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50
1
作者 镇万新 王育才 +1 位作者 马乐群 王巨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60-462,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技术进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通道清理术。术中通过“C”型臂X线机引导准确定位,仅做长1-8cm...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技术进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通道清理术。术中通过“C”型臂X线机引导准确定位,仅做长1-8cm 纵行切口,沿导针逐级更换套管扩张后放入金属手术通道及内窥镜镜头,于电视监视下显露椎板间隙,咬除少量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间隙, 显露硬脊膜、神经根以及突出椎间盘的髓核组织并予以摘除, 必要时清理或扩大神经根通道。结果 本组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 例,随访6~18 个月,按Nakai 标准评定:优49 例,良12 例,可3 例,差1 例。结论 本术式在保证神经根充分减压的基础上,尽量减小手术创伤,保持脊柱后柱完整性,不破坏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减少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由于手术视野放大15 倍,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疗效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内窥镜 显微手术 MED
原文传递
椎间孔镜YESS与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60
2
作者 周跃 李长青 +5 位作者 王建 张正丰 初同伟 潘勇 郑文杰 罗刚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31,共7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YESS(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和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治疗腰椎间敏突出症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20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YES...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YESS(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和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治疗腰椎间敏突出症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20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YESS(150例)和TESSYS(51例)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男122例,女79例;年龄17-79岁,平均33.5岁。疗效评定依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和Nakai分级法。结果162例(80.6%)获得随访,YESS手术组119例(79.3%)、TESSYS手术组43例(84.3%)。随访3~36个月,平均12.5个月。YESS手术组术前腿痛VAS评分(8.4±2.1)分,术后1年(2.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ESSYS手术组术前腿痛VAS评分(8.6±2.3)分,术后1年(2.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ESS手术组优良率87.5%,TESSYS手术组88.4%。两组均尤永久性神经根损伤、大血管损伤和硬脊膜囊撕裂等并发症。YESS手术组6例术后无效,4例术后复发者行翻修术;TESSYS手术组1例术后无效,2例术后复发者行翻修术。结论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根据小同类型和不同部位,正确选择YESS技术或TESSYS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惟间龠移位 内窥镜 腰椎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域定位 被引量:197
3
作者 胡有谷 吕成昱 陈伯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16,I001,共4页
目的:依据腰椎间盘突出在CT或MRI显示的影像,提出腰椎间盘的区域定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出更精确的诊断。方法:(1)将突出椎间盘在椎管内所处的位置从矢状位、水平位和额状位予以定位。矢状位分为椎间盘层面(I层面)、椎... 目的:依据腰椎间盘突出在CT或MRI显示的影像,提出腰椎间盘的区域定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出更精确的诊断。方法:(1)将突出椎间盘在椎管内所处的位置从矢状位、水平位和额状位予以定位。矢状位分为椎间盘层面(I层面)、椎间盘上层面(Ⅱ层面)、椎间盘下平面(Ⅲ层面)。水平位分为正中区(1区)、旁正中区(2区)、外侧区(3区)和极外侧区(4区)。额状位分为a、b、c、d域。(2)随机统计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组与非手术组50例CT区域定位。结果:(1)病变所在层面和区,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病变所在域,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手术组无1例为a域,非手术组a域为23例(P<0.005);手术组c域15例,非手术组2例(P<0.005)。结论:区域定位可反映出不同病理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的椎间盘突出以及精确的定位诊断,为治疗的选择和手术方法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评定术后效果提供了客观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区域定位 CT NMR 成像
全文增补中
后部结构切除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8
4
