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内镜下腮裂囊肿切除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晓红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4年第4期229-231,共3页
鳃裂异常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头颈部先天性病变之一,也可成年发病,临床表现为囊肿、瘘管、窦或软骨残余。
关键词 囊肿切除 内镜 三维 先天性病变 临床表现 头颈部 儿童期
原文传递
腮器囊肿与外耳道瘘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世勋 王燕楢 《天津医药》 CAS 1961年第2期91-93,139,共4页
腮器囊肿系侧颈部先天性异常之一,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第一腮裂所形成之异常比较少见,它与外耳道先天性瘘也有密切关系。临床表现自1946年—1959年6月共收容耳鼻咽喉住院病人7069人,其中仅有9例侧颈先天性异常。
关键词 外耳道 发砚 内含物 开砚 瘤样病变 囊肿 耳前
下载PDF
腮裂癌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陆志华 季珊维 +2 位作者 吴妹 曹文洪 钱伟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9-260,共2页
患者男,56岁。1年前发现右颈部肿块,未予以重视,1个月前感肿块明显增大就诊。体检: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右侧下颌区可触及质地中等肿块,活动度可。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关键词 颈部肿块 实验室检查 活动度
原文传递
功能性腭裂修复术—带蒂唇侧粘膜瓣和管状咽后壁瓣一期成形术
4
作者 孙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1988年第4期25-28,共4页
在18世纪至19世纪初期,曾有人对轻度软腭裂进行修复尝试(LeMonnier,1776;Von Grafe,1815),对较严重硬软腭裂修复成功者是Dieffenbach,(1826)和Von Langenbeck(1861)。一百多年来。
关键词 咽后壁瓣 粘膜瓣 软腭 Langenbeck 翼钩 颈椎前筋膜 面动脉 血管神经束 牙槽
下载PDF
唇腭裂患儿与母亲的性格和母子关系研究
5
作者 张来虎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1993年第3期140-141,共2页
作者调查小学高年级学生唇、腭裂患儿15例(男9例,女6例),腭裂15例(男7例,女8例),以及患儿母亲30例,计60例。母亲的平均年龄37.3岁。患儿与母亲分室,分别填写调查项目(田研式双亲和子女关系诊断测验,Y-G 性格测验)。按通常方法资料分析... 作者调查小学高年级学生唇、腭裂患儿15例(男9例,女6例),腭裂15例(男7例,女8例),以及患儿母亲30例,计60例。母亲的平均年龄37.3岁。患儿与母亲分室,分别填写调查项目(田研式双亲和子女关系诊断测验,Y-G 性格测验)。按通常方法资料分析。结果田研式双亲和子女关系诊断测试:1.母亲对子女抚养态度①患有唇腭裂男孩的双亲,对孩子是积极的拒绝型】消极拒绝型】矛盾型】不一致型;②患有腭裂男孩的母亲,对孩子是积极拒绝型】消极拒绝型和矛盾型】不一致型,严格型;③患有唇腭裂女孩的母亲,对孩子是积极拒绝型】消极拒绝型】干涉型】期待型、矛盾型和不一致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患儿 性格测验 小学高年级学生 母子关系 干涉型 通常方法 分室 诊断测试 唇胯
下载PDF
129例腭裂手术后体温变化的统计分析
6
作者 汪维健 张元坚 朱光第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3期61-63,共3页
腭裂手术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为掌握其术后体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我们对近10年来129例腭裂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一般资料本组129例腭裂患者,男性71例,女性58例。男女之比为1.22:1。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38岁,其中1~6岁63... 腭裂手术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为掌握其术后体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我们对近10年来129例腭裂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一般资料本组129例腭裂患者,男性71例,女性58例。男女之比为1.22:1。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38岁,其中1~6岁63例,7~12岁23例,13~18岁19例,19岁以后28例。腭裂程度Ⅰ度4例,Ⅱ度69例,Ⅰ度共56例。其中左侧33例,右侧12例,双侧11例,单侧Ⅰ度腭裂左右比为2.75:1。手术方式:两瓣法83例,三瓣法33例,四瓣法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术后体温 患者 统计分析 咽后壁瓣 口腔颌面外科 碘仿纱条 手术切口 口腔领面外科
下载PDF
鳃裂畸形感染前诊断的认识(附第四腮裂窦畸形一例报告)
7
作者 范祖英 高惠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1期1211-1212,共2页
鳃裂瘘和鳃裂囊肿是先天性颈部发育异常,较罕见,门诊大部分病人去外科诊疗,后转口腔科或耳鼻喉颈科治疗,现就来本院就诊1例病人,报告如下。
关键词 畸形 诊断 感染 发育异常 囊肿 外科诊疗 先天性
下载PDF
腮裂癌——附2例报告
8
