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磊 陈仲强 +2 位作者 曾岩 孙卓然 李危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56-762,共7页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能提供脊柱三柱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增加相应节段的融合率,是目前治疗胸腰椎侧后凸畸形、骨折、滑脱、肿瘤及退行性病变等的重要方法[1]。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的研究以及内固定材料的发展,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取...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能提供脊柱三柱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增加相应节段的融合率,是目前治疗胸腰椎侧后凸畸形、骨折、滑脱、肿瘤及退行性病变等的重要方法[1]。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的研究以及内固定材料的发展,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螺钉松动仍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最常见的并发症[2]。大量研究报道了术后螺钉松动的发生,但是采用的诊断标准及研究方法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术后 螺钉松动 腰椎椎弓根螺钉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 脊柱生物力学 腰椎侧后畸形 退行性病变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侧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国华 陈宗成 +1 位作者 张顾议 吴启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依据术前制作的腰骶曲线模板经后路神经减压、非对称性闭合-开放式楔形截骨术(asym-metric closing-opening wedge osteotomy)矫正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31例退变性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年龄65~78岁... 目的:探讨依据术前制作的腰骶曲线模板经后路神经减压、非对称性闭合-开放式楔形截骨术(asym-metric closing-opening wedge osteotomy)矫正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31例退变性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年龄65~78岁,平均72.3岁,因难以忍受的疼痛接受手术矫治,平均随诊4.1年,以术前、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问卷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术中没有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感明显及持续减轻。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显示L1~S1前凸角度由后凸11.3°矫正至前凸50.5°(矫正61.8°),后凸畸形由64.3°矫正至前凸14.1°,侧凸畸形由48.9°矫正至8.3°,矢状面平衡由68.8mm矫正至27.1mm,骶股距(sacrofemoral distance)由59.3mm减至-5.1mm,骶椎倾斜角度(sacral inclination angle)由9.7°增至34.3°。大部分病例都可维持良好的矫正及临床结果,有8例(26%)发生交界后凸(junctional kyphosis)。结论:闭合-开放式楔形截骨手术的三柱松解(3-column release),彻底的神经减压,尽可能的矫正畸形,以及重建脊柱、骨盆和身体重心(center of gravity)的良好关系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后凸畸形成功的关键因素,单一后路手术可减少手术的危险,交界后凸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侧后畸形 闭合-开放式楔形截骨术 退变性 交界后 重心
下载PDF
V型截骨刀在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中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5 位作者 黎一兵 郭华 吴起宁 宋宗让 王晓东 昌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910-1911,共2页
胸腰段完全分节的不对称半椎体,常导致脊柱侧后凸畸形,大多需后路截骨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截骨刀前方为方形,容易向两侧滑动损伤周围组织。为此,我们1999年1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V型截骨刀(2008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8200... 胸腰段完全分节的不对称半椎体,常导致脊柱侧后凸畸形,大多需后路截骨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截骨刀前方为方形,容易向两侧滑动损伤周围组织。为此,我们1999年1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V型截骨刀(2008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820029581.1),并于1999年1月至2008年9月应用于临床,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侧后凸畸形58例,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切除 经椎弓根 后路 骨刀 设计 V型 脊柱侧后畸形 腰椎侧后畸形
原文传递
严重神经纤维瘤病性腰椎侧后凸畸形手术的护理
4
作者 周里华 《当代护士(上旬刊)》 1995年第12期16-17,共2页
1995年3月2日,我院骨科病房收治一例国内罕见的腰椎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后凸的病人,患者巨大瘤体在腹膜后椎体房,压迫腹腔内脏器,紧邻腹腔内大血管且伴85°僵硬腰椎侧后凸畸形,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患者于3月23日手术,历时12小时... 1995年3月2日,我院骨科病房收治一例国内罕见的腰椎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后凸的病人,患者巨大瘤体在腹膜后椎体房,压迫腹腔内脏器,紧邻腹腔内大血管且伴85°僵硬腰椎侧后凸畸形,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患者于3月23日手术,历时12小时,行神经纤维瘤切除及前后联合截骨CD棒矫形内固定术,此手术系国内首例。术后经精心治疗及护理,于4月27日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 腰椎侧后畸形 外科手术 护理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治疗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的中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袁磊 刘寅昊 +5 位作者 曾岩 陈仲强 李危石 孙垂国 齐强 郭昭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96-603,共8页
目的 :评价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畸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患者的中远期影像学和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的68例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 目的 :评价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畸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患者的中远期影像学和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的68例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36.89±15.38岁。45例患者术前存在下肢神经症状,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9例,D级33例。病因诊断:结核性后凸50例,先天性后凸18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前后和随访时的后凸局部和全脊柱X线、CT、MRI检查,确定后凸顶点,并测量后凸角度。对合并侧凸的21例患者测量侧凸角度。在全脊柱X线片上评价患者的矢状位和冠状位平衡状况。临床评价包括下肢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生活质量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背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患者的手术治疗满意度(patient satisfactory index,PSI)。将患者依照年龄、后凸病因、后凸严重程度(后凸角度)、后凸顶椎节段、术前Frankel分级和有无并发症分组,进行影像学和临床结果比较,并对随访ODI评分改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1.47±4.68个月(36~96个月)。患者术前平均后凸角度94.14°±22.57°(60.0°~155.2°),术后减少至31.92°±16.79°,末次随访时为34.60°±18.09°,后凸矫正率为(64.26±15.13)%。21例同时伴有侧凸的患者术前平均侧凸角度37.36°±26.19 (12.0°~107.0°),术后减少至13.21°±14.72°,末次随访时为14.33°±14.93°,侧凸矫正率为(69.70±28.44)%。末次随访时,30例患者Frankel分级改善,3例患者从A级或B级提高到C级,5例患者从C级提高到D级,1例患者从C级提高到E级,21例患者从D级提高到E级。术后平均ODI改善率为(48.82±33.99)%,平均VAS改善率为(64.03±21.42)%;患者PSI为91.2%。对后凸矫正率、ODI改善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状后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 腰椎侧后畸形