作者 田慧中 王以进 李永年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557-560,共4页
本实验主要以腰椎的位移、平面转动和应变的指标来反映腰椎的失稳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多节段椎板切除或小关节切除会导致生物力学的失稳。实验表明上述两种手术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临床手术应在彻底减压... 本实验主要以腰椎的位移、平面转动和应变的指标来反映腰椎的失稳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多节段椎板切除或小关节切除会导致生物力学的失稳。实验表明上述两种手术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临床手术应在彻底减压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腰椎后部结构的破坏,同时应重视对其手术方法的改进或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生物力学 失稳 后部结构切除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身免疫状态 被引量:141
5
作者 王葵光 胡有谷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58-262,共5页
为探讨腰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病因,检测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自身免反应状态。其中包括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和血清IgG、IgA、IgM、IgD、IgE、和CIC水平的检测。其结果表明:1.正常... 为探讨腰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病因,检测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自身免反应状态。其中包括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和血清IgG、IgA、IgM、IgD、IgE、和CIC水平的检测。其结果表明:1.正常椎间盘组织的1Ⅰ、Ⅱ型胶原、糖蛋白和软骨终板基质具有自身抗原性。2.由TD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和TC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椎间盘退变的早期重要原因。3.椎间盘组织的自身抗体主要是IgG和IgM,血清IgG、IgA和IgM的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破裂型或游离型。本研究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的异常,证实并发展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身免疫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淋巴细胞 T细胞 椎间盘突出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三术式远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41
6
作者 靳安民 陈仲 +2 位作者 邵振海 李奇 何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11-714,共4页
目的:为了解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三术式的远期疗效,对370例行不同方式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进行了远期疗效随访。材料和方法:随机抽取1983~1995年间行开窗术患者300例,半椎板切除术者40例,全椎板切除术者30例... 目的:为了解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三术式的远期疗效,对370例行不同方式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进行了远期疗效随访。材料和方法:随机抽取1983~1995年间行开窗术患者300例,半椎板切除术者40例,全椎板切除术者30例,术前及术后5~11年分别进行症状比较和功能测试。结果:三组患者术前在年龄结构、病变范围、症状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术后5~11年,三组患者两两之间在症状和体征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三组患者主观感觉优良率分别为97%、84%、17%。结论:三术式中椎板间开窗组的疗效最好,并发症最少;而全椎板切除组的疗效最差,腰椎不稳、肌萎缩和硬脊膜压迫、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半椎板切除组的情况介于中间。文中讨论了造成此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外科手术 远期疗效
原文传递
牵引下腰椎间盘突出的椎间距及间盘内压测量研究 被引量:131
7
作者 陈裕光 李佛保 +2 位作者 黄承达 韩仕英 徐锦森 《中华理疗杂志》 1994年第2期86-88,共3页
为了解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力学变化及适应证选择,我们测量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牵引下的31例椎间距及47例间盘内压的变化,结果突出椎间距平均增加1.34mm,正常椎间距平均增加0.87mm;突出间盘内压为负压的29... 为了解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力学变化及适应证选择,我们测量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牵引下的31例椎间距及47例间盘内压的变化,结果突出椎间距平均增加1.34mm,正常椎间距平均增加0.87mm;突出间盘内压为负压的29个,10个为零,8个为正压,总平均值为-1.30kPa,牵引下压力下降30个,不变8个,升高9个,总平均值为-3.20kPa.牵引下突出间盘的椎间距不变者,其间盘内压亦不变;间距增宽者,则大多数的间盘内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骨骼牵引
下载PDF
胸腰段骨折经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内固定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6
8