作者 杨曦 戚沛霖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68-69,共2页
腮裂癌源自腮器的上皮残余,但最常见于腮裂囊肿的上皮恶变而来,临床上此病罕见。 例1.女,44岁,1974年10月因颈左侧无痛性包块1年8个月入院。查体见颈部左侧有一鸭蛋大之肿块,边界清楚,上至左耳垂,下至左锁骨上2横指,肿块左右边缘分别超... 腮裂癌源自腮器的上皮残余,但最常见于腮裂囊肿的上皮恶变而来,临床上此病罕见。 例1.女,44岁,1974年10月因颈左侧无痛性包块1年8个月入院。查体见颈部左侧有一鸭蛋大之肿块,边界清楚,上至左耳垂,下至左锁骨上2横指,肿块左右边缘分别超过胸锁乳突肌前后缘2cm,左右活动,中等硬度,无触痛。在全麻下手术切除,完整剥离瘤体,约7×5×3cm,包膜完整,有囊性感。病理检查(S—25635),瘤体部分实性,部分囊性,囊内充满混浊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检查 颈部左侧 中等硬度 左锁骨 混浊液体 囊肿 鳞状上皮癌 痛性包块 腺区
下载PDF
腮裂囊肿的MRI诊断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世忠 梁碧玲 黄穗乔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2年第4期224-225,共2页
目的讨论腮裂囊肿的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腮裂囊肿的MR表现。结果MR表现为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前内侧上、下走向囊形影,信号呈长T1长T2,部分呈稍短T1长T2信号改变,边界清,周围组织推压移位。当... 目的讨论腮裂囊肿的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腮裂囊肿的MR表现。结果MR表现为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前内侧上、下走向囊形影,信号呈长T1长T2,部分呈稍短T1长T2信号改变,边界清,周围组织推压移位。当合并感染时,边界较模糊,其周围呈稍长T1长T2水肿信号,部分囊壁强化。结论MR检查对腮裂囊肿可以清晰显示囊肿部位、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从而做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MRI诊断 MRI表现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儿童腮裂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菁华 杨秀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CT)及多平面重组(MPR)重建技术在儿童腮裂畸形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诊治,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鳃裂畸形55例CT影像。结果:37例CT检查表现为位于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前缘的条索状、管状瘘管或囊...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CT)及多平面重组(MPR)重建技术在儿童腮裂畸形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诊治,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鳃裂畸形55例CT影像。结果:37例CT检查表现为位于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前缘的条索状、管状瘘管或囊性肿块,其中2例表现为双侧瘘管结构;16例表现为腮腺内或腮腺边缘的囊性肿块及管状瘘管结构,其中1例伴有患侧外耳道闭锁。增强后55例患者囊壁(管壁)均有强化,9例合并感染者,病灶边界模糊,增强后囊内或管腔内密度增高。多层螺旋CT诊断腮裂囊肿合并瘘管6例,腮裂瘘管35例,腮裂囊肿13例,1例误诊为淋巴结炎,Ⅰ型15例,Ⅱ型36例,Ⅲ型4例,与病理诊断、临床手术结果比较,定性准确率达99.9%,定位准确率100.0%。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结合MPR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显示腮裂囊肿的位置范围及腮裂瘘管走行,在临床诊断、手术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体层计算机 儿童 畸形
原文传递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216例先天性梨状窝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窦倩雯 田秀芬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43-49,共7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梨状窝瘘的诊断方式,评估内镜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封闭内瘘口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的疗效。方法收集首次接受经内镜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的216例先天性梨状窝瘘患者资料并回顾分析。结果 216例中90.7%位于左侧,8.3%位于右... 目的探讨先天性梨状窝瘘的诊断方式,评估内镜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封闭内瘘口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的疗效。方法收集首次接受经内镜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的216例先天性梨状窝瘘患者资料并回顾分析。结果 216例中90.7%位于左侧,8.3%位于右侧,仅1.0%位于双侧;男女比约1.18∶1,年龄从23 d~66岁不等。失访8例,平均随访15个月,出现术后声嘶17例(8.2%),复发12例(5.8%),均无感染、呛咳或食管损伤。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封闭内瘘口可作为先天性梨状窝瘘的首选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状窝瘘 畸形 射频消融 等离子 颈部肿块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原文传递
