矢状面平衡的改善;通过日本骨质疏松生活质量评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1)手术组患者术后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2)手术组术后胸椎后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和骨盆倾斜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3)生活质量方面,手术组术后姿势和形态评分、恐惧和心理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仍低于非手术组(P <0.05);手术组术后的疼痛评分、一般健康评分与非手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4)通过多节段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及后外侧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能有效改善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矢状面平衡,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质疏松性骨折 腰椎路椎体间融合术 椎体融合 腰椎畸形 胸椎 腰椎 脊柱 脊柱融合术 生活质量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顶椎远端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13
13
作者 乔木 钱邦平 +4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赵师州 轩文彬 黄季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68-874,共7页
目的:探讨顶椎远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17年8月采用顶椎远端PSO手术治疗39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35... 目的:探讨顶椎远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17年8月采用顶椎远端PSO手术治疗39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35例,女4例;年龄20~59岁(38.2±10.5岁)。顶椎分布于T9~L1之间。9例合并假关节,其中5例位于顶椎远端者伴神经功能损害,4例位于顶椎者不伴神经功能损害。2例术前已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37例术前伴一侧或双侧髋关节功能障碍,巴氏AS放射指数(BASRI)左侧为2.56±0.77分,右侧为2.42±0.65分,其中24例患者单侧或双侧髋关节间隙明显狭窄(BASRI≥3分)。22例术前腰椎前凸不足,1例腰椎后凸。腰背痛VAS评分4.83±2.03。记录患者的截骨节段和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胸腰椎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is,LL)、固定节段后凸角(angle of fused segments,AFS)和颌眉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CBVA)。结果:39例患者均完成矫形手术,截骨节段:T122例,L18例,L216例,L312例,L51例。1例术中截骨椎脱位;1例术中不良置钉;1例术中硬脊膜破裂,术后脑脊液漏;无术中大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后凸畸形及平视功能得到改善,腰背痛症状缓解。随访14~144个月(40.26±28.52个月),2例内固定断裂,其中1例行翻修术,3个月随访内固定在位,融合良好;1例无症状,固定区域稳定,未处理。所有患者术后无假关节形成。术前GK、LL、SVA、CBVA分别为69.47°±14.37°、19.32°±19.19°、120.77±48.34mm、23.00°±17.08°,术后分别为28.76°±12.83°、51.62°±16.08°、26.56±41.12mm、4.19°±6.58°,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0.53°±13.95°、49.32°±16.64°、32.56±35.14mm、4.78°±6.22°,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 顶椎远端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云鹏 钱邦平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5-849,共5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脊柱关节炎,以骶髂关节的结构改变和脊柱受累为特征,早期以骶髂关节严重疼痛为主要症状,晚期会引起脊柱的疼痛、胸腰椎后凸畸形以及严重的功能障碍,随着疾病的进展还会...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脊柱关节炎,以骶髂关节的结构改变和脊柱受累为特征,早期以骶髂关节严重疼痛为主要症状,晚期会引起脊柱的疼痛、胸腰椎后凸畸形以及严重的功能障碍,随着疾病的进展还会引起社交功能以及心理健康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生存质量 腰椎畸形 患者 骶髂关节 脊柱关节炎 结构改变 功能障碍
下载PDF
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15
作者 姜宇 郭昭庆 +5 位作者 陈仲强 曾岩 齐强 李危石 孙垂国 钟沃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249-1253,共5页
[目的]观察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4年7月,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18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 [目的]观察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4年7月,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18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2例、女16例,年龄54-73岁,平均65.8岁。15例采用后路经后凸顶点(椎弓根或椎间隙)截骨(PSO)闭合矫形或前方撑开后方闭合矫形术。3例采用后凸节段切除截骨(VCR)双轴旋转矫形和前柱重建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脊柱矢状位平衡(C7铅垂线与S1后上缘的水平距离,SVA)、后凸角、腰椎前凸角(LL)的变化。通过术前及末次随访JOA29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的比较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应用改良Frankel分级系统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手术前后凸角度平均(45.9°±13.2°),腰椎前凸角平均(35.9°±20.8°),脊柱SVA平均(38.4±51.1)mm。随访时间平均51个月,末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10.7°±6.7°),平均改善率76.7%,腰椎前凸角平均(27.7°±12.5°)。末次随访脊柱SVA平均(14.6±49.5)mm,平均改善率为63.2%。术前4例神经损害患者改良Frankel分级为3例D2、1例D3,术后提高至3例D3、1例E。术前腰痛VAS评分平均为6.8、JOA29评分平均为14.6、ODI评分平均为58.8%,术后腰痛VAS评分平均为2.3分、JOA29评分平均为20.2分、ODI评分平均为31.1%,相比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截骨矫形手术可有效治疗陈旧性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恢复脊柱序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脊柱骨折 腰椎 截骨术