作者 方向前 胡志军 +4 位作者 范顺武 赵兴 黄悦 赵凤东 陈剑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Wihse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中对脊旁肌损伤的差异。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7例...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Wihse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中对脊旁肌损伤的差异。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7例,ASIA分级均为E级。随机采用脊旁肌间隙入路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19-49岁,平均37.6岁;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6-65岁,平均40.1岁。患者术前及术后1、3、5、7d测定肌酸激酶水平。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1天及术后1、6个月进行视觉模拟数字法疼痛评分,并在末次随访时行多裂肌肌内静息肌电图评估。结果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平均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术后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术前1天VAS评分无明显差异,而术后1、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肌间隙入路组术后肌电图未发现失神经电位;而传统入路组术后肌电图存在明显失神经纤颤电位。结论肌间隙入路相比开放入路具有置钉容易,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对脊旁肌的损伤、干扰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腰椎人字嵴顶点椎弓根螺钉进钉方法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15
9
作者 杜心如 赵玲秀 +1 位作者 张一模 叶启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研究以腰椎人字嵴顶点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0套成人干燥腰椎骨标本上对人字嵴的出现率、人字嵴顶点与椎弓根中心的关系进行了观测。结果:①腰椎人字嵴出现率为94.8%。其中L1为96.7%;L2为98.... 目的:研究以腰椎人字嵴顶点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0套成人干燥腰椎骨标本上对人字嵴的出现率、人字嵴顶点与椎弓根中心的关系进行了观测。结果:①腰椎人字嵴出现率为94.8%。其中L1为96.7%;L2为98.9%;L3为100%;L4为99%;L5为81%;②进钉角度:L1为5.1°±4.7°;L2为6.2°±3.7°;L3为7.5°±3.2°;L4为8.9°±3.3°;L5为10.7°±7.9°。③进钉深度:L1为(4.3±0.3)cm;L2为(4.3±0.3)cm;L3为(4.5±0.4)cm;L4为(4.3±0.3)cm;L5为(4.1±0.3)cm。结论:①腰椎的人字嵴结构恒定存在,变异小,且不受退变影响;②人字嵴顶点位于或接近椎弓根中心,不需过多地显露横突和关节突关节,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进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 螺钉进钉点 解剖 内固定
下载PDF
腰间盘脱出症再手术原因探讨 被引量:121
10
作者 吴振东 王海义 +2 位作者 王欢 杨军 贾长青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2-34,共3页
1983年以来,我院手术治疗腰间盘脱出症492例,再次手术68例,其中40例来就外院,28例来自我院,我院手术复发率5.8%。全组病人随访1~8年,结果优良率73.5%。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腰椎 再手术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盘镜腰椎间盘摘除术 被引量:104
11
作者 田世杰 王进军 +3 位作者 刘德隆 黄辉 杨煦 苏庆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21-324,共4页
本文报告1992年1月~1996年6月期间应用经皮椎间盘镜腰椎间盘摘除术(AM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8例,377次手术。随诊191例,平均2.5年,优良率82.2%。强调俯卧位手术。穿刺失败原因:椎间盘退变重,关... 本文报告1992年1月~1996年6月期间应用经皮椎间盘镜腰椎间盘摘除术(AM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8例,377次手术。随诊191例,平均2.5年,优良率82.2%。强调俯卧位手术。穿刺失败原因:椎间盘退变重,关节突肥大增生三角工作区被遮挡,髂骨发育高,置入套管(6.4mm)有异感。使用椎间盘镜清晰显示局部解剖,直视观察减压区并可调整套管减少神经根损伤机会。对30具成人尸体腰神经根周围局部解剖观察及测量:L2、L3、L4神经根最佳进针角度为44.4°±2.21°,L5神经根是35.4°±2.31°。脱出型(后纵韧带未穿破)及中央型采用双侧穿刺手术,增加摘除大块退变间盘的机会,使减压充分,提高这类突出病例的疗效。本组脱出型双侧穿刺手术54例,中央型双侧穿刺手术78例,随诊优良率76%。MRI检查对脱出型病例有无后纵韧带破裂起关键作用。这对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否选择经皮穿刺治疗方法起决定因素。本组并发症少,仅在早期发生神经根一过性不全损伤2例,术后2个月恢复。与穿刺操作者未按旋转进针原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关节镜 椎间盘摘除术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管理指南 被引量:122
12