胎儿颈部囊性包块的MRI诊断与鉴别 被引量:2
12
作者 洪阳 万亚平 +3 位作者 刘芳 蒋诚诚 夏风 兰为顺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0-625,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28例胎儿颈部囊性包块的MRI特点,提高产前MRI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28例胎儿颈部囊性病变,于3d内行胎儿颈部MRI检查,回顾性分析28例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28例胎儿颈部囊性包块中16例位于左侧,3... 目的:总结分析28例胎儿颈部囊性包块的MRI特点,提高产前MRI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28例胎儿颈部囊性病变,于3d内行胎儿颈部MRI检查,回顾性分析28例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28例胎儿颈部囊性包块中16例位于左侧,3例位于颈部正中,9例位于右侧;其中6例跨越中线;11例囊内有分隔。28例胎儿颈部囊性包块内信号特点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例在新生儿期T1WI信号不同程度增高,内可见气液平面和液液平面。经手术或引产后病理证实确诊为淋巴管瘤15例(其中1例位于颈前体积较小的淋巴管瘤出生后自然消退),腮裂囊肿8例,甲状舌管囊肿1例,食道闭锁4例。结论:胎儿MRI检查能够弥补胎儿超声检查的不足,获得更多产前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胎儿 产前诊断 先天性囊性包块 淋巴管瘤 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 食道闭锁
下载PDF
鳃裂囊肿与瘘管误诊原因分析(附9例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靳 周先略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1年第2期107-108,共2页
鳃裂囊肿和瘘管是颈部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疾患,临床误诊时有发生,以至延误患者治疗。现将收集的9个误诊病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根据肿瘤所在的位置,本组病例中,属第一鳃裂瘘1例,第二鳃裂囊肿8例;男4例,女5例;均为单侧;年龄2岁至42岁;病... 鳃裂囊肿和瘘管是颈部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疾患,临床误诊时有发生,以至延误患者治疗。现将收集的9个误诊病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根据肿瘤所在的位置,本组病例中,属第一鳃裂瘘1例,第二鳃裂囊肿8例;男4例,女5例;均为单侧;年龄2岁至42岁;病程2月至5年。其误诊情况为:囊性水瘤1例:患儿男,2岁,父母偶然发现左颈部包块二月,不疼痛。检查见左颈中部有一囊性包块,质软,表面皮肤正常,穿刺抽出清亮淡黄色囊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瘘管 误诊
原文传递
先天性腮裂囊肿误诊为颈淋巴结结核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勇新 纪维纲 尚其元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19-420,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囊肿 颈淋巴结结核 误诊 诊断 原因分析
原文传递
腮裂囊肿的CT诊断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立新 赵丹霓 +2 位作者 耿左军 朱青峰 冯平勇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10期918-920,共3页
目的分析腮裂囊肿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腮裂囊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颈前三角区,沿胸锁乳突肌前内侧,呈上、下走行的囊状密度影,边界清晰,壁薄,其内密度均匀。周围组织... 目的分析腮裂囊肿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腮裂囊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颈前三角区,沿胸锁乳突肌前内侧,呈上、下走行的囊状密度影,边界清晰,壁薄,其内密度均匀。周围组织受推压、移位。当合并感染时,边界较模糊,囊壁增厚,部分囊壁有明显强化。结论CT检查对腮裂囊肿可以清晰显示囊肿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尤其是冠状及矢状重建图像,病变显示得更加清晰,易于做出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CT 诊断
下载PDF
10例第一腮裂囊肿及瘘管误诊原因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世铮 赵杰 《华夏医学》 2005年第4期590-591,共2页