原文传递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胸腰椎后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曾岩 马越 +4 位作者 孙垂国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郭昭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严重胸腰椎后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因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行矫形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SEP监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3~70岁,平均35.9岁。先天性后凸5例,结核性后凸13例,陈旧骨折后凸7...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严重胸腰椎后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因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行矫形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SEP监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3~70岁,平均35.9岁。先天性后凸5例,结核性后凸13例,陈旧骨折后凸7例,脊柱肿瘤术后后凸1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1例,脊柱骨骺软骨发育不良后凸1例。手术采用后路后凸节段切除、双轴旋转矫形16例;后路经椎间隙截骨、截骨前缘撑开-后方闭合矫形4例;后路单纯闭合截骨矫形5例;后路矫形+侧前路植骨3例。SEPP37波幅下降大于50%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为异常标准。结果:截骨、减压和矫形过程中8例患者出现SEPP37波异常,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寻找原因,并作相应处理。其中2例因术中出血导致血压下降,1例为胸腰段截骨,另1例为中胸段截骨;另6例考虑与手术操作因素有关,2例为中胸段,1例为下胸段,2例为胸腰段,1例为腰段。3例同时有波幅下降大于50%和潜伏期延长超过50%患者,1例先天性后凸和1例结核性后凸患者术后出现短期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陈旧骨折后凸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正常。结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作为指示脊髓功能的重要手段,敏感性较高,对其变化应积极应对并正确处理,以避免脊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矫形 体感诱发电位 神经监测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的术式选择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泽章 邱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畸形 矫正术 术式选择 并发症
下载PDF
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姜宇 郭昭庆 +6 位作者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曾岩 孙垂国 钟沃权 孙卓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6年6月采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 目的探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6年6月采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22例。通过侧前方入路显露至骨折椎体,进行骨折椎体次全切除术,植入装有自体骨的钛网或人工椎体,选用侧方钉棒或钉板装置固定至相邻椎体,透视证实内固定位置满意后完成手术。影像学评估包括后凸角(Cobb角)、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JOA-29)、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改良Frankel分级系统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手术时间(199.1±50.4)min,术中出血量(793.2±479.4)ml,术后住院时间(5.4±1.0)d。1例术中发现胸膜撕裂,即刻修补,术后恢复满意,无胸腔积液;1例围术期出现少量胸腔积液,未达到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标准,保守治疗满意后出院。术后即刻Cobb角19.5°±2.3°,与术前Cobb角29.4°±3.2°差异有显著性(P=0.000),末次随访Cobb角25.8°±2.5°,与术前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6)。术前11例出现神经损害,改良Frankel分级分别为5例D1级,5例D2级,1例D3级,术后9例恢复至少1级(Z=-3.035,P=0.002)。22例术后平均随访96.3月(39~133个月),末次随访均未出现症状复发和经历翻修手术,腰背部疼痛VAS评分、JOA-29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结论对于单节段陈旧性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手术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总体疗效满意,一定程度矫正局部后凸畸形,有效解除前方神经压迫,重建脊柱前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腰椎畸形 侧前方入路手术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师州 钱邦平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5-681,共7页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及表现形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矫形手术且随访大于2年的133例AS...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及表现形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矫形手术且随访大于2年的133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性118例,女性15例,年龄35.1±9.8岁(18~63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截骨方式和椎体融合节段。术前、术后及每次随访拍摄全脊柱正侧位片,并测量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度(pelvic tilt,PT)、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和近端交界角(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PJA)。根据PJA将患者分为PJK组和非PJK组,利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对比两组间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参数。结果:133例患者平均随访3.6±2.2年(2.0~15.0年),11例发生PJK,平均在术后随访3.7年(0.3~15.0年)发生,PJA从术前5.5°±9.7°进展至21.2°±9.5°。PJK组手术年龄低于非PJK组(P<0.01),PJK组行SPO人数比例高于非PJK组(P<0.01)。PJK组术前PJA和SVA均低于非PJK组(P<0.05)。两组间TK、LL、SS、PT和P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1例PJK患者中,有3种PJK表现形式,包括假关节(2例)、压缩性骨折(3例)和AS胸椎后凸畸形的自然进展(6例)。末次随访时,1例假关节PJK患者自发性愈合,1例AS胸椎后凸畸形自然进展的PJK患者行翻修手术,其余患者均予以随访观察。结论:AS术后PJK表现形式包括假关节、压缩性骨折和AS胸椎后凸畸形的自然进展。初次手术年龄、手术方式、术前PJA及SVA影响PJK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畸形 近端交界性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Smith-Petersen截骨术
下载PDF
胸腰椎后凸截骨矫形手术的风险及其规避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仲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689-1690,共2页
胸腰椎后凸俗称驼背,常见于先天性椎体发育畸形、陈旧性脊柱结核、陈旧性创伤和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其病程较长,多持续进展,容易引发神经损害,或合并有严重腰背部疼痛,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脊柱截骨矫形手术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 胸腰椎后凸俗称驼背,常见于先天性椎体发育畸形、陈旧性脊柱结核、陈旧性创伤和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其病程较长,多持续进展,容易引发神经损害,或合并有严重腰背部疼痛,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脊柱截骨矫形手术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畸形 截骨矫形手术 风险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结核 腰背部疼痛 发育畸形 神经损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