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基础研究与转化学组 冯世庆 +4 位作者 曹富江 李长青 刘新宇 宁广智 王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1-408,共8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患者趋向于年轻化。目前国内外仍缺乏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管理的相关规范与指南。为加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本着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基础研究与转...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患者趋向于年轻化。目前国内外仍缺乏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管理的相关规范与指南。为加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本着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基础研究与转化学组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在既往指南和共识的基础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和康复管理问题,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管理指南》。本指南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提出科学性建议,以期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与康复流程,达到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 康复 指南
原文传递
脊柱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8
13
作者 马达 蒋位庄 《中国骨伤》 CAS 1994年第5期7-9,共3页
采用模拟手法对3具新鲜尸体的脊柱标本,进行了L4.5、L5S1椎间盘后外缘应力变化的测定,和脊柱不同位置变化下腰椎小关节突相互关系改变的观察。结果发现前屈侧弯旋转法对腰椎小关节突的活动幅度最大,直立旋转法次之,向左侧... 采用模拟手法对3具新鲜尸体的脊柱标本,进行了L4.5、L5S1椎间盘后外缘应力变化的测定,和脊柱不同位置变化下腰椎小关节突相互关系改变的观察。结果发现前屈侧弯旋转法对腰椎小关节突的活动幅度最大,直立旋转法次之,向左侧旋转时小关节突作切面的旋转滑动,右侧小关节间隙增大;向右侧旋转时反之。做前屈侧弯旋转法时,当脊柱向左侧旋转时,椎间盘左后外侧压力增高,同时右后外侧压力减低;向右旋时则反之。而当旋转动作结束复原时,出现负压的一侧均出现一个微小的正压,这种正负压力多次反复的变化,可以使突出的髓核变位或变形,从而使受压的神经根减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按摩 脊柱旋转手法 推拿手法
下载PDF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科循证临床诊疗指南:成人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 被引量:114
14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成人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编辑委员会 +2 位作者 孙天胜 李连华 任大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1-165,共5页
为了给中国的骨科医师提供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循证临床诊疗建议,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工作组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了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3周内的成人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和(或)脱位,合并或不合并脊髓、马尾神经、神经... 为了给中国的骨科医师提供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循证临床诊疗建议,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工作组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了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3周内的成人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和(或)脱位,合并或不合并脊髓、马尾神经、神经根损伤,不包括未成年患者、低能量损伤、无骨折脱位胸腰段脊髓损伤、病理性及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骨折脱位。工作组通过设置问题、确定检索词来检索中英文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详细分析最终纳入的证据文献,确定证据等级,给出相应的推荐建议。本指南最终纳入247篇文献,其中中文35篇,英文212篇;设置了20个问题,分为院前急救、诊断与评估、治疗和并发症防治四大部分,共39个推荐条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损伤 脊髓损伤 指南
原文传递
斜搬时腰椎后部结构的动态观察和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11
15
作者 侯筱魁 董凡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腰椎 生物力学 推拿手法
原文传递
北京市区1333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95
16
作者 吴青 陶国枢 +1 位作者 刘晓玲 牟善初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6-80,共5页
本文随机对北京市区20~94岁人群中1333人进行了不同部位的双能X线骨密度(BMD)的调查,其中女性740人,男性593人,按10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为8组,结果显示:腰椎骨峰值女性见于30~39岁,男性见于20~... 本文随机对北京市区20~94岁人群中1333人进行了不同部位的双能X线骨密度(BMD)的调查,其中女性740人,男性593人,按10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为8组,结果显示:腰椎骨峰值女性见于30~39岁,男性见于20~29岁,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骨峰值男、女均见于20~29岁。BMD累积丢失率女性较男性高,无论男、女股骨上端高于腰椎,股骨上端三个部位中又以ward's为著。女性50岁以后可见骨量丢失加速,男性呈缓慢丢失。以同性别、同部位峰值BMD减低两个标准差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骨质疏松症患病率49岁以前无论男性或女性均在10%以内,5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累积丢失率最高的部位统计,50岁以上女性约为30~40%,男性20%~30%;60岁以上女性约为60~70%,男性25~35%170岁以上女性达80~90%,男性48~56%;80岁以上女性达85~100%,男性达50~65%。股骨上端各部位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明显高于腰椎。提示:骨质疏松的研究重点在女性,但对男性也不容忽视。股骨上端各部位BMD检测敏感性高于腰椎,对腰椎BMD正常,但有明显骨质增生者应参考股骨上端BMD方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BMD 女性 股骨上端 骨质疏松症 腰椎 部位 骨峰值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患病情况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在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8