下载PDF
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用于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高海聪 马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2期1972-1976,共5页
目的旨在分析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APSO)对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铜川市人民医院骨科行APSO治疗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18~45... 目的旨在分析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APSO)对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铜川市人民医院骨科行APSO治疗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4.02岁,椎体发育不良患者49例、椎体分节不全患者36例、混合型患者11例。手术时间(4.15±0.74)h,出血量(1055.00±20.41)ml,融合节段(7.12±0.96)个。随访时间均为1年。术前、术后半年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拍摄患者站立位的正侧位X光片,测量冠状面参数[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平衡距离(CBD)]和矢状面参数[矢状面平衡(SVA)、全脊柱后凸角(GK)、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和腰椎前凸角(LL)、截骨角(OVA)、融合节段角(AF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矫形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半年、末次随访时,96例患者的冠状面参数(Cobb角、CBD)和矢状面参数(SVA、GK、PT、SS、LL)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而术后半年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2.27±2.31)分比(4.42±2.97)分、(10.74±9.84)分比(20.06±14.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99、5.308,均P<0.001)。仅有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截骨椎脱位、2例臂丛神经麻痹和2例术中硬脊膜撕裂)。结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行APSO具有良好稳定的矫形效果,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侧后畸形 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 矫形效果
下载PDF
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侧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晨宇 钱邦平 +2 位作者 俞杨 邱勇 乔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6-243,共8页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asymmetrical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APSO)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传统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asymmetrical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APSO)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传统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对矢状面平衡重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脊柱截骨术且随访超过1年的55例AS胸腰椎畸形患者.仅有矢状面畸形的AS患者采用PSO,双平面畸形患者采用APSO.在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站立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全脊柱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截骨角(os-teotomized vertebral angle,OVA)、融合节段角(angle of fused segments,AFS);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由患者填写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量表和 Osweste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结果:55例患者中20例接受APSO,35例接受PSO.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融合节和截骨位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7.3±8.1个月(12~48个月),APSO组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 18.9°±7.8°、7.3°±3.6.和 9.5°±4.4°,CBD 分别为 64.7±24.8mm、26.7±13.4mm 和 27.4±15.3mm,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SVA、GK、PT、LL、S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SVA、GK、PT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显著性减小(P<0.05),LL、SS显著性增大(P<0.05);两组SVA、GK、PT、LL、SS矫正量均相似(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PSO组和PSO组末次随访时OVA和AFS均无明显改变(P>0.05),APSO组O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侧后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 经椎弓根截骨术 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 对比分析
下载PDF
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后凸畸形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燕淼恒 寇红伟 +16 位作者 尚国伟 姬彦辉 陈向荣 包德明 孙新志 程田 郭俊杰 李劲峰 陈松峰 尚春风 朱迪 刘正沛 赵哲 王卫东 皮国富 刘宏建 王义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1-226,共6页
目的:探讨经第2骶椎骶髂(S2AI)螺钉内固定在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后凸畸形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矫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35例成人腰椎侧后凸畸形合并OP患者的资料,男6例,女29例。术中固定至骶2水平(S2AI... 目的:探讨经第2骶椎骶髂(S2AI)螺钉内固定在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后凸畸形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矫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35例成人腰椎侧后凸畸形合并OP患者的资料,男6例,女29例。术中固定至骶2水平(S2AI组)20例,其中男4例,女16例;固定至骶1水平(S1组)15例,其中男2例,女13例。术前、术后第7天及末次随访时,测量侧凸脊柱-骨盆参数,包括侧凸Cobb角、矢状面轴向距离(SVA)、冠状面平衡(C7PL-CSVL)、骨盆倾斜和局部后凸(RK)Cobb角;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长、出血量、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2AI组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18.0±7.0)°,C7PL-CSVL(6.0±1.8)mm,骨盆倾斜(2.1±1.0)°,RK Cobb角(3.6±17.4)°,SVA(16.9±14.1)mm;与术前比较,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末次随访时VAS和ODI均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之间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均未出现SSEP及MEP信号的改变和丢失。术后随访中未发生退钉、断棒、PJK、DJK及脊柱失代偿。S2AI组术后并发症(螺钉松动和迟发性臀部疼痛)发生率2/20,S1组为11/15,S2AI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S1组(P=0.022)。结论:应用S2AI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腰椎侧后凸畸形合并OP,既能满足强化固定的需要,又可获得有效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内固定 退变性腰椎侧后畸形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