目的:探讨腮裂囊肿或瘘管的误诊原因。方法:10例第一腮裂囊肿或瘘管病例术前误诊,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为第一腮裂囊肿。结果:10例病例经手术均获成功,随访5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第一腮裂囊肿并非罕见,只要对其胚胎发育充分认识,并与... 目的:探讨腮裂囊肿或瘘管的误诊原因。方法:10例第一腮裂囊肿或瘘管病例术前误诊,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为第一腮裂囊肿。结果:10例病例经手术均获成功,随访5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第一腮裂囊肿并非罕见,只要对其胚胎发育充分认识,并与相关多种疾病加以鉴别,就可以防止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瘘管 误诊
下载PDF
第三腮裂瘘管诊治6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清明 吴思恩 +4 位作者 黄素红 曹火太 黄穗华 姚婷婷 刘其洪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第三腮裂瘘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第三腮裂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检查、手术治疗过程及疗效,并复习相关文献。行多层螺旋CT及瘘管碘造影剂造影,能显示瘘管走行及内瘘口位于梨状窝,全麻下应用功能性... 目的探讨第三腮裂瘘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第三腮裂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检查、手术治疗过程及疗效,并复习相关文献。行多层螺旋CT及瘘管碘造影剂造影,能显示瘘管走行及内瘘口位于梨状窝,全麻下应用功能性颈清扫术式彻底切除瘘管,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结果 6例中误诊3例,包括颈部脓肿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随访10个月以上无复发。结论多层螺旋CT及瘘管碘造影剂造影可显示瘘管全程,诊断准确、简便,为彻底切除病变提供安全保障。功能性颈清扫术能切除瘘管全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瘘管 功能性颈清扫术 梨状窝 误诊
原文传递
腮裂囊肿的螺旋CT表现及分析(附5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欧阳庆 武胜 蒋光宇 《罕少疾病杂志》 2012年第4期28-29,42,共3页
目的探讨腮裂囊肿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结合文献对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裂囊肿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例腮裂囊肿表现为颈前三角区囊状密度影,边界清晰锐利,密度均匀,3例伴有瘘道形成;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结论腮... 目的探讨腮裂囊肿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结合文献对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裂囊肿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例腮裂囊肿表现为颈前三角区囊状密度影,边界清晰锐利,密度均匀,3例伴有瘘道形成;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结论腮裂囊肿在CT上有固定的部位和典型表现,根据其位置及CT表现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腮裂囊肿全麻术中并发恶性高热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松梅 《社区医学杂志》 2009年第9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囊肿 全麻术 恶性高热 持续静脉输注 并发 静脉注射 维库溴铵 囊肿摘除术
原文传递
腮裂囊肿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广保 林竹强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腮裂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术前CT扫描并手术病理证实的侧颈部囊性病变30例。结果根据Work及Bailey分型:第一腮裂囊肿5例,Ⅰ型2例,Ⅱ型3例;其中有窦道及脓肿1例;第二腮裂囊肿24例,Ⅰ型4例,Ⅱ型16例,Ⅲ型...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腮裂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术前CT扫描并手术病理证实的侧颈部囊性病变30例。结果根据Work及Bailey分型:第一腮裂囊肿5例,Ⅰ型2例,Ⅱ型3例;其中有窦道及脓肿1例;第二腮裂囊肿24例,Ⅰ型4例,Ⅱ型16例,Ⅲ型3例,Ⅳ型1例;合并感染者6例。第三腮裂囊肿1例。结论 MSCT尤其是冠状及矢状面重建图像可对病变进行精确定位及明确分型,并对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是否合并感染进行准确判断和评价,为手术治疗提供详细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多层螺旋CT 图像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