17
作者 张建锋 范顺武 +6 位作者 方向前 赵凤东 周志杰 赵兴 胡志军 刘军辉 王燕燕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0-88,共9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36例应用单节段OLIF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的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单节段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36例应用单节段OLIF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25例;年龄32-75岁,平均(55.2±13.6)岁。椎间盘源性腰痛15例,腰椎轻度滑脱伴或不伴节段性不稳定21例;手术节段L4/5,30例,L3/4 6例。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3d检查生化全套测定肌酸激酶水平;临床结果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摄腰椎正侧位x线并评估内植物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本组36例中25例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36例的手术时间为46-175min,平均(112±43)min;其中OLIF术手术时间46-89min,平均(57±23)rain。术中出血量30-180ml,平均(63±35)ml。术后住院日3-7d,平均(4.5±2.1)d。术前平均肌酸激酶水平为(63.5±16.8)IU/L,术后第1天(416.8±152.1)IU/L,术后3d(112.4±37.5)IU/L。所有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VAS评分由术前的(8.3±2.3)分降至术后6月的(1.6±0.4)分,ODI评分由术前的(69.2±17.5)分降至术后6月的(10.7±2.7)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5%(9/36),其中术中并发症为8.3%(3/36,均为融合器沉降),术后并发症为16.7%(6/36),包括1例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术侧大腿前侧疼痛,1例对侧屈髋疼痛,1例术侧交感链损伤症状,2例取髂骨区疼痛。所有并发症在随访过程中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结论OLIF作为一种脊柱外科新技术,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其远期的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临床方案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现状 被引量:102
18
作者 傅建峰 王力利 倪家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7-52,共6页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发病机理 治疗
下载PDF
国人下胸椎及腰椎椎弓根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6
19
作者 侯树勋 史亚民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22-225,共4页
为明确国人下胸椎及腰椎椎弓根解剖特点及其定位标志,作者对40具T_9~L_5段尸体脊椎标本的椎弓根进行了形态学研究。测量指标包括椎弓根高、宽、椎弓根后缘皮质到椎体前缘皮质的距离、椎弓根轴线与椎体矢状面夹角及其横断面在... 为明确国人下胸椎及腰椎椎弓根解剖特点及其定位标志,作者对40具T_9~L_5段尸体脊椎标本的椎弓根进行了形态学研究。测量指标包括椎弓根高、宽、椎弓根后缘皮质到椎体前缘皮质的距离、椎弓根轴线与椎体矢状面夹角及其横断面在椎板的投影与关节突和横突的关系。测量结果提示:在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时,应根据不同节段椎弓根形态学特点,选择相应的表面标志、进针角度及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 形态学 胸椎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后的自然吸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1
20
作者 姜宏 施杞 郑清波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55-757,共3页
近年来,国外关于腰椎间盘突出后自然吸收或缩小的报道较多,并从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等角度进行了探讨[1-6]。本文依据有关文献对此作一简述。一、腰椎间盘突出的分类方法后纵韧带完整与否是目前分类方法中评估能否自然吸收... 近年来,国外关于腰椎间盘突出后自然吸收或缩小的报道较多,并从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等角度进行了探讨[1-6]。本文依据有关文献对此作一简述。一、腰椎间盘突出的分类方法后纵韧带完整与否是目前分类方法中评估能否自然吸收的一个重要界限标准。其中,Macnab[7]分类:凸起型(protrusion):tmsion):单纯凸起。后纵韧带下突出型(subligamentous extrusion):突出未穿破后纵韧带。后纵韧带后突出型(transligamentous extrusion):突出穿破后纵韧带。游离突出型(sequestration):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脱离原椎间盘。中村孝文[8]分类:凸起型:单纯凸起。中央型(central extrusion):中央型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腰椎 